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知识整合篇第一板块中国古代史“

更新时间:2023-03-08 04:35:00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史“三大线索”融会练

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任何有现代意识的扩张主义者回顾诸如此类的成长和创造力时,可以想象到,宋代中国若自由发展下去,将可能主导航海世界,从而改写历史。这当然是想入非非了,但也再度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阻滞了艾尔文( Elvin,1973)所说的中国的“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继续发展?答案容易指向异族侵略者,指蒙古灭宋是阻挠宋人走向近代之路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随即可以知道,原因是不止一个的。

——摘编自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材料三 中世纪晚期,东方社会并未出现西方的那种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新的文化群体与思想观念缺乏适合于植根的社会土壤,思想启蒙可谓遥遥无期。虽说中世纪晚期的东方国家(注:指中国)也不乏革新主张,但都采取了纵向复古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取向虽然寓含着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不可能达到西方人文主义者的那种“复古求解放”的目标,因而始终不能对旧的文化传统实现近代社会所期盼的实质性自我超越。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的表现,并分析阻滞它继续发展的原因。(8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晚期的主要“革新主张”,分析不能实现“实质性超越”的原因。(9分)

解析:第(1)问,四大基本制度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统一思想、选官制度以及经济政策等方面入手,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二“宋代中国若自由发展下去,将可能主导航海世界,从而改写历史”,明确“中古时期经济革命”指的是宋朝的经济状况,联系所学知识,从宋朝市的发展、海外贸易、商业的发展等回答。其原因,首先从材料信息“指向异族侵略者,指蒙古灭宋是阻挠宋人走向近代之路的罪魁祸首”回答战争的影响,再联系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政府政策

1

等方面回答。第(3)问,“革新主张”主要回答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回答。

答案:(1)表现:郡国并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征辟制;重农抑商,盐铁官营。

(2)表现:市镇开始出现;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出现街市、晓市和夜市,乡村允许设市贸易;与少数民族的榷场贸易频繁;海外贸易活跃;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市民阶层壮大,出现了娱乐场所。

原因: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理学的兴起。

(3)主张: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文化上批判宋明理学,追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提倡经世致用。

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危机严重;小农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钳制思想,纲常礼教扼杀人性。

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 西汉平帝(1~5年) 东汉顺帝(126~144年) 隋大业五年(609年)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宋宣和四年(1122年) 元朝 省数 —— —— —— —— —— —— 12省 道、路数 —— —— —— —— 15道 26路 183路 州数 郡(府国)数、 —— 13 13 —— —— 288 —— 36 103 105 190 328 —— 97 县(侯国)数 不详 1 578 1 180 1 255 1 573 1 234 1 425 ——摘编自历代《地理志》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现。(12分)

解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调整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从表格信息和材料二中信息归纳“变”与“不变”的内容。

2

答案: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变动表现: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州府等中级地方行政区域不断缩小,行政权力不断萎缩;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

不变表现:中央对地方层层的严密控制不变;在地方行政机构内分化事权,相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加强对最基层地方的控制不变。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