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查经讲义(授课)

更新时间:2024-04-24 05: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约翰福音之释经信息

壹.课程大纲 一. 导论

二. 序言 1:1-18

三. 神子的彰显 1:19-4:54 四. 神子遭受对抗 5:1-12:50

五. 神子私下的教导(最后的教导) 13:1-16:33 六. 神子的祷告 17:1-26 七. 神子的受害 18:1-19:42 八. 神子的复活与显现 20:1-21:25

贰.参考书目

一.柯鲁斯著。杨曼如译。《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约翰福音》。台北校园出版社。2005。

二.钟志邦著。《约翰福音注释·上下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 三.D.A.Carson卡森。潘秋松译。《约翰福音注释》。美国麦种传道会。2007。

四.马有藻著。《真理的脚踪——约翰福音诠释》。台北天恩出版社。2007。

五.曾思涵、吳瑩宜著。《历久常新的生命故事:约翰福音人物研究》。香港基道出版社。2006。

六.Archibald T. Robertson著。潘秋松编译。《新约希腊文解经——约翰福音》。美国活泉出版社。1998。

叁.课程要求

1.上课期间阅读约翰福音一遍以上。

2.每位同学须完成本书其中一章或一个段落的释经讲章,在课堂上轮流报告、讨论。

3.课堂报告以后,整理成文,并于上完课后一个月内(截止于5月12日)交作业。

一.导论

1.约翰福音的特征

约翰福音可说是「老少咸宜」。莫理斯(Leon Morris)把它比作一个水池,在池内小孩可以嬉水,大象可以游泳。

古教父深爱这一卷书,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称之为“属灵的福音书”,尓利根(origen)在他的「约翰福音注释」中则说它是「主耶稣胸怀中悸动的声音」,又说「我们可以说是四福音是新旧约圣经的精华,而约翰福音书又是四福音书的精华」。据说,仅仅在1966~85年二十年间出版的,就多达6300项之多,而中文注释书也多达数十种(包括由外文翻译的),可见这本书的影响力之大。

第四福音书(约翰福音常见的一个名称)与对观福音书(Synoptics,或译「符类福音」)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A.约翰福音省略了一些资料,是对观福音书所特有的。对观福音书只有8%的内容出现在第四福音书中,而且这些相关内容描述方式极为不同。1关于对观福音书的主题,如「天国」或「神的国」,还有叙事体的比喻等在第四福音书中几乎没有,它的主要信息是永生与复活。

B.约翰福音记载了相当多的资料是对观福音书没有的。例如: 三卷福音书中,有五十三个单元是共有的。只见于马太的单元,有四十二个;马可独有的只是七个,路加则是五十九个(而约翰则独有九十一个单元);上述统计,乃根据魏斯科(Westcott)的分析。马可福音的一半篇幅,在马太福音中都会见到,但路加则只有四分之一篇幅见于马太福音。

1

约翰福音的序言,还有第二章至第四章所有的内容,在对观福音书中都没有记载。再比如关于圣灵的教导,也是第四福音书的特色之一。

C.必须解决几个时间上的难题。有一些是很明显的问题,就如,耶稣在公开事奉的开头(约2:14~22)与结尾(可11:15~17与其平行经文)两次洁净圣殿之间的关联;或根据逾越节的次数(约翰福音至少记载三次,对观福音只有一次),来证实耶稣事奉的时间长短。

2.约翰福音的释经方法论之探讨

A.前言与结语的角度 B.神迹与讲论的角度 C.叙事文体的角度 D.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

基于上述四个不同角度的释经策略,「上下文」或「情境」是解释约翰福音最重要的原则。约翰福音以三种不同形态的上下文结构,带出经文之间的重要关联。首先结构性上下文是约翰在写作上的可以编排。其次,由约翰叙述故事的方式,可观察触表现作者用意的上下文。最后约翰写作时的历史情境也是经文解释的重要考虑。

任何经文皆与上下文有关。如果此段经文是讲论,则应该注意上下文经文中与讲论有关的神迹,反之亦然。

阅读人物刻画的经文时,须注意上下文经文其他对人物的刻画。如此,才能正确地判断这些人物在经文中正面或负面的角色功能。

释经最终的目的是为加强读者的信心。研读圣经时,读者必须常常省思此段经文中的信心教导。

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本文所探讨的释经角度及释经重要原则,我们就能够明白约翰可以的写作方式之信息。如此,自然会产生对耶稣信息更清楚了解的佳美结果。

