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高程测量原理及方法探讨

更新时间:2023-03-08 06:34:4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东科技2010.2总第231期 GPS 高程测量原理及方法探讨 谢劲松

(广东省广州市510000 1引言

GPS (欲了解更多?请见本期【科技“生词”解释】技术的出现,为确定大地水准面高提供了新的途径,提高了作业的效率。然而我们的实用高程采用的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的正常高。因此,我们必须要实现GPS 大地高向正常高的转换,从理论上讲,实现GPS 大地高向正常高转换最好的方法是综合利用GPS 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和地球重力场模型进行转换。然而,对于一般工程单位来说,考虑到作业成本的问题,人们不可能花那么多的经费去获取昂贵的重力资料。本文就是探讨如何结合工程实际

情况,利用较少的经费获取较高精度的GPS 高程, 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测量成果。 2常用高程系统的基本定义

大地高:大地高系统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

统。某点的大地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参考椭球的法线与参考椭球面的交点间的距离。一般用H 表示。

正高:正高系统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某点的正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一般用H 正高表示。

正常高:正常高系统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的高程系统。某点的正常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铅垂线与似大地水准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一般用h 表示。

高程异常:高程异常是指似大地水准面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一般用ζ表示。 大地高与正常高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ζ=H-h

(13GPS 高程测量原理

利用GPS 可以测量出高精度的WGS84三维坐标(即大地经纬度和大地高,但是我国大多数用户需要的是正常高(例如

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

,那么就需要将大地高转换成为我们需要的正常高,由图1可以知道,h=H-ζ, 由此可以知道,将GPS 大地高转换成正常高的关键就是求出GPS 点上的高程异常值

ζ。因此,

在利用GPS 确定了高精度的大地高后,求正常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高程异常的过程。

4常用GPS 水准高程计算方法介绍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由大地高转换到正常高的过程 就是求高程异常值ζ的过程。目前,求高程异常值的方法有很

多,比如GPS 三角高程、曲面拟合法、GPS 重力高程、

绘等值线图法、解析内插法等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考虑到生产成本的因素,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高成果精度的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常用的确定高程异常的方法: 4.1绘等值线图法

绘等值线图法是较早使用的GPS 水准方法。其原理是:假 设在某一测区,有m 个GPS 点,

用传统的几何水准方法联测其中n 个点的正常高(即当作已知点,根据GPS 观测获得这些点的大地高,按式(1求出这n 个已知点的高程异常。然后,选定

适合的比例尺,将这n 个已知点的平面坐标

(平面坐标经GPS 网平差后获得展绘在图面上,并标注上相应的高程异常,再根据测区测量精度要求选取1~5cm 的等高距,绘出测区的高程异常图。在图上展绘其他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通过内插法计算出高程异常,从而求出这些待求点的正常高。

4.2曲面拟合法

当GPS 点布设成网状时,可用一个多项式曲面来拟合高程 异常。其原理是,根据测区中已知点的平面坐标x 、y 和ζ值, 用数值拟合法,拟合出测区似大地水准面,再内插出待求点的高 程异常ζ,

从而求出待求点的正常高。设测站点的高程异常ζ与坐标x,y 之间存在以下函数关系:ζi =f (x i ,y i +v i 式中:f (x,y 为的趋势值,v 为误差。我们可用以下空间曲面表达式来拟合:

f (x i ,y i =a 0+a 1x i +a 2y i +a 3x i 2+a 4x i y i +a 5y i 2+a 6x i 3+a 7x i 2y i +a 8x i y i 2+a 9y i 3

(2式中:a i 为待定系数,于是,如果有n 个点,则可以得到下面的矩阵形式。 ζ=AX+v 式中:ζ=[ζ1,ζ2,ζ3,……,ζn ]T v=[v 1,v 2,v 3,……,v n ]T X=[a 1,a 2,a 3,……,a n ]T

A=1

x 1y 1x 1y 11x 2y 2x 2y 2 1x 3y 3x 3y 3 ………… 1x n y n x n y n

对于每个已知点,都可列出以上方程,在∑v 2=min 条件下, 摘要:在控制测量过程中,GPS 测量由于其高效性、

经济性、实时性等特点已经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高程控制测量方面却没有得到更好的推广。长期以来,

水准测量是提供正常高的主要技术手段,它具有原理简单、误差易于检验的优点,但是其长距离作业时效率低、

作业强度大等缺点却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人们迫切期望能够用GPS 高程测量代替传统水准测量。本文根据近年来以美国大地测量局(NGS 为代表提出的“高程现代化”理念,对GPS 高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在GPS 高程控制测量过程中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关键词:GPS 高程;

大地高;正常高;高程拟合;函数模型信息技术 学界 87

广东科技2010.2总第231期

解出各a i ,再通过内插求出待定点的高程异常,从而求出正常高。在式(2中,若取未知数一次项,则称平面拟合,取二次项,称曲面拟合,取三次项,称三次多项式拟合,依此类推。

