人事选拔与测评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01 07: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事选拔与测评》作业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 D )

A.顾客资源 B.土地资源 C.组织资源 D.人力资源 2.最早被用于人力资源测评的是( B ) A.知识技能测评 B.能力测评

C.个性测评 D.职业适应性测评

3.人事管理领域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测量形式是( A ) A.面试 B.投射测验 C.心理测验 D.笔试

4.针对高级管理人员最有效的测评方法是( C ) A.面试 B.角色扮演 C.评价技术中心 D.管理游戏 5.1897年,( A )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冯特 B.泰勒 C.比奈 D.韦克斯

6.真正将人员测评引入实用领域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的( B A.泰勒 B.伍德沃斯 C.希波克拉底 D.高尔顿 7.人员测评的对象是( C )

A.素质 B.任职者 C.管理人员 D.能力

8.最古老、最基本的人员测评方法是( D ) A.评价中心技术 B.面试 C.心理测验 D.笔试 9.人员测评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 ) A.岗位差异 B.个体差异 C.人岗匹配 D.素质可测 10.人员测评存在的客观基础是( B )

A.岗位差异 B.个体素质差异 C.人岗匹配 D.素质可测

二、多选题:

1.人员测评的概念包括( A B )

A.测量 B.评定 C.分析D.综合 E.评价

2.人事行政的四环节包含( BCDE )

1

) A.选才 B.取才 C.用才 D.育才 E.留才

3.人员测评的类型有( A B C D E )

A.选拔性测评 B.诊断性测评 C.配置性测评 D.鉴定性测评 E.开发性测评

4.人员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有( A B C D E )

A.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 B.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 C.顺序量化 D.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 E.当量量化 5.人员测评的功能有( A B C D E )

A.预测 B.鉴定 C.导向 D.诊断反馈 E.激励

6.在人员测评中,最科学、最核心的技术,也是被关注最多的是( C D E ) A.投射测验 B.标准化测验 C.心理测验 D.评价中心技术 E.面试

三、名词解释:

1.人员测评:人员测评的概念包括对人员素质的测量和评定两个方面的含义。人员素质测量,就是运用数学原理对人才素质状态及其功能行为进行定量描述,而人员素质评定则是根据数学描述来确定测量对象的价值判断。

四、简答题:

1.简述人员测评的特点。

答:人员测评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测评是心理测量,而不是物理测量。 (2)人员测评是抽样测量,而不是具体测量。 (3)人员测评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 (4)人员测评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

2.简述人员测评的内容。

答:人员测评的内容包含:知识技能测评、能力测评、个性测评、职业适应性测评、综合素质测评。

五、论述题:

试述人员测评的方法有哪些?

答:人员测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履历分析 个人履历分析是根据履历或档案中记载的事实,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工作业绩,从而对其人格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被广泛地用于人员选拔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履历分析对申请人今后的工作表现有一定的预测效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较为客观、成本低。不足是,履历填写的真实性问题、履历分析的预测效度随着时间的推进会越来越低等。

2. 纸笔考试 纸笔考试主要用于测量人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相

2

关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及能力要素。是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人员测评方法,是企业经常采用的选拔人才的重要方法。纸笔考试在测定知识面和思维分析能力方面效度较高,而且成本低,可以大规模地进行施测,成绩评定比较客观,可以做为人员选拔录用程序中的初期筛选工具。

3. 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据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包括标准化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个性测验、心理健康测验、兴趣测验、创造力测验等)和投射测验。

4. 面试 面试是通过主试与被试双方面对面的观察、交谈,收集有关信息,从而了解被试的素质状况、能力特征以及动机的一种人事测量方法。是人事管理领域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人事测量方法。按其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面试的特点是灵活、获得的信息丰富、完整和深入,但是同时也具有主观性强、成本高和效率低等弱点。

5. 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让被试参与其中,按主试提出的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主试根据被试的表现或通过模拟提交的报告、总结材料为其打分,以此来预测被试在拟聘岗位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此方式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和某些专业人员。常用的情境模拟测验包括:文件筐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角色扮演。 6. 评价中心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是人员测评的一种主要形式,被认为是一种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最有效的测评方法。对个人的评价是在团体中进行的。所有被试组成一个小组,由一组测试人员(通常测试人员与被试的数量为1:2)对其进行包括心理测验、面试、多项情境模拟测验在内的一系列测评,测评结果是在多个测试者系统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得到的。评价中心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得出的结论质量较高,但与其他测评方法比较,评价中心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且时间较长,操作难度大,对测试者的要求很高。

