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文化再造

更新时间:2023-05-20 17: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职业教育、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强化

职业教育的文化再造

摘要:现阶段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工业的当务之急。在这个转型的阵痛与改变时期职业教育要抓住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改进提高职教发展水平,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的理念、思路,积极转变应对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企业需求,要以文化再造的新理念加强学生道德、精神培养,注重“精、气、神”的内在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和谐发展与工业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 文化再造

随着加入WTO的时间推移,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现在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动荡不断,危机此起彼伏,中国出口引擎熄火,中小企业倒闭如潮。如何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转型升级和谐发展战略,成为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全球竞争趋势来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高端制造、议价能力的企业才能在经济低迷时代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起来。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因此,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转变职业教育的理念,打造技术能人的同时以文化再造的理念加强学生道德、精神培养,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一、社会背景:“十二五”产业规划推动工业转型与升级

“十二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现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突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特制订《“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规划范围涵盖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信息产业四个领域,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

二、 中德制造业对比

职业教育、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强化

中国经济增长粗放,GDP质量较差。中国中小企业利润率仅为1-5%不到,生存环境十分艰难,长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企业大量倒闭现象,2008年倒闭近1.5万家,2009年春节过后没有再开业的2000-3000家。2011年相继爆发了温州企业“倒闭潮”、东莞企业“倒闭潮”。但是同样身处于这种环境的德国却是未受多大影响,反而保持着缓步增长,德国的经济增长,工业强大,制造业生命力之强,其依靠的基础正是德国强大的制造业文化理念和有力的职业教育提供的源源不断的优质员工。

1、中国制造业的缩影

低成本是“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主要武器。20年来,正是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能源,引导制造业从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等地转移到中国。现在中国正在丧失这一竞争优势。采访发现,制造业资本正在始寻找更加廉价的制造基地,而中国地方政府的官员一边忙着挽留辖区内的企业,一边筹划着转型。从2001年的532亿美元到2010年的2065亿美元,中国纺织品出口额占到全球的1/3。一件衬衣的代工利润从10元降低到1元,不断变化的汇率和通货膨胀让生存变得异常艰难,越南或印度都有望成为下一个中国。于是有入世十年:中国纺织强国梦的憧憬,却只产生了“10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的失落。

2、德国制造业的缩影

据《青岛早报》报道: 2010年6月,亨利安80岁的父亲来到青岛,父子两人游览到江苏路基督教堂时,走进塔楼里看到了教堂钟表依然在正常使用。亨利安说:“当我们在钟表上看到‘J.F.WEULE’这几个字,父亲就很激动,因为这是德国100多年前就有名的钟表制造商。100多年前,J.F.WEULE钟表的齿轮,都是我们亨利安家来供应。”保证钟表正常运转的齿轮有小有大,总共20多个,每一个都如102年前设计者设计的那样,严丝合缝,正常运转。教堂工作人员说,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维修过这座钟表,就是每三四天都要给这些齿轮涂抹一次机油。亨利安表示:“根据目前的情况,这些齿轮没有任何问题,还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维修时,恐怕是我的曾孙一代了。”不仅如此,青岛啤酒厂100年前德国制造的酿酒设备、电机、变速箱、标贴机和选麦机等,至今还能使用。

三、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实现文化再造

曾经身份卑微的“德国制造”,在英国工业雄霸天下的时代,毅然崛起并取而代之。目前,在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处于前3位的部门共有27个。德国制造业被称为“众厂之厂”,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此等表现,并非偶然,而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中国正成为世界“制造大国”,

职业教育、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强化

但还不是“制造强国”。我们的关键制造设备还是依赖德国等发达国家。此外,我们引进德国设备、零部件和工艺,却不能造出原装(德国制造)产品的质量。“德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参照物。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必须研究和引进“德国制造”背后的文化因素,并克服近现代国民性的负面因素,开展一个制造业的文化再造。职业教育是中职生学习成长的基石,是其精神文化的塑造者、奠基人,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实现取长补短般的中国式文化再造,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用厚实精神来打造中国的产品和产业转型升级,才能走出困境。德国人“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是其精神文化的焦点和结晶。 “理性严谨”更是“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其在制造业的具体表现,则可归纳为六大行业文化。

