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小组查经

更新时间:2024-01-11 00: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带领小组查经

苏文峰 著

前言

在海内外各地的教会团契、查经班和聚会中,小组查经是最通用的聚会方式。这是一种以归纳法细读圣经为“体”,以小组讨论为“用”的查经聚会。它最大的优点是不受人数、时间、地点、讲员的限制,参加者可集思广益、引发思想、多向交流。

本册材料特为教会和查经班中有心带领查经的同工而编写。内容包括:认识小组查经,分组前的安排,如何预备专卷、人物、专题和福音性查经,如何编写讨论问题,如何带领小组讨论等。

本书乃作者根据多年来在海内外中国学人培训班及神学院延伸制课程的讲义整理而成,也配合亲自带领小组查经的经验,兼具可知性和可行性,极适用于个人自习和同工培训。

第一课 认识小组查经

一、小组查经的定义

顾名思义,小组查经就是在教会团契、家庭聚会、查经班中,以归纳法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查考圣经。在此定义下,可了解小组查经的“是”与“不是”:

1. 小组查经不是什么?(图一)

(1)小组讲道:一个人主讲,组员静听。

(2)小组考试:带领者问问题,组员逐一回答。

(3)自问自答:带领者问了问题后,没有人回答,只好自己回答。 (4)二人对唱:带领者的问题,只有一个人回答,其他组员旁听。

(5)自由交通:带领者读了一段圣经后,让各人自由发言,没有主题和方向。

图一 小组查经不是:

2. 小组查经是什么?(图二)

(1)每次有一位带领者:会前预备经文的主题、分题,及讨论题目,在查经时带领组员分享交流,并掌握讨论的方向和时间。

(2)有一小组积极的参与者:会前阅读所要共同查考的经文,在查经时分享、讨论。

图二

- 1 -

3. 什么是归纳法查经?

在世界各地以学生、学者为主体的小组查经聚会中,归纳法查经(Inductive Bible Study)是最通用的方式。所谓归纳法查经,就是先仔细观察一段经文,了解圣经说什么;再根据所观察的内容,解释这段经文的涵义;最后归纳出这段经文所启示的一般原则,应用于当今的生活中。 若用图表来说明,归纳法查经就是:

二、小组查经的优点

1. 不受人数、时间、地点的限制

小组查经的人数,最少可二、三人,也可多达十几人。

小组查经的地点,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在教堂内、家里客厅、宿舍、书房、餐厅、树下、公园,甚至长途坐车时,都可举行。

小组查经也可在任何时间举行。在工作单位的午餐休息时间、学校两堂课之间,或早晨、晚上,周间、周末,都可灵活使用。

2. 影响深广

(1)参加者:可集思广益,共同发现经文的涵义。可发言讨论多向交流,引发查经的兴趣。可学会有规律的吃干粮(自己从圣经中领受),而非单靠讲员喂养。

(2)参加者周围的人:因参加者在圣经真理上的长进,其配偶、子女、亲朋、同工、慕道友,都因此获益。

(3)带领者:在预备带领查经的过程中,带领者有机会深入查考圣经,自己温故而知新,获益最多。

3. 触类旁通

小组查经的预备和带领原则若学会了,亦适用于个人读经、讲道、作见证、带领同工会、读属灵书

刊;可收触类旁通,一举数得之效。

三、小组查经与个人灵修、查经聚会的关系

基督徒读经,通常有三种方式:

- 2 -

(1)个人灵修:每天读一段圣经,用祷告的心读经,用圣经的话祷告,目的是藉着神的话与神相通,并领受神的教训、督责、安慰、劝勉。个人灵修时的读经,注意个人主观的感受,不是为了系统的查考。 (2)查经聚会:由一位讲员讲解圣经,教导信徒有系统地查考圣经专卷或专题、人物、字词。因此,教会的成人主日学,一般团契的查经聚会,各教会合办的研经培灵会或神学院的延伸制课程等,都属于此类。

(3)小组查经:基督徒平时有个人灵修的基础,又有查经聚会的建造后,在小组中藉问题讨论的方式,彼此分享,才能够言之有物。

若用中国人最熟悉的饮食文化来比喻,个人灵修就如快餐,通常时间较短;查经聚会就如正餐,时间较长,慢工细活;小组查经就如各家带菜来聚餐(pot luk),大家共享美食,彼此观摩学习。

四、小组查经带领者的心志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二章十五节劝勉提摩太说:“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这里所提到的神的工人应有的心志,也是带领查经者必备的:

1. 竭力(do your best)

为何带领查经者应当尽心竭力?