除以上所列方法外,胜任特质评价、360度考核、背景调查、情境访谈、成就记录等也是测评人才素质较为有效的方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具有相对性的是( A ) A.测评内容 B.测评目标 C.测评目的 D.测评指标

2.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的是( B )

A.标度 B.标准 C.标示 D.标记

3.在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中,一般根据( C )来规定测评内容 A.测评标准 B.测评对象 C.测评目的 D.测评形式

3

4.测评要素设计的起点是( D )

A.招聘 B.绩效考核 C.培训与开发 D.工作分析 5.行政人员的测评内容以( D )为主

A.科学职能 B.专业能力与社会职能 C.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D.社会职能与心理素质

二、多选题:

1.人员测评标准体系纵向结构由( ABCDE )构成

A.测评目的 B.测评内容 C.测评目标 D.测评项目 E.测评指标

2.人员测评标准体系横向结构由( A C D )构成

A.结构性要素 B.内容性要素 C.行为环境要素 D.工作绩效要素 E.客观环境要素 3.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有( C E )

A.效果参照性标准体系 B.效率参照性标准体系 C.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 D.模板参照性标准体系 E.常模参照性标准体系 4.技术人员测评内容重点有( A B C D E )

A.智力水平 B.思维能力 C.创造力 D.与专业有关的特殊能力 E.成就动机、意志、毅力 5.常用的经验总结法有( B D )

A.小组总结法 B.个人总结法 C.经验总结法 D.集体总结法 E.讨论总结法

6.人员测评所设立的测评内容在总体上要有( A B C )

A.条件 B.过程 C.结果 D.前提 E.行为

三、名词解释:

1.工作绩效要素:是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水平的综合表现,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群众威信、人才培养等。

2.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是依据测评内容与测评目的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一般是对测评对象内涵的直接描述与诠释。

3.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或频率的规定。

4.常模参照性标准体系:是对测评客体外延的比较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与测评客体直接相关。

四、简答题:

1.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有:

针对性原则、完备性原则、简练性原则、明确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操作性原

4

则、合理量化原则。

2.管理人员测评内容的重点如何把握? 答:管理人员测评内容的重点:

智力水平,言语能力,责任心、意志,人际关系能力,个人修养、包容力,竞争素质,健康状况等。

3.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方法有:

(1)工作分析法:观察法、工作日志法、主管人员分析法、访谈法、关键事例法、问卷法、文献查阅法;

(2)调查访谈法:专题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胜任特征法;

(3)理论推导法、典型分析法、培训目标分析法、历史概括法、文献查阅法、覆盖筛选法。

4.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步骤如何? 答: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步骤: 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确定测评的项目或参考因素;确定测评标准体系的结构;筛选与表述测评指标;确定测评指标权重;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试测并完善测评标准体系。

五、论述题:

试述人员测评标准体系的基本模型。

答:人员测评标准体系的基本模型包括:

纵向结构: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特征或表征进行描述与规定,并按层次细分;是对横向结构各项素质的层层分解和推向可操作化。包括测评目的、测评内容、测评目标、测评项目、测评指标。

横向结构:指将需要测评的素质要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的项目。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品德素质、职能素质、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其他个性素质。

第三章

一、单选题:

1.最先把智力测验应用于军队挑选士兵的是( B ) A.泰勒 B.叶克斯、推孟 C.默里 D.摩根

2.最具有影响、权威性的智力测验是( A ) A.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B.自陈量表

C.主题统觉测验 D.罗夏墨迹测验

5

3.投射法起源于( A )

A.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案例 B.社会心理学 C.犯罪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 4.出现最早、用的最多的一种投射法是( C ) A.图形投射 B.语言投射 C.墨迹投射 D.动作投射

5.心理测验起源于实验心理学中( D )研究的需要 A.岗位差异 B.组织差异 C.个性差异 D.个别差异 6.心理测验的实质是( B )

A.所有行为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的测量 B.行为样本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的测量 C.行为样本的主观化和标准化的测量 D.行为样本的客观化和科学化的测量 7.搞好问卷调查的关键是( C )

