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更新时间:2024-01-11 00: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摘要: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酒在人类的历史中,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西方对酒的看法有着不一样的差异。

关键词:酒 中国酒文化 西方酒文化 差异

1

一:酒的概念

酒是以谷物、水果、花瓣、种子或其他含有丰富糖分、淀粉的植物,经糖化、发酵、蒸馏、陈酿等生产工艺而生产出来的含有食用酒精的食品,是由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

二、酒的种类

纵观各类酒品不难发现,东方以酿造米酒为主,而西方则以啤酒和葡萄酒为主。

中西方酒在种类上的差异也与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差异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在农耕时代初期,中西方由于地理及气侯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农作物种类,华夏文明的起源中,主要的农作物是米类,黄河流域以种植抗旱耐瘠薄土壤的粟(小米、谷子)为主,而长江流域多栽培性喜高温多湿的稻(大米),古代的华夏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温和,沃土良多,极适宜农作物的耕种,因此米类粮食产量大、品种多,人们一直用小米、大米等谷物制造米酒,因此,中国盛行的是“米酒文化”。与之不同的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中,主要的农作物是麦类,众多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远古时代,巴比伦人就已用小麦制成啤酒,远古埃及人也有如何酿造啤酒的记载,且西方国家大多以畜牧业或者商业为主、农业为辅,许多地方的气候和土壤等不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却对葡萄的生长非常有利,因而,在西方国家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都首屈一指。在这样的条件下,西方的人们可以大量地用葡萄酿制并享用葡萄酒,所以古代西方盛行“啤酒和葡萄酒文化”。可见,中西方酒种类之不同,反映出的是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及农耕文化。直到近代,中西方的酒品才通过文化的交流而为相互所知并传播接受。

三、酿酒工艺

3.1西方

西方主要以葡萄为原料,则重在讲究料为核心、桶和窖为保障,采用液态、单式发酵方法。

2

西方酿酒常用的葡萄本身富含糖分和酵母,在12℃~30℃的温度下便自然发酵、生成酒精,果皮和果肉经过果汁浸泡则释放出葡萄酒的色素和持久的劲力,种子释放出单宁,赋予葡萄酒特有的涩味。这些刚经过酒精发酵的葡萄酒富含单宁酸,不能立刻饮用,还要贮藏在橡木桶和酒窖中,使风味逐渐变得成熟、完美。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葡萄起最重要的主导作用,人的劳动则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西方人常说,好酒出自好葡萄。葡萄的品种和质量,决定着葡萄酒的品质、特色和主要香型。酿酒时对葡萄的选择,除了品种,还要看产地和年份,这意味着土壤、气候、产量等方面同样存在差异。相对贫瘠的土壤和适当地限制产量,是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即使同样的葡萄品种,气候不同,所酿酒的品质也不同。用寒冷地区的葡萄酿的酒,品质秀雅;用温暖地区的葡萄酿的酒酒力较强、酒体丰满。在完成了对葡萄的精心选择后,葡萄酒的酿造大多进入葡萄去梗破皮、压榨、发酵、培养、装瓶等阶段,而起重要作用的是橡木桶、酒窖和酿酒师的技术。橡木桶是发酵和培养葡萄酒的最经典容器。其木材多孔,外界的氧气缓缓渗入,包括酒精在内的挥发物质部分蒸发,使酒变得更加细腻、芳香;橡木释放出的辛香和单宁酸,给葡萄酒增添华美复合的润饰,使酒质不断成熟、稳定。酒成熟以后就必须离桶、装瓶,但无论装瓶前的培养阶段还是装瓶后的贮藏期间,只要没有饮用,酒窖都是葡萄酒最好的栖身之所,决定着葡萄酒的最终品质。任何好酒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藏酿,葡萄酒在橡木桶中的陈化不是全部过程,要达到最佳饮用状态,更需要继续贮存、陈化。酒窖的理想温度是10℃~15℃,湿度是70%左右,要求背光、阴凉、通风良好等,因此常常显得阴暗、潮湿。置身于酒窖中的葡萄酒,常用软橡木做瓶塞,瓶口稍微向下、横放在酒架上,以防止瓶塞干燥开裂,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在整个酿酒过程中,酿酒师的技术贯穿始终,其高超技艺主要体现在对原料演变过程中的最佳时机把握上。当葡萄成熟时,必须看准时间尽快采摘、精心挑选,然后压榨和取汁、使其直接发酵;而当发酵过的酒装入橡木桶培养以后,要定时、准确查看桶中酒质的变化,不能出现丝毫闪失;一旦发现葡萄酒在桶中培养成熟,就要立即装瓶、小心贮藏,同时密切注意酒窖的状况,为葡萄酒创造最好的贮藏环境。如果说,中国粮食酒的生命是各种原料组配、化合而成,酿造者如同一位化学大师的话,那么西方酿造葡萄酒,则是由胚胎孕育而成生命:葡萄好似孕育生命的胚胎,橡木桶如同母体,酒窖是使幼小生命成长、成熟的地方,而酿造者则是精心呵护生命成长、壮大的保育员。

