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府转型tihedaan

更新时间:2023-03-08 08:15:1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代中国的政治探索严格说来,应从1840年算起,1840年西方国家用殖民侵略方式使得中国社会遭遇现代性,政治发展命题浮出水面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项制度构成了我国政治发展的基础制度,也是政治合法性构建的核心体现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中国现实的政治改革采用的是渐进而相对平衡的改革道路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4.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那就是“在合法性中累积有效性”。 对 错

【答案】:错 【解析】:

【题型】判断题

5.中国的政治发展是从创造政治有效性出发的,并在保持政治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效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扩大民主化,累积政治的合法性,以保证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整体进步。应该说,我们所采用的这种政治发展思路是非常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6.党政分开:在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进行必要的职能划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和排除党内的非技术官僚对经济建设的瞎指挥,阻止党的保守的意识形态对经济改革的干扰 对

【答案】:错 【解析】:

【题型】判断题

7.政企分开:解决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经营的过多干预,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提高其经济活力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8.干部制度的改革:改变过去党的以阶级斗争为主的用人制度,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政精英的转换。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9.领导体制的改进和制度化:人格化基础上的领导体制向制度化的集体领导转变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10.林毅夫、蔡昉出版了《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引起海内外对“中国模式”研究热潮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何谓“中国模式”?第一种是特指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对已有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另一种重在展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模式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2.英国发展问题专家库克等认为,中国模式总的特征是“威权式的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

合”,这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预设的蓝图,其基本原则是务实主义和渐进改革,也即“实事求是”或“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3.经济国家主义:强调通过国家计划实现合理化,在排斥市场的同时,强调市场运行必须受到国家计划的指导 对 错

【答案】:错 【解析】:

【题型】判断题 4.查默斯?约翰逊:《通产省与日本奇迹》(1982年),以经济国家主义为视角,提出了“资本主义发展型国家”概念;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对东北亚国家进行了研究,由此形成一种发展型国家理论范式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5.经济发展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基础逐渐从个人魅力转向了经济增长。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6.所谓发展型政府,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中,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长期担当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为主要方式,以经济增长作为政治合法性主要来源的政府模式。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7.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以“管理就是服务”为根本理念,以提供私人或社会不愿意提供,或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产品为主要职能的政府。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8.新世纪以来,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政策,但始终未能形成一个明确的、稳定的和富有承诺的社会政策模式和制度体系。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9.社会政策发展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较大,沿袭了城乡分离的思路,身份二元化、碎片化特征明显。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10.社会政策发展强烈地受到现行中央和地方关系及其税制安排的结构限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一体化特征。 对 错

【答案】:错 【解析】:

1.经济分权有利于地方政府转型升级 对 错

【答案】:错 【解析】:

在现有中央与地方关系下,形成了地方政府对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强烈偏好,扭曲了地方政府在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导致其可能从“发展型”转变为“泛利型”。 对 错

【答案】:错 【解析】:

地方政府的“泛利型”特征正在减退,被“绑架”的特征日益凸显,蚕食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自主性。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对政府机构、部门、人员的规模大小,与政府职能范围,特别是在提供公共服务范围大小的区分,应强调关于政府大小的抽象争论。 对 错

【答案】:错 【解析】:

【题型】判断题

5.我国改革30年的教训之一,就是教育、医疗、社保领域的政府责任严重缺失。法律规定,教育经费的财政预算要不少于当年GDP的4%,但是我国从来没有达到过。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6.市场、社会机制是促进经济发展、协调公平发展的首要机制,在市场、社会能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应该避免过多干预。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7.政府应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推进经济发展;应尊重社会在集结公民意愿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8.发现、确认和培育市场和社会机制,政府职能应体现“兜底”特征。 对 错

【答案】:对 【解析】:

【题型】判断题

9.政府的职能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次序:提供市场、社会的运行制度是政府的首要职能,匡正市场、市场失灵需要以不破坏市场和社会机制为前提进行,而培育市场、社会主体,促进市场、社会机制功能发挥,则是政府阶段性的工作职能,需要随着市场、社会力量的提升而调整、弱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no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