A.挑选好实施人员 B.明确调查对象 C.设计好问卷 D.确定统计方法

二、多选题:

1.按照刺激的内容与形式分类,投射测验有( A B C D E ) A.图形投射 B.语言投射 C.墨迹投射 D.动作投射 E.主题统觉投射 2.心理测验由( A B C D E )组成

A.测试题目 B.施测方法 C.记分方法 D.技术指标 E.结果解释 3.能力测验可以划分为( B C )

A.人格测验 B.智力测验 C.能力倾向测验 D.成就测验 E.品德测验

4.心理测评中的人员培训包括( B C D )

A.人事专员 B.测评对象 C.测评员 D.管理人员 E.高级管理人员 5.心理测验中的注意事项有( A B C D )

A.心理测验的文化差异 B.信度和效度 C.标准化 D.对实施测验人员进行培训 E.测验方法的选择 6.问卷的结构通常包含( B E )

A.标题 B.指导语 C.提示 D.结束语 E.问题

三、名词解释:

1.心理测验:是对个体外显行为的测量;是对一组行为样本的测量;心理测验和行为样组不一定是真实行为,而是概括了的模拟行为;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量;是一种力求客观化的测量手段。

2.投射测验:广义指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隐藏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狭义指把一些无意义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图形、句子、故事、动画片、录音、哑剧等呈

6

现在被测评者面前,不给任何提示、说明或要求,然后问被测评者看到、听到或想到什么。

3.主题统觉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默里和摩根创制的,由30张图象和一张空白图片构成。图象多数是人物也有一部分风景。每张图象都相当模棱两可,可以作种种不同的解释。被试从中抽取图片20张和一张空白图片。当被试看到图片时,凭个人的想象,编造出一张图象上的故事。编造的故事必须包括:图象的情景,情景发生的原因,将来的演变,可能的结果以及个人的体会。主试根据故事的主题,故事中人物的关系,知觉的歪曲,不平常形式的特征,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情节以及整个故事的情调等对被试的性格作出鉴定。

四、简答题:

1.简述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 答: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如下:

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心理倾向:

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解释性反应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同时也是可以给予说明和预测的;人们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虽然决定于所呈现的刺激特征,但反应者的心理因素也会渗透在他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及结果中;人格会无意识地渗透到刺激反应中,通过受测者的情境解释,就可能获得其人格的认识。

2.简述投射测验的特点。 答:投射测验的特点: 测评目的的隐蔽性。

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型。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意义,为受测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机会和空间。

反应的自由性。可作任何想象式解释,其解释不决定于材料的性质,取决于受测者的人格特征。

3.问卷题目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问卷题目设计的原则有:合理性、明确性、逻辑性、普遍性、非诱导性、便于整理和分析。

五、论述题:

试述心理测验如何分类?

答:心理测验是测查个体的个性差异的工具,主要包括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兴趣测验、动机测验等。

●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个体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自陈量表和投射技术。

●能力测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能力测验来预测未来被试在某一领域中的发展潜能。能力测验可以划为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

●动机测验主要是从个体的需求、动机、兴趣等方面进行测试,来考察人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匹配关系。常见的动机测验有管理动机测验和职业兴趣测验。

7

第四章

一、单选题:

1.面试活动操作的蓝图指的是( B )

A.面试问题 B.面试提纲 C.面试答案 D.面试官 2.最常见的一种集体面试法是( D )

A.有领导小组讨论 B.多对一面试

C.多对多面试 D.无领导小组讨论

3.一个面试考官同时对多个应试者进行面试,称之为( B ) A.多对一面试 B.小组面试 C.集体面试 D.压力面试 4.面试地点可以选择( A )

A.小型会议室 B.办公场地 C.前台 D.大型会议室 5.面试中导入阶段的主要作用是( C ) A.舒缓情绪 B.缓和气氛

C.查明背景资料 D.深入测评被试者素质 6.整个面试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 C ) A.导入阶段 B.确认阶段 C.核心阶段 D.结束阶段

二、多选题:

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分类,面试的类型有( A D E )

A.结构化面试 B.情景性面试 C.压力式面试 D.半结构化面试 E.非结构化面试

2.结构化面试的问题类型有( A B C D E )

A.背景性问题 B.知识性问题 C.思维性问题 D.行为性问题 E.经验性问题

3.企业人员测评最常用的方式是( A B )

