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更新时间:2024-03-14 20: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八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含有“>”,“<”,“≥”,“≤”或“≠”符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其中“>”是“大于”,“<”是“小于,” “≥”是“不小于”,“≤”是“不大于”,“≠”是“不等”,这些符号统称不等号.

从形式上看,将数或式用不等号连结就组成不等式,如a??5,?3?3,5?10x等都是不等式,但仔细分析,这些不等式中文字允许值范围是有区别的;a??5,对任意实数均不成立,这样的不等式称为矛盾不等式,像?3?7则是绝对不等式,5?10x只在

22?绝对不等式1?x?的条件下成立,不等式?矛盾不等式 称为条件不等式,即对不等式可进行如下分类:

2?条件不等式?对绝对不等式,涉及的多是证明题,对条件不等式,涉及的多是解不等式,为了学习这些内容,必须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性质1 不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2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第一节 比大小

给两个数或式比大小,能够很好地训练观察力和计算能力,要依据下面的基本途径. Ⅰ.要证A≥B,必须且只须证A-B≥0. Ⅱ.若A>0,B>0,要证A≥B只须证

A≥1. BⅢ.若A≥B,且B≥C,则有A≥C,因此,要证A≥C,只须找到一个B,使得A≥B且B≥C成立.

Ⅳ.对于正负数的比较,正数大于0和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其值较大,绝对值大的其值较小.

1994197919941980与的大小.

1994199519941996解:设a?19941995,b?19941979,显然a?b?0, 19941979b19941980b?1?,?则

19941995a19941996a?1例1 比较由于

bb?1b(a?1)?a(b?1)ab?b?ab?ab?a??0. ===aa?1a(a?1)a(a?1)a(a?1)bb?11994197919941980??. 即 . aa?11994199519941996b 说明:一般情况下,a,b都是正数,a>b,此时是一个真分数,例1已经证明:

a所以

94

bb?1? aa?1 表明一个正的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1所得的新的真分数其值大于原来的那个真分数. 证明途径采用1,“作差比较法”.

例2 比较3303与2454的大小.

解:这是两个正整数方幂比大小的问题,我们利用途径Ⅱ去作较为有利.

33033302?3(32)1513?9????=??24542453?2(23)1512?8?1114151?3?1, ∴ 3303?2454. 2例3 试比较31与17哪个较大?

分析:17与2?16接近,31与2?32接近,因此,设法找一个2的方幂为中介去进行比较为宜.

解:171445?1614?256 3111?3211?255?256. ∴ 1714?3111.

56说明:本题中2就是基本途径Ⅲ中的“B”,本题实际上是按基本途径Ⅲ去解决的. 例4 四个互不相等的正数,a,b,c,d 中,a最大,d最小,且试确定a?d与b?c的大小关系.

解:因为a?0,b?0,c?0,d?0且

a

最大,d

最小,因此

ac?. bba?b,a?c,a?d,b?d,c?d.

acac? 有 ?1??1 (性质1) bdbda?bc?ba?bb?. (性质2) 即 ≥, ∴

bc?dddba?bb??1,即a?b?c?d, 因为 b?d?0??1, 所以

dc?dd因此有a?d?b?c.

答:a?d与b?c的大小关系是a?d?b?c.

13597991??????? . 246981001013597992469698?? 证明:设A??????, B??????246981003579799214365989710099??因为 ?,?,?,?,,1?,

3254769998100100相乘可知 B?A,于是

例5 证明:

95

979899??2469698??135A?B??????????×????????

98100100??3579799??2461235497991?????????. 2346598100100112由A?B可得 A?, 所以 A?.

1001013597991??. 即 ?????2469810010=

例6 给定正数a0,a1,a2,…,a99,a100且已知a1?a0,a2?3a1?2a0,

a3?3a2?2a1,……,a100?3a99?2a98,求证:a100?299.

