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3-17 16: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山石、水体、园林、建筑 造园的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①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③诗画的情趣 ④意境的含蕴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囿/台

周文王所建园林名称:灵囿、灵台、灵沼 秦汉:上林苑:①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②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③汗穿凿众多池沼水系,其中最大面积是昆明池

④其主要十二宫之一的建章宫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

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⑤此后。“一石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园林的时代划分: ?

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㈠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为数甚少,园林概念较模糊。

㈡ 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

㈢ 多种生产基地的建置更多的展现作为经济实体“庄园”特色,审美经营尚处于低级水平,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造的境地。 ?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㈠ 皇家园林狩猎、求仙、通神功能基本消失,生产和经济运作很少存在,游赏活动作为主导功能。

㈡ 私家园林集中反映的这个时期的造园成就,庄园、别墅得到很大发展,深刻影响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㈢ 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发展

㈣ 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上承秦汉,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阶段 ㈤ 中国风景式园林沿此进入隋唐全盛期。 ?

园林全盛期——隋唐

㈡ 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

1

㈡ 私家园林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面的细致处理。文人参与造园活动,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起,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的兴盛打下基础。

㈢ 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普遍开发的局面,中国特有的“园林寺观获得长足发展。 ㈣ 公共园林多见于文献记载

㈤ 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

㈥ 隋唐园林不仅发扬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风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辉煌成就。 ?

园林成熟期㈠——宋代

㈠ 皇家私家寺观三大园林典型都已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重要特点,文人园林经唐代的启蒙,兴起于两宋,文人园林的兴起和极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 ㈡ ㈢ ㈣

北宋上大体仍沿袭隋唐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 皇家园林出现了接近园林的倾向 市民园林也随之兴起

㈤ 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一步文人化,更加发挥其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对于全国范围内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积极作用。 ? ㈠ ㈡ ㈢ ㈣ ㈤ ㈥ ? ㈠ ㈡ ㈢ ㈣

园林成熟期㈡——元明清

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高峰,民间造园活动广泛普及,私家园林呈现百花争艳的局面。 江南民间造园艺术成就达到高峰境地。

文人画盛极一时,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创作普遍重视技巧。 地方建筑有了较大发展。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 公共园林已较普遍。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皇家园林经大起大落波折,宫廷造园艺术相应萎缩。

民间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同时出现各种亚风格。 宫廷和民间造园活动频繁,“娱于园”倾向显著。 公共园林有长足发展。

㈤ 造园理论停滞不前。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寄情山水的艺术门类: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 北魏洛阳城:主干道铜驼大街 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定了此后皇宫格局模式。

2

公共园林:兰亭 曲水流觞 王羲之《兰亭序》 首次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乐游原:隋唐高地公共园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水系:曲江池 大型公共园林兼有御苑功能

华清池:唐玄宗长期居住,处理朝政 宫廷区平面略呈梯形

九成宫:原名仁寿宫 避暑胜地 避暑的离宫御苑 规划设计能够和谐于自然风景而不失皇家气派,是绘画抒情的永恒题材。 文人园林:辋川别业:王维

宋:私家园林的三大风格:按地区分类:中原、江南、北方、 现存有遗址的园林:苏州沧浪亭 皇家园林:艮岳 筑山理水 公共园林性质的皇家园林:金明池 北京元大都在大宁宫的基础上修建

北京城:大都城略近方形,城为三重换套配置形制:外城、皇城、宫城 总体规划继承了唐宋以来皇都规划模式——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周记.考工记》所规定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古制。

圆明园:人工山水园 共40景 雍正28 乾隆新增12 反映复杂的帝王思想 是集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

圆明园西部的中路是三园重点所在,包括宫廷区及其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景区和后湖景区,后湖沿岸周围九岛环绕,其中最大一处即九州清晏 分为哪三园: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 三山五园:西山、玉泉山、万寿山、 雍正:在赐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离宫御苑 乾隆:在其东邻西邻另建附园长春园、绮春园 嘉庆:对绮春园进一步扩建、改造,达到鼎盛 道光咸丰:对圆明园三园局部改造,规模较小。 1840年英法联军大火烧,经火、木、石、土终成废墟。

避暑山庄:天然山水园 康熙36景 乾隆36景 共72景 包括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

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自然山水园,是中国封建社会修建的最后一座皇家园林,是造园与水利工程相结合的较成功的例子。

水系的改造:西北郊的水系经大规模整治形成了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长河这样一个可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解决了通惠河上源的接济,保证了农田灌溉和园林用水,同时为清漪园的建设做先期的地形整治。

空间形态构成:宫廷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 “园中园”的规划格局

3

规划特点: ①以杭州西湖作为规划蓝本与有着自身的特点及条件。

②造园与水利工程的完美结合。 ③与周围皇家园林构成三山五园的格局。

私家园林: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与留园、网师园、狮子林、号称苏州四大名园 网师园:艺术造诣最高的园林 扬州个园:以四时景物为主 狮子林:以假山著山

沧浪亭:是苏州古典园林历史最久的一所名园 ?

园林分析:1、造园要素

2、植物配置

3、建筑要素 4、空间组织

艮岳:以筑山为主体; 皇家园林; 筑山理水 皇家园林的类别:大内御苑(清 西苑)

离宫御苑(颐和园、圆明园、华清宫) 行宫御苑(避暑山庄)

? 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 ① ② ③ ④

秦汉: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成为这个时机造园的活动的主流。 隋唐:皇家园林数量多规模宏大,建设以趋于规范化。 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 明清:皇家园林受文人园林影响,更多接近私家园林。

? 文人园林的特点:(唐宋) ①

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

② 在造园技巧,手法上表现了园林与诗画的沟通,而且也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③

园林特点大致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明末计成 《园冶》;明朝文震亨《长物志》;清朝李渔《一家言》

南宋临安杭州:公共游览区,以风景开发为主,受王维“辋川别业”的影响

两京制什么时候建立:明成祖即位后,自南京迁都北京,永乐十八年,在大都基础上建成新的 都城——北京,并确立北京与南京的“两京制”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id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