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

更新时间:2024-04-20 16: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给你舞台,让你精彩

在活动中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滦平八中 刘国春

【内容摘要】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创新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创建学生展示语文素养的舞台,开展有效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素养、实践活动 、舞台展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互动的、开放的、多元的过程,伟大教育家孔子在两起多年前就强调“学以致用”,《教育心理学》也系统阐述了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有主动学习语文的动机目的、浓厚兴趣,有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获得展示语文素养的成功体验,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达到语文教学育人和传播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和作用。

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仅要在课内做好文章,创新语文教学课堂模式,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热情,更应该在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下功夫,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创建学生展示语文素养的舞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汉字听写大会》、《中华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在课堂内外创建舞台,开展语文素养竞赛活动,是我和同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取得一定效果,请教育同仁批评指正。

一、日“美文经典阅读”,让阅读在审美中成为习惯。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

1

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写作的方法及素材。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进行意象的再创造,提升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

为此,每天的晨读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内容既有课内,也有课外师生搜集的,包括古诗词、三字经、千字文、中外名著的经典文段、现代诗歌等。形式不拘一格,教师范读、学生齐读、默读、学生展读等。在读的同时,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的语感、语速、朗读节奏。一定的时间还举行朗读小比赛,师生间相互点评。很多同学在其它时间也主动地读书,对一些优美的文章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通过坚持不懈的阅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知识量不断增加,间接地促进了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激发了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周“汉字听写大会”,让汉字成为学生永恒的记忆。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使用汉字的中国人,有责任写好汉字,来体现我们的国民素质。 汉字有着鲜明的文化性、艺术性、技术性、独特性。写好汉字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会写、写对,二是写规范、端正、美观,具有书法艺术性。

每周的《汉字听写大会》在周五的课举行,针对两周内所学的生字进行听写,以温故知新,不够的借鉴电视台节目的汉字内容,以博闻强记。采用三级赛制,全班同学都要参加初赛,全部写对的生选手进入半决赛,半决赛产生10位进入决赛的选手。在10位选手的最终决赛中,胜出者即为本周本班听写大会的冠军。在语文活动课中,每周的周冠军再进入月冠军、学期冠军的争夺,还要评出相应的书法冠军。对各层次的冠军分别给予不同奖励,一支笔、一个本,奖品虽然不多,但对学生来说,是对荣誉的肯定和发展的激励。对于听写大会的比赛,学生高度重视,积极备战,对汉字产生了浓厚兴趣,错别字越来越少,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书法质量逐步提高,把汉字写正确、写漂亮在学生中已蔚然成风。

三、月“成语大会”,让成语在传承中富有新意。

2

成语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它以其表达精练、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成语大多是由古文化用而来。如“安步当车”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正因为它既言简意赅而又博大精深,所以积累成语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的成语大会分年级组每月举行一次,分为成语填字(如 十 九 )、你演我猜、你所我猜、成语接龙等。后又创新环节“成语连线”,一是将近意或反义成语进行连线,二是用成语结合当今国家、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造句或即兴演讲。提高学生成语活用的能力。

四、季“中华好诗词”,让诗词魅力震撼学生的心灵。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学习古诗词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

每学期分两季举行年级组的“中华好诗词”朗诵比赛活动。因为有了阅读和背诵的基础,每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先进行初赛,再遴选出2名学生选手参加年级组比赛,分为朗诵、诗词知识问答两个环节,由语文教师担任评委及 “大学士”,对选手的朗诵和问答进行点评并给出相应的分数。最后评出名次。其他学生作为观众也参加观摩。在通过竞赛,学生学到了更多的文学知识,诗词素养得到提高,也让广大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召,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

五、期“美文佳作赏析”,让学生创作启迪智慧人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是语文的综合积累,是包括字词句的联系,写作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文基础的扎实。叶圣陶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写作也是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

每学期根据节日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如以五四青年节 “拥抱青春,激昂生命”、教师节“感恩教师、立志成才”、国庆节“我爱祖国,圆梦中

3

华”等为主题,组织有奖征文活动。我们不仅评出相关的奖项,还将学生的获奖佳作登到校刊上,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个班级。很多学生的作品被发表,成为同学羡慕的“小作家”,激发了写作热情,学生传阅中,相互借鉴写作的成功之处,促进全体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此外、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还自发的成立了阳光小诗社、文学社,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进行诗歌、散文、小小说的创作。部分学生的作品还发表到县文联的季刊《滦潮》上。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立足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感悟人生。如开展 “民俗知多少”、“家乡文化搜集行”、“春联集锦”手抄报等活动,不论是外界观察、各种途径查询资料,还是课堂中的交流展示,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和共同的目标,在交流合作,密切配合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在语文素养比赛和综合实践活动中,以丰富的内容,结合巧妙的形式,再加上师生间、学校与社会间的有效配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借鉴文献:

《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

鲁中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ot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