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育华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12-26 14: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东省济南市育华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涂在答题卡上.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1. 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考点: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 专题: 定性思想. 分析: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物体一定是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解答:

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带负电. 故选B. 点评:

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

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C.D.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 固态向液态(气态)吸收热量,气态变液态(固态)放热. 解答: 解: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属于固态转化为液态,就需要吸热.符合题意.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是湿润的空气液化,会放热.不符合题意. 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是湿润的空气属于凝华,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属于凝固,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特点,要求熟练掌握. 3.如图所示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 B.春季植树时剪 C.地膜种植 D.湿衣服展 晾 盖上灯帽 除大部分枝叶 在向阳、通风处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等. 解答: 解:A、盖上酒精灯,可以降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减缓蒸发速度,不符合题意; B、剪除大部分枝叶可以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缓蒸发速度,不符合题意; C、农作物盖地膜可以降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减缓蒸发速度,不符合题意; D、晾衣服时放在向阳处温度高,通风处空气流速大,可以加快液体蒸发,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理解与应用,要会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4. 如图所示为硬导线与螺丝压按式接线柱的边接,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实物的电路连接.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需要掌握安全用电知识,知道上螺丝时,沿顺时针旋转,所以硬导线与螺丝连接时,顺时旋转是紧的. 解答: 解:一般情况下,螺丝与导线连接时,顺时旋转是紧的,且导线要大约弯曲一周.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只有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发现硬导线与螺丝连接时,顺时旋转是紧的. 5.(2分)下列因素:①导体两端的电压;②导体的长度;③通过导体的电流;④导体的横截面积;⑤通过导体的电量;⑥导体的材料.其中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是( ) ①③④ ①②⑤ ②④⑥ ②⑤⑥ A.B. C. D. 考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专题: 定性思想. 分析: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跟其他因素没有关系. 解答: 解:导体的电压、电流、电量不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 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 故选C. 点评: 掌握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能顺利解题. 6.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 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B.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C.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内能的改变;燃料的热值.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燃料的热值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2)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 (3)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效果是一样的. (4)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 解:A、热值只跟燃料的种类有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修饰,符合题意; 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分子间的距离不同时,表现出来的引力或斥力的情况不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1)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达,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修饰. (2)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并不矛盾,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两个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就像弹簧受到压缩,分子间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就好像弹簧被拉长,分子间主要表现为引力. 7.暑假去植物园游玩,同学们的感受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不正确的是( ) A.在园内散步时闻到花香,是升华现象 中午坐公园的椅子感觉很烫,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B. 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C. D.同学们感到植物园是避暑的好去处,是因为园内树木多且有人工湖,起到调温作用 考点: 扩散现象;蒸发及其现象;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 应用题;定性思想. 分析: (1)分子动理论中提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花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人们可以闻到花香味.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4)所有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 解答: 解:A、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人们闻到花香味.此选项符合题意. B、中午公园的椅子吸收太阳光的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内能.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微风吹过使汗液蒸发加快,液体蒸发是吸热的,所以人感到凉爽.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大,所以一定质量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能的热量就多,夏天公园里的人工湖水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树木能遮挡烈日的照射,所以是避暑的好去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扩散现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蒸发吸热现象、水的比热容的利用等多个知识点,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解答,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多见于选择题. 8.(2分)若将上题中滑动变阻器A,C接线柱间所连接的导线改接在B,D接线柱,如图所示,则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将( )

