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生态市建设规划大纲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4 05: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商丘师范学院

商丘生态市建设规划

目录 1 1.1 1.2 1.3 1.4 1.5 2 2.1 2.2 2.3 2.4 2.5 2.6 3 3.1 3.2 3.3 3.4 3.5 3.6 4 4.1 4.2 4.3 4.4 4.5 5 5.1 5.2 5.3 5.4

总则

任务的由来———————————————————————4 规划编制的范围—————————————————————4 建设商丘生态市的意义与目的———————————————5 商丘城市性质定位————————————————————5 规划编制的依据—————————————————————5 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自然地理状况——————————————————————6 人文地理状况——————————————————————7 社会经济状况分析————————————————————7 生态环境现状——————————————————————11 主要资源状况——————————————————————12 商丘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12 商丘生态城市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指导思想和基本远侧———————————————————17 规划年限————————————————————————18 规划目标————————————————————————18 生态城控制性指标————————————————————20 区域协条融合——————————————————————26 生态城具体建设指标———————————————————27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目标与原则—————————————————29 商丘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29 商丘生态功能区划方案——————————————————30 生态功能区定位和生态保护建设方向————————————32 为保障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的城市产业结构域布局调整—————35 商丘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36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44 生态人居体系建设————————————————————47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52

1

5.5 6 7 7.1 7.2 7.3 8 8.1 8.2 8.3 8.4

能力保障体系建设————————————————————56 商丘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 规划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投资经费估算——————————————————————59 经费来源分析——————————————————————60 经济效益分析——————————————————————61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法律保障————————————————————————64 组织保障————————————————————————65 资金保障————————————————————————65 技术保障————————————————————————66

6.1 商丘市重点项目基本情况—————————————————58

9 附录——————————————————————————68

2

1 总则 1.1任务的由来

商丘市作为河南省的东部门户,在他的发展过程中,其不容乐观的水环境和敏感的生态实施拖慢了他的步伐。因此在商丘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应该汲取国内外城市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积极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策,高起点、高水平地搞好城市建设。既要突出商丘作为河南省东部门户的职能和联系作用,又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合理承载力和生态平衡的要求;在研究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还要研究城市生态要素的规划目标和生态功能的合理分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率先建立起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对策框架。 另外应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5号文件关于《商丘2010年林业生态市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为了扩大其影响范围,加快生态商丘的建设步伐,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商丘市区的生态环境,特编制商丘生态市建设规划大纲。 1.2规划编制的范围

商丘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辖两区(梁园区、睢阳区)、一个县级市(永城市)和六个县(虞城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夏邑县、柘城县),商丘市域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即睢阳、梁园两区行政区划范围及虞城县贾寨镇、古王集乡、城关镇、小候乡、谷熟镇、芒种桥乡和宁陵县孔集乡、赵村乡、乔楼乡,总面积216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即商丘城市集中连片建设的区域,即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东至晨风大道和神宇大道,南至富民路,北至田园路和农贸路,西至梁园路,规划总用地范围为164.30平方公里。

3

1.3建设商丘市生态市的意义和目的

商丘生态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避免重复走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提高生态经济的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保障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使市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商丘市生态建设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1.4商丘市城市性质定位

商丘是河南省东部重要的门户,是承接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前沿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处于陇海城镇发展带和黄淮海城镇发展轴交汇处,属于中原城市群辐射层,是黄淮四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重要的能源、劳务输出基地。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煤及煤化工、铝及铝深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四大战略支撑产业,争取在黄淮四市中率先崛起。

中心城区职能定位:商丘市是豫鲁苏皖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豫东现代工业基地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5规划编制的依据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200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发[2001]20号);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条例》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13、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4、《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15、《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豫政[2002]47号);《河南省建设规划纲要》、《河南建设与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 19、《河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1998年)

20、《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意见》

21、《商丘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办法》;《商丘市建设规划》;《商丘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22、《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23、国家及河南省的相关政策、法规、条例和行业标准等

2 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2.1自然地理情况

商丘位于河南省的最东部,为豫鲁苏皖四省的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

5

地理坐标为北纬33o43’~34o52’,东径114o49’~ 116o39’。南北跨纬度1o09’,东西跨经度1o50’。辖区北与山东菏泽市、济宁市毗邻,西与河南省开封市接壤,南与河南省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相连,东与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相接。京九铁络纵穿商丘地区境内的睢阳区、梁园区、虞城县3个县(区)的14个乡镇,在商丘市中心与被称之为“金腰带”的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大干线交汇;连霍高速横穿境内的民权、宁陵、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夏邑、永城8个县(市)区与济广高速在虞城县境内交汇;310国道横穿境内的夏邑、虞城、睢阳区、梁园区、宁陵、民权6个县(市),与105国道在商丘市城市中心交汇;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所形成的三“十”字交汇,使商丘成为豫皖苏鲁接壤地区重要的黄金交通枢纽,为商丘市的人财物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给商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商丘市辖区面积10704平方公里,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市域总面积中平原面积占1062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99.24%;山丘面积81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0.76%,分布在永城市境内,为剥蚀残丘,残丘中蕴藏着丰富的水泥石灰岩、花岗石英岩、大理石岩等非金属矿产以及少量的地热资源,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

商丘市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1944小时,年平均气温14.2℃,一般最高温度39℃,一般最低温度零下9℃。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无霜期约211天。 2.2人文地理状况

商丘相传为上古地都,商人的发源地,简称商或宋,为六朝古都、中国历史

文化名城,拥有五千余年的建城史,因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商丘,商朝建都于商丘,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古称商、毫、宋国、梁国、睢阳、宋州、宋城、应天府、南京、归德府等。旅游资源丰富,著名景点有:商丘古城、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燧皇陵、黄河故道旅游度假区、芒砀山等。 2.3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以2011年为例) 2.3.1综合经济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3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46.06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354.79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为24.1∶49.0∶26.9,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9%,居住类价格上涨7.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4.4%,衣着类价格上涨3.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

6

2.3.2农村经济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07.3万亩,比上年增长1.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44万亩,增长0.8%。油料种植面积133.9万亩,增长3.7%。棉花种植面积109.4万亩,下降12.8%。

全年粮食产量608.2万吨,比上年增长1.6%。油料产量37.3万吨,增长0.7%。棉花产量7.8万吨,下降10.2%。 2.3.3工业经济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6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2.90亿元,增长20.5%。 2.3.4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27.35亿元,增长27.1%;农户投资59.47亿元,增长5.5%。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国有控股投资134.85亿元,比上年增长36.5%;民间投资688.89亿元,增长25.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住宅投资85.53亿元,增长17.3%。商品房施工面积1354.44万平方米,增长41.8%。其中,住宅1218.02万平方米,增长41.0%。商品房竣工面积281.77万平方米,增长52.4%。其中,住宅238.25万平方米,增长46.6%。

全年投资完成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447个,完成投资491.47亿元。其中,神火集团商丘电厂项目3.48亿元,河南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开发区碳纤维二期项目2.68亿元,商周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商丘北环项目5.05亿元,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化工二期工程7.57亿元,郑煤集团商丘中亚化工有限公司脂肪醇生产线项目2.99亿元。

2.3.5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7.90亿元,增长10.1%。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6.88亿元,增长1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4.48亿元,增长13.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6.70亿元,增长17.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4.65亿元,增长19.9%。 2.3.6对外贸易

全年进出口总额194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出口总额16589万美元,增长65.3%;进口总额2818万美元,下降13.0%。

全年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个。实际利用外资16804万美元,增长

7

61.8%。

2.3.7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22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年末干线公路通车里程1413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107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75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729.5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6%;旅客周转量完成89.90亿人公里,增长15.2%。货运量20931万吨,增长20.1%;客运量13749万人次,增长14.0%。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6.67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14亿元,增长71.0%;电信业务总量32.53亿元,增长27.0%。全年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11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74.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2.15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6.31万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90.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国际游客4200人次,增长16.7%;国内游客989.95万人次,增长13.2%。旅游总收入17.47亿元,增长15.8%。其中,国际旅游创汇210万美元,增长12.5%;国内旅游收入17.34亿元,增长15.8%。 2.3.8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44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税收收入45.32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8.77亿元,增长27.1%。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99.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0.37亿元,增长18.5%。各项贷款余额588.28亿元,下降2.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38.93亿元,增长1.1%;中长期贷款余额240.18亿元,增长5.3%。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7.36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4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23.62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3.9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6亿元,人身险赔付2.34亿元。 2.3.9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6所,在校生7.7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4所,在校生12.66万人。普通中学433所,在校生70.15万人。其中,高中38所,在校生19.60万人;初中395所,在校生50.55万人。小学2527所,在校生111.0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

2011年末拥有县级以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个,市本级科技专项资金经费支出840万元。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申请专利675件,授权专利505件;签订技术合同5份,成交金额1466万元。

8

2.3.10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影剧院8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9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7490个,其中医院40个,乡镇卫生院191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个,疾病控制机构10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27058人,其中执业医师6025人,执业助理医师9334人,注册护士8055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2474张。

全年组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23次,共获得金牌36枚、银牌43枚、铜牌51枚。商丘摔跤队在全国少年锦标赛上首次夺金。组织了全市青少年乒乓球、篮球、田径、跆拳道、冬季越野跑五个项目锦标赛。 2.3.11环境保护