证明:由a1?a0,且a0,a1,均为正整数. 所以有a1-a0≥1

由 a2?3a1?2a0得 a2?a1?2(a1?a0) ① 由 a3?3a2?2a1得 a3?a2?2(a2?a1) ② 同理可得

a4?a3?2(a3?a2) ③ a5?a4?2(a4?a3) ④ ……

a99?a98?2(a98?a97) a100?a99?2(a99?a98) ①×②×…× × 得

a100?a99?299(a1?a0)?299

∴ a100?a99?299?299.

例7 由200个学生排成一个矩形方阵,每一横行10个人,每一纵列20个人,在每一纵列里选一个身材最高的学生(如果同时最高有几个人,任选其一即可),然后从选取出的10个人取其中身高最矮的一个人为A;另一方面,在每一横行里选取身材最矮的学生,然后从选出的20个矮子中取其中最高的一个人为B. 求证:A的身高≥B的身高.

证明:设学生A是从每一纵列中选出身材最高的10名学生中的最矮者,学生B是从每

96

一横行中选出的身材最矮的学生中的最高者,这时找A所在列与B所在行交点处的学生C,由A的选择知,A的身高≥C的身高.

由B的选择知C的身高≥B的身高, 因此,A的身高≥B的身高. 说明:例7的证明实质上是A≥C ,C≥B?A≥B的一个应用.

习题8.1

1.下列各命题中正确的一个是 ( )

(A)如果a?b,那么a?b?0. (B)如果a??b,那么b?a?0.

2(C) 如果a?b?0,那么a?ab?0. (D)如果a?b,那么5a?b?0.

2.已知a?355,b?444,c?533,则有 ( )

(A)a?b?c (B)c?b?a (C)c?a?b (D)a?c?b 3.试比较13?11与13?11的大小. 4.比较199119911991与11的大小. 5.比较19与999991的大小. 6.求证:0.099?9119131111131111111???????0.111. 222221011129991000

第二节 解一次不等式(组)

最简单的不等式,是只含一个未知数且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式是

ax?b?0 或 ax?b?0 (a?0)

显然,由ax?b?0,有 ax??b. 若a?0,则x??bb.若a?0,则x??, aa对ax?b?0也可作类似的讨论.因此,对一元一次不等式,首先要化简成为标准式,

然后进行求解.

xxxx????x 24816xxxx?x 解:由 1????24816xxxxx?1, 得 ?1,即x?16. 得 x????24816162?x2x?1?例2满足的x值中,绝对值不超过11的那些整数之和等于多少? 232?x2x?1?解:由 23例1 解不等式 1?去分母,得 3(2?x)?2(2x?1), 去括号,得 6?3x?4x?2

97

移项,得 3x?4x??2?6, 合并同类项?x??8,于是x?8 其中绝对值不超过11的整数之和为 (?9)?(?10)?(?11)??30. 例3 已知不等式3x?a?0的正整数解恰是1,2,3,求a的取值范围. 解:由3x?a?0,得x?a. 3由于x取整数解1,2,3,表明x不小于3且x小于4,可见3?答:a的取值范围是9?a?12.

a?4,于是9?a?12. 32?x2x?1?的所有非负整数的乘积等于多少? 23解1:本题的直接不等式解见例2,可求得x?8.

2?x2x?1?所以满足不等式的非负数解为0,1,2,3,4,5,6,7,8.这九个数的23例5 满足不等式乘积为0.

11,显然1??,所332?x2x?12?x2x?1??以0是满足不等式的一个非负整数解,所以满足不等式的所2323解2:根据问题特点,以0代入不等式两边,左边为1,右边为?有非负整数解的积等于0.

说明:例2及例4都源于代数第一册(下)第66页例2,在课本例题的基础上又有一定变化,这样可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与知识的综合性,许多“希望杯”数学邀请赛的试题都是这样编拟的.

例5 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 (2a?b)x?a?5b?0的解为x?问关于x的不等式ax?b的解是什么?

解:由已知得 (2a?b)x?5b?a ①

它与?7x??10 ②

为同解不等式,比较,得 ?10. 7?2a?b??7 解得

?5b?a??103. 5?a??5 ??b??3所以关于x的不等式?5x??3的解为x?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都可分别化为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Ⅰ)??x?a?x?a(a?b)其解为x?a.(Ⅱ)?(a?b)其解为x?b.