A.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考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要接“一上一下”.则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是指由滑片到下面一个接线柱的部分. 若接入上面两个接线柱,相当于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若接下面两个接线柱,则相当于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相当于定值电阻. 解答: 解:若将BD两个接线柱连接起来,则BD相当于一个接线柱,相当于将上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所以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始终为零.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查了对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要掌握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同时要注意同时接上面或下面两个接线柱时的情况. 9.(2分)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B. 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 空调房里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 C.D. 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考点: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 热和能. 分析: 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由此使得海边昼夜温差小,不符合题意; B、空调房间放盆水增加湿度,是利用水的蒸发,增加空气湿度,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应用好“相同的m、△t,c大的Q大”,也可以借助Q=cm△t帮助记忆. 10.(2分)图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B. 弯折的铁丝发热 C.D. 热水袋里水温降低 烧水时水温升高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考点: 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能量转化的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主要表现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上,内能增大的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减少的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内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温度的变化上. 解答: 解:A、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铁丝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B、热水袋与人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热水袋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C、汽油机内气体对外做功,推动活塞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符合题意; D、壶内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也就是利用内能来做功. 11.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B. 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C. D.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玉米粒爆开前吸收铁锅的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爆开时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解答: 解:A、玉米爆开前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 B、玉米爆开前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符合题意; C、玉米膨胀对外做功,水分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D、玉米膨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对内做功,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 12.(2分)有R1,R2和R3三只电阻,已知R1>R2>R3,连接成如图所示三个电路,电源电压相等.其中R1两端电压最大的是( )

A.甲图 B. 乙图 C. 丙图 D. 无法确定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由图可知选项中都为电阻的串联,且电源电压相等,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R1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比值越大,则R1两端电压最大. 解答: 解:设电源电压为U;则甲、乙、丙图中的电阻R1两端电压的电压分别为: U甲=;U乙=;U丙=; ∵R1>R2>R3, ∴R1+R2+R3>R1+R2>R1+R3, ∴U乙>U甲>U丙; ∴R1两端电压最大的是乙图.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L变亮,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 灯L变亮,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 B. 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C. D.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动态预测题;推理法. 分析: 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与灯泡L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总电流,电压表V1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和灯泡两端电压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再根据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变化判断灯泡的亮暗. 解答: 解:等效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故C不正确; 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根据公式I=可知,电路电流变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小; 根据公式U=IR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故B不正确、D正确; 根据P=UI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故A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分析电路图确定两电阻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电路元件是本题关键. 14.(2分)(2008?东营)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坏,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考点: 电路图设计. 专题: 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 由题意可知电动机和灯泡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然后根据开关的作用使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先工作后灯泡才能工作,即开关在干路时,可控制所有用电器,在支路上时,只控制该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B、开关闭合后,电动机和灯泡同时工作,因此A、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干路中开关闭合,灯泡立刻工作,电动机会在支路开关作用下工作,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干路中开关闭合,电动机立刻工作,而灯泡会在支路开关的作用下工作,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串并联电路开关的作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基础题目. 15.如图所示,R是一只光敏电阻,当光照射强度增大时,其电阻会减小.闭合开关S,减小对光敏电阻的照射强度,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两表示数均减小 B. 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两表示数均增大 C.D.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考点: 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由图可知,光敏电阻及灯泡串联,由题意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则由欧姆定律可求得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则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再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求得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解答: 解:由题意知:光照射强度增大时,电阻R的阻值会减小;若减小对光敏电阻的照射强度,则电阻R的阻值增大. 因光敏电阻阻值增大,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则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及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因电源电压不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则可知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示数增大. 故选D. 点评: 本题要注意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的分析过程,因光敏电阻的阻值及电流值同时发生了变化,则无法直接利用欧姆定律求解,故先分析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再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分析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涂在答题卡上.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6.(4分)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B. 今天教室内的气温约为60℃ 光中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D.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 考点: 电压;温度;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根据对干电池的电压、室温、光速和声速、安全电压了解来分析. 解答: 解: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选项符合实际; 8B、教室内的气温一般为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m/s,选项不符合实际;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选项不符合实际;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干电池的电压、室温、光速和声速、安全电压都要记准它的数值. 17.(4分)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水 水银 冰 沙石 3333比热容/ 4.2×10 0.14×10 2.1×10 0.92×10 J/(kg?℃)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作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北方楼房中的取暖器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B. 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用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C. 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根据我们对于比热容的理解来作答.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 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 解答: 解:A、水银的比热容小,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越小温度变化的越大.故A正确; B、水的比热容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取暖效果更好.故B正确的; C、因为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值更小,沙石的温度变化值大,所以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大.故C正确; D、冷却食品时0℃的冰先熔化为0℃水,0℃的水再次吸热,不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比热容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是一道好题. 18.(4分)如图所示,对电路分析正确的是( )