年末全市各级环境保护系统人员1846人,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341人。完成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8个,完成投资额2560万元。全市共建成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13座。 2.3.12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890.5万人,常住人口736.4万人。出生人口9.5万人,出生率10.61%。;死亡人口5.0万人,死亡率5.62%。;自然变动净增人口4.4万人,自然增长率4.9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37元,比上年增长20.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60元,增长2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51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61元,增长18.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8平方米。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290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1.22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32824.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3.95万人。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 8703.16万元,供养对象4.69万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6433.9万元,救助48.90万人次。

年末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78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30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3万人。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473张,收养120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78亿元。

(数据来源:2011年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

2.4生态环境现状 2.4.1水环境

2003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为8559.8万t,比上年增加608.2万t。其中,工业废水占废污水排放量的21.1%,生活污水占废污水排放量的78.9%。

2003年对梁园区5眼地下水污染井进行监测,并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进行评价,其中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井有1眼,符合灌溉标准的井有3眼,主要是总硬度和氟化物超标。

商丘市地下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占全市的41.2%,达到Ⅳ类水质标准的占全市的26.1%,达到Ⅴ类水质标准的占全市的32.7%。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硬度、硫酸盐和溶解性总固体。 2.4.2大气环境

商丘市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二级左右,全市PH值为7-8,市区空气污染物次序为总悬浮颗粒物、降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其中总悬浮颗粒物污染负荷系数占43%,为首要污染物。 2.4.3固体废弃物

据调查商丘市市区垃圾箱紧缺状况令人堪忧,在文化路十余公里的路段仅有垃圾桶四五个,且主要分布在主要交叉口处,固体垃圾随手丢弃现象比较严重,这对商丘的城市建设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商丘市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越百万余吨,且大多数采用深挖坑处理,这对商丘市的生态环境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2.4.4声环境

在2000年时商丘建成区平均等效升级为55.8分贝,劣于居民、文教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娱乐设施的完善,私家车的增多,商丘的声环境质量也在下降。据调查,商丘市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所占比重较小。 2.4.4土壤环境

商丘市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土壤瘠薄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机质含量0.7-1.65%,大部分0.7-1.0%;全氮含量0.01-0.11%,大部分。.05-0.07%;全磷含量0.02-0.3%,大部分0.08-0 .13%;速效磷5-40ppm,大部分5-14ppm,形成土壤瘩薄 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施用化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有机肥料施用量少,土壤中 消耗的养分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破坏了土壤养分的平衡,达不到作物高产的要求。 2.4.5绿化建设

商丘市现有公园绿地496.234公顷,生产绿地104.5公顷,防护绿地98.9公顷,附属绿地579.3公顷,其他绿地3516公顷,总计4705.839公顷。绿地率为30.33%,人均绿地面积为5.57平方米。(2008年数据)

10

2.4.6生物多样性

商丘地处豫东平原,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共有鸟类202中,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20种,省重点保护的70多种,两栖爬行类野生动物11种,兽类22种,主要分布在湿地资源较多的民权、唯县、梁园区、唯阳区和虞城县商丘属暖温带落叶林植被类型,为豫东平原栽植作物植被区。商丘拥有国家级保护的动植物品种的有银杏、杜仲、角了、白天鹅、猫头鹰、老鹰、鸳鸯、虎纹蛙、天鹅、灰鹅、大天鹅、小天鹅等。由于捕猎以及农药的使用和开荒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兽类、鸟类趋向减少,有的濒临灭绝。 2.5主要资源状况

商丘地处华北平原,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

林果、蔬菜、畜产品等,全市农业机械化率达96%以上,农产品商品化率达85%以上。商丘市境内分布着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三种类型的矿产资源,金属矿产储量较小,能源矿产储量丰富,非金属矿产储量较大。金属矿产类仅有铁矿,分布在永城市老城区东4公里处的王庄及其周围,面积约0.45平方公里。经多次勘探,已探明工业储量902.6万吨,远景储量1306.8万吨。矿床含铁量很高,伴生矿产有钴,可在选矿时回收钴金属467吨。铁矿床埋藏深度97~400米,新生代覆盖层厚90~100米。因王庄及其周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断层较多,铁矿产尚未开发。能源矿产已发现的有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煤炭主要分布在永城、夏邑、柘城境内,含煤面积405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0亿吨。已开发的永城煤田精查储量为31.46亿吨,其中天然焦5.9亿吨。煤炭为优质低硫低磷灰无烟煤,为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石油、天然气分布在虞城、夏邑县境内,尚未被国家列入开采计划。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花岗石英斑岩、白云岩、细晶岩、大理石岩、膨润土、粘土、地热等。石灰岩分布在永城市芒山镇境内,探明工业储量为3608.3万吨。花岗石英斑岩分布在永城市芒山镇的邵山、徐山等处,工业储量413万吨,远景储量1048万吨。白云岩分布在永城市芒山镇的铁角山、夫子山、僖山的顶部,地表以上储量6835万吨。细晶岩分布在永城市芒山镇的芒砀山、夫子山、黄土山一带。大理石岩分布在永城市芒山镇的周山一带,厚度约2米。膨润土分面在永城市芒山镇的徐山,为钙质膨润土,储量9.36万吨。粘土分布在永城市芒山镇周围的山坡地带,含蒙脱石粘土,储量92.35万吨。地热资源分布在永城市老城区东3~4公里处,埋葬深度480~580米,水温分别为36℃、40℃,为低温热水。 2.6商丘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 2.6.1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2.6.1.1生态环境

11

水文

商丘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流有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等。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间分布,多属季节性雨源型。全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22.84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21.34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67.13立方米。市域内小河流有包河、忠民河等。

水文存在问题:包河——浍河段的南京路至民主路段,污染严重,水系面临枯竭,沿河生活、工业废水源源不断注入包河,整条河流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沿河绿化破坏严重,大多为裸露地表,其生态发展不容乐观。虽然商丘市政府启动了包河景观规划工程,但其建设收效甚微,甚至有每况愈下的趋势。

忠民河河段道路多为裸露土地,每到晴天尘土飞扬,其水域面积也在不断缩小,水系面临枯竭,河水浑浊不堪,污染严重。

下表为商丘市河流水质污染现状评价结果 河流名称 包河 浍河 沱河 惠济河 大沙河 生态

据相关人士分析2011年,商丘市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8.8%,平原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均居河南省第1位。2011年底,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3.1%,绿化覆盖率达38.5%,人均公园绿地达8.6平方米。

商丘市市域的生态指标远未达到这些显示数据,据我们在文化路上的调查分析,文化路全长十余公里,两侧共有有行道树1368颗,且种植枢密程度不均,部分树木有死亡现象;道路两旁两条隔离带,以种植小龙柏幼苗和小叶黄杨为主,有的是以花坛形式出现,其中有较大灌木1873株,且长势不好。文化路段既有街头绿地一个,位于文化路与神火大道交汇处。

对于生态市的建设,要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要超过18%,商丘距离这一目标仍有差距。对于公共绿地指标,要求为超过12%,而商丘仍有差距。

12

所属功能区标准 IV IV IV IV IV 现状水质类别 >V >V >V >V >V 水质质量 严重污染 严重污染 中污染 中污染 中污染 监测断面 永城马桥 永成黄口 永城张桥 柘城砖桥 睢阳区包公庙 总之,商丘有着得天独厚的水文条件,但是其现状发展令人堪忧。

据调查,商丘市全市05年化学需氧量排放为4.19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04万吨,烟尘排放量为4.7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0.47万吨。2010年全市废水和废气排放量分别增加47.2%和74.6yo,煤炭消耗量增加90.6%;废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COD、氨氮、S02、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增加51.1%、24.2%、47.5%、30.9%和76.6%。由此可以看出,商丘市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严峻考验。 总结

2.6.1.2存在问题

(1)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较为突出。结构性污染问题 (2)水资源紧张和水污染严重的矛盾日益突出。 (3)城市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而突出。

(4)环保资金投入能力有限,环保部门自身能力建设资金不足。 (5)噪声、电磁辐射与放射性环境管理急待加强。 2.6.1.3制约因素

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环保监管机制,环保综合协调能力不强,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缺乏有力的强制措施,环境执法力度偏低,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尚不健全,渠道不畅,能力不强,上述原因造成了当前环境管理的困难.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环境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进行全民总动员,共同缓解环境问题带来的压力。

2.6.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2.6.2.1发展状况

详情见2.2商丘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摘自商丘市土地利用规划2005——2020) 一、宏观经济目标

到2010年,全市GDP达到1045亿元,人均GDP 12400元,年均增长13%左右,其中:一产年均增长5%,二产年均增长19%(工业增加值20%),三产年均增长13%;到2020年,GDP总量为2022亿元,人均GDP 21978元。 二、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到2010年,三产结构由2005年的33.7:39:27.3调整到22.5:49.3:28.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到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11.2个百分点。到2020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在90%以上。 三、人口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846万人以内,城镇人口313万人,城镇化率37%;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920万人以内,城镇人口460人,城镇化率

13

50%。

四、资源节约利用目标

到2010年商丘市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到1.14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水耗降低到120吨/万元;到2020年商丘市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降低到国家平均水平,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建成资源节约型城市。 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6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4%,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率达到40%;到202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6%,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率达到65%。逐步实现减排与保护目标,建成环境友好型城市。