?x?b?x?b?x?a?x?a(Ⅲ)?(a?b)无解. (Ⅳ)?(a?b)其解为b?x?a.

x?bx?b?? 98

?x?1x?2?3?1?0?例6 求满足不等式组 ?4x?3?5?2x的所有整数的和是多少?

?5?x1?x?2??1?714???x??3?3x?3?2x?6?0??解:原不等式组可化为 ?4x?3?5?2x 解之得 ?x?4

?28?10?2x?14?1?x?2??x?13?

故原不等式组的解是?3?x?12. 3其间的整数只有-2,-1,0,1,其和为(-2)+(-1)+0+1=-2. 答:满足题设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之和为-2.

说明:解一次不等式组,在综合解的区间时,如我们所示的方法,利用数轴表示,即直观又准确,应该很好掌握.

例7 已知x满足

3x?175?2x??x? 233并且|x?3|?|x?2|的最大值为p,最小值为q,求pq之值. 解:由不等式

3x?175?2x??x? 233解得 x≥1(解的过程自己补足)

下面对y?|x?3|?|x?2|依1?x?3和x?3进行讨论.

(1) 当1?x?3时,x?3?0,x?2?0,此时y?3?x?x?2??2x?1. (2) 当x≥3时,x-3≥0,x+2>0,此时y?x?3?x?2??5,

所以当x=1时,|x?3|?|x?2|取最大值p??1,当x?3时|x?3|?|x?2|取最小值q??5.

所以pq?(?1)?(?5)?5.

说明: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掌握解法之后,其综合运用一般表现在求整数解,

或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也可以与解方程组或绝对值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这时分情况说明及分类讨论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99

习题8.2

1. 解关于x的一次不等式:a(x?1)?x?1.

2. 解不等式组 ??2x?5?3?2x

?3x?6?4x?9.?3x?10?0?3. 求不等式组?16的所有正整数解.

x?7?4x?3??34. 解关于x的不等式:ax?(a?b)(a?b)?bx.

?3x?2y?z?4?5. 求适合下列混合组的所有正整数解 ?2x?y?2x?8

?x?y?z?7.?

第三节 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举例

在某些应用问题中,需要应用一次不等式估值,或者列出方程与一次不等式混合求解,作为课外活动内容应当有所引深.

例1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去林中采蘑菇,平均每人采得蘑菇的个数约是一个十位数字为3的两位数,又知甲采的数量是乙的个蘑菇,求每人各采了多少蘑菇?

解:设丙采蘑菇数为x,依题意

43,乙采的数量是丙的倍,丁比甲多采了35234366x,甲采蘑菇数为?x?x.丁采蘑菇数为x?3. 2525536649x?3 四人合采蘑菇为 x?x?x?x?3?25510乙采蘑菇数为四人采蘑菇平均数为

1?49??x?3?,依题意这是一个近似为首位是3的两位整数,因4?10?1?49??x?3??39.4 4?10?此,由近似数的表示有:29.5?118?4949x?3?157.6,115?x?154.6 1010115?10154.6?10?x?,23.5??x?31.5… 4949因x是整数,x只能从24,25,26,27,28,29,30,31中选取.

100

49x必须是整数,x是10的倍数,因此只能有x?30,即丙采30个蘑菇,此时乙10150?37.5,依四舍五入,约为38是个十位数是3的两4采45个蘑菇,甲采36个蘑菇,丁采39个蘑菇.

检验得,4人采蘑菇平均为

位数.

例2把若干个苹果分给几个孩子,如果每人分3个,则余8个;每人分给5个,则最后一人分得的数不足5个,问共有多少个孩子?多少个苹果?

解:设有小孩子x人,y个苹果,由“每人分3个余8个”,可得y?3x?8,由“每人分5个,则最后一人分得的数不足5个”可列出不等式:5(x?1)?y?5x

?3x?8?5x于是 ?

