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作业二81884

更新时间:2024-03-12 01: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事诉讼法》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16分)

1.原告,是指为维护自己或自己所管理的他人的民事权益,而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从而引起民事诉讼程序发生的人。

2.代表人诉讼是指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时,由众多的当事人推选出代表人代表本方全体当事人进行诉讼,维护本方全体当事人的利益,代表人所为诉讼行为对本方全体当事人发生效力的诉讼制度。

3.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对争议中的诉讼的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因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从而参加到已开始的诉讼中来的人。 4.有独立请求的第三人是指对原、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认为有独立的请求权,因而起诉参加到已开始的诉讼中来的人。

5.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在通常情况下,民事诉讼的原告一方或被告一方都只有一人。

6.证明责任在民事诉讼中,应当由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并予以证明,若诉讼终结时根据全案证据仍不能判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真伪,则由该当事人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7.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8.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终局判决之前,为解决权利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依法裁定义务人预先履行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财物等措施的制度。 二、单选(20分)

1.民事诉讼当事人必须与本案有(B)。 A. 利害关系 B.直接利害关系

C. 一般利害关系 D.间接利害关系

2.以下关于普通的共同诉讼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诉讼标的是共同的

B.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合并审理

C. 属于同一诉讼程序,归同一人民法院管辖

D.属于同一诉讼程序,可以不归同一人民法院管辖

3.凡是用物品的存在、外形、质量、数量、特征证明案件情况的证据,就是( B )。

A. 书证 B.物证 C.视听资料 D. 鉴定结论

4.凡是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为证明自己主张成立而提出的证据,就是( A )。 A.本证 B.反证 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5.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6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 C )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 A.五日 B.七日 C. 十 D.十五日 6.民事诉讼期间以日计算的,从( B )起计算。

A.当日 B.次日 C. 第一个工作日 D.第二个工作日

7.《民事诉讼法》规定,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 B )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A.节假日当天 B. 节假日后的第一天

C. 节假日前一天 D. 节假日后的第二天

8.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在法定情况下强制被告到庭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 A )。

A. 拘传 B.训诫 C. 罚款 D.拘留

9.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拘留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B )。 A.10天 B.15天 C. 一个月 D. 三个月

10.财产保全根据其实施的时间不同,可分为诉讼前保全和( A )两种。 A. 诉讼保全 B.诉讼后保全 C. 裁定保全 D.执行保全

三、多选(30分)

1.适用诉讼保全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BCD )。 A.当事人提交书面申请

B.法院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的,申请人必须提供与保全财产数额相当的可靠担保

C.必须是给付之诉

D.必须是有可能因为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将来生效的法律文书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

2.甲要求乙偿还借款5000元,并提供了丙证明乙从甲处拿走5000元的证言。乙辩称拿走的5000元是甲赠与乙的,以书信为证。请问乙提供的书信是( AD )。 A. 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C. 本证 D.反证 3.民事诉讼当事人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 CD )。 A.原告 B.被告

C. 上诉人 D.被上诉人

4.在民事诉讼中,可以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人员有(ABCD )。 A.律师 B.当事人的近亲属

C.社会团体 D.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5.按照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系,证据可以分为( CD )。

A. 原始证据 B.派生证据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6.委托代理人,是指接受(ABCD )的委托和授权,代为诉讼行为的人。 A.当事人 B.法定代理人

C.法定代表人 D。诉讼中的第三人 7.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以下( ABCD )条例:。 A.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B.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

C.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 D.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

8.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必须具备以下( BCD )条件。 A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

B本诉的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C.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可以支持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

D.参加诉讼的方式为本人或其他当事人提出申请或由人民法院依职权通知 9.关于共同诉讼人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CD )。

A.在必要的共同诉讼中,一个共同诉讼人的行为经全体共同诉讼人承认,

该行为对全体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B在必要的诉讼中,一个共同诉讼人的行为没经全体共同诉讼人承认,该行为不具有任何效力

C在普通共同诉讼中,某一共同诉讼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D.在第二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只审理提起上诉的普通共同诉讼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10.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人民法院负责调查收集的证据包括( )以及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自己收集的其他证据。

A.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 B.当事人申请鉴定、勘验的证据

C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勘验的证据

D.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互相矛盾、无法认定的证据 四、简答(26分)

1.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的条件(5分)

(1)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2)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3)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4)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

2.根据《若干规定》的解释,“新的证据”是指哪些情形(5分)

(1)一审程序中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2)二审程序中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得证据;(3)《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申诉再审时提出。 3.诉讼代表人与共同诉讼人的区别(8分)

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或双方为两人以上的诉讼。共同诉讼属于诉的主体的合并。一般将共同诉讼分为普通共同诉讼和必要共同诉讼。代表人诉讼时共同诉讼的一种,只是由于人数众多,法律要求推举代表人参加诉讼,以便程序的进行。诉讼代表人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中的重要概念。诉讼代表人,是指代表人诉讼中由人数众多的一方当事人推选出来,代表该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人。构成代表人诉讼的条件是: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一般指10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同一种类(这是构成共同诉讼的前提)。 代表人诉讼与共同诉讼的区别在于: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形式上的区别);具体诉讼由诉讼代表人进行而不是由全体当事人进行(实质上的区别)。但是代表人诉讼的基础仍在平共同诉讼,众多当事人之间具有共同的或同一种类的诉讼标的。

4.举证责任的概念、含义和我国对举证责任的规定(8分)

(1)举证责任是诉讼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提出证据予以证明的以及证明不了时需要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2)证明需要证据,谁应当提出证据,并承担事实无法证明的后果,就成为民事讼中的举证责任。这种责任,也就是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判决即败诉。d9 |& U. q. f+ v$ J) a

(3)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双方当事人均提不出证据时,由负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即败诉。 V+ s B

五、案例分析题(8分)

甲于某日在商场与乙发生纠纷,将乙打伤,同时损坏了商场的商品。其后,商场向所在地某基层法院起诉,要求甲赔偿商品。某基层法院听说甲还打伤了乙,遂将乙追加为共同原告。乙提出只愿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但法院不允许。 请问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不应将乙追加为共同原告。这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侵害人身权利和侵害财产权利的案件,乙是否起诉,应由乙自己决定,这是乙的诉讼权利。

(2)乙愿意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是正确的,也是他的权利,应当鼓励,某基层人民法院不允许是错误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p0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