商丘市位于中部地区的前沿,河南省东部重要门户,在经济发展由东部沿海向内地辐射的过程中首当其冲。而且,随着铁路运输华东第二通道的建成通车,商丘不仅可以依托欧亚大陆桥,而且与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最发达地区都拥有直接的交通铁路联系。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产业的转移辐射将会更加便捷,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商丘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总结

2.6.2.2商丘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化进程缓慢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在第一产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而优质高效农业占据比重相对较小,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极大影响。另外,工业化水平低。突出表现为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设施严重落后,工业主体以县(区)属中小企业居多,传统工业比重大、发展后劲不足。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较差,很难从农业劳动者转变为工业劳动者。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

近年来,由于商丘市农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产品价格低迷,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农民致富信息不畅,导致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加之自然灾害影响,使得农民收入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拉大,农民收入增长呈现滞缓状态。

财政构成不合理

商丘的经济版图格局是,以居中的柘城为界,东南三县强,而西部三县弱。一个永城集中了商丘工业的精华,在2009年占了整个商丘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

14

八十;同时,睢县、宁陵等四五个县年财政收入均不到1亿元,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长期依靠单一企业财政收入对可持续发展及产业化升级、城市品位、均衡发展不利。

招商引资吸纳能力弱

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数量少、规模小,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引进较少。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招商引资程度仍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对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等短缺资源的吸纳能力较差,资源配置效率低,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较大限度地影响到商丘市的经济发展。 外贸出口结构不合理

商丘市的对外贸易额近年来虽然有所上升,但总体来说,规模仍然较小。在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偏大,中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商品居多,缺少品牌产品;另外商品出口方向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贝宁、巴基斯坦、印度等。在贸易保护日益盛行的国际贸易市场上,这种相对集中的出口方式势必不利于风险的分散[2]。 2.6.2.3商丘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工业化进程

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加大工业项目的投资力度,推动企业战略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商丘的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推进煤电、煤层气开发和电源项目建设,打造商丘能源基地;加快电解铝、铝合金、铝型材、铝板带、铝箔坯料、轮毂等项目建设,打造商丘铝深加工基地;进一步拉长面及面制品加工、畜牧饲养及肉奶加工、食用菌、林果及加工、林板浆纸一体化、棉纺业产业链条,打造商丘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快醋酸、乙二醇、醇醚、中石油商丘千万吨炼油厂等项目建设,打造商丘化工基地。加快专用汽车、特种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建设,打造商丘机械制造业基地。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以科技为导向,要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特别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技术向生产力转换。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以提高城乡居民的素质为目标,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最终提高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要改善人才环境,特别要抓好紧缺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千方百计的吸引高素质人才,以科学的机制用好人才,走科技兴商、人才兴商之路。 制定正确的招商引资策略

首先,要加快商丘市城市品牌的塑造。其次,要按照长期的产业优势确定人

15

才培养战略。投资商对于城市劳动力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商丘市政府不能只简单地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而选择企业,应该找准本地长期的优势产业并据此来进行人才培训,以满足未来投资企业所需,实现投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把招商引资的范围扩大。根据商丘市的历史文化优势和经济特色,将招商引资的对象圈定几个层次,除了美日欧及我国的港澳台外,还有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国外的跨国集团、国内的500强企业等,都可以是招商引资的对象。同时要注意提高政府许诺优惠政策的诚信度,降低厂商投资的风险。但也要防止少数厂商利用优惠政策扰乱本地区市场或者进行欺诈活动。 定位好旅游城市的发展

商丘旅游业起步较晚,要避免走弯路,重点要在“唯一性”上下工夫。要突出商丘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芒砀山汉墓群、明清古城、阏伯台等古迹和汉化、商文化、火文化的深厚内涵确定商丘城市旅游的比较优势。对商丘市旅游发展准确定位,既考虑到自身在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也考虑到与边地区及城市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扬长避短。同时加大市场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服务设施,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

有京九铁路、陇海铁路、商杭客运专线、徐兰客运专线、连霍高速、济广高速、105国道、310国道等在商丘市区纵横交汇,交通便利,北通京津,南达广深,西接兰新,东抵沪苏,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十字路口”。在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构筑区域内完善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商丘的经济带来收益。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丘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高,存在一些问题;但商丘的发展是迅速的,特别是近几年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充分证明了商丘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及商丘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如果,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抓住机遇,总结以往经验,商丘经济等各项事业必会取得更大发展。

3 商丘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3.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以人为本,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重视生态人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16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即指标概念必须有明确的科学内涵,数据选取应客观、真实,计算与合成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同时又要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简单罗列。指标还应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有可取性(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又要有可测性(所选的指标变量必须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测量得到或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的)。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衡量生态城的指标要尽可能地量化,但对于一些在目前认识水平下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可以用定性指标来描述。 (3)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指标体系要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综合指标,以便全面反映生态城建设涉及的各个领域,并利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比较和推广;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区域自身生态环境特点,突出区域特色。 (4)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系要考虑目标的近期可达性和远期的前瞻性。一方面指标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在近期是可实现的。 商丘生态城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 本着以上原则进行指标选取及指标值确定工作。在指标选取上,主要采取通用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生态特色的城市指标,结合商丘生态城选址区域的实际,力求突出区域特点。在指标值确定上,参考及类比了国际和国内先进地区、河南省、商丘市生态建设等相关政策和研究中的指标值以及国内外先进生态城市的现状值,向相关领域专家咨询后,结合本区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后确立。在指标计算方面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计算方法,力求指标科学、可靠。 3.2规划年限

近期:2011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3.3规划目标 3.3.1总体目标

商丘市城市生态规划以优质的产业生态服务、有没的自然生态景观、悠久的人文生态传统为特征,促进传统经济向开放型循环经济、互补共生经济和规模型网络经济转型,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三者高度和谐,城市技术与自然融合,环境优美,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稳定和协调能力,充分营造和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古城商韵,碧荫八溪、翠掬广厦,阡陌绕城”的绿地景观格局,实现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的融合与统一;把商丘市建设成为一个景观优美、生态健全、水城相依的生态园林城市。

17

生态服务 人居环境 产业转型 园区建设 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 自然型生态环境

商丘城市环境系统的生态化应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城市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固体废弃物,都应按照各自的特点予以防治和及时处理、处置。使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能达到国外一些大都市的标准。其在实施过程中,要使城市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各类环境功能区环境质 量明显改善,使城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创建与现代国际风景旅 游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环境。

(2) 多功能的绿化系统: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以点线面结合、高低 错落,形成绿化冈络,维护和加强杭州特色,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调节城市空气、 温度,美化城市景观和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的功效。 竞争型生态经济

商丘城生态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种能维持环境永续不衰的经济一 生态经济,这就要求经济政策的形成要以生态原理建立的框架为基础。这就要求 商丘城市的经济政策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积极推进高 新技术的发展,努力实现新兴科技的产业化。除了具备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布 局、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要 有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具体包 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不断增强的经济综合实力

(2 )高效益的转换系统:商丘城市生态规划要求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目前商丘城市三个产业的相应关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金字塔构造,农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对于商丘远期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规划中要大

自然型生态环境 商丘市城市生态规划 竞争型生态经济 共生型生态社会 18

力加强第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从各次产业分析,第三产业除进一步发展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等产业外,还需大力发展信息业,提高信息化程度。第二产业要向高度化和生态化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使边际产出最大,对城市环境污染最小,同时要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二产中的比重。第一产业则应以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为开发重点。

(3 )外向型经济系统: 不仅要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要积极发展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也要发展与国外大城市之间的联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共生型生态社会

商丘城市社会子系统的生态化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适度的人口增长:目前商丘市人口较多,导致经济、社会指标的人均数量和城镇化水平都较低。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死亡率己大幅度下降,导致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这就要求商丘城市生态规划一方面要努力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否则会使其教育、卫生、住房、等社会保障方面和资源方面都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商丘的城镇化水平。 (2 )高效率的流转系统:应以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具体包括:①交通运输系统,主要指高速公路干线、空中航线以及与之相贯通的城市快速道路等;②建立在通信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基础上的快速有序的信息传输系统;③配套齐全、保障有力的物质和能源(主副食品、原材料、水、电和其它燃料等)的供给系统;④网络完善、局合理、服务良好的商业、金融服务系统。

(3 )高度文明的人文环境:拥有发达的教育系统,较高的人口素质,良好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良好的医疗条件和祥和的社区环境。同时,人们能保持高度的生活环境意识,能自觉地维护公共道德标准,并以此来规范各自的行为。 3.3.2近中期目标

至2020年,合理规划布局分区,统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国家园林城市。 3.3.3远期目标:

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风貌,提高城市景观天际线。将商丘建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融合,自然和人文资源得以合理保护利用,园林绿化达到国内同类城市的先进水平,具有良好景观风貌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3.4生态城控制性指标

19

自然环境良好

· 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

指标值: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 时限1:即日开始

国内对比:全国“十一五”规划针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目标为:全国75%的主要城市在2010年前全年有292天以上须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指标解释: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现行标准执行。 · 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

指标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IV类水体水质要求 时限:2020年之前

指标解释: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现行标准要求。 · 水喉水达标率 指标值:100% 时限:即日开始

指标解释: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水务部门 · 功能区噪声达标率 指标值:100% 时限:即日开始

指标解释: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现行标准中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指在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的总数及面积。 ·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指标值:150吨-C/百万美元 时限:即日开始

