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06-04 11: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出血性疾病

【A型题】

1. 出血时间延长可见于下述疾病,但除了:C

A.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 血小板无力症

C. 血友病A

D. 维生素C缺乏症

E. 血管性假血友病

2.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见于下述几种情况,但除了:D

A. 严重肝病

B. 维生素K缺乏症

C. 阻塞性黄疸

D. 血友病

E.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时,下列结果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

A. 血小板计数减少

B. 出血时间延长

C. 凝血时间延长

D. 束臂试验阳性

E. 血块收缩不良

4.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其实验室检查有下述改变,但除了:D

A. 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

B.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C. 纤维蛋白原进行性减少

D.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

E. 3P试验阳性

5.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有广泛的出血现象,下列的治疗措施中,哪一项是不确切的?E

A. 输注血小板悬液

B. 输鲜血

C. 应用肝素

D. 应用潘生丁

E. 应用PAMBA或EACA

6. 关于正常的止血过程,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血管收缩,血流缓慢

B. 血小板粘附在内皮细胞上形成白色血栓

C. 胶原纤维和组织因子启动凝血过程

D. 血小板释放PF3参与凝血

E. 最后形成凝血血栓

7. 关于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哪一项是对的?D

A. 常见青年女性

B. 病前1~3周常有服药史

C. 出血往往较轻

D. 病程常呈自限性

E. 常见脑出血死亡

8. 血浆凝血活酶的组成是:C

A. X、V、Ca++、PF3

B. VII、III、X、V、Ca++、PF3

C. Xa、Va、Ca++、PF3

D. XII、XI、IX、VIII、X、V、Ca++、PF3

E. 以上均不是

9. 凝血过程中起加速(催化)作用的因子是:E

A. 钙因子

B. 组织凝血活酶

C. 因子X

D. 接触因子

E. 凝血酶

10. 患者在急性DIC时给予的药物治疗,哪项组合是正确的?D

A. 早期肝素不应使用

B. 应早期使用PAMBA

C. 早期应大量使用皮质激素

D. 早期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剂

E. 以上都不是

11. 血友病甲型、乙型、丙型分别缺乏以下凝血因子:D

A. IV、VIII、X

B. III、V、VII

C. VII、IX、XII

D. VIII、IX、XI

E. VIII、X、XI

12. 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的实验室诊断筛选试验主要阳性结果可以是:E

A. 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

B. 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时间延长

C. 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 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凝血时间延长

E. 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13.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延长,见于下列何种凝血因子缺乏?D

A. II

B. VII

C. V

D. VIII

E. PF3

14. 哪一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中血小板、巨核细胞均减少:E

A. 脾功能亢进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综合征)

C.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 以上都不是

15. DIC最常见的病因是:C

A. 肿瘤性疾病

B. 羊水栓塞、产科疾病

C. 感染性疾病

D. 结缔组织病

E. 外科创伤

16. 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A. 血小板上升前出血症状即可改善

B. 停药后不易复发

C. 复发时再用无效

D. 主要作用是抑制抗体生成

E. 妊娠初期病人可以应用

17. 下述有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描述,正确的是:D

A. 肝素应用要足够剂量和足够时间,因此均宜用大剂量

B. 不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是什么,均可用肝素治疗

C. 不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哪期,均有用肝素的指标

D.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不宜用抗纤溶药物

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明确后,需马上补充凝血因子

18. 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上述哪个不正确:D

A. 患者血清有抗血小板抗体

B. 患者的血小板寿命缩短

C. 患者血浆输给正常人,能使受者血小板减少

D. 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E. 妊娠时患本病,其婴儿常有血小板减少症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发病机理是:E

A. 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B. 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减少

C. 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

D. 脾脏吞噬血小板增多

E. 机体存在血小板抗体

20. 大片皮肤瘀斑、血肿、关节出血,主要见于:B

A. 变态反应性血管炎

B. 凝血因子缺乏

C. 抗血小板药物应用

D. 血小板功能异常

E. 血小板数量减少

【问答题】

1.一男性患者,14岁,发热1周,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1天来见双下肢小腿胫骨前紫癜,高出皮面。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6.4×109/L,中性60%,淋巴40%,血小板98×109/L,束臂试验阳性,血块收缩时间正常,凝血酶原时间14秒,血纤维蛋白原2.6g/l。该例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2.患者女性62岁,因牙龈出血,鼻衄及四肢皮肤瘀点、瘀斑入院,体检:皮肤粘膜均有散在出血点,肝脾肋下未及,外周血WBC 5.6×109/L,Hb 110g/L,BPC 20×109/L,出血时间10分,凝血时间4分,PT 12”(对照12”),KPTT 32” ,骨髓穿刺涂片示:造血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易见,幼巨5%,颗粒巨80%,产板巨5%,裸核10%。上述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需做

哪些检查有助于确诊?本病例首选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3. 试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4.试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5.试述出血性疾病常用的筛选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el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