(1)因为圣经是神所默示的,为要使人有得救的智慧,是我们信仰的根基和行事为人的准则,对每位信徒何等重要!

(2)因为查经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包括:属灵经历的有限;时空、语言、文化的隔阂(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here and there, ancient and now);融会贯通的困难等。

(3)神的奥秘和人的限制。无限全知的神,与有限有罪的人类之间,有极大的鸿沟。

2. 如何竭力?

(1)恳求神赐下智慧启示的灵(以弗所书一章十七至廿二节)

查经不是单靠人的理性去研究评析,更不可用自己的文化背景穿凿附会。查经必须求靠那引导作者的圣灵,启示、开导、光照我们,用信心回应祂。

(2)切慕、查看、论说、思想、喜爱、仰望、揣摩(ponder)、谨守(obey)、畏惧、学习、归向、牢记、遵行(详见诗篇一一九)。

3. 按正意分解真道(correctly handles the word of truth)

“正意”在原文中的意思,是像扶犁耕田,必须“正直不弯曲”(holding the straight course)。不可把自己的主见、成见读进去(read in),不可借用圣经的话来支持自己的私意。读经必须把经文的原意读出来(read out),了解神启示的心意,以顺服的心回应。 ■作业(讨论题目):

信徒若想全面又深入的读经,有哪几种方法可循?

- 3 -

第二课 分组查经前的安排

一、成立小组

小组查经是一小组人共同查考圣经。因此,如何成立小组,在查经前应先有预备。

1. 为参加者分组

分组的方式有几种:(1) 按参加者的属灵程度。分为:慕道组(或福音组)、初信组(特为刚决志信主者)、造就组、同工训练组。(2)按年龄。分为:长辈组、中年夫妇组、年轻夫妇组、单身组。(3)按工作性质。分为:学生组、主妇组(为家庭主妇或陪读的太太们)、社会人士组、长青组(为已退休或到海外依亲的长辈)。(4)按居住地区。

上述分组方式只供参考,名称及组员的安排都应视当地的文化和团契状况而调整。但原则上,参加者的程度、背景、兴趣及子女的年龄越相似,在查经分享及应用时,越容易有互动,此乃同质原则(homogeneous unit principle)。

2. 小组的人数

原则上,若由教会团契或查经班负责人统筹分组,则每组小组查经的人数以六至十人为最佳。但刚

开始时也可由二、三个有兴趣的人自己先成立小组,再接纳其他人加入。当人数由少渐多后,若已超过十五人,应尽快分成另一组。

3. 小组的地点

小组查经的地点以在信徒家中为最佳,因为参加者在家庭的气氛中较易坦诚开放。但若有交通安排

及空间上的困难,可用教堂或学校的活动中心。若用家庭,可考虑每月、或每学期轮流在不同家庭举行,免得一个家庭负担太重。

4. 小组查经聚会的次数

无论在国内或海外,每周周末都有固定时间的聚会实为最佳。若刚开始时同工人力有限,可先每个月只聚会一次。若教会团契或查经班每个月有四至五次周末聚会,则其中二至三次可用小组查经方式,另一次邀请讲员或有见证分享聚会。

5. 小组查经的时间

小组查经的时间可长可短,但既是以讨论分享为主,时间最好有一小时以上,但不超过九十分钟。

二、决定查经的内容

小组查经时因参加者的程度和需要不同,通常用三种方式查考圣经内容:

1. 专卷查经(Book Studies)

选择新旧约圣经中的某一卷书,从头至尾查考。这是最通行的查经方式。

若参加者以慕道友和初信者为主,可先查考四福音书;造就组可查罗马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雅各书、彼得书信和旧约的创世记、约书亚记、路得记、诗篇、以赛亚书等。同工训练组可查哥林多前后书、教牧书信(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和旧约的尼希米记、阿摩司书、约拿书等。