指标解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碳的数值。

20

· 自然湿地净损失 指标值:0 时限:即日开始

国内对比:《国家林业“十一五”规划》目标为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50%的自然湿地及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比例不足1%。

国外对比:美国湿地保护政策中规定自然湿地零净损失原则

指标解释:指湿地都应该尽可能受到保护,转换成其它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从而保持甚至增加湿地资源基数。 (1)时限分为三大组别:

a.即日开始(从生态城动工的之日起);

b.2020年之前(一期三平方公里起步区的竣工预期); c.2030年之前(生态城的竣工预期)。

(2)污水库是否2030年前达到上述指标要求,依据试验和研究的结果确定。 (3)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规定,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要求。

(4)自然湿地净损失是指任何地方的湿地都应该尽可能受到保护,转换成其它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从而保持甚至增加湿地资源基数。

· 绿色建筑比例 指标值:100% 时限:即日开始

国内对比: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比例不足1%

国外对比:新加坡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的新建建筑100%为绿色建筑 指标解释:为生态城特色指标,是指区内绿色建筑占建筑物总数的比例(临时建筑除外) · 本地植物指数 指标值:≥0.7 时限:即日开始

国内对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为0.7

国外对比:国外许多国家均采取措施保护本土植物种类数量 指标解释:指区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 · 人均公共绿地 指标值:≥12平方米/人

21

时限:2030年之前

国内对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不低于12平方米。《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为2010年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 对比:新加坡为8.0平方米

指标解释: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和居住区小公园等用地 。 生活模式健康 · 日人均生活耗水量 指标值:≤120升/人·日 时限:2030年之前

指标解释: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平均耗水量 · 日人均垃圾产生量 指标值:≤0.8千克/人·日 时限:2030年之前

国内对比: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北京为1.18,天津为0.82,宁波为1.2 国外对比:新加坡为0.89,日本为1.1,法国为0.96 指标解释:指每人每日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 · 绿色出行所占比例5 指标值:≥30% 时限:2020年之前 指标值:≥90% 时限:2030年之前

国内对比:香港公交出行率达到90%

国外对比:巴西库里蒂巴75%以上通勤者乘坐公共交通;德国埃尔兰根市自行车使用率达到30%;纽约、东京等公共交通所占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 指标解释:为生态城特色指标。绿色交通是指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该系统是指通过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出行方式是指区域内人的出行选择除小汽车以外的污染小的交通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所占比例是指选择以上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出行人数的比例。本指标只统计生态城区内的出行,对区外的出行不列入统计范围。绿色出行包括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出行。

22

基础设施完善 · 垃圾回收利用率 指标值:≥60% 时限:2030年之前

国外对比:新加坡2006年垃圾整体回收利用率达到51%,2012年达到60% 指标解释:指回收利用垃圾量(含资源化处理垃圾量)占垃圾总量的百分比 · 步行500米范围内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比例 指标值:100% 时限:2030年之前

国内对比:《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规定为100%

国外对比:美国的普雷亚维斯塔新城、格伦达城市中心居住区内均拥有步行可达的免费文体设施

指标解释:指区内步行500米可达范围内拥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占居住区总数的比例

· 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标值:100% 时限:即日开始

国内对比:基础必备指标(7)

指标解释:指区内无害化处理的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量占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 · 无障碍设施率 指标值:100% 时限:即日开始

国内对比:《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规定为100% 国外对比:发达国家无障碍设施率一般为100%

指标解释:指区内公共建筑、道路车站、文教医疗、园林广场等公共设施中,拥有达标无障碍设施的公共设施所占百分比。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参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 市政管网普及率 指标值:100% 时限:2020年之前

国内对比:基础必备指标(7)

指标解释:市政管网包括供排水管网、再生水管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电力电缆、供热管网等,市政管网普及率指以上管网的普及率。

23

(6).市政管网包括供排水管网、再生水管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电力电缆、供热管网等。

(7).基础必备指标: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科教、社会保障、社区居民交流等设施、信息管理平台、城市安全、生态文化、生态科研成果的展示基地等诸多方面均为基础必备指标,在本建设指标中均不一一列出,本建设指标中的15、17两项按新方要求列入本层次建设指标。 管理机制健全

·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 指标值:≥20% 时限:2020年之前

国内对比:《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的目标为: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型住宅比例占到15%~20%

指标解释: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具有保障性质的住宅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 经济发展持续 · 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指标值:≥20% 时限:2030年之前

国内对比: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为: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5%

国外对比:德国计划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0%;欧盟计划 2010年22%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目前,瑞典的可再生能源已经达到 33.3%。

指标解释: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可在自然界再生的能源。 数据来源:市政部门、电力部门 · 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 指标值:≥50% 时限:2030年之前

国外对比:目前新加坡已经达到50%以上

指标解释:指除新鲜用水之外的非传统水源(包括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雨水等)在生态城用水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为生态城的特色指标。 科技创新活跃

· 每万劳动力中R&D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 指标值:≥50人年

24

时限:2030年之前

国内对比: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中国为14

国外对比:日本2003年为101, 美国2002年为92,德国2003年为 68,法国2003年

指标解释:每万劳动力中参加R&D项目、以及R&D项目管理和直接服务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按全时人员折算的人年数。是反映从业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的比例和从事研发活动时间的综合指标

科学家与工程师是指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和不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研究与发展(R&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进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就业综合平衡 · 就业住房平衡指数 时限:≥50% 时限:2030年之前

国内对比:为保障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指标

指标解释:是为了测算本地居民就业人口中有多少同时在本地就业,是衡量居民就近就业程度的指标。就业住房平衡指数越高,说明就近就业比重越高,对外出行交通的需求就越少。。 3.5区域协调融合 · 自然生态协调☆

二级指标:生态安全健康、绿色消费、低碳运行

指标描述:考虑区域环境承载力,并从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角度出发,保持区域生态一体化格局,强化生态安全,建立健全区域生态保障体系 。 · 区域政策协调

二级指标:创新政策先行、联合治污政策到位

指标描述:积极参与并推动区域合作,贯彻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保障区域政策的协调一致。建立区域性政策制度,保证周边区域的环境改善。 · 社会文化协调

二级指标:河口文化特征突出

指标描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均有保障。

25

· 区域经济协调 二级指标:循环产业互补

指标描述: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带动周边地区合理发展,促进区域职能分工合理、市场有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均衡,职住比平衡。 3.6生态城具体建设指标

3.6.1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评价标准

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城市生态规划评价的主要方面,逐层分解 为体现该项指标的具体的亚指标,按此原则再次进行分解,直至为最底层的单项 评价指标,根据指标体系的框架建立一个三层次的评价指标结构用以评价城市的 生态化程度。

评价指标的参照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两类: 1) 国 家 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一1996)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农M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国务院《 城市绿化条例》(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生态市建设标准(试行) 2) 国际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标准(日内瓦,1971) 欧洲共同体饮用水水质标准(1975) 3.6.2商丘市生态城市建设具体指标 序号 名 称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1 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欠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 3 4 单位GDP能耗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m3/万元 吨标煤/万元 0.8 18 0.8 近中期 远期 2 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 元/人 单 位 指 标 10000 7000 45 远期 远期 建设时段 26

5 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 森林覆盖率 山区 % 100 80 近中期 6 丘陵区 平原地区 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 % 45 20 90 近中期 7 8 9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空气环境质量 水环境质量 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化学需氧量(COD) % —— —— 20 大于310天良好 达到功能区标准,且城市无劣V类水体 近中期 近中期 近中期 生态10 环境保护 11 12 13 二氧化硫(SO2)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工业用水重复率 噪声环境质量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千克/万元(GDP) 3.5 4 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 近中期 % % —— 100 90 85 达到功能区标准 95 近期 近中期 近中期 14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15 16 17 社会进步 18 19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 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m2/人 % % % % % 100 近中期 且无危险废物排放 15 4 60 70 95 近中期 远期 远期 近中期 远期 4 生态功能区划

27

4.1 生态功能区划目标与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与管理手段。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区域分异规律,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②区别发展原则

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

39号)提出的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区分为优化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原则,作为区划依据。 ③区域相关原则

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

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评价与区划中,要从全省、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 ④相似性原则

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基础,虽然在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

状况趋于一致,但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性。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 ⑤区域共轭性原则

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即任何一

个生态功能区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4.2商丘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商丘市生态敏感性分为三级,即高度敏感级、中度敏感级、轻度敏感级。 高度敏感级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生态脆弱性强,自我调节能力弱,易受人为干扰,自然生态相对稳定性较差,是生态风险防范的重点地区。如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刘口、虞城县段黄河故道自然生态保护区、北湖生态公园、黄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

28

中度敏感级以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为主,具有一定的生态恢复力,能净化抗制适度的人为扰动。如民权的水产品基地、宁陵的优质酥梨基地虞城的优质无公害苹果基地、生态林业等。

轻度敏感级以城镇人工生态系统为主,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如商丘市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夏邑县等建成区。 4.3商丘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3.1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商丘市域的空间布局特点和现有绿地分布情况,整体协调,联系发展,其绿地系统布局按“核、带、片、点、网”五个层次进行。

①核:商丘市中心市区的绿化。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已有的绿地,做适当的林相改造,协调保护和开发的矛盾,同时发展城市生态农业区以及都市休闲农业,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要的同时,形成城市的绿色供应站