3.2中国

在酒的酿造工艺上,中国主要以粮食为原料,讲究料、水、曲三者统一,采用固

3

态与半固态、复式发酵方法。

五谷杂粮是固体物质,不能直接发酵,必须通过对粮食的浸渍、蒸煮、加入水和酒曲等,使淀粉糊化后再进行糖化、发酵而制成酒,在这过程中人的创造性劳动基本上起着主导作用。在中国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料为酒之肉,水为酒之血,曲为酒之骨。它形象地说明了酿造粮食酒的三个关键:其一是原料。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发现,五谷杂粮与酒的品类、质量密切相关,如用糯米酿造的黄酒味醇厚、品质最好,用高粱酿造的白酒味很香,且酒精度和出酒率都比较高;而在白酒中,用玉米酿的甜,大米酿的净,大麦酿的冲。此外,人们还注意到,选用独具特色的土特产原料,对酿造风味独特的名酒至关重要。如四川古蔺的郎酒,最理想的原料是当地出产的古蔺高粱,因为它皮薄壳少、颗粒饱满、淀粉含量大,能酿出高品质的郎酒。关键之二是水。“美酒必有佳泉”,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酒的品质、风格等,为此人们特别注意识水性、知水味、选好水。宋代窦苹《酒谱》载,北魏时期,“魏贾锵有奴,善别水,尝乘舟于黄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不过七八升,经宿颜如绛,以酿酒,名昆仑觞,香味妙绝”。到近代以后,绍兴黄酒,常常用运水船到鉴湖中心取湖心水来酿造,因为这种水的水质清澈、硬度适宜、含适量盐类,是优质酿造用水。茅台、郎酒、泸州老窖则离不开赤水河及河边甘甜、清冽的泉水。关键之三是酒曲。它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与酶类,不仅是糖化发酵剂,而且能赋予酒特殊的风味和品质,是中国酿酒的重要而精妙之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人们就已经系统地总结出酿酒的6条原则:“秫稻必齐,曲檗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忒”。即原料要充足,酒曲供应、制作要适时,浸泡、蒸煮要清洁,水质要清冽、无杂质,酿造器具要精良,蒸煮时的火力要适当。中国的酿酒技艺高超而精湛,巧夺天工,各种名酒各得其妙。如关于郎酒的民谣言:“郎酒好,有四宝:美境、郎泉、宝洞、工艺巧”。其巧妙的工艺在于2次投料、8次堆积糖化发酵、9次蒸煮、7次蒸馏、原酒在洞中贮存3年后进行勾兑等。然而,无论各种酒的酿造技艺多么千差万别,大都有浸渍、蒸煮、多次投料、固态及半固态发酵等特点,而这正是中国粮食酒酿造技艺的突出特色。

4

四、饮酒的器具

4.1西方的器具

西方的酒器大多数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这样才能观察出酒的档次高低。西方酒器轻巧方便,现在已被大多数国家的家庭所使用。西方人注重喝什么酒用什么酒具。在欧洲,尤其是以美酒和浪漫著称的法国,饮用什么样品类的美酒,配用什么样相应的酒杯。一般一套完整的酒具应包括一直酒樽,一套水杯,一套香槟杯,一套白葡萄酒杯,一套烈性酒酒杯。至今最受欧洲人欢迎的酒杯还是纯净剔透的水晶杯。每一只不同杯口及杯身形状,不同杯壁厚度,不同花饰及不同设计家族的水晶杯,似乎都代表一份美丽的心情。