各组刚开始查经时,可先查较短的专卷,如新约的马可福音、腓立比书、歌罗西书;旧约的路得记、约拿书等,然后再查考较长的经卷。

2. 人物查经(Character Studies)

- 4 -

以圣经中的人物为对象。有些人物的记载较少,有些则资料丰富。查经前可按篇幅的多寡决定查考人物生平所需的次数。人物查经的参加者最好对圣经各卷已有基本认识,因此较适用于造就组和同工训练组。 旧约人物生平事迹适用于小组查经的,有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摩西、基甸、参孙、以利、撒母耳、大卫、路得、以斯帖、约拿、但以理等。新约人物有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伯大尼的马大和妹妹马利亚、彼得、犹大、税吏撒该、保罗、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巴拿巴??等。

3. 专题查经(Topical Studies)

查考圣经中一些重要的主题,将旧约和新约圣经连贯起来。参加者必须对整本圣经已有宏观的认识,

因此只适用于造就组和同工训练组。若初信组想查考基要真理专题,最好先用讲解的方式,而非小组查经方式。但讲解后,留时间给他们发问。

适用于小组查经的专题,包括:福音、祷告、神国(天国)、神的旨意、圣灵的工作、永生、应许、恩典、启示??,这些是真理性的专题。

另有生活性的专题,如婚姻、子女教养、金钱、话语、时间管理、人际关系、饶恕??。也可用十诫为主题,应用于今日生活中。

(编注:可使用中国学人培训材料信仰系列的第七册《信仰与生活──十诫今意》。)

事奉性的专题有:信心、爱心、忠心、合一、领导、神的仆人、宣教、社会关怀、同工配搭、争执、属灵恩赐??。

有关基督徒品格的专题,包括:圣灵九果(加五22-23)、箴言中的专题(智慧人和愚妄人、殷勤和懒惰??)等。

四福音书中主耶稣所讲的比喻,也可归纳分类,用专题查经的方式在小组中查考。例如:天国的比喻、仆人的比喻、金钱使用的比喻、饶恕的比喻??。

(注:可参考骆其雅著《圣经中所有的比喻》,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

三、先有宏观性的读经

无论使用专卷、人物或专题查经,笔者建议在进行小组查经之前,应先让参加者对圣经有宏观的认识,免得小组查经时断章取义或见木不见林。

如果一个教会和学校团契或查经班,想开始安排小组查经性质的聚会,笔者建议先用三个月(或更长时间,至少四次聚会),将全本圣经的文体、中心信息、史地背景、各卷特色做宏观性的介绍。这种介绍对初信者甚至信主多年的人,都有极大的帮助。若是找不到讲员,可鼓励参加者自习阅读,或小组共同阅读<中国学人培训材料>中的圣经系列第一册《圣经总论》及第二至第六册《旧约概览》、《新约概览》的材料和录音带。

如果使用按卷查经的方式,笔者也建议在查考该卷的第一次聚会时,先请一位讲员(或请团契中的基督徒,或播放旧约、新约综览的录音带),将全卷圣经做宏观的介绍,包括:作者、地点、背景、全书主题、特色、分段、各章标题等。鼓励每位参加者在第一次小组查经前,先将全卷至少速读两遍,对全卷有宏观的基本认识。查专卷的最后一次聚会时,最好也请一位讲员解答在小组查经时遇到的难题,并请讲员归纳总结该卷圣经的信息。 ■作业(讨论题目):

一. 小组查经除了可深入而活泼的查考圣经外,还有哪些目标? 二. 如何鼓励弟兄姊妹有宏观性的读经?

- 5 -

第三课 如何预备专卷查经(一)

当一个团契或查经班根据第二课第二大段的原则,决定了一个年度或一季的小组查经内容后,若决定要专卷查经,接下来可按这卷圣经的篇幅,将每次查经的进度安排出来。例如:约翰福音有廿一章,若用半年26周查考,则平均每次约一章(另有几次是讲道、见证聚会,或请讲员宏观介绍本卷圣经并归纳之)。决定了每次查经的经文后,带领者可按下列归纳法查经的步骤,预备带领组员查考这段经文。

一、先观察这段经文的上下文、文体、背景

1. 上下文(Context)

(1)什么是上下文?