②带: 黄河故道及其沿岸的绿化,可以促进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强化生态化开发,提高水体的生产、生活、文化等功能。 ③片:商丘市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五个片区的绿化,包括白云禅寺宗教旅游区、营郭木兰祠景区、睢县城湖旅游区、芒砀山文物旅游风景区、伊尹墓园旅游景区。可以促进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强化生态化开发。

④点:市域范围内重点城镇建设区的绿化,主要节点的绿地建设营造绿色链珠。 ⑤网:以商丘市域范围内的道路、河流为主骨架,在其两侧规划建设防护林带,交错形成生态绿网,成为城市的绿色经脉。 4.3.2生态环境保护区规划分区

用地范围:主要包括商丘市已有的自然保护区和分布在永城东南部和东部的孤山残丘、商丘市北部的黄河故堤的两侧用地以及水源涵养区、水源保护去等生态敏感地带。

总体布局:建立以黄河故道为主线的生态防护林工程,用以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等。切实保护湿地、水源地不受工业污染的破坏。

民权 、拓城两县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要真正搞出一批有实用价值的生态工程,起到示范作用,以带动全市生态经济的发展。

加快以保护湿地和鸟类多样性为主的豫东黄河故道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 的建设,以及永城芒山文物、生态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改善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环境。

加快以京九铁路和商开高速公路沿线的绿色长廊防护林工程的建设,用以改 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29

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为中心,加快城 市基础设施(包括丰源热电厂、液化气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建设,搞好城市绿化等生态防护工程建设。

加快小城镇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依据前述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商丘市生态系统区域构成和区域功能的不同,综合考虑商丘市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以及将来发展的需要,对商丘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如下表。

商丘市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一级区 二级区 范围 主导功能 开发类型 一级保护区 黄河故道取水口上游1000 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 距河岸50米的陆域;郑阁 水库、吴屯水库、林七水维持商丘市水源库全部水域及正常水位线的达标供给、水黄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以上取水口一侧距岸边源涵养、流域水200米的陆域 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距河岸50米的陆域;郑阁水库、吴屯水库、林七水库全部水域及正常水位线以上取水口一侧距岸边2000米的陆域 东部生态农业区 西部生态农业区 南部生态农业区 中部农业生态区

土保持、湿地保二级保护区 黄河故道取水口上游1000护 严禁开发 虞城的优质无公虞城 害苹果基地、生态林业 民权的水产品基民权、宁陵 地、宁陵的优质酥梨基地 柘城的三樱椒、柘城、永城 永城的小麦种植、生态林业 梁园区、睢阳区 优质烟叶、瓜果、食用菌、蔬菜 重点开发 生态农业生产区 30

中心城市生城市建设功能区 市镇生活生产区 刘口、虞城县段黄河故道自然生态保护区 生态旅黄河故道湿游与自地鸟类自然然生态保护区 保护区 活生产区 商丘市梁园区、睢阳区 经济开发区 永城市、虞城县、民权县、行政商贸文教生活 新材料和机电装备制造 优化开发 宁陵县、睢县、夏邑县、生活、生产、人柘城县 及各中心镇 居,城镇建设 刘口、虞城县 商丘市梁园区与山东省接壤的黄河故道及其背洼地,北临山东省,西接民权县,东接虞城县 生态旅游,生态保护 优化开发 商丘市省级位于梁园区,在梁园区国森林公园保有林场基础上发展起来,护区 北湖生态公园 面积194.4公顷 柘城 资源开发、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 资源重永城、夏邑 点开发煤田资源重 保护区 点开发保护永城市、夏邑县 区 具体措施:①建立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体系,通过生态廊道的规划将不同的保护区连接起来,提高自然保护区对生态过程及物种的保护效果,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络②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分级管理,对生物系统类型的保护区要注意保护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地质遗迹类型的保护区要注意保护其遗址的完整性,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资源适度利用,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适量的科学考察及生态旅游活动③在水源涵养区和饮用水保护区提高绿化覆盖率,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土保持生态监侧。 4.4生态功能区功能定位和生态保护建设方向

31

4.4.1黄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该区为重要取水区,是水环境质量、水土保持的重点保护区和监督区,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

功能定位:主导功能是维持商丘市水源的达标供给,辅助功能主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自然净化能力和水源涵养、流域水土保持、湿地保护。

主要任务:积极治理现有污染源;严格保护现有的沿河湿地与周边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建立草、灌、林植被生态系统,改善自然净化能力。 主要措施:建立保护区,设立禁挖区、禁采区、禁伐区、禁垦区、禁牧区;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和城镇生活、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开展退耕还草还林、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等人工生态建设工程;调整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与生产布局,组织生态产业示范和推广,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名优特产品。 4.4.2生态农业生产区

该区内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重视农田生态系统建设,强化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确保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活环境舒适化,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有效控制农村工业“三废”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逐步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实现区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4.3城市建设功能区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提高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舒适度;强调城市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公共绿地;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和密度,控制并优化各类用地比例,保持合理的区域建设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积极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化转型,发展生态型工业和旅游服务业,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障城市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城市建设功能区分为中心城市生活生产区和市镇生活生产区。 (1) 中心城市生活生产区

该区包括中心城市建设区和经济开发区。本区生态建设的重点: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保持合理的区域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提高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舒适度,强调城市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公共绿地;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和密度,控制各类用地比例;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新型工业、循环经济、旅游服务业和生态农业;同时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保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针对本区的特点和建设内容,提出如下控制措施:

32

○1合理确定城市建设规模,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严格控制人为造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2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污染总量控制,积极推行循环经济,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3在中心城区开发建设的同时辅以生态绿化建设,确保居民享有一定的绿地空间,最大程度地享受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4严格执行水、气、声、渣污染排放与管理制度,严禁将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 (2) 市镇生活生产区

该区内强化以商丘市辖区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模式,促进人口和产业合理有序地向城镇带集聚,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和带动力。

该区主要生态功能:市(县)镇所在地,为集中发展工商、旅游业以及生态人居环境提供生态服务。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工业三废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废物的排放。相应的保护措施为:

①做好市镇规划,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其中包括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医疗垃圾集中收集、焚烧工程和危险废物回收系统。

②采用先进工艺,深化农产品加工业,搞好综合利用,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③控制沿线带来的污染,污水必须加以处理,不能直接排入水体 4.4.4生态旅游与自然生态保护区 刘口、虞城县段黄河故道自然生态保护区

刘口黄河故道自然生态系统位于梁园区刘口乡境内,总面积30平方公里, 分为生态湖面、风景、林区、黄河故堤、田园风光、古文化五部分。现有水面800公顷,滩地1000公顷,风景林670公顷,黄河故堤7公里。故堤内河水清澈,水生物丰实,林区面积广大,是各种禽鸟的栖息地,形成了一个水生生物、禽鸟和天然与人工植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虞城县段黄河故道生态系统位于虞城县北部,面积280平方公里,境内湿地水域宽广,水生生物和鸟类品种较多;周围遍布果园与荷池。

规划措施:该区属生态敏感带,必须坚持以综合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保护资源,优化生态,精种多收,退耕还林的路子,实行长、中、短期利益密切结合,更新优化品种,防护林与经济林相结合。林业部门要根据生态环境的需求,重新审定生态防护林的范围、面积,实行采伐审批制度,不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林地和采伐防护林树木,确保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维护局部区域的生态平衡。 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

33

该自然保护区面积7000公顷,属于省级准备近期建立的湿地及水域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各类候鸟在迁徙过程中的歇息觅食之处。

主要功能: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成为江浙地区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基因库”和“天然植物园”,维持区域碳氧平衡,净化大气,改善环境质量。

存在问题:核心区和缓冲区保护力度不够,物种退化。

规划保护措施:该区属生态敏感区,主要通过宣传,提高周围群众的保护珍贵鸟类的意识,并可考虑由市政府发表公告,在候鸟迁徙季节禁止进入湿地打猎及各种捕杀活动。 北湖生态公园

开发面积约1.76平方公里,保留水面1400亩、湿地200亩,规划建设主题公园、景观旅游、时尚休闲、民俗文化、精品商务、生态居住等六大功能分区。 存在问题:人口密集、湿地萎缩、景观人工化、生态退化、环境质量下降。 保护措施:

①加强生态景观设计,控制人口规模,建设湿地生态环境,保持生态景观特色; ②加强生态修复,发挥调水控水净水功能,发展景观休闲娱乐;

③禁止过度开发,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保护管理体系建设,保护动植物栖息地和物种多样性。 4.4.5资源重点开发保护区

主导功能:商丘市能源基地,后备储蓄资源。

规划现状:永夏煤田在开采过程中有大面积的塌陷地出现,也将产生大量煤研石,坑口电站产生大量粉煤灰、煤渣。

规划保护措施:保护好矿区开发的环境,必须加强煤研石、粉煤灰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提倡和鼓励用粉煤灰搞砌块砖,大量用于新区建设,减少粉煤灰堆存量,减少占用耕地。煤研石利用可考虑建一个煤研石水泥厂,生产低标号水泥用于农村建房、修路。矿区塌陷地要按规划要求及时复垦利用,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损失。加快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迅速膨胀的人口需求,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4.5为保障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的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按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与环境承 载力相适应,这就要求必须摒弃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技术进步、 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的集约型发展道路,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技术。 由此可见,从环境改善状况,减少城市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出发,商丘市城市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较大的变革。

34

4.5.1调整原则

①产业布局应符合生态要求,根据风向风频等自然要素和环境条件要求,在生态适宜度较大的地区设置工业区;