4.2中国的器具

中国酒器以青铜器、漆器和瓷器文明。中国酒器以外形优美,装饰华丽著称。而且中国酒器大多都是成套出现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器中的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礼器一应俱全,就像现在的茶具一样。后来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纹也是十分美丽动人。另外还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壶、渎山大玉海等等。在现代,中国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酒具都是瓷器或者是西洋酒器。

五、饮酒的习俗

5.1西方饮酒条列

在西方,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酒俗。在澳大地亚,只有在下午6时后,才准喝酒。如果在冬天,则要向后延迟一小时,至于新年及节日,饮酒的时间要到11时才能开始。在加拿大,则因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如魁北克进餐时饮酒是被允许的,但在多伦多,则除却在鸡尾酒会之外,其它场合一律禁止进餐时饮酒。在美国的奥克拉荷马州与密西西比州,只准人们喝无甜味的酒。在瑞典,男子每月只准喝3公斤。保加利亚、匈牙利与罗马尼亚,于选举时间,会有个短

5

暂的酒禁,其所以有如此措施,乃为防止选民因酒醉而滋事。在法国,饮酒通常不受限制,所以在周末到深夜,你可以见到许多醉鬼,歪七倒八地躺在路边。饮酒的时间,每天长达19小时。阿拉伯国家在3000年前,就已获得酿酒之道,但是他们现在如要喝酒,除了到地下酒吧之外,别无它法可以过过酒瘾。在印度,喝酒只能在酒市时,始准一尝“杯中物”。在德国,有许多地方,只许居民喝啤酒,其它烈酒均在禁止之列。

5.2中国豪饮

中国人通常在节日里呼朋唤友,开怀畅饮,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庆祝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婚嫁酒俗、丧葬酒俗、生育酒俗、寿辰酒俗等等饮酒习俗。还有好多少数民族的饮酒习惯,如女真族酒宴,幺佬族重阳酒,毛南族,傈僳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中西酒的工艺、器具、种类的不同从本质来看是文化差异所导致。现在全球都掀起对中国文化的探索,中西酒文化差异在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具有物质形态的,可以将三者结合开发对外旅游。

六、饮酒礼仪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文化有较大的差异性。西方人饮酒重视的是酒,看喝什么酒,要的是享受酒的美味,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

6.1 西方饮酒的礼仪体现出对酒的尊重

饮用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较淡的酒再浓郁的酒、先饮短年份的酒再饮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充分舒展的滗酒器、乃至为葡萄酒温度而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都是为更好的欣

6

赏美味而制定的。在西方极少见到餐桌上互相敬酒,大家通常都是各喝各的。只有在某些特定场合,大家才会一同举杯。这样的时刻通常是在某人致辞之后,大家交相举杯,祝福某人,为某人某事庆贺。

6.2 中国饮酒礼仪体现出对饮者的尊重

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杯子高举齐眼,并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顺序是要受罚的。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酒时酒要满,表示对被敬酒者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者更尽兴。显然,中国酒文化深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者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7

结束语

解读中西方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是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而西方人则是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对于中西方酒文化的了解,目的在于能够使酒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在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的今天,中西方酒文化也在不断的融合渗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不同的酒文化,有助于中西方成功地进行文化交流,更有利于世界的和谐发展。同时酒在中西方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餐饮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拓宽餐饮业的发展。

酒始终与不同的文化因素相结合,体现不同的文化特点,因而酒不仅是其物质本身,更是文化的一部分。酒的发展一直追随着文化发展的脚步,因此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不同有利于加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

8

参考文献:

【1】郑侠.《论中西方酒文化中的隐文化》.[J]学术论坛.2008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5. 【3】李争平.《中国酒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4】休.约翰逊.《酒的故事》.[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戴国栋.《话说喝酒》.[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2 【6】郭泮溪.《中国饮酒习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7】储鹏.《中西方酒文化对比研究》.[J]科教导刊.2012.8

【8】万晓艳.《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酒文化》.[J]甘肃科技纵横,2009.3.

【9】徐少华.《中国酒文化研究50年》.[J]酿酒科技,1999.6. 【10】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4.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hs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