4.3解析内插法

当GPS 点布设成线状时(如沿河航道测区等,多项式曲面

拟合法需要进行分段计算,这样的话在连接处会出现不连续和不光滑的现象,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曲线内插法(三次样条函数曲线拟合法,求定待求点的

正常高。其原理是:

根据测线上已知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异常,用数值拟合的方法,拟合出测线方向的似大地水准面曲线,再内插出待求点的高程异常,从而求出点的正常高。

当三次自然样条函数S (x i 满足以下条件时:(1S (x i =y i (i=0,1,…,n (2在每个子区间(x i ,x i+1上是一个三次多项式(3在〔x 0,x n 〕上有一到二阶连续导数,且在端点有S\

可以证明S (x 存在着唯一的数学公式,形式如下:过n 个 已知点,ξi 和x i (或y i 在区间

(x i ,x i+1(i=0,1,2,……,n-1上的三次样条函数关系式为: S i (x =ζ(x i +(x-x i ζ(x i ,x i-1+(x-x i (

x-x i-1ζ(x,x i ,x i-1式中:一阶微商ζ(x i ,x i-1=(ζi+1-ζi /(x i+1-x i 。

二阶微商ζ(x,x i ,x i-1=[ζ\-1][ζ(x i ,x i-1-ζ(x,x i ]/(x i-1-x i 由于ξ\在(x i ,x i+1上是一次多项式,因此:ζ\-x i ζ\-1而ξ\(i=1,2,……,n-1满足系数矩阵为对称三角阵的线性方程组:

(x i ,x i-1ζ\-1+2(x i+1-x i-1ζ\-1-x i ζ\

(x i-1=16[ζ(x i ,x i-1-ζ(x i-1,x i ]ζ(x 0=ζ\用追赶法解方程组(3式,得系数ξ\求得插值点的ξ值,再按(1式算出正常高h 。

5应用实例

在南方某市3河涌测量过程中,为了检测GPS 水准测量的

精度的可靠性,对测区内部分点分别采用了传统几何水准测量和GPS 水准测量两种方法独立进行测量。本次测量共选取了(20个水准点,其中(4个已知点可以包围整个测区,(16个未知点。几何水准测量采用的是WILD-NA2水准仪进行的三等水准测量,GPS 外业测量采用的是Trimble5700双频接收机按照航道测量D 级网要求进行观测,内业计算采用曲面拟合模型进

行计算。为了客观的反映两种方法的精度情况,

对两种测量方法的成果进行比较,以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高差限差为标准,以距离已知点最近的水准点作为几何水准高差统计依据。

测区点位分布图如下: 测量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发现,本次测量的GPS 水准方法能符合 三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 6结束语

随着现代GPS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的 进展,为GPS 水准测量提供了技术基础,

使高效率的GPS 水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取代劳动强度大、

工作效率低的传统水准测量,从而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从本文实验的结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

(1在平原或丘陵地区的一般工程测量中,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GPS 高程拟合的方法能够达到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2已知点的选取对拟合的精度影响很大,因此应该尽量选 取数量足够的、

分布均匀的、并能包围整个测区的已知点。(3应当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拟合起算点的个数。对地形比较复杂的测区,应采用分区计算的方法。

(4根据不同测区,选用合适的拟合模型。对高差大于100m 的测区,一般要加地形改正。参考文献:

[1]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等.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乔仰文,

辛久志,王晓辉.GPS 高程拟合的几种常用方法.东北测绘,1999. [3]沈学标,

孙文兵等.提高GPS 水准高程拟合精度的讨论.地矿测绘,2000. [4]陈俊勇、李建成、宁津生等.中国似大地水准面,测绘学报,2002. 序号从点 到点

距离(km 三等水准高差(m GPS 拟合高差(m 高差之 差(mm

三等水准限差(mm 是否满足 水准限差

要求1已知点1未知点1 4.031-11.516-11.5226±24是2已知点1未知点2 6.918 2.156

2.165-9±31是3已知点1未知点3 6.200-5.285-5.275-10±29是4已知点2未知点40.531-8.554-8.551-3±8是5已知点2未知点5 4.284-6.296-6.3004±24是6已知点2未知点6 2.723-4.415-4.409-6±19是7已知点2未知点7 5.332

3.156

3.1524±27是8已知点3未知点8 5.540-0.561 -0.5698±28是9

已知点3未知点9 4.768-14.462-14.479

17±26是10已知点3未知点105.927-2.561-2.5687±29是11已知点4未知点113.813-5.161-5.152-9±23是12已知点4未知点125.504 1.748 1.756-8±28是13已知点4未知点135.909

2.336

2.3279±29是14已知点4未知点14

3.665-5.863-5.8707±22是15已知点4未知点153.373-3.872-3.867-5±22是16已知点4未知点162.986-1.023

-1.018 -5 ±20 是 信息技术 学界 8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h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