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更新时间:2023-12-02 12:15: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泰兴市鼓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三年来,我校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加强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保证活动效果的重要前提,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虽然综合实践课程资源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但怎样对它进行开掘和运用,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教材,刚启动时,老师们普遍反映,开展一两次活动还可以,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开设,教材的问题必须解决。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何况当时还没有教材,纵然有了教材,能否保证教材能轻易拿来,随即运用,也还是个问题。后来的实践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1、重视引导,坚持示范性。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始于2001年秋。为了开好头,起好步,在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在三到六年级各举行了一次综合实践示范活动。全组教师参与方案的设计、

活动的准备,最后选择一名教师付诸实施。活动后分年级组进行研讨,找出问题,剖析原因,探究改进措施,并对活动方案作进一步完善。接着,任课老师分别在本班实施,并组织了实施后的交流。这样,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等就有了初步的认识。2002年暑假,我们又组织骨干教师,对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选择成功的活动方案进行修改,精心加工,形成了我校第一套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2、系统梳理,重视系列性。为了让全体教师成为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搞清楚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的具体目标、方式方法,搞清楚各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的相互关系以及综合实践与现实生活,与自然世界的广泛联系,从而引导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鼓楼社区、鼓楼广场、泰兴西郊防空林等作为环境教育基地,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们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商店学营业,走进银行学储蓄,走进车站学服务,走进社区学管理……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是开发科技教育资源。我们通过建立市农业局、科技局、种子公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科技教育基地,抓住中国银杏艺术节、学校文化艺术节等科技教育时机,通过“走近银杏”、“我爱泰兴”、“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五彩的秋叶”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上网查询、调查访问、实验研究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向学生打开科技的大门,让他们尽快接受科技新信息,了解科技新成果,认识科技新发展。 四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泰兴人文会翠,文化底蕴丰厚,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为此,我们开展了“走进泰兴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了解、去接触、去感受、去开启泰兴文化宝库,了解泰兴历史,认识泰兴名人,感受泰兴文化魅力。另外,我们还以坚持多年的“诵经典美文,做时代少年”活动为载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五是开发品德教育资源。我们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泰州梅兰芳纪念馆、泰兴烈士陵园、根思烈士陵园、中安轮纪念馆、新四军东进纪念馆等作为品德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系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英雄、了解英雄、学习英雄。

经过不断摸索和探究,老师们的眼界逐步开阔,课程资源意识不断增强,资源运用效益不断提高。到2010年初,我们就形成了20多万字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汇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录汇编》。 3、明确内涵,坚持实效性。随着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的推进,我们发现少数教师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形式的确定上出现偏向,或者是

简单从事,马虎应付;或者是贪大求洋,追求形式。为此,我们于2008年春学期,组织了全校规模的综合实践活动展评,展评后组织全体任课教师观摩了四节优秀课,并进行了针对性研讨,从而引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上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效益性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时,根据学校实际,优先选择那些课程成本低、而且可能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资源。二是适应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坚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三是生活性原则。进行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注重从生活中找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开始是一周一节大课,一节小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老师们普遍反映,如果严格按课表上课,就很难开展系列活动。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同一主题的活动,不同的年级都搞,容易出现简单重复的现象。三是谁来兼课的问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安排语文老师担任,语文老师一般都兼班主任,这样,他们的负担显得过重。而由于语文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容易使综合实践演变成语文活动课,其他老师对此不加过问。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鉴于上述情况,从2008年秋学期起,我们便注重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调研课等形式,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大课、一节小课。但在具体操作上,让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教师安排讲究效益性。考虑到语文教师的负担问题,我们对他们的非语文学科的课时适当减轻。为使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求他们定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集体备课,对本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和形式提出建议,并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和部分活动的组织。同时,还鼓励他们结合本学科实际,独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引导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如:围绕“认识自然”这一主题,我们根据年级特点组织活动:低年级开展“我们爱春天”、“美丽的秋天”、“夏天真奇妙”、“冬天里的美丽”、等综合实践活动;中年级开展“走进昆虫世界”、“菊花如此多娇”、“花草世界真奇妙”、“说茶”、“中秋话月”、“羌溪河的变迁”、“我为家乡换新衣”、“我们是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高年级开展“动物世界也有情”、“争当环保小能手”、“看城区,话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4t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