A.要使L1,L2,L3串联,应使S1,S2断开,S3闭合 如果S1,S2,S3都闭合,则L1,L2,L3是并联 B. 如果只需L1发光,则应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 C. D.如只需L3发光,则应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 考点: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各电路元件首尾顺次连接的连接方式是串联,各电路元件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当灯泡不与电源构成闭合回路时,灯泡不发光,根据以上分析,分析电路结构,按照选项要求确定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情况. 解答: 解:A、要使L1、L2、L3串联,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经过S2、L1、L2、L3回到电源负极,因此需闭合开关S2,断开S1、S3;故A错误; B、如果S1、S2、S3都闭合时,三个灯泡并列连接,因此L1、L2、L3并联,故B正确; C、如果只需L1发光,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经过S2、L1、S3回到电源负极,因此需闭合开关S2、S3,断开开关S1,故C错误; D、如只需L3发光,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经过S2、S1、L3回到电源负极,因此需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串联的连接和开关的状态对电灯的连接方式的影响.同时要注意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请将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相应的横线上 19.(4分)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升空,在火箭点火时,只见火箭底部的水池中涌出大量的“白气”,火箭和卫星就逐渐加速向上腾空而起,场面蔚为壮观.这些“白气”实质上

是水蒸气 液化 而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在发生这一变化的过程中需要 放出 热量(填“吸收”、“放出”).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在发生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解答: 解:“嫦娥二号”升空,在火箭点火时,只见火箭底部的水池中涌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实质上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水蒸气在发生这一变化的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点评: 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 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20.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评出2006﹣2007年度奇思妙想十大发明,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六冲程引擎”,这种引擎在完成四冲程工作后,会把水注入汽缸,使水瞬间变成水蒸气,从而带动活塞运动,产生第五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第六冲程是让水蒸气进入冷凝器,变成可再次注入汽缸的水.其中第五冲程相当于四冲程内燃机的 做功 冲程,在第六冲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1)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冲程为热机提供动力,其余的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1)做功冲程是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对其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六冲程引擎中的第五冲程,是水变为水蒸气推动活塞做功,从而为汽车提供动力,所以相当于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2)第六冲程中水蒸气变为水,所以属于液化. 故答案为:做功;液化. 点评: 此题属于信息给予题,通过给出的新信息,考查了学生对四冲程中特点的理解,同时考查了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液化过程. 21.(4分)西气东输主干线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途经九个省区,最终到达

103

上海,总计年输送天然气1.2×10m,即年输气质量为

10

?? 7.2×10 ㎏.若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1837

?? 3.6×10 J.(管道内天然气密度为6㎏/m,天然气的热值是5×10J/㎏) 考点: 热量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燃料的热值.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已知体积和密度,可利用公式m=ρV计算质量,已知质量和热值,可利用公式Q=qm计算热量. 3103解答: 解:∵ρ=6kg/m,V=1.2×10m, 310310∴m=ρV=6㎏/m×1.2×10m=7.2×10kg, 7又∵q=5×10J/㎏, 71018∴Q=qm=5×10J/㎏×7.2×10kg=3.6×10J. 1018故答案为:7.2×10kg,3.6×10J.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公式m=ρV计算质量,以及对热量公式的掌握和运用. 22.如图所示电路中,当 S1S3 闭合时,L1、L2并联;当 S2S3 闭合时,电路会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考点: 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所谓并联,就是各用电器两端分别连在一起,每条支路上都只有一个用电器; 所谓电源短路,就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电源两极直接相连. 解答: 解:要让两灯并联,就必须让两灯的两端并列连接在一起,L1和L2分别在两条支路上.由图可知,当开关S1和S3都闭合时,电流从正极出发分成了两条路,一条经过L1和S1回到负极,一条经过S3、L2和S1回到负极,所以L1和L2分别在两条支路上,两灯为并联; 要让电源短路,就必须让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由图可知,当开关S2和S3都闭合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导线直接把电源两极连在一起,电路发生了短路. 故答案为 S1S3;S2S3. 点评: 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串联、并联和短路的定义或特征并结合电流法去分析. 四、作图题(4分) 23.(4分)根据乙图电路,连接甲图中的实物.

