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苏州中考一轮复习巩固训练(二)

更新时间:2023-07-28 12: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苏州中考一轮复习巩固训练(二)

班级: 姓名: 成绩: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二: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

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材料四:“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春秋左氏传》)“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荀子》)

材料五: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轩辕”后来和哪个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哪一

个民族?

(2)材料二中的这种办法被称为什么制度?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制度?什么事情标志着其取代了材料二中的制度?

(3)材料四反映周实行的什么制度?材料五又反映了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什么制度?这两种制度相比,哪种更有

利于中央集权?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 西汉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合纵,以逆

京师(反叛朝廷)。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1)据材料一归纳秦朝为加强政治统治采取的措施。秦始皇开创了什么政治制....

度?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汉武帝统治初期在政治上面临什么问题?他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

材料二:图1:秦朝疆域 图2:西汉疆域

(3)据材料二西汉比秦朝多了什么地区?西汉对其管辖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4)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

学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两个展览板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其中的问题。

第一板块: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秦朝秦始皇时,大将 (A.赵括 B.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又修筑了 (A.长

城 B.灵渠)用来抵御匈奴,它西起 (A.陇西 B.临洮),东到 (A.辽东 B.东

海)。

(二)汉朝

(1)汉朝汉武帝时,大将 、 (A.卫青 霍去病 B.班超 甘英)大破匈奴,夺取了

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汉元帝时,宫女 (A.文成公主 B.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为

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a.汉朝汉武帝时,派 (A.张骞 B.蒙恬)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

朝设立 (A.伊犁将军 B.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

b.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 (A.丝绸之路 B.瓷器之路),起点在

(A.洛阳 B.长安)。

c.从起点出发,这条路所经之处的先后顺序是( )。

①河西走廊 ②新疆境内 ③欧洲 ④西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d.这条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e.“他”在出使西域的路途中历尽坎坷,我们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精神?

第二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纵观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二)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服。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他“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材料三: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种 都是为了发展小农经济,富国强兵。因为当时各国政权都

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自耕农既是生产的主力,又是作战的主力。

------------杨宽《战国史》

(1)材料一中“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结合材料二指出“他”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谁?商鞅“为了发展小农经济”采取的

主要措施是什么?

5.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华夏大地河流纵横,适宜农耕,便利交通。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示意图

材料二:灵 渠

材料三: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请回答:

(1)都江堰的兴修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得成都平原获得了什么美称? 这项工程的主持者深受后人景仰,称大禹也不如他。请写出他的名字。

(2)灵渠的兴修便利了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因为它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3)材料三引自一部古书,它的作者少年时代就热爱大自然,遍游各地考察河道,请问他是谁?这部著作的名称是什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统一后,国家在地方应该实行什么制度,官员们持不同意见,秦始皇举行廷议,让官员们讨论。 王绾建议说:如今六国刚亡,燕、齐、荆(楚)处于僻远之地,如不分封建国,谁去管理?臣等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

李斯说: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至于皇子和众位功臣,国家从赋税中拿出钱财重重给予赏赐就可以了。

周青臣说:把诸侯国变成郡县,人人都可安居乐业,避免战争祸患,皇帝的江山可以传之万世。

淳于越说:殷、周王国绵延千余年,是因为将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分封为诸侯国作为依靠,若废分封,置郡县,一旦发生大臣篡权之事,将无以自救。

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意见,作出了决策。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下令烧毁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百姓只可以保留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如有人再谈论儒家诗书,就判处死刑。此后,还有一些儒生和方士批评他的治国政策,被他活埋。

材料三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胡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张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是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说“秦皇何事苦苍生”。请举两例说明秦始皇有哪些“苦苍生”的措施?

(4)有人认为秦朝只存在很短时间就灭亡的原因是实行了郡县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黄帝; “人文初祖” ; 炎帝 ;华夏族

(2)禅让制; 世袭制;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3)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

2.(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3)西域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3.第一板块:

(一)B.蒙恬 A.长城 B.临洮 A.辽东。

(二)汉朝

(1)A;B。

(2)a.A;B。

b.A;B。

c.B。

d.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汉的强盛。

e.报效祖国、不辱使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不断开拓等精神。

第二板块:

(一)友好往来、和睦相处。

(二)坚持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4.(1)公元前221年

(2)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秦孝公 奖励耕作,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5.(1)天府之国 李冰

(2)长江水系 珠江水系

(3)郦道元 《水经注》

6.(1)实行分封制理由:商、周王国绵延千余年是因为实行了分封制;诸侯国可以作为依靠,防止篡权;分封建国便于管理偏远地区。;实行郡县制理由:可以避免战争祸患。

(2)“焚书坑儒”。

(3)修阿房宫、修骊山墓、修筑长城、修驰道。赋税沉重。刑法严酷。

(4)秦朝亡于暴政而不是亡于实行郡县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qh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