3x?8?5(x?1)?解之得 4?x?6.5. 所以小孩数是5或6

当x?5时,y?3?5?8?23,当x?6时,y?3?6?8?26.

答:有5个孩子,23个苹果,或6个孩子,26个苹果.

例3 有一个四位数,它满足下述条件:

① 个位上的数字的2倍与2的和小于十位上的数字的一半;

② 个位上的数字与千位上的数字,十位上的数字与百位上的数字同时对调,所得的新

四位数与原四位数相同;

③ 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等于10,求这个四位数.

解:由条件②可设这个四位数为xyyx(其中x,y为整数数码),且1≤x≤9,1≤y≤9.

?x?y?10?依题意,有?y

2x?2??2?由①得,y?10?x, ③

10?x?2x?2 26即 10?x?4x?4,解得 x?.

5以③代入②,得

但1≤x≤9,x是整数,可知x=1,此时y=9,所求四位数是1991.

例4 如图,甲、乙两人在周长为800米的正方形水池相邻的两角上同时同向出发绕池边行走,乙在甲后,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40米,问甲乙两人自出发后经几分钟,才能初次在正方形水池的同一边上行走?

解:设甲、乙两人初次在同一边上时,乙已走了x条边,那么甲便走了(x+3)条边.

也就是甲走了200(x?3)米,乙走了

200(x?3)?40米.

50要注意,当甲、乙同在一边时,乙所走的距离已超过了200x米;又因为甲前乙后,甲

101

若到了另一边的端点,乙肯定没到相邻的端点,所以乙走的距离又应小于200(x+1)米.

200(x?3)?40?200(x?1).解之得 7?x?12.

50因为要求初次在同一边上走的时间,所以应该选取满足7?x?12的最小整数x=8,这

200(8?3)?44分钟. 时需经过的时间为

50所以列出不等式如下:200x?答:甲、乙两人自出发后经过44分钟,才能初次在正方形水池的同一边上行走.

习题8.3

1. 小王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哥哥的年龄是20岁,小王的年龄的2倍加上他弟弟年龄

的5倍等于97,问小王和他弟弟的年龄各是多少?

2. 某次数学测验,共有16道选择题,评分办法是:答对一题得6分,答错一题扣2分,

不答不给分,某学生有一题未答,那么这个学生至少答对多少道题,成绩才能在60分以上?

3. 货轮上卸下若干只箱子,其总重量为10吨,每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为了保证能

把这些箱子一次运走,问至少需要多少辆载重3吨的汽车? 4. 要使方程组(x,y)是未知数?

?x?y?p有正整数解,试确定p的值.

5x?3y?11?第四节 简单的不等式证明

给出两个由文字与数字组成的式子,证明它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不等关系,叫做证明不等式,比如a、b是任意实数,a?b与2ab是两个代数式,证明成立a?b≥2ab就是证明不等式.

其实,如果想到,对任意实数a,b,总成立(a?b)≥0.

则a?2ab?b?0,进而得出a?b≥2ab,写出上述的过程就是这个不等式的证明,这个证明过程是依据不等量公理,不等式的性质,代数式的恒等变形等知识依逻辑规则

来实现的,当然,已被证明的不等式也可作为定理来引用.

例1 若a,b均为正数,求证:分析:要证

222222222ba?≥2 abba?≥2, abb2?a2只须 ≥2, (由于a?0,b?0,ab?0)

ab只须 a?b≥2ab

只须 (a?b)≥0,这是基本事实,到此思路已经沟通,即可写出证明.

222 102

22证明:a、b均为实数,则有a?b≥2ab, 由于a?0,b?0,所以ab?0.

aba2?b2两边同除ab 得≥2. 也就是 ?≥2.

baab说明 ①a、b均为实数,a?b≥2ab是最基本的不等式,可以作为定理应用. ②例1的结论对a<0且b<0时,也是正确的,它表明一个正数与其倒数之和不小于2. 例2若a?0,b?0,求证分析:要证只须

22a?b?ab. 2a?b?ab, 只须 a?b?2ab 2(a?b)2?4ab, 只须 a2?2ab?b2?4ab

22只须 a?b?2ab.

