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更新时间:2024-01-14 17: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令人担忧,尤其是农村,德育工作不被重视,问题颇多,本文从农村小学面临的德育工作现状和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这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 德育 现状 有效开展策略 正文: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当代青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而且对我国将来的社会面貌和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决定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有些令人担忧,尤其是农村,因此,在农村小学扎实地开展德育教育显得迫在眉睫。

一、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1、当前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还是积极的、上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还是乐观的、健康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得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的头脑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脆弱。

2、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许多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网吧无人监管,有的孩子成天挂念上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成为现实生活没有网络生活精彩的诱因之一

3、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健康发展较难。在农村,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人员很多,留在家中的只有老人和孩子,这些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1)思想品行问题较多,依赖心理较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

1

大多是老年人,他们又都过分溺爱孩子,只要孩子不犯大错,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等。(2)人格发育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才回家一次,孩子不时会感到孤独无助,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关爱。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方面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大多不愿同祖辈多方面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面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

4、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因此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很少顾及德育工作,有的学校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被占用。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其二各个学科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班队活动图于应付,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5、学生德育活动时间不够。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有时候很尴尬。现在学校的课程排的很满,很难让学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实践活动。

6、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会成为了很多班主任诉苦的时间。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

2

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懒散,熟视无睹,不能积极引导和纠正。比如三操、购买零食现象等。

7、全员育人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班主任,组织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处室管理人员。很少有主动关心德育活动的其他教师。全员育人,除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体现,课后很难见踪影了。学校制定的《全员德育工作考办法》和《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中对教师德育工作的考核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主观上努力不够,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比重很小。

基于以上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结合近年来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情况就农村小学如何有效的开展德育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地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这些名言都告诉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如: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文字、作家作品等渗透德育思想,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既使学生遨游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又要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思想教育。数学老师要将数学知识寓于生活实际,激发他们为国争光的欲望、热情,品德课老师更要抓住品德课的特点,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报效祖国。体育课要把个人需要与未来社会对小学生体质的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学习,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全员育人氛围。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德育氛围,因此,学校首先

3

应成立以校长为首,政教主任、少先队、班主任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德育工作的实施、德育计划的制定、重大德育活动的设计、德育教育的开展、检查和评估等,充分发挥德育小组的领导作用。其次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全员抓德育的思想工作队伍,要通过学习形成人人都是德育教育者,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说教与身教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再次,应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每学期至少开展1-2次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推出一批优秀班主任,通过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跟踪指导,抓好“班队”德育主阵地,上足上好每一节班队课。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班队活动内容,多讲身边人、身边事。德育处要严格检查班队活动记录,进行总结评比,并将班主任工作纳入考核。最后应抓好学校少先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监督和示范作用,每日对学生的礼仪、卫生、纪律、安全进行检查公布。

三、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

学校德育教育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特别是农村,可结合农村学校的自身实际,利用可行资源,开展一些实际可操作的德育活动。一是坚持开展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教育。国旗下讲话内容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主题,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二是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开展认识传统节日和节日食品,了解各个不同民族节日的有关习俗、传说、故事,古诗的诵读等等一些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地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有如此辉煌灿

4

烂的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一二九运动等等这些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各种形式的节日纪念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以无数志士的事迹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学习。在“三?八”节、助残日、母亲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三月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和助人为乐意识。三是结合学校的三讲两实践活动、科技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用活动来带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展示自我,从而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四是农村的教育资源虽然十分有限,但农村中小学生精神面貌很好,他们的淳朴和勤奋使得我们开展各种课程教学以外的教育活动更有意义。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还可以推行“班级之星、校园之星”评比活动,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提高认识,加大家庭、社会、学校德育合力。学校德育工作中,家庭、社会更是重要的主导者,学生一周七天的时间,有两天在家里,另外5天时间中每天有3分之2的时间在家里,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好学校德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不断加强家长正确教育观念的引导和对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消除,需要加大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性和互助性,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首先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相对较差的现实,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学生管理和教育方法的培训,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其次要将家访制度和家长会制度落到实处,及时与家长交流在一定时期内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做好学校与家长的配合和交流,有针对性有目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再次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做好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有利因素教育学生,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

5

长的社会环境,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如定期邀请司法部门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宣讲,结合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具体社会活动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家庭对学生教育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另外,针对农村的条件有限,留守儿童较多,思想浮动较大的现状,学校和家长还应对学生更加关心,共同唱响爱的旋律。可以通过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留守孩子”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撰写心灵日记、组织感恩体验活动、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挫折教育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对于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予以极大关注,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问题,健全留守学生“代管家长”制度,建立留守学生亲情档案,开通留守学生亲情电话,构建起留守学生动态管理体系。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使德育工作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总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我们身处农村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农村学生实际,采取得力有效措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把广大农村小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德育学教程》、《中国当代农村德育工作难点分析》、《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过程研究》

6

长的社会环境,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如定期邀请司法部门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宣讲,结合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具体社会活动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家庭对学生教育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另外,针对农村的条件有限,留守儿童较多,思想浮动较大的现状,学校和家长还应对学生更加关心,共同唱响爱的旋律。可以通过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留守孩子”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撰写心灵日记、组织感恩体验活动、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挫折教育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对于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予以极大关注,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问题,健全留守学生“代管家长”制度,建立留守学生亲情档案,开通留守学生亲情电话,构建起留守学生动态管理体系。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使德育工作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总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我们身处农村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农村学生实际,采取得力有效措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把广大农村小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德育学教程》、《中国当代农村德育工作难点分析》、《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过程研究》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om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