考点: 实物的电路连接. 专题: 作图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1、L2串联;根据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灯泡L1、L2、开关,回到电源负极;电压表并联在灯泡L1两端;注意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解答: 解:根据电流向用平滑曲线将电源、灯泡L1、L2、开关依次连接;电压表并联在灯泡L1两端;注意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如下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物图的连接,重点是会识别串并联电路以及开关和仪表在电路中的作用,连接的过程中要注意电流的流向. 五、计算与简答题(1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4.(8分)有一款太阳能热水器,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将它安装在阳光充足的水平台面上,并送满水. 型 号 JL﹣88 80 水 容 量/L 自身质量/kg 40 (1)泰州地区(晴天)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约为2.8×10J.若该

2

热水器接受太阳能的有效面积为1.5m,每天日照时间按8h计算,则它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E)约为多少?

(2)若这些太阳能有60%被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高多少?

(3)请你从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出提倡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两点主要理由. 考点: 太阳能的其他相关计算. 专题: 热和能. 2分析: (1)首先计算1.5m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然后乘以每天日照时间按8h,就可计算出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 (2)根据题意求出水吸收的热量,由密度公式求出水的质量,应用热量公式求出水升高的温度. (3)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太阳能的利用方面知识来回答问题. 解答: 解:(1)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 6227E=2.8×10J/(h?m)×1.5m×8h=3.36×10J. 77(2)水吸收的热量:Q吸=ηE=60%×3.36×10J=2.016×10J, 6

由密度公式:ρ=可知,水的质量为m=ρV=1×10kg/m×80×10m=80kg, 33﹣33由Q吸=cm△t得:△t===60℃; (3)利用太阳能可节约化石类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7答:(1)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E)约为2.016×10J; (2)这些太阳能有60%被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则可使水温升高60℃. (3)节能,环保无污染. 点评: 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要求知识的系统性要很强才能完成题目的解答.对于大型计算题要注意两点:(1)公式及变形公式的正确运用;(2)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 25.(9分)如图甲所示请问: (1)电灯L1、L2的连接方式

(2)电流表A1、A2各自测量谁的电流?

(3)两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由乙中两图读得,求电灯L1中的电流.

考点: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流表的使用.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 (1)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元件首尾相连是串联;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是并联. 根据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串联判断. (3)读出两个电流表的示数.然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求出通过L1的电流. 解答: 解:(1)因为两灯的两端是分别连在一起的,所以两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2)由图可知:电流表A1串联在干路上,所以测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A2与L2串联,测的是通过L2的电流. (3)∵电流表A1测量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的L2是电流,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 ∴电流表A1选的是0﹣3A的量程,分度值是0.1A,读数是1.2A;电流表A2选的是0﹣0.6A的量程,分度值是0.02A,读数是O.5A; 所以电灯L1中的电流I1=I﹣I2=1.5A﹣0.5A=1A. 答:(1)电灯L1、L2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2)电流表A1测量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的L2是电流; (3)电灯L1中的电流为1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易错点是学生在做题时有可能误认为电流表A1测的是L1电流.辨别串并联的方法有:定义法,电流法,节点法,断路法.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电流法. 六、实验题(21分) 26.(6分)某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记录下了水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值,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分) 0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温度(℃) (1)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在右图中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2)由水的沸腾图象可以判断出: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98℃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据此还可以判断出:实验时水面上的气压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地操作建议: 给烧杯加盖(或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图象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利用描点法画出图象. (2)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知道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了解水的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知道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 (4)在此实验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减少加热所用的时间,需要给烧杯加盖,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温等. 解答: 解:(1)将时间对应横坐标,温度对应纵坐标,画出各点,连接起来如下图: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沸点温度不变. (3)水的沸点是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所以当时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4)为减少加热时间,可以给烧杯加盖或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故答案为:(1)如图;(2)98℃;不变;(3)小于;(4)给烧杯加盖(或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点评: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主要考查了沸腾图象、沸点的概念和沸腾时的特点,同时