这是基本的不等式,至此思路已经沟通,可以写出证明. 证明:因为a?b?2ab

所以a?2ab?b?4ab,即 (a?b)2?4ab. 由于a?0,b?0,ab?0所以两边开平方可得

2222a?b?2ab,也就是

说明:本例的

a?b?ab. 2a?ba?b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ab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ab22222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这个结论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3对正数a,b,c,求证a?b?c?ab?bc?ca. 证明:对a,b而言,a?b?2ab

对b,c而言 b?c?2bc, 对c,a而言 c?a?2ca

222相加得 2(a?b?c)?2(ab?bc?ca),所以 a?b?c?ab?bc?ca

2222222225a?11?13?5b?b2. 例4 求证:对任意实数a,b 都有 2a25?25分析:左边的式子只与a有关,右边的式子只与b有关,可以单独考虑,若

125a?1c?13?5b?b,即可得证. ?c,而2a25?25 103

5a?15?5a证明:由于2a ?a225?25(5)?55?5a1?由于(5)?5?2?5?5,所以2a. ① 225?5a22a又 13?5b?12121111b=b?5b?12??(b2?2?5b?25)? 2222221112 =(b?5)?? ② 2225a?11?13?5b?b2. 综合①,②可得 2a25?25例4 若a、b、c、d都是实数,求证 (ac?bd)2?(a2?b2)(c2?d2). 分析:要证 (ac?bd)2?(a2?b2)(c2?d2)

只须 ac?2abcd?bd?ac?bc?ad?bd 只须 2abcd?bc?ad,只须 0?bc?2abcd?ad 只须 0?(bc?ad)2即可.

这是显然成立的事实,倒过来写就是本题的证明. 证明:由a,b,c,d均为实数,显然 (bc?ad)?0.

222222222222222222222dad?0.也就是 2abcd?bc?ad. 即 bc?2abc?两边都加ac?bd得 ac?2abcd?bd?ac?bc?ad?bd 两端因式分解,即得证 (ac?bd)?(a?b)(c?d).

说明: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习不等式的证明,要点在学会分析.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习题8.4

a2?b?2a. 1. 若a?b?0,求证 a?b?ab?ab. 2. a,b均为正数,求证b3322a2b2a2?b2?a?b???a?b. 4. a,3. a,b均为正数,求证b均为正数,求证???. ba2?2?2x2y22225.若2?2?1,求证 a?b?(x?y).

ab 104

5a?15?5a证明:由于2a ?a225?25(5)?55?5a1?由于(5)?5?2?5?5,所以2a. ① 225?5a22a又 13?5b?12121111b=b?5b?12??(b2?2?5b?25)? 2222221112 =(b?5)?? ② 2225a?11?13?5b?b2. 综合①,②可得 2a25?25例4 若a、b、c、d都是实数,求证 (ac?bd)2?(a2?b2)(c2?d2). 分析:要证 (ac?bd)2?(a2?b2)(c2?d2)

只须 ac?2abcd?bd?ac?bc?ad?bd 只须 2abcd?bc?ad,只须 0?bc?2abcd?ad 只须 0?(bc?ad)2即可.

这是显然成立的事实,倒过来写就是本题的证明. 证明:由a,b,c,d均为实数,显然 (bc?ad)?0.

222222222222222222222dad?0.也就是 2abcd?bc?ad. 即 bc?2abc?两边都加ac?bd得 ac?2abcd?bd?ac?bc?ad?bd 两端因式分解,即得证 (ac?bd)?(a?b)(c?d).

说明: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习不等式的证明,要点在学会分析.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习题8.4

a2?b?2a. 1. 若a?b?0,求证 a?b?ab?ab. 2. a,b均为正数,求证b3322a2b2a2?b2?a?b???a?b. 4. a,3. a,b均为正数,求证b均为正数,求证???. ba2?2?2x2y22225.若2?2?1,求证 a?b?(x?y).

ab 10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z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