②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为指导;

③既要有利于改善生态结构,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又要有利于发展经济。 4.5.2调整政策

①强化农业基础,加快传统农业调整步伐,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型农业、科技型农业和环保型农业的转化,逐步形成装备现代化、生产集约化的农业体系。加快农业用水方式转变,采用滴灌、喷灌,借鉴荷兰以色列先进灌溉技术,实现农业用水零浪费。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逐步向工业化转型。

②调整现有第二产业结构,优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效益。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调整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关停、淘汰污染严重、项目效益低的产业,对落后的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使其符合国际认证的减排标准,比北方提高其经济效益。

③充分利用商丘市悠久的历史渊源与独特的三商文化以及显著的交通优势,通过开发旅游、商贸、交通物流等产业,推进商丘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商丘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并逐渐趋向合理。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商丘市的经济效益,并对其生态更能规划区的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5 商丘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 5.1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5.1.1主要目标

根据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结合商丘市自身的资源条件和战略定位,生态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要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依托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开发利用本地的光合资源,逐步实现现有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生态转型,努力培育以河湖资源型、物资集散型、光合资源型产业、能源产业、旅游业等为主导的产业优势,造就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效益型、服务型、网络型和进化型的生态产业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策应商丘市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围绕“现代工业新区、商贸生态名城、特色农业大市”的目标,抓住项目建设中心,以能源工业、食品加工业、冶金建材工业、加工制造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医药化工工业等六大支柱的生态工业;以实

35

施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以绿色牛奶(科迪牛奶)、绿色水果(宁陵梨)主导农产品为核心,建设四大品牌农业基地: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标准化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科迪牛奶加工基地、工业原料林和泡桐树生产基地;以生态旅游业、休闲服务业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省级生态园区。力争在规划期末将商丘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工业新区、、生态农业大县以及商贸生态名城”。

到203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5:64: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达到7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6%、达到15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6%,达到800亿元。同时,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小于4.5千克/万元GDP,COD排放强度(千克/万元GDP)<3.5千克/万元GDP,且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工业用水重复率≥82%。基本建成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真正走上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期(2011-2015年)

到2015年,生产总值1900 亿元,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300亿元,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亿元,年增长38%;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年增长3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50 亿元,年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元,年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75元,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7876元,年增长1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9‰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3%,化学需氧量减排775吨,二氧化硫减排300吨。 中期(2016-2020年)

建立稳定的生态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生态产业基地已有较大规模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元;农民年均纯收入11274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3:6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达到4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6%、达到10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6%,达到500亿元。 远期(2021-2030年)

生态产业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生态市验收标准,初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产业转型基本完成,产业结构科学合理。 到203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农民年均纯收入27390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5:64: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达到7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6%、达到15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36

16.6%,达到800亿元。实施和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城镇建设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市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本形成文明、健康、富有文化特色的生态市。

5.1.2产业布局与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致性分析

商丘市区交通发达,可以建设第三产业服务业;永城市煤矿基地,可以大力发展能源;宁陵的酥梨名誉华夏,可以作为绿色果蔬生产基地。旅游业主要分布在商丘整个时域范围内。

5.1.3循环经济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商丘生态产业建设总体布局:按照商丘市域内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分布以及产业布局现状,结合商丘市城镇体系发展规划,以经济开发区、沿河开发园区和各镇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三产。 5.1.3.1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 1.生态工业建设规划 (1)优化工业布局

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企业集团,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聚,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强开发区建设,加大工业投资,提升发展档次,增强集聚功能。抓紧完善小城镇和各镇工业小区发展规划,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促使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形成区域经济特色。 (2)调整工业结构

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设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含量的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通过对已有科技成果的重组配套、系统集成或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并形成一批由新技术支撑,对产业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的先导产业。重点是电子电器、环保器材、医药化工等产业。

对环保器材、电子电器、医药化工、木业包装、造船、轻工纺织等产业进行调强调优,着力建设以船舶、电子元器件、医药化工和石油化工、农药、机械为代表的产品基地,经济规模达工业总量的45%以上。切实改造传统产业,对具有地方特色的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通过创新、嫁接、改造,实现优化、增效、升档,实施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使其焕发生机。 (3)行业准入

严格控制化工、电镀、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所有新建化工和具有重金

37

属污染的工业项目都应集中在专业区内建设,鼓励现有化工、电镀生产企业向专业区集中。严格控制印染项目、专业从事电镀作业的工业项目(技术含量高、污染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除外),禁止制浆造纸项目(废纸造纸除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同时做好高新技术产业所带来的污染防治问题,严格控制线路板、纺织、皮革等重污染产业的发展规模。 2.以电子信息业为例谈论循环经济的发展

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劳动生产率高,工业增加值率高,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同时能源消耗水平也比较低,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然而,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及循环利用,需要慎重考虑,建成专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场所,减少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 ○1循环经济模式

实施清洁生产。主要从原料角度入手,一方面研究有毒有害原料的取代产品,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如停产含有有毒化学物质HFR的产品,用锡代替铅制造电脑等;另一方面,迫使生产者从产品设计和生产阶段就考虑到拆解和循环利用的过程,研究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方便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

开发电子废弃物处理新技术。加大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开发投入,吸引多种创新性人才,探索新的处理回收技术。开发废旧材料的再循环技术还包括开发家电产品的制造技术(使产品更易再循环利用),由地方给予财政支持。 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机制,并建立电子废弃物处理中心。

第一,实行强制回收制度:即对电子产品的制造厂家规定必须回收的数量或比率,在规定的范围内实行强制回收;另一方面,禁止收购者将回收的电子废弃物擅自转卖或转移至农村等非指定回收点,不经处理的继续使用。

第二,建设一个规模大、管理先进、符合环保要求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拆借中心和规范化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

第三,实行对再利用的产品减免税制度:地方对于制造商回收、再利用废旧电子产品,给与优惠政策以鼓励循环利用。

第四,定期审查制度:环保局应当定期对电子废弃物的再利用情况进行监督。 ○2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电子废弃物经过机械处理,可以回收电子元器件、电缆电线等物质,同时富集了金属等有害重金属,将这些金属应用于冶金工业,不可收集的电子垃圾进行深度掩埋或是集中焚烧,并将产生的热值收集起来应用于其他行业,将其中的树脂和玻璃纤维混合粉末收集起来应用于油漆、涂料和建筑材料的添加剂。将其中有用的部分重新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加工与制造。最终充分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而且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8

电子废物循环链条示意图

3.循环工业支撑体系建设

建设循环经济信息平台:通过利用信息网络的建设,将企业内、企业间、行业间、部门间、社会生活的废弃物相互交换,形成链状系统,共享资源和信息相互共用,逐步扩大,实现最优组合、最佳利用;在产品出厂时,要求在产品说明中有对产品成分的详细说明,并提供废物回收处理的建议,便于使用者在使用过后,寻找到合适的回收场所。

建立政策法规支撑体系: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依法对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保证,推动园区循环经济运行走入法制管理轨道。尽快推出多种废弃物强制回收制度;采用经济政策鼓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于产品中,鼓励企业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到废物回收领域。

建立相关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可循环型材料研究基地,开发废弃物资源化新技术、新工艺,为新区循环经济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理念:要想真正实现循环经济,需要先从人的意识开始。加强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张贴宣传报,举办宣传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对园区内部的居民进行宣传;对于企业内部员工,需要在宣传

再利用 电子信息及软件行业 冶金行业 焚烧回收剩余物质:热值 填埋或焚烧 油漆、涂料和建筑材料的添加剂 铅 电子元器件 金属富集 有机物 树脂和玻璃纤维混合粉末 玻璃 电缆电线 印刷电路板(PCB) 机械处理 显像管 电子废弃物 拆解 39

清洁生产的同时,融入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使员工提高意识,配合企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

5.1.3.2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 1.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商丘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有3个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8个粮食基地县、2个国家优质粮食基地县,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粮50亿斤以上。发展粮食生产,打造粮食产业,不仅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也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按照高效、生态、创新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绿色种植业:实施引进、试验、示范、繁育与推广工程,推广立体高效农业、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和多能互补等技术,积极发展耐碱、耐旱、节水、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种植业。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进连片规模开发、集约高效发展。完善良种引进—工厂化繁育—种植—加工—保鲜—销售产业链,提高种植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特色果蔬生产加工出口、经济林草基地。重点推进荒碱地治理与高效种养、绿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绿色控害技术综合运用和农业机械,推广农村沼气与蔬菜大棚结合技术。 生态畜牧业: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集工、科、农、牧、商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食品企业集团,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10家粮食转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和河南省重点畜牧养殖及乳品加工基地。自创建以来,紧紧围绕“三农”做文章,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化程度,走出了一条种、养、加结合和农、工、贸一体化的道路,以后也将在该集团,生产更为绿色的新鲜牛奶。 2.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循环经济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探寻合理的发展途径。

(1)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转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倾向。

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要确定科技先导、资源节约、生态保护、效益提高的基本方向。政府要做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协调工作,协调涉及到的各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加强宏观的引导。循环经济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由于循环节受益时间有先有后,加之受认识和习惯的限制,有些好的经济发展办法一时不容易被群众