A.面试 B.笔试 C.心理测试 D.投射测试 E.评价中心技术 4.面试小组可以由( A B C D E )构成

A.人事助理 B.用人部门的业务主管 C.面试专家 D.总经理 E.副总经理

5.面试中倾听的技巧有( A B C D E )

A.多听少说 B.善于提取要点 C.善于阶段性总结 D.表现出对谈话的兴趣 E.注意思考

6.根据面试的内容,可以把面试划分为( C D )

A.压力面试 B.非压力面试 C.情景性面试 D.经验性面试 E.结构化面试

8

三、名词解释:

1.面试:指组织者经过精心设计,在特定的场景下,通过考官与考生面对面地观察、交谈等双向沟通方式,了解考生素质特征、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工作经验和求职动机等的人员甄选方式。

2.结构化面试:指依照预先确定的内容、程序、分值结构进行的面试形式;或对同类应聘者用同样的语气和措词,按同样的顺序问同样的问题,按同样的标准评分。

3.非结构化面试:指面试的内容、程序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主试者可以根据被试者的具体情况以及面试的需要随机提出问题,并且可以根据被试者的回答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彻底、多层次的了解。

4.压力面试:事先给应试者制造紧张的气氛,使被试者处于“恐怖”气氛中,接着主试人穷追不舍寻究问底,问得切中要害而且把被试者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直至被试者无法回答。

四、简答题:

1.面试测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面试测评的主要内容有:个人信息、仪表举止、专业知识、工作经历、口头表达能力、反应及应变能力、工作态度及动机、人际交往能力、控制力与情绪稳定性、综合分析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兴趣爱好、团队精神等。

2.面试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面试的发展趋势如下:形式多样化;程序规范化;提问顺应化;内容全面化;考官专业化;结果标准化。

3.结构化面试有何特点?

答:结构化面试的特点如下:

优点:具有规范性、客观性、相对准确性、便于掌握评分尺度等优点,信度与效度较好。

缺点:过于僵硬,难以随机应变,所收集的信息的范围受到限制。

五、论述题:

试述面试的误区有哪些? 答:面试的误区有:

“象我”现象——与我有相象之处; “晕轮”效应——被美丽外表所迷惑; “近因”效应——只顾头或尾;

“盲点”——整个面试从头开始就忽视了要点; “比较”错误——以不完全相关的因素做比较;

“脱线风筝”——没有按照面试指南规定的目标行动,面试时偏离要求的目标,致使面试像拉家常。

9

第五章

一、单选题:

1.评价中心技术起源于( C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2.评价中心技术是一种以测评( A )为中心的评价活动 A.管理者素质 B.技术人员素质 C.领导者素质 D.员工素质 3.评价中心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 ( D ) A.动态性 B.综合性

C.互动性 D.情景模拟性 4.无领导小组讨论一般以( B )分钟为宜 A.15-30 B.30-60 C.60-80 D.80-120

5.评价中心中用得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测评方法是( A ) A.公文处理 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管理游戏 D.角色扮演

二、多选题:

1.评价中心技术的主要形式有( A B C D )

A.公文处理 B.管理游戏 C.小组讨论 D.角色扮演 E.心理测验

2.根据讨论的主体有无情境性,小组讨论可以分为( A B )

A.无情境性讨论 B.情境性讨论 C.有领导小组讨论 D.无领导小组讨论 E.专题讨论

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验维度有( B C D )

A.管理维度 B.人际技能维度 C.能力维度 D.个性维度 E.性格维度

4.公文处理的测验维度包含( A B C D E )

A.工作条理性 B.计划能力 C.预测能力 D.决策能力 E.沟通能力

5.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任务类型有( A B C D E )

A.开放问题式任务 B.两难问题式任务 C.多项选择性任务 D.合作操作性任务 E.资源争夺性任务

6.无领导小组讨论论题的选择原则有( A C E )

A.联系工作内容 B.知识高度综合 C.难度适中 D.无固定答案 E.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10

三、名词解释:

1.评价中心技术是设置一些与选拔职位工作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模拟情景,把各类管理人员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放到模拟情景中,通过观察被测评人员在模拟情景中解决问题时的行为表现,判断并评价被测评人员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系列综合测评技术。