狭义的“上下文”是指与一段圣经前后直接相关的经文。例如:马太福音五章四十三至四十四节“要爱你们的仇敌”这项著名的教训,最直接相关的前后经文是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一节起的八福和山上宝训。主耶稣先在前面启示了天国子民的品格和行为后,才提出“爱仇敌”这项知易行难的教训;而五章四十五节至四十八节就是这项教训的“下文”,说明了爱仇敌的原因和胸襟是来自神超越的爱。

广义的上下文则不单是本段圣经前后的经文,而是由近而远与这段经文主题相关的全卷(例:马太福音)及全本圣经,都是上下文。 (2)如何观察上下文? a.前后关联

预备带领查经时,先速读并熟读这段圣经的全章及全卷,观察这段圣经在全卷及全章中的前后关联。例如:罗马书十二章一至二节的前面关联是一至十一章讲到的因信称义之必要、方法、结果;后面的关联是十三章至十六章,讲到因信称义者的生活实践。 b.文法、思路和用辞

圣经中不同的作者常有其特别的文法、思路和用辞,必须学习分辨;但因是同一个圣灵所默示的,在本质上仍是一贯的。

例一:彼得前书五章八节所提的“狮子”,是指魔鬼吞吃人的凶恶模样,但约翰在启示录五章五节所提到的“狮子”,却指耶稣基督的王权和能力。这两个相同的用辞,必须从全本新旧约圣经去观察和分辨。 例二:使徒行传十三章四十八节“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这句话是否说神一早就“预定”了一班人得永生,于是这班人很自然的信了?若是这样,不被预定的人当然就不会信,他们的灭亡不是他们的错,是因为神没有预定。这成了与宿命论无别,亦与圣经一贯的教训有冲突。若你这样解释,一开始就与该经文的上文(第46节)互相矛盾。在那上文中,保罗责备那些拒绝福音的犹太人,说他们自己“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他们不得永生,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拒绝。我们须从全本圣经一般性的文法和思路去明白类似这处的“预定”的经文。

“预定”的问题可从两方面去看:(一)神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旧约的“圣”qds是有这涵义,例如:何十一9)。我们之所以有过去、现在及将来,是因为我们会变老和死,活于时间内。对于神,一切都在祂眼前同时存在。圣经在不少地方说神在太初(即无限的过去)预定了什么什么,是用人有限的语言(这里也指希伯来文及希腊文)来表达神的无限。(二)这类“预定”的经文的目的是要叫我们认出神是有计划的神,是为了强调神是掌管着整个历史的神,这与圣经的历史观有关。

例三:在林前十五章中,保罗论证有复活的事,“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29节)美国有一个异端就持这句话,说保罗同意不信的人死后仍可得救,只要后来有人代替他们接受洗礼仪式便是。福音派一般都认为保罗在此可能是引用哥林多人代替死人受洗之习俗,来反驳不信复活者的论调。但那地方是否真有此习俗,没有人找到什么确据。我们惟一实在清楚的,保罗在此所用的方法是反问式而非直述式!把与保罗和圣经别处的经文正面冲突的重要教训,建立于单单一句话上本来已是危险的事,建立于一句问话上更不用说了。

2. 文体(Style)

(1)圣经中四种文体

- 6 -

全本圣经主要有四种文体。在观察时必须了解该段经文是用什么文体写成的,以便按各文体的特性查考这段经文。

文体 (1)论述性 Discourse (2)叙述性 Narrative (3)诗歌体 Poetry (4)启示性 Apocalyptic 主要经卷 旧约的大小先知书,新约四福音书中的教训和新约书信 旧约十七卷历史书,新约四卷福音书和使徒行传 查经时注重 直接回应:有何教训、督责,如何归正、学义 经验类比:有何榜样和鉴戒,危机与转机 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 共鸣感通:神的所是、所为,人对神的回应 但以理书(7-12章)、启示录 已成/必成:预言的实现,末世的光景和预备 (2)如何观察四种文体? a.论述性经文