40

接受。比如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沼气化问题,由于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在华北农村很难推广。这就需要政府建立示范工程,加强舆论引导,使大家看到其优越性和经济效益,然后再形成新的生活习惯政府要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农民收入普遍偏低的现状使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要积极运用贷款贴息、补助等各种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还要适当安排生态农业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生态农业规划、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补助对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农业循环经济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者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太高,农业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规模、布局,无论是对工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还是对整个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区的发展规划,都需要技术指导和规范化管理。只有建立起强大的技术支持体系,才能使得循环经济正常循环,而且还能避免因盲目建设而带来的低水平重复投资等弊端。要完善农村土地政策,继续稳定土地承包政策,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要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遏制耕地急剧减少的势头。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变农业内部结构,提高林、牧、渔业所占比重;在种植业内部,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在劳动力就业结构上,减少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比重。总之,要使农村政策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协调起来。

(2)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循环经济模式

如何从本区域自身背景、需求、条件和机遇出发,选择最适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首先研究本区域环境承载体和承载力。循环经济的运行,要有物质流和能量流,使得上一个循环节的废物成为下一个循环节的原料,并与当地环境紧紧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认清本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生活习俗、技术积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借鉴发达国家及我国某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选择最适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根据地理区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典型模式:北方“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以土地资源为基础,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使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物质转换技术,将沼气池、畜禽舍、厕所和温室等组合起来,形成全封闭的能量转化链;南方 “ 猪-沼-果”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带 动畜牧、林果业的共同发展;西北“ 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具体形式为: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进行立体养殖。这些发展模式主要适用于家庭,另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设物质、能量循环的大中型养殖场、建设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建立大规模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延长循环链,成为“ 大循环套小循环、环环独立又环环相容”的良性循环

41

系统。

(3)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合

理的投资分配机制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无论规模大小,都需要前期投入和示范工程。有一些工程需要政府投入,而有一些工程则需要受益者负担。由于在没有见到效益前许多人存在的消极观望心理,政府必须本着“ 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制定出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合理的投资分配机制,先将循环经济这个“ 大圆桌”转动起来,让每个循环节都受益,每个人都得到实惠,然后再在收益中按比例进行还款和再生产的投入,使循环经济的发展处于正反馈状态。这时循环经济便建立并运行起来了。之后,技术服务部门只要对循环链实时监控,并对较弱的相关产业进行并联互补,就像对一些重点企业进行双路供电以保证生产连续一样,循环经济的利益雪球会越滚越大,而对环境产生的良性蠕变效果会越来越明显,以致几年后环境由量变到质变,经济和人的生存环境都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真正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 双赢”。 (4)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如河道、管道、沟渠等灌溉设施;人畜饮水设施,乡村道路,电网通讯设施,改厕排污设施;还需进行小流域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生态环境建设政府必须通过规划,进行系统化工程建设,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综上所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采取正确的对策,把农业的发展与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 5.1.3.3生态旅游业与循环经济 1.生态旅游业建设规划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涉及到行、游、娱、食、住、购等要素行业,只有各要素行业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促使整个旅游产业得到协调稳定快速的发展。旅游产业还是一个过程型的服务产业,各种服务产业紧密关联,实现规模经营,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

具体措施:专门编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引进生态型人文商旅产业孵化机制,建立产业研究与开发基地;突出水乡风情和文化特色,开发别具风格的生态旅游项目;以观光旅游为先导,深度开发相关休闲、认知、保健、文化产业。

水源地生态保护功能区规划实施后,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极大提升商丘市的整体形象,提高城市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进而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城市的房地产等行业也将得到发展;另一方面环境的改善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

42

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质量和效益的飞跃,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快城市规划修编。按照建设滨河生态园林中等城市的目标,完善总规,确定功能分区,编制详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以高起点规划,推进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

5.2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5.2.1生态保护建设思路

(1)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城市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把生态环境的建设纳入到城市化的发展规划之中,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制定环境保护的对策,切实加强城市环境的整体保护和生态建设市区重点要充分发挥自然优势,搞好滨水空间规划,做好做足“水”和“绿化”这两篇文章。同时突出重点,集中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 (2)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通过生态建设,促进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转轨,变革传统的发展模式,确立生态经济在生态市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工业结构调整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利用本地资源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杜绝重污染、难治理项目,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开发有机、绿色和无公害食品。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注重对生态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做好环境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培植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继续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合理利用水、能源等自然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品牌和经济发展优势,促进商丘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重视污染控制和林业建设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环境污染是商丘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控制污染是生态环境改善的前提,植树造林是净化、改善生态环境最有效、最为经济长久的方法。商丘市的污染控制工作将是对水、气、声、渣等各种污染类型的综合整治,它包括工业污染源的防治、交通污染的控制、“三产”的综合整治,也包括固体废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处置,等等。在林业建设中,商丘将紧紧围绕生态林业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两大目标,增加林业资源总量,提高林木覆盖率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 5.2.2主要目标

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商丘各种自然资源,以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保证社会生存活动不妨碍并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界的功能,以保持和增

43

进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 5.2.3重点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资源开发生态恢复与重建

商丘市地处豫东平原,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旅游资源丰富,历史遗迹众多。在商丘市境内,交通发达,东可直达芒砀山,西可直达小蓬莱,南可直达帝喾陵,北可直达黄河故堤,东南可直达孔子还乡祠和木兰祠,西北可直达庄子墓和白云寺,为重点资源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商丘市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共有六大主类,15个亚类、30个基本类型。 1、水域风光类:

包括黄河故道、天泉湖、天沐湖、湿地、千亩莲池等河段及天然湖泊。 2、生物景观类:

包括大面积的槐树林、纪念林等人工林、千年古柏、梁园银杏树、木瓜园、古柿园、千年皂角树、同心槐等众多的珍稀树和古树明木。桃花园、杂果观光带、田园风光等、数处具有传统的和现代化农田菜园。 3、遗址遗迹类:

包括蒙墙寺、刘口古镇、庄子出生地、等废城于聚落遗迹,平台、苏庄遗址及各类,固堆等文物散落地,以及各类出土文物等。 4、建筑与设施类:

包括各类科研实验场所、植物展示地、各类场馆、碑碣石刻、会馆历史纪念建筑、各类墓群、车站等。 5、旅游商品类:

包括地锅饼 、豫东宾馆小烧 饼、魏庄麻糖等特色风味小吃。 6、人文活动类:

包括各类文化节,商贸农事节及丰富的民间庙会、民间演艺。

自然资源、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一旦破坏是不可再生的,就是破坏了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因此,保护好自然资源、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的神圣职责。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合理开发资源、加强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而,对其要加强保护。

(1)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风景区要制定法规,条例,以法进行保护,严禁破坏。

(2)对旅游区的文物古迹,坚持执行《文物法》,本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精神,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合理利用共同开发、受益。

44

(3)对黄河故道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黄河故道是历代劳动人民为防御洪水修筑起来的,曾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和 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是历史的见证,是我国历史文化、古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5.2.4环境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契机,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实行煤炭使用总量控制,改善商丘大气环境质量。推进火电厂的燃气工程建设,加速中小型锅炉燃气或电力对煤的替代。加快关停小火电,逐步淘汰常规小火电机组和大电网覆盖范围内服役期满的常规燃煤凝汽火电机组。严格按环保要求限制新建、扩建燃煤火电厂(机组)。继续加大重点污染源的二氧化硫治理力度,有效削减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加快烟气脱硫工程建设,控制工业炉窑二氧化硫排放,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加强火电厂氮氧化物污染治理。大力发展新能源,在上海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加快区域大气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到2015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8%,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酸雨污染得到缓解。

固体废弃物治理:建立健全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体系,提高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制度,加快建设处置设施。在典型电子废物集中处置区域开展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价,建立电子废物回收体系,加强对拆解利用的资质许可管理。强化城市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监管,推进污水厂污泥、垃圾填埋场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到2015 年,形成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100%由产生单位或交有资质单位无害化利用或处置的能力。

水污染治理:坚持依法治水,加大投资,加强水污染治理力度,认真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尽快建成并正常运行实施。加强对工业污染源和乡镇企业的管理,限制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在企业内部改进工艺流程,增建污水处理设施,对主要污染物重点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根据用水要求标准,综合利用达标后的污水。加强水环境综合监测管理,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与评价,及时掌握水体污染物的变化、迁移、转化、归宿和水体自净等情况,控制水体污染。

5.2.5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

综合考虑商丘市域的生态环境与有相当规模的自然保护区和景区、生态廊道和种群源以及主要运河水道等因素,以沿主要发展轴线为依托,以众多道路、河流沿线绿化及农田林网为基础,以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为核心,形成“一核、一带、五片、七点、蓝脉绿网”的空间结构;建成有特色的市域绿色空间体系。一核:即商丘市,城市范围内以景观性绿地为主,城市以外区域以生态绿地为主。一带:即商丘市区境内的黄河故道风景区。五片:即商丘市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相对集中

45

的五个片区:白云禅寺宗教旅游区;宁陵万亩梨园景区;睢县城湖旅游区;芒砀山文物旅游风景区;伊尹墓园旅游景区。七点:即商丘市域范围所包括的一个县级市区(永城市)和六个县城(虞城县城、民权县城、宁陵县城、睢县城、夏邑县城、柘城县城)。蓝脉绿网:即沿市域主要道路、水系和重要的风景林地、沿湖防护林带、生态廊道和农田保护区有机组织起来的绿色生态网络系统。 5.2.6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提高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的利用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推进畜禽规模化饲养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控制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率,鼓励与推广发展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业。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实施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计划,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村庄整治,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安全用水、清洁能源、卫生公厕、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问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市(区、县)、国家园林城市(县、城镇)、环境优美乡镇及生态村,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5.3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5.3.1主要目标