2.无领导小组讨论:指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6-9人),在规定时间内(约1小时)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个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不指定小组的负责人。评价者通过被评价人在讨论中的语言及行为的观察评价被评价人的各个方面的能力。

3.公文处理是以书面材料的形式提供给被试者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其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为2小时)进行处理,以考察被试者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

4.角色扮演: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景模拟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主试人设置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与冲突,要求被试者扮演某一角色进入角色情景处理问题,评价其素质潜能。 5.管理游戏:指设计一定的情境,分给被试小组一定的任务由其共同完成如购买、搬运等,或者在几个小组之间进行模拟竞争以评价被试者的合作精神、领导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等多种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

四、简答题:

1.评价中心技术有何优点和缺点?

答:评价中心技术的优点:动态互动性、综合性、形象逼真性、标准化。

评价中心技术的缺点:操作难度大、成本高、应用范围小、质量难鉴定。

2.评价中心技术有何作用? 答:评价中心技术的作用有:

1、用于选拔员工:重点在于挑选那些具有胜任岗位所必需的能力或潜质的员工; 2、用于培训诊断:重点分析员工有劣势,明确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为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3、用于员工技能发展:在培训诊断的基础上,改善提高其能力。

3.无领导小组讨论有何优点和缺点?

答: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测评效率高。

缺点: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对评价者和评价标准的要求较高;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它成员影响;被评价者的行为有伪装的可能性。

五、论述题:

试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

答: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如下:

11

1.发言次数;

2.是否善于提出新的见解方案; 3.是否善于消除紧张气氛; 4.能否倾听他人意见; 5.是否尊重他人;

6.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说服能力; 7.概括总结不同意见的能力; 8.发言主动性; 9.反应灵敏性;

10.能否坚持自己的意见等。

第六章

一、单选题:

1.知识测评最有效的形式是( A ) A.笔试 B.面试

C.评价中心技术 D.心理测验

2.下列关于填空题编写要点,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试题的编写以答案模糊,可发挥性为准则 B.注意答案的复合性

C.缺样的不限于个别关键词,空格最好超过2个 D.试题若用到单位,应注明答案的单位

3.下列关于是非判断题编写要点,说法错误的是( B )

A.保持题意本身是或非的单义性 B.尽量使用“特加限制定词” C.不以安排试题的顺序来简化评分 D.避免复合句或双重判断句 4.胜任职位必须的基本通用的知识,称之为( C ) A.专业知识 B.政治知识 C.基础知识 D.学科知识

5.主要了解被试者应聘岗位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是( A ) A.结构考试 B.综合考试 C.广度考试 D.深度考试 6.只要熟悉了知识点就能理解,即( B ) A.间接理解 B.直接理解 C.迁移理解 D.雷同理解 7.知识测评可以分为专业知识测评和( B ) A.基础知识测评 B.综合知识测评 C.考核知识测评 D.深度知识测评 8.最常用的主观性题目类型是( C )

A.选择型试题 B.判断型试题 C.论文型试题 D.综合性试题

12

二、多选题:

1.知识测评一般包括( A B C D E )

A.记忆 B.理解 C.应用 D.分析 E.综合

2.知识测评常用的题型有( A C D )

A.供答型 B.抢答型 C.选答型 D.综合型 E.填答型 3.下列属于供答型的是( C D E )

A.改错题 B.列举题 C.填空题 D.名词解释 E.论文题 4.下列属于选答型的是( A B C )

A.是非判断题 B.选择题 C.搭配题 D.名词解释 E.改错题

5.下列关于论文题编写要点,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E ) A.应给考生提供发散性思维 B.有充分作答时间

C.注意编写程序 D.论题涉及的应该是实质性、具体的东西 E.明确、具体、完整地制定标准答案的基本要求 6.知识测评的种类有( B D E )

A.基础 B.广度考试 C.专业考试 D.结构考试 E.深度考试 7.试卷组织的程序主要有( A B C D )

A.依据试卷蓝图审题 B.编排试题 C.准备标准答案 D.审查试卷 E.密封试卷

三、名词解释:

1.知识测评:简称考试,指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对被试的知识广度、深度和结构进行了解的一种方法。

2.迁移理解:材料内容不同、关系结构也不同的理解。 3.雷同理解:材料内容不同但关系结构相同的理解。

四、简答题:

1.简述选择题编写要点。 答:选择题编写要点如下:

1、选择题的题干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作为选择的基础或根据; 2、选项一般不少于3个,以4-5个为宜;

3、诱答的编写要能吸引无知识或知识不正确的考生; 4、每个选项在语法上、逻辑上应与题干保持一致。

2.简述搭配题编写要点。 答:搭配题编写要点如下:

1、每个配对应提供充分而一致的搭配根据;

13

2、选项应具有诱惑力;

3、选项应与各个题干尽量保持一致; 4、配对不超过10个; 5、避免“完全配对”;

6、题干用自然数字标明,选项用字母标注; 7、前提与选项最好安排在同一页上。

第七章

一、单选题:

1.一般能力测评一般是对( B )的测评 A.沟通能力 B.认知能力 C.管理能力 D.机械能力

2.人认识世界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起基础作用的能力总和即(A.执行力 B.创造力 C.脑力 D.智力 3.智力测评的结果用( B )来表示 A.情商 B.智商 C.逆商 D.浙商 4.智力的最高表现为( D )

A.决策力 B.执行力 C.想象力 D.创造力 5.被认为是“文化公平”测验的是( C ) A.陆军测验 B.智力测验

C.瑞文推理测验 D.认知能力测验 6.最早的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起源于( A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7.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是( C ) A.技能 B.知识 C.能力 D.素质 8.社交型职业能力以( B )能力为核心

A.操作 B.人际关系协调 C.想象 D.决策

9.我国的职业能力测评在( A )才开始兴起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 C.21世纪 D.20世纪70年代 10.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兴趣测验是( D )

A.比奈职业兴趣量表 B.西蒙职业兴趣量表 C.推孟职业兴趣量表 D.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

14

D ) 二、多选题:

1.智力包括( A B C D E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记忆力 D.想象力 E.思维力

2.吉尔福特认为,在智力操作中存在( C D )思维

A.逆向 B.正向 C.聚合 D.发散 E.逻辑

3.心理运动能力测验主要测评( A B C )

A.感觉 B.知觉 C.运动能力 D.嗅觉 E.直觉

4.职业能力主要分为( A B C D E )

A.操作型职业能力 B.艺术型职业能力 C.科研型职业能力 D.社交型职业能力 E.经营型职业能力 5.美术能力包括( B C )

A.绘画能力 B.艺术鉴赏能力 C.创造能力 D.设计能力 E.鉴别能力

三、名词解释:

1.能力测评:用来测定应征者成功完成某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特殊能力:指人们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和技能,通过对特殊能力的测量可以推论和评估人们的较高层次的能力。

3.创造力:指产生新思想,发明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更高级的思维层次。 4.学术能力倾向测评:由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主持,分语言和数学,语言包括反义词、句子填充、类比推理、阅读理解等内容,考查学生在词汇量、阅读理解、逻辑思维以及作出判断和结论的能力。数学包括算术、代数和几何等内容,考查学生在数学运算、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概念与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皆为多重选择题,限时3个小时。

四、简答题:

简述能力测评的种类。

答:能力测评分为以下几种: (一)一般能力测评

又称为普通能力测评(智力测评),一般是对认知能力的测评。

?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该测验主要用于高级人员的挑选工作,包括语文

与作业两个量表,共有测试题311个,费时较长。

? 桑斯通个别智力测验:认为智力存在言语理解、言语流畅性、归纳推理、

空间知觉、数字、记忆和知觉速度等七种互不相关的因素,对每种因素都设计了测验。

? 瑞文推理测验:它是广泛使用的非文字性能力测验,用于个别团队测试。 (二)特殊能力测评

1.特殊能力:指人们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和技能,通过对特殊能力的测量可以推论

15

和评估人们的较高层次的能力。

2.这类测验包括:机械能力测验、文书能力测验、音乐美术能力测验等。 (三)能力倾向测评

? 学术能力倾向测评(SAT):相当于我国的高考,由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

心主持,分语言和数学,语言包括反义词、句子填充、类比推理、阅读理解等内容,考查学生在词汇量、阅读理解、逻辑思维以及作出判断和结论的能力。数学包括算术、代数和几何等内容,考查学生在数学运算、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概念与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皆为多重选择题,限时3个小时。