3.本书作者

A.使徒约翰为作者的内证

a.作者明显是一目击者(书中多处的记述,若不是亲眼看见,是不能写出来的,如一14,一35-51,六5-7,十二21,十三20,十四5、8、22,十八10、13,十九35,廿一24)。

b. 作者是一位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但以优美的希腊文写成,而非用亚兰文撰作。书内的思辨方式与文学风格均放映出作者是第一世纪的犹太人。

c. 再者,从历史背景看,作者极为熟悉犹太人的风俗文化(如迦拿婚筵、殡葬仪式)、节期(如逾越节、住棚节、烛光节、修殿节)及犹太人对弥赛亚来临的期望。从地理环境看,作者对当时的地理形势亦相当稔熟,(如所罗门的廊子、衙门、厄巴大、各各他;参十23,十八28,十九13、17、41等),可见作者是一位当代巴勒斯坦的人物。其它如文学修养、神学词汇,均显出作者是一个第一世纪时代的巴勒斯坦犹太人。

d. 作者对十二使徒的团契异常稔熟。他没忘记使徒团聚时的谈话(四33,十六17,二十25,廿一3、7)、思潮的表达(二11、17、22,四27,六19、60)、常去的地方(十一54,十八2)、对主先前的误解及后来的明白(二21,十一13,十二16)及与主亲切的关系(二24、25,四1-3,五6,六6、15,七1,八1、3、11,十一33、38,十三21,十四19,十八4,十九28),所以他必是十二使徒之一。 总言之,从本书看,作者必是主三个近身使徒之一。其余二人是彼得和雅各;但本书与他们二人的文学风格迥然不同,况且他们早在耶路撒冷焚毁前为主殉道了,因此只剩约翰一人能作这样的记录。

B.使徒约翰为作者的外证

a.反对的理由

反对作者为约翰的外证主要有三:

(1)大部份早期的教父很少提及本书。

(2)马吉安(Marcion)的经卷名单没有这本书。

(3)帕皮亚(Papias)曾说在以弗所有两个约翰,一是使徒,

一是长者,故此约翰福音不一定是使徒写的。

这三点皆是草率的妄论。一则初期教父们是异常熟习约翰福音的,常常引用书内的经文(参下文)。二则马吉安的经卷名录残缺不全,不足为证。而哥德(F.L. Godet)等人则指证,马吉安手中原有约翰福音,只是他认为约翰、马太、马可福音皆误解了基督,所以拒纳之为正典;既然他要放弃约翰福音,表示约翰福音早已通行了(按:马吉安只接受路加福音,因他认为路加才是真正明白基督的人)。(注12)三则帕皮亚所指的两个约翰原是一人,因为他在不同时地述及这两人,而非同时提及他们,所以使徒约翰即长老约翰,两个同是指一人。(注13)

b.证实的外证

除内证外,赞同约翰为作者的外证也不少,兹列述如下:

(1)安提阿的提阿非罗(Theophilus,115-188)---是第一位

教父引证使徒约翰为作者的,见于他的《致奥图拉柯士》(To Autolycus)一书中,在一六五年发表。

(2)坡旅甲(Polycarp,85-156)---士每拿主教,是使徒约翰

在东方的门生。

(3)爱任纽(Irenaeus,120-202)---里昂主教,在一八零年

时的著述中(如Haer,3:9:9;To Florinus 2)论及约翰为作者。他几乎引用约翰福音每章的经文。(注14)

(4)亚历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卒于主后二

零二年)---在他的著述中,引证了约翰为作者,并指出本福音流传的地域颇广(参优西比乌著的《教会史》Eusebius:Ecclesiastical History 6:14)。

(5)特土良(Tertullian)---北非迦太基主教,其讲道多采用

约翰福音,在反斥异端者马吉安一书内(Anti-Marcionite Prologue to John, 170年作品)力证约翰为作者。 (6)他提安(Tatian,170)---游斯丁(Justin)的门生,《四

福音合璧》(Diatessaron),在引言内提及约翰是作者。 (7)《穆拉多碎文》(Muratorian Fragment,170)---说本书是

约翰口述,安得烈笔录的。(注15)

(8)此外,其它教父诸如巴拿巴(Barnabas,120),伊格拿丢

(Ignatius,158),游斯丁(Justin,150),希拉波立的帕皮亚(Papias,70-146),以弗所的坡律加得(Polycrates,190),亚历山大的丢尼修(Dionysius,250),里昂的坡提诺(Pothinus,150,约翰在西方的门生),希坡律陀(Hippolytus),伊皮法纽(Epiphanius)及异端者巴西理得(Basilides,125)等(恕不引述书名)都共证约翰为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5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