还考查了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考查. 27.(7分)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我们制定了两个计划:

A.让研究对象都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让研究对象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适量的水和煤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什么仪器: 天平 . (2)能够准确地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本次实验的关键,在提供的热源中,你认为选 电加热器 比较合理,理由是 使实验中吸收热量的测量更准确 .

(3)小明用4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实验记录如下表: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300 20 30 12.3 水 2 150 20 30 6.2 水 3 300 20 30 6.1 煤油 4 300 20 25 3.1 煤油 根据实验记录数据,请你分析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a.比较烧杯1和3,结论是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少与 物质种类 关; b.比较烧杯1和2,结论是: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多少与质量有关 ; c.比较烧杯3和4,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温度的变化量有关 .

(4)综合上述三个结论进行概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物质升温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种类,物质升高的温度有关 .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吸收热量的公式;Q=cm△t 来思考还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要准确控制吸收相同的热量,酒精灯放相同的热量,不易控制,可考虑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 (3)此题必须控制变量来试验,Q=cm△t 公式有四个物理量必须控制两个变量,剩下两个变量,由Q=cm△t可判断. (4)根据(3)中的结论总结出物质吸收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 解答: 解:(1)根据吸收热量的公式:Q=cm△t可看出还需要称质量的天平,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容易准确控制放出相同的热量. (2)为了保证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需要选择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电加热器比酒精灯更稳定. (3)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的时间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可见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不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的时间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可见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多少与质量有关. 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煤油,升高不同的温度,加热的时间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可见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温度的变化量有关. (4)综合上述三个结论进行概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质升温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种类,物质升高的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1)天平; (2)电加热器;使实验中吸收热量的测量更准确; (3)物质种类;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多少与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温度的变化量有关. (4)物质升温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种类,物质升高的温度有关. 点评: 本题是探究物质升温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注意用好控制变量法. 28.(8分)图甲是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实物连接图,请按要求回答:

(1)图甲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灯泡 L2 的电流;

(2)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测出的电流是 0.1 A;

(3)如果要用电流表测通过L1、L2的总电流,量程改为0~3A,电流表的示数还是如图所示,则电流大小是 0.5 A,且只允许移动一根导线,应将导线 b 的右端接在电流表的 ﹣ 接线柱上(选填“a”、“b”、“c”或“+”、“一”). 考点: 电流表的使用.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L2与电流表串联后再与L1并联. (2)读取电流表示数时,首先要明确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度相垂直. (3)电流表选择的接线柱不同,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都不同;要测量通过两只灯泡的总电流,需要把电流表接在干路上. 解答: 解: (1)如图所示,灯L1、L2并联,L2与电流表串联,因此电流表测L2的电流. (2)电流表使用了0~0.6A的量程,分度值为0.02A,指针指在了5个小格位置上,则读数为0.02A×5=0.1A. (3)当电流表选择0~3A后,分度值为0.1A,指针指在了5个小格位置上,则读数为0.1A×5=0.5A. 要用电流表测通过L1、L2的总电流,需要把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方法是:b线的右端改接电流表负接线柱. 故答案:(1)L2; (2)0.1; (3)0.5;b,﹣. 点评: 此题考查了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串并联电路,同时也考查了电流表的读数和电路的改接,要会运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jz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