? 分辩能力倾向测验(DAT):由美国心理公司制订,主要适用于初中和高

中生的教育咨询及就业指导。它包括8个分测验,单独施测并单独记分。

(四)创造力测评

1.创造力:指产生新思想,发明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更高级的思维层次。 2.著名的创造力测验有: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散性思维测验、 托兰斯创造能力测验、

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等。

第八章

一、单选题:

1.具备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于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特质的是( C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是( A ) A.偏执型 B.表演型 C.悖德型 D.冲动型 3.悖德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是( C )

A.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B.情感肤浅,易受暗示 C.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D.人际关系不良 4.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最大的优点是( B ) A.省时省力 B.客观和系统

C.便于操作 D.不受文化和教育背景限制 5.下列不属于卡特尔16人格因素的是( A ) A.懒惰性 B.兴奋性 C.世故性 D.敢为性

6.卡特尔16人格因素测验完成时间一般为( D ) A.一个小时 B.30分钟 C.一个半小时 D.45分钟

16

7.下列关于人格测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人格测验主观性太强 B.人格测验没有对错之分 C.人格测验不受文化因素制约 D.人格测验计分解释客观

8.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最广泛应用的人格测验量表是( D ) A.卡特尔16人格因素测验 B.艾森克人格问卷

C.主题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9.卡特尔16人格因素测验已于( A )年引入我国 A.1979 B.1980 C.1981 D.1982 10.中国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由( B )修订 A.萧敏政 B.陈仲庚 C.蔡圣刚 D.刘葵

二、多选题:

1.希波克拉特把气质分为( B C D E )

A.神经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粘液质 E.抑郁质

2.巴甫洛夫认为,人的神经活动具有( A B C )特征

A.活动强度 B.均衡性 C.灵活性 D.活动敏感性 E.适应性

3.人格测评最常用的方法有( A E )

A.问卷 B.心理测验 C.面试 D.访谈 E.投射技术 4.人格障碍有( A B C D E )

A.偏执型 B.分裂型 C.冲动型 D.强迫型 E.表演型

5.人格测验中存在的问题有( A B C D )

A.整体动态测验人格的困难 B.人格测验题目编制的困难 C.测验分数的解释值的商讨 D.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E.技术的专业性

三、名词解释:

1.人格:是由个人的心理能力、兴趣,态度、性情、思考、情感、动机与价值等组合而成的独特统一体,即人格有其独特性和组织性。

2.人格测评:是对人的兴趣、态度、价值观、情绪、气质、性格等方面的测评,其目的是为考察人格特点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3.气质:是个体中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和外显动作中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与敏捷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4.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

四、简答题:

17

1.简述人格测评的工具。

答:人格测评的工具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结构明确的自陈量表: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詹金斯活动性调查表(JAS)、显性焦虑量表(MA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等。 另一类是结构不甚明确的投射测验:荣格的文字联想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等。

第九章

一、单选题:

1.如何把零散的项目(指标)分数综合为一个总分数的方法,即( C ) A.数据分析 B.数据整理 C.数据综合 D.数据统计

2.把各指标(项目)上的得分直接相加,即( A )

A.累加法 B.平均综合法 C.加权综合法 D.连乘综合法

3.根据各个指标(项目)间的差异,对每个指标得分适当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再累加的一种方法指( C )

A.累加法 B.平均综合法 C.加权综合法 D.连乘综合法 4.所有测评结果在理论上的代表值是( B ) A.众数 B.平均数 C.频率 D.频次

5.用测评结果中最大的分数减去最小的分数,即( A ) A.两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二、多选题:

1.数据综合常见的方法有( A B C D E )

A.累加法 B.平均综合法 C.加权综合法 D.连乘综合法 E.指数连乘法

2.素质测评结果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 A B C )

A.整体分布分析 B.总体水平分析 C.差异情况分析 D.频率分析 E.频次分析

3.整体分布分析常见的形式有( A E )

A.频数分布表 B.众数表 C.概率表 D.概率图 E.频数分布图 4.差异情况分析的变量有( A B C D E )

A.两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E.差异系数

18

5.数据综合后,结果报告的形式有( A C D )

A.分数报告 B.文字报告 C.等级报告 D.评语报告 E.图表报告

三、名词解释:

1.整体分布分析:通过图表的形式来分析素质测评结果的一种方法。

2.众数:即相同人数最多的那个素质特征、分数或等级,它代表整体水平结构自然群中最大的典型水平。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0j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