内容包括:律法、教训、督责、比喻等。律法、教训、督责的观察都较容易,只要对各章卷的背景和文法、用辞有所了解,常可按字面观察、解释。其中先知书的教训和督责,有一特色是常用类似“耶和华如此说”的字样。另一特色是神的代名词“我”和“祂”时常在同一段话中自由替换。例如:何西阿书二章九至十一节:“我必??因我是神??我必??。祂一吼叫,他们必??我必使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这种我与祂的交替,常使初读者困惑。其实这与先知(神的代言人)的身分及灵感状态有关。 比喻的观察则必须特别留意,因为比喻看来像叙述性文体,实际上是论述文,不能像叙述文按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找教训。比喻是讲的人为论述某一个道理,或为支持自己某一个理论而说的故事。比喻是用“整个”故事所代表的教训,去说明或支持他正在论述的某一要点。例如:路加福音十五章主耶稣讲浪子回头的比喻,是因当时的法利赛人和文士批评祂接待罪人。这比喻的每一个细节都只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天父盼望我们回转,而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却像大儿子,不高兴父亲接纳回头的浪子。因此,这比喻中提及的养猪、杀肥牛犊、穿袍、戴戒指等,只是衬托故事的背景,不必去推敲其细节涵义。 b.叙述性经文

内容包括:历史、人物传记。观察时必须注意事件或人物的时代背景,上下文、时间、地点及事件发生之原因、经过、结果。另外,也观察有何比较、对照。 c.诗歌体经文

内容包括:诗歌书和智慧书。全部圣经有三分之一是以诗歌体写成的。中文圣经将很多诗歌体印成散文的样式,读者在观察时不容易看出其原样,若参照英文译本会较容易。

在诗歌体经文中,诗(mzmr)通常与崇拜的场合有关,也包括个人的忏悔、哀哭、祈求、赞美等;歌(如雅歌)则主要是较生活性的作品。希伯来诗体的特色是平行句法(parallelism),即一个思想不是只用一个句子,而是透过两个平行的句子去表达。在小组查经时,应特别观察那些对称式的句法,也就是两个平行句,彼此在意思上相近,字句互相对应,互相补充。例如:撒母耳记上二章八节:“他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这两个平行句中,“灰尘”和“粪堆”、“抬举”和“提拔”、“贫寒人”和“穷乏人”,都互相对应补充。又如罗马书十章十节“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也是平行句法,意指:要心口合一的相信并承认。

在作智慧书(箴言、传道书、约伯记)的观察时,也同样要注意平行句及格言、谜语、比喻、类比文章、警语等表达形式。其中有些内容看来像论述文,事实上是用诗歌体表达,在解释时必须留意;而圣经中许多论述性的经卷中(如先知书、新约书信),也使用了平行句的表达方式。 d.启示性经文

- 7 -

主要内容包括但以理书和启示录的预言。观察启示性经文时,必须注意这种文体和律法、历史、传记、教训等是相反的,处处都使用象征文字(symbolism),因此不可像历史事件般,按字面去解释。启示性文体的特色是用象征的数字、兽类、人物等去表达灵界及世界的事。例如:“妇人”象征一个民族或城市,“角”是指权柄,“眼”是指知识,“七”是完全的意思等。当然,启示性文体中仍然有直述性的话语,可以按字面解,但象征和直述性语言往往混合使用,必须很细心地观察分辨。

要观察及解释启示性的经文,必须对旧约和两约之间的时代背景和著作有相当的了解,而且对启示录使用的“希伯来化的希腊文”有研究,才不会望文生义,前后不一致。因此,笔者建议在一般教会团契或查经班的小组查经中,若带领者及参加者没有相当的圣经根基,不适合查考启示性经文。

3. 背景

(1)圣经的背景包括哪些方面? a.文字的背景

了解圣经字、词的原意及背景,有助于解释该经文。例如: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神爱世人”的原意是God so loved the world,这里的world 与约翰一书所讲的“不要爱世界”,在上下文及背景中都极其不同。又例如:圣经中“罪”、“地狱”、“顺服”这些字词的原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熟悉的“罪过”、“十八层地狱”、“三从四德”也大不相同。 b.历史的背景

