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逻辑突破:模态命题及推理(一)

更新时间:2023-07-21 14: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考研逻辑突破:模态命题及推理(一)

左腾—逻辑教研室

这篇文章是《2015考研逻辑突破50秘诀》中第十二讲,之前我们学习了直言命题及其推理的运用,今天,我们要学习关系命题及推理的运用。2014年管理类联考大刚演绎推理部分,对关系命题及推理这一知识点的要求,与2013年考纲相比并无变化,同学在学习中应按照大纲的要求,记忆并掌握关系命题及推理,更要不断熟练运用,达到在考试中快速解题的目的。

一、模态命题

在逻辑中,“必然”、“可能”、“不可能”等叫“模态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叫做“模态命题”。模态命题主要是反映事物情况存在或发展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命题。用“◇”表示“可能”,用“口”表示“必然”。

必然P为“口P”

必然非P为“口P”

可能P为“◇P”

可能非P为“◇P”

二、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

1、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即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1)“必然P”与“可能非P”矛盾

(2)“必然非P”与“可能P”矛盾

2、反对关系(上反对关系)

上反对关系至少有一假,可以同假,不能同真。

“必然P”与“必然非P”

如果已知其中一个命题为真,则另一个命题一定假;

如果已知其中一个命题为假,则另一个命题真假不能确定。

3、下反对关系

下反对关系至少有一真,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可能P” 与“可能非P”

如果已知其中一个命题为假,则另一个命题一定真; 如果已知其中一个命题为真,则另一个命题真假不能确定。

4、差等关系(从属关系)

(1)“必然P”与“可能P”

(2)“必然非P”与“可能非P”

若全称命题为真,则同质的特称命题为真; 若特称命题为假,则同质的全称命题为假; 若全称命题为假,则同质的特称命题真假不定; 若特称命题为真,则同质的全称命题真假不定。

三、负模态命题一般推理

非必然P=可能非P

非必然非P=可能P

非可能P=必然非P

非可能非P=必然P

“必然”变为“可能”,“P”变为“非P”

四、负模态命题直言推理

负模态命题直言推理,是模态词嵌套在直言命题中的一种推理。 非必然所有S都是P=可能有的S不是P

非必然所有S都不是P=可能有的S是P

非必然有的S是P=可能所有S都不是P

非必然有的S不是P=可能所有S都是P

非可能所有S都是P=必然有的S不是P

非可能所有S都不是P=必然有的S是P

非可能有的S是P=必然所有S都不是P

非可能有的S不是P=必然所有S都是P

五、负模态命题复合推理

负模态命题复合推理,就是模态词嵌套在复合命题上的一种推理。 非必然(p且q)=可能(非p或非q)

非必然(p或q)=可能(非p且非q)

非可能(p且q)=必然(非p或非q)

非可能(p或q)=必然(非p且非q)

非必然(如果p,那么q)=可能(p且非q)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wy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