1、专注精神

在德国,“专注”是其“理性严谨”民族性格的行为方式。德国制造业者,“小事大作,小企大业”,不求规模大,但求实力强。他们几十年、几百年专注于一项产品领域,力图做到最强,并成就大业。此所谓“大业”特指——“大事业”,在业内有地位、受尊敬。这些大业者,有些今天仍是中小企业,例如:Koenig&Bauer的印染压缩机,RUD的工业用链,Karcher的高压专业吸尘器都是行业的全球领袖,(尹一丁。德国小公司如何征服世界.21世纪经济报道,2011.3.25(23)。)而有些则已经成长为大企业。“大”并不是目的,而是“强”的自然结果。这恰恰印证了老子的哲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标准主义

德国人“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必然演化为其生活与工作中的“标准主义”。德国人生活中的标准比比皆是,如:烹饪佐料添加量、垃圾分类规范、什么时间段居民不可出噪音、列车几点几分停在站台的哪条线。他们是一个离开标准寸步难行的民族。这种标准化性格也必然被带入其制造业。从A4纸尺寸,到楼梯的阶梯间距,我们今天时常接触的标准很多都来自德国。全球三分之二的国际机械制造标准来自“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DIN(DeutschesInstitutfuerNormung)。可以说,德国是世界工业标准化的发源地。DIN标准涵盖了机械、化工、汽车、服务业等所有产业门类,超过3万项,是“德国制造”的基础。

3、精确主义

对于标准的依赖、追求和坚守,必然导致对于精确的追求。而对于精确的追求,必然反过来提高标准的精度。前述“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DIN是世界上最高的工业标准。德国人做事讲究精确,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很突出。在德语口语

职业教育、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强化

中,Genau,类似于Yes、Ja,即“是”或“对”,在口语交谈中出现频率最高,表示“精确”、“准确”。德国人不精确的话不说,不精确的事情不做。不少来华安装设备的德国技师,使用带水准仪的四脚梯子,先将梯子调试水平,再保证设备安装的水平。作家刘震云亲自经历了德国式的精确:“我问他们,莱茵河有多深,这让德国人很犯难——春夏秋冬四季,河水深度都不一样,他们不知道如何回答才最精确。”

4、完美主义

在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的递进发展中,必然产生完美主义。这四个文化要素具有明显的递进包含逻辑关联。“完美主义”,是“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的综合表现;而“完美至臻”则德国制造的根本特征。 追求完美

(Gruendlichkeit)的工作行为表现是“一丝不苟、做事彻底”,也就是“认真”。这已经是德国人深入骨髓的性格特征。哲学家费希特在“至德意志民族”演讲中强调了这个民族性格——“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切切不可容忍半点轻率和漫不经心的态度。”德语有一谚语:“犯错误,都要犯得十全十美。”德国人做什么都要彻底到位,不论是否有人监督,也不论是职业工作还是做家务,做不完美、有瑕疵就深感不安。

5、程序主义

“标准主义”的时间维度表现是“程序主义”,其空间表现则是“秩序主义”。而广义的“秩序”概念却涵盖了“程序”,德语“秩序”(Ordnung)一词,与本文相关的含义有:整顿、整理,整齐,调理,规则、规章,次序、顺序,制度,安宁、秩序、纪律。德国人严守秩序。有一谚语:“秩序是生命的一半。”德国人特别依赖和习惯于遵守秩序,离开了秩序就会感到焦虑和寸步难行。这个秩序感首先体现在时间管理上。德国人不分男女老幼,人手一册《日程日历》

(Terminkalender),每天各时段的活动,乃至圣诞节做什么,一切日程提前计划,而不是临时即兴决定。德国社会以及企业都是在时间坐标轴上理性地运转着。德国人认为,与时间形成严密关系的人,才能理性地驾驭人生和工作,并有所成就。康德那钟表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就是典型。德国人无论是擦玻璃、做饭,还是加工零件、安装设备,“不论干什么都离不开雷打不动的两个前提:一个是程序,另一个是工具。什么程序必用什么工具,什么工具必配什么程序,不得有丝毫变通。”