指上下文以外的历史因素。例如:箴言廿五章廿一至廿二节“把炭火堆在他头上”的背景,据说是出自古代一种悔改的仪式。在这仪式中,为罪悔改的人头上放一盆炭火以示痛悔。因此,此处经文的意思是:要用爱心忍耐使仇敌悔改,并且化敌为友(罗马书十二章二十节即引用这段经文,教导我们“要以善胜恶”)。

c.地理的背景

圣经写作时的主要对象是住在巴勒斯坦的人,因此对圣地的地势、气候、生物、地区必须有所了解。例如:路加福音十章三十节的比喻中,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此人“下”耶利哥,是因耶路撒冷位于山上而耶利哥在海拔以下。又例如:启示录三章十六节老底嘉教会被喻为“温水”,是因为当地从别处引入温泉水,到了老底嘉城时,已变成“不冷不热”了。 d.社会宗教的背景

使徒行传十四章十二节说路司得的人“称巴拿巴为丢斯,称保罗为希耳米,因为他说话领首”。这是与希腊神话宗教有关。丢斯(Zeus)是希腊人所拜的天地主宰,而希耳米(Hermes)是传达之神。 (2)如何观察圣经的背景? a.熟读圣经

圣经读熟之后,许多资料、文字、历史、地理、社会背景较容易在脑中串珠,可与其他字句或现象联想起来。从原来的意义,我们可找到现在的意义。

b.观察人(who)、时(when)、事物(what)、如何(how)

从圣经中这些客观的记载,了解经文的作者、地点、文化、历史、习俗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c.工具书

串珠圣经、经文汇编、百科全书、圣经辞典、注释书等工具书,均有助于了解经文中未说明的背景。但初入门的查经者应先自己熟读圣经才参考工具书。 ■作业(讨论题目):

一. 试根据“上下文”和文字背景的原则,比较下列两处讲“信”的经文是否互相矛盾:“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不是出于行为。”(弗二8,9)“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这信心能救他么?”(雅二14)

二. 彼得前书四章八节是否教导信徒要容忍罪恶存在,以爱心“遮掩”之?请根据本课了解文体(平行句法)的原则解释之。

三. 阿摩司书五章十至十五节三次出现的“城门口”,有什么特殊作用?请说明背景。

- 8 -

第四课 如何预备专卷查经(二)

二、归纳经文主题(Overall theme)

先观察了一段经文的上下文、文体、背景后,第二步是归纳这段经文的主题。

1. 如何归纳经文的主题? 归纳主题时,可特别注意下列五项:

(1)重复出现的字句(Repetition)和上下文思路

一段或一章、一卷圣经中,最常出现的字句(特别是动词),往往就是作者特别强调的主题。例如:哥林多前书十三章的“爱”,希伯来书十一章的“信”,腓立比书第四章的“喜乐”,罗马书的“因信称义”,路加福音十五章的“失而复得”。

(2)类比和对比(Comparison/Contrast)

类比是类似者的比较,对比是两个相反的人、事、物、光景、观念??的比较。例如:以弗所书五章廿二至廿三节是以基督/教会,与夫/妻做类比。使徒行传十章廿二至卅一节,是以真神与未识之神对比。路加福音十五章全章是以迷羊、失钱、浪子来类比,以浪子和大儿子来对比。 (3)因果关系(Cause/Result)

观察经文文法和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往往可以归纳出主题。例如:罗马书五章一至五节的“因”是因信称义,“果”是“就得??”。显然此段的主题是因信称义的结果。撒母耳记下十一章至列王纪上第二章这一连串兄弟、父子间相残的苦果,原因是大卫王犯罪。 (4)主要事件(Major event)

观察经文所记载的主要事件,并观察人物及事件的成败/转变、挑战/回应,可以很容易的归纳出主题。例如:腓利门书的主要事件,是保罗为奴隶阿尼西母向主人腓利门求情;由此可看出保罗藉此书所表达的主题是“基督徒的人际关系”。例如:士师记三至十六章,参孙失败的关键因素不是头发,是离弃神的法则。