商丘市生态人居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以实施生态市系列创建工程为载体,通过优化城市建设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乡社区建设,建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态人居体系。 5.3.2城镇绿地景观系统建设规划 1.绿色廊道建设

建设包括历史轴线型道路、街景型道路、流线型道路、步行街等道路景观带和以城市河网和输水渠道为脉络的滨水绿化景观带,形成城市绿色廊道,构筑商丘市区轴“蓝脉绿网”的城市景观,结合外环绿化带、防护林地和风景区建设形成城市“绿色项链”,构筑绿色空间景观体系。 ①交通绿色廊道建设

交通绿色廊道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交通绿色廊道建设、次要交通绿色廊道建设、主要生活性绿色廊道建设、次要生活性绿色廊道建设、各类交通交岔口的园林工程建设等。

主要交通绿色廊道建设的重点是做好道路两侧的绿化规划。主要交通道路一般较宽,两侧绿色廊道的宽度应与道路的宽度相吻合。省级交通干线两侧树篱宽度应达到30~50m。完成运河神火大道~中州路、凯旋路~华夏路段两侧绿带建设。商虞大道景观绿化建设;完成归德路南伸段(原105国道)(北海路~连霍高速东出入口)中间分车绿带和道路两侧30米宽绿带建设;完成金桥路(民主

46

路~阏伯路9.5?)分车绿带绿化及两侧各30米防护林带建设;完成310国道(平原路~中州路5.4?)两侧各30米防护林带建设;完成陇海铁路市区段(包河~陇海京九交汇处3.7?)两侧各30~50米防护林带建设;完成京九铁路市区段(310国道~陇海京九交汇处4.8?)两侧防护林带建设。 ②水系绿色廊道建设

一湖:完成睢阳南湖公园建设。东至应天书院,西至睢堤,南至城廓环路,按照综合性公园标准完善规划,高标准设计,同时完成设计方案的评审。主要完成驳岸护坡、绿化建设和园路、路灯、园林小品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乔、灌、花、草、滕等植物品种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的园林景观。同时做好睢阳古城东、西、北城门绿化。

二河:完成包河、运河市区段两侧绿带建设。 ③历史文化景观区

切实保护好商丘的文物古迹,维持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整体空间格局与风貌,体现城市景观多样性,保护区控制地带内,新、扩、改建建筑应在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与保护区风貌相协调,新、扩、改建道路不得破坏保护区历史风貌,对作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归德古城加以保护。 2.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建设 ①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建设

五个公园设计建设:完成宋城公园、月季公园、应天公园、青年公园和睢阳公园建设。总面积59.9公顷。

一是加快宋城公园建设。面积4.4公顷。在已完成绿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其广场、园路、路灯照明、园林小品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二是新建月季公园。高标准规划设计,在现有控制17公顷土地的基础上,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进行公园建设。力争近年内全面完成公园建设。三是启动应天公园建设。面积24公顷。近年完成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和公园用地控制。四是搞好青年公园建设。面积10公顷。2007年冬季完成总体规划设计,2012年开始建设,主要完成绿化和园路建设。五是完成睢阳公园建设。面积4.5公顷。2012年完成公园规划设计;2013年上半年完成地形整理、水面驳岸护坡和园路修建;秋季完成植物种植;2015年上半年完成公园建设。 ②公共绿地建设

实行“以小为主、中小结合”的原则,发挥小型绿地投资小、见效快的优点,注重植树造林,实行多层次、立体垂直绿化。在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尤其是工业区与居民区、旅游区与生活区之间可设置绿色圈层,从而减少工业区、旅游区对居民生活区的环境影响。通过这些绿色圈层的保护作用,使得工业、交通的噪声、

47

扬尘、废气对当地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市区新建十五块街头公共绿地,总面积13.53公顷。1.凯旋路与310国道交叉口东南角铁路绿地(面积0.5公顷);2.凯旋路与310国道交叉口向南300米路西董井绿地(面积0.45公顷);3.民主路与金桥路交叉口东南角绿地(面积1.75公顷);4.商丘原行署大门1号楼西侧绿地(0.5公顷);5.凯旋路与南京路交叉口西南角绿地(面积0.17公顷);6.神火大道与北海路交叉口东南角绿地(面积0.04公顷);7.阏伯路与105国道交叉口西北角绿地(面积4.5公顷);8.神火大道与雪苑路交叉口西北角绿地(面积0.5公顷);9.中州路与香君路交叉口东北角和西北角绿地(面积0.42公顷);10.归德路北段中石油加油站东侧绿地(面积0.5公顷);11.梁园区碳素厂绿地(建设路和长征北路交叉口东300米路北,面积0.45公顷);12.凯旋路与香君路交叉口东北角绿地(面积0.3公顷);13.睢阳区体育场绿地(面积0.4公顷);14.归德南路与南京路交叉口东北角绿地(面积0.3公顷);15.南京路与包河交叉处东南角滨河游园绿地(面积2.7公顷)。 ③居民区景观与开敞空间营造

严格控制居住区用地的绿地率,新建区域必须在30%以上,老城区在25%以上,并按照标准建设公共绿地:对于现有绿地率较低的、改造有困难的居住区,应开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来增加绿量,提高绿化覆盖率。结合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建设社区景观。

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严格按标准规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验收绿地。近期未列为改造的又不能达标的,应积极“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发展立体绿化来提高绿化覆盖率。开展绿化达标单位创建活动,市区每年创建绿化达标单位10个。

5.3.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对于城镇较集中的区域,可实施区域统一供水;对于较为分散或受地形、工程建设投资制约和运行费用不合理的区域可实施独立统一供水。加强对商丘市供水水源的安全防护与监督,建立各种供水突发事故的报警制度,编制应急预案,保证商丘市供水安全。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应采用厌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采用卫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处置。达到《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的污泥,可用作农业肥料,但不能用于蔬菜地和放牧草地。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的污泥,可与生活垃圾合并处置,也可另设填埋场单独处置。污泥用于填充洼地、焚烧或其它处置方法,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污染地下水和环

48

境。

(2)强化燃气和供热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结构

对于有天然气来源的镇,宜优先采用管道天然气或压缩天然气(CNG)供气系统;对有液化石油气(LPG)来源的镇,宜采用瓶装或管道液化石油气供气系统。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镇,应根据当地资源和经济状况优先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符合安全要求的燃气气源种类和供应方式。积极开发应用反火型煤气发生炉、秸秆气化、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改善江都能源结构。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 (3)交通建设

加强商丘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构建功能明确、等级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络。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逐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控制等交通工程设施。 (4)供电与通信设施建设

供电与通信设施建设应以江都供电工程规划和通信工程规划为依据,并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商丘的供电电源,在条件许可时应优先选择区域电力系统供电。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选择应以市域供电规划为依据,并符合厂、站建设条件和接近负荷中心等要求。通信工程规划以电信工程规划为主,同时包括邮政、广播、电视规划的主要内容。 (5)推进小城镇信息化建设

依托互联网,开发应用商丘信息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育与培训和产品网上流通与销售,还应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开展空间数据的应用,逐步实现商丘基础信息(经济、人口、基础设施、水文地质等)数字化,为商丘信息化提供可视化服务,提升商丘信息化水平。 5.3.4城市生命线系统发展规划

城市生命线工程是直接维系城市正常运转和灾害情况下减少灾害的关键环节和要害,它关系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它包括: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燃气、热力、给水、排水等工程。它们是城市运行的载体,由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管路等结构组成,通过网络为城市提供活力,为城市居民服务。

对照生态市建设指标特别是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指标,参照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和实践,商丘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尚存在以下问题: (1)对城市生命线工程防灾减灾的形势在认识上存在不足;(2)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防灾能力仍较脆弱;(3)缺乏综合防灾管理,全社会的防灾意识薄弱;(4)防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城市防灾工作的机制不顺;(5)工程防灾工作亟待加强。

49

具体对策是:

(1)城市交通系统安全对策:应提高新建城市交通设施的减灾能力,开展城市交通事故灾害预测工作,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纳入安全减灾应急计划,组建抢险应急机构。

(2)城市通信系统安全对策:加大通讯投入,如在有线通讯上加大光缆通讯比例,在无线通信中应用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3)城市电力系统的安全对策:现代化大城市一般都采用并网发供电,必须同时发展应急电源系统(如不间断应急供电等)。

(4)城市供气工程的安全对策:抓要害部位的安全对策,如易产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的关键部位,配备可靠的应急状态下自动切断供气的装备。 (5)城市消防规划:拟定城市防火灾的标准,规划消防站的位置及覆盖的范围,旧城区开辟消防通道。 5.3.5构建循环型社区

社区 容积率控制 住宅设计 雨水收集 循 环 规划 与建 设雨污分流 污水管网 节能保温材料 太阳能使用 接再利用 生活垃圾 分类回收 压缩运送/焚烧发电 节能设计 型 社 区的 社 区生 活 生活粪便 无害化处理 消 费 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 中水回用 社区 长效 管理 构建 加强管理 提升服公共参与 务效能,延长使用寿命 社区经营 改善社区人居环境 表示减量化过程; 表示再循环、再利用过程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5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