6、厚实精神

职业教育、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强化

以上“专注主义”、“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主义”,是德国制造业文化的“工具理性”层面。而“德国制造”的坚固耐用,还有其深刻的“价值理性”基础。这就是曾一度被誉为普鲁士精神,并继而成为全德意志人精神的“责任感、刻苦、服从、可靠和诚实。”其中的“责任感、可靠和诚实”,可以用中文的“厚道实在”表达,简称“厚实精神”。这使得“德国制造”在设计和材料使用上,实实在在地考虑用户利益,注重内在质量,胜过外观和华而不实的功能。德国汽车的安全系数和耐用性,明显超过一些竞争对手。 “责任感、可靠和诚实”使得德国无假货,并且货真价实。

四、如何实现中国式文化再造 --加东西

中国制造业如何文化再造?张瑞敏对于中国人的做事习性曾作过准确概括:“中国人做事不认真,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张瑞敏指出:“名牌也应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是一个名牌,一定有丰富的文化含量,因为一个名牌是名牌创造者素质的外化,或者说名牌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素质的外化。员工的素质高,才能够创造出名牌。”必须借鉴德国六大制造业文化,中国制造业必须以开放的胸怀进行文化再造。文化再造的重点是“理性”,难点是“国民性改造”。“专注主义”、“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主义”这五大工具理性,是我国制造业必须经由德国引进的。

1、将五大主义植入教学之中。教师应理解五大主义的精髓所在,将五大主义应用教学备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技能实训中,将其融入教学全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受到全面的约束和熏陶,养成好的习惯和认识。例如:在实训中,要求学生把实训活动从过得去变为很好,形成很专业的操作能力。

2、在日常行为中用7S理念管理学生。

1S——整理 定义:区分要用和不要用的,不要用的清除掉。目的:把“空间”腾出来活用。

2S——整顿 定义: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示。目的:不用浪费时间找东西。

3S——清扫 定义: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目的:消除“脏污”,保持工作场所干干净净、明明亮亮。

职业教育、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强化

4S——清洁 定义:将上面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维持成果。目的: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并显现“异常”之所在。

5S——素养 定义:人人依规定行事,从心态上养成好习惯。目的:改变“人质”,养成工作讲究认真的习惯。

6S——安全 A. 管理上制定正确作业流程,配置适当的工作人员监督指示功能B. 对不合安全规定的因素及时举报消除C. 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教育D.签订安全责任书。目的:预知危险,防患末然。

7S——节约 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空间、时间、库存、物料消耗等因素。目的:养成降低成本习惯,加强作业人员减少浪费意识教育。

3、建立学生学习行为奖惩制度和末位淘汰制。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改变现阶段学习涣散甚至不学无术还能毕业的情况,建议借用公司的工资制度,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用考核的形式数字化,分数化,同时建议国家将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国家助学金用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基金,按照分数高低给予助学金,助学金剩余部分用做半期优秀学生奖学金形式发放。这样可以奖优惩惰,激励学生学习。同时学校要放弃只做大规模,而忽视学生质量的偏见,要运用企业末位淘汰制,刺激学生学习,提前感受企业工作环境,也能取到清除坏行为学生,净化学校校风、学风。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职业教育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技术训练,忽略职业道德教育,忽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降低了职业教育应有的功效。职业教育要成为中国产业乃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必须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有好的专业技能和能力,而且要有完美主义的理念和精神,实现文化再造,在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的递进发展中,必然产生完美主义,才能产生最好的员工,才会有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效益,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就是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入世十年:纺织强国梦的憧憬与失落 2011年12月09日 中国经济网

2、 斯特凡.泰尔 众厂之厂——德国制造业制胜全球化时代。装备制造,2008(4)

3、 葛树荣 从海尔文化到国民性改造。中外管理,2005(3)

4、 陈俊森、樊葳葳 外国文化与交际。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44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