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止咳平喘药~21.22.23章

更新时间:2023-06-04 11: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学习要求] 1 .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分 类、适应范围。 2.掌握本章药物的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咳、喘、痰在病机上关系密切 每多挟

咳喘每多致

一、含义: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 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 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 喘药。 二、适应范围:化痰药主治各种痰证:有痰 阻于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窍之昏厥、癫痫; 痰蒙清阳之眩晕;肝风夹痰之中风,惊厥; 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痰火互结之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 节之阴疽流注等;止咳平喘药用于各种咳嗽、 气喘。

三、配伍1.按痰、咳、喘的不同性质,分别给予适当 配伍。 若属肺热者,配清肺药,如黄芩、地骨皮等; 若属肺寒者,配温肺药,如细辛、干姜等。 2.化痰、止咳、平喘药常配行气药同用,如 陈皮、枳壳、厚朴等。

3 .兼表证者,可配解表药,如桑叶、菊 花或紫苏、麻黄等。 4.因痰而致的瘰疬、瘿瘤,配软坚散结药, 如牡蛎、穿山甲等。 5.阴疽流注,可配温阳通滞药,如肉桂、 鹿角胶等

四、使用注意 1 .应辨明痰、咳、喘的性质,而后 选药治疗。 2.咳血者,温燥性强烈的化痰药宜 慎用。 3.麻疹初期咳嗽,性温带有收敛作 用的止咳药忌用。

第一节

化痰药

半夏、天南星:均源于天南星科植物而辛

温有毒。均能燥湿化痰,为治寒痰、湿痰要药; 生品外用消肿止痛,治痈疽肿毒、瘰疬痰核等 证。其中:

半夏主归脾胃经,善除脾胃湿痰;半夏还能降 逆止呕、消痞散结,治呕吐、胸脘痞闷、梅核 气、瘿瘤痰核等证。

天南星主归肝经,温燥之性强于半复,善治顽 痰并祛经络风痰。天南星祛风止痉,治小风口 眼喁斜、破伤风等证。

生半夏——温燥性、毒性大,长于

消肿散结止痛。多外用。 姜半夏— 毒性↓,长于降逆止呕。 制半夏 法半夏—毒性↓,温性↓, 长于燥湿。 半夏曲—温燥性、毒性大减,长化痰消食。 竹沥半夏——性凉,清化热痰。

生南星——辛苦温燥及毒性大, 长于消痈肿 制南星——辛苦温燥,力猛,毒性↓, 善于温化寒痰,祛风止痛。

川贝母

浙贝母

共性 性味:苦,寒凉 功用: 1.清热化痰:治热痰咳嗽等。 2.清热解郁,散结消肿 : 治痰热郁结之病证。如瘰疬、 痈肿、肺痈等。

个性:

川贝:

1.苦寒性较小,清热力不足,但味

甘质 润,功偏润肺止咳,多用治肺燥咳嗽,虚 劳久咳。 2.清热解郁散结力不及浙贝,多用治体 虚痰结者。

浙贝:

1.苦寒性较大,清热力较强,功偏 清肺化痰,多用治痰热郁肺或风热咳嗽, 痰黄而稠等。 2.清热开郁散结力较强,常用治痰 火凝结之瘰疬、瘿瘤、肺痈、乳痈、皮肤 痈肿等。

川贝母、浙贝母:药性均为寒凉,均具清热化淡、清热散结之功,治痰多咳嗽、瘰疬疮痈等 证。其中: 川贝母偏于甘润,兼能润肺止咳,善治肺虚久咳、 燥咳不止; 浙贝母偏于苦泄,清热化痰、散结力强,痰热及 外感风热咳嗽、瘰疬疮痈等证多用之。

贝母与半夏:均为治痰要药,然一清一温,一润一燥,性质迥异。贝母主热痰、 燥痰之证而忌用于寒痰湿痰;半夏主寒痰 湿痰之证而忌用于热痰燥痰。然也有配伍 同用,取相反相成,统治一切痰证者。

百部、款冬花、川贝母:三者均性润,能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新久多种 咳嗽及痨嗽。 百部、款冬花性润而微温;;百部又能杀 虫,治蛲虫,阴道滴虫,头虱等。 川贝母性润而寒,宜于热痰燥痰,又能散 结消肿,治瘰疬疮痈。 款冬花与川贝母能化痰、百部无化痰之功

思考题: 1、半夏与天南星的异同点? 2、川贝母与浙贝母的异同点? 3、苦杏仁的性能特点?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学习要求] 1 .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和分类。 2.掌握重镇安神药与养心安神药的性能、 作用方面的特点。 3.掌握安神药的适应范围、配伍原则和使 用注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ql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