(5)问题及解答(Question/Answer)

圣经中常出现一些问句,并有答案;观察这类的问答,也很容易找到主题。例如:路加福音十章廿五-卅七节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必须根据律法师的问题来归纳主题:“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这段经文的主题不是劝人为善,而是承受永生者的表现。

2. 归纳主题时,应注意事项

(1)同时并用

归纳一段或一章经文的主题时,上述五种方法可同时并用,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找一个主题。例如:以弗所书第二章的主题,可用对比法(从前vs如今,死vs活),也可看重复的字句(一同、合一),或因果关系(因祂的大爱,因着信,因祂使我们和睦,因我们两下藉着??)。 (2)选定一个

在一卷或一章经文中,可能有几个主题。但小组查经聚会的时间有限,请只选其中一个主题。 (3)全卷统一

若一卷圣经已有同一主题,则每章或每次分段查经时,均集中注重此一主题。例如:若决定以“因信称义”作罗马书小组查经的主题,则分成五大段时的各段分题是: a. 因信称义的需要(一18至三20)

b. 因信称义的道理:人称义乃因信(三21至五21) c. 因信称义的结果:成圣(六至八) d. 因信称义未抵触神的应许(九至十一) e. 因信称义的生活实践(十二1至十五13)

- 9 -

三、根据主题分段(Subsection)

有了一段或一卷经文的主题后,下一步是根据主题为每段经文分成小段。

如何分段?

(1)论述性经文可根据文法、文字结构、作者思路,分成数小段。例如:使徒行传十七章廿二至卅一

节,根据对比法及主要事件,可归纳出这段经文的主题是:认识真神。根据作者思路,此段可分成五个小段:

a. 22-23节世人所拜的神 b. 24-26节真神之所是与所为 c. 27-28节神与人的关系

d. 29-30节人对神应有的回应 e. 31节神的救法

(2)叙述性及诗歌体经文不易精密分段,最好按事件的起承转合及成败转变因素,作概略的分段。例如:撒母耳记上十三章至廿四章的主题若是“大卫犯罪的苦果”,可概略分成两大段: a. 十三至十八章 家内的苦果(暗嫩被杀至押沙龙叛乱) b. 十九至廿四章 国内的苦果(示巴之乱至瘟疫之灾)

四、解释各段经文的意义

1. 如何解释经文的意义?

解经学(Hermeneutics)是一门非常严格的操练。预备小组查经时,带领者若未上过解经学训练课程,至少应注意五项最基要的解经原则:

(1)先将经文反复阅读几遍后,仔细观察这段圣经的上下文、文体、背景(详见本书第三课)。 (2)留意各卷圣经的特性和宗旨

例如:约翰福音廿章三十一节作者写明约翰福音的宗旨是叫人“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目的是使人因信得生命。因此,此书与其他三卷福音书不同的特性是:着重耶稣的自称(我是??)、神性的表现、生命之道等。

又例如诗篇一二○至一三四篇是上行之诗,宗旨是为上圣城耶路撒冷敬拜时吟诵的,由此可了解其特性。

最著名的例子是罗马书和雅各书曾被马丁路德视为互相矛盾。但事实上,保罗的宗旨是强调不能因行为称义,而雅各的宗旨是反对空洞的信心。 (3)追寻神在圣经中逐渐显明的启示

有不少重要的教训,在旧约中只像发芽的树,到了新约才开花结果。例如旧约摩西五经中的杀牛羊献赎罪祭,到了以赛亚书渐渐启明:是预表有一位忠仆为众罪受害,成为众人的“赎罪祭”(五十三10)。到了新约,施洗约翰更明确指出耶稣就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但直到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赎罪祭的意义才完全显明。此外,有关圣殿、安息日、神国等的启示,也都是渐渐显明的。 明白这一原则,解经的时候就不会流于片面的认识。

(4)承认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有其一贯性,其内容不互相矛盾。

例如使徒行传十三章四十八节“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有人误解为:所有不被预定的人不信,不是他们的错!这样的解释就变成了宿命论,与圣经一贯的教训不合。其实“预定”这个名词主要是指:

- 1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hs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