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

更新时间:2023-07-19 05: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

摘要 因特网是开放性的全球分布式网络,是信息的海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同时负载信息资源的网络分布分散、种类繁多、容量极大,影响了人们准确快速地获取网上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以海量存储、迅速增长、动态变化为其主要特征,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科学评价,不仅有助于更加有效地组织、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给用户以指导性建议,而且也可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参考大量国内外有关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文献,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体系的脉络。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评价 评价方法

梳理了

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

一、绪论

1.1 引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信息资源集散地, 成为永不枯竭的信息源泉。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这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无序性和不可控制性, 很多用户自身又缺乏信息检索技能及信息识别能力, 致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 许多检索需求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 开展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帮助用户掌握判断信息资源可信度的方法, 同时主动搜集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供用户选用, 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1.2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

近几年,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逐渐被提上议程,成为一个受瞩目的课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具有以下必要性: 1.21网络环境本身的需要

由于网络信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信息内容杂乱,质量不一;网络信息的动态性等特点,因此要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有用性就必须对网络信息的质量加以控制,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环境的质量。但是传统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和指标是难以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 由此需要有新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1.22 用户利用的需要

针对因特网的海量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组织依然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尽管人们可以用搜索引擎来对网络信息进行组织和检索,但所得到的结果是十分有限的,检索结果也往往过于简单,而且用户必须在检索结果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无形中又增添了用户更多的负担。所以,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可以提高网络信息组织和检索的效率,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1.23 信息机构的需要

信息服务机构包括图书馆和一些商业信息服务机构,尤其是目前正在建立的数字图书馆等。这些机构都把网络信息资源看做是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在对信息使用前必然要对信息进行选择,选择的前提就是评价。要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也要把评价的结果提供给用户,这样才方便用户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1.3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目的

开展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目的有二。

一是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了解网上相关学科、专业、主题领域学术信息的分布及质量水平等情况,从而为有关信息的取舍提供判断依据,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帮助用户选择或直接为其提供最有针对性的信息,为用户实现投入小、回报大的效益。

二是通过对相关学科、专业、主题领域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掌握各领域的优秀网站/网页,日积月累,形成各领域优秀网站/网页群,以最终确定本单位最常用的“核心网站/网页”。

二、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具体的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

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

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21 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地信息,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2.22 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活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

2.23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在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姿势状态展示的。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体现了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2.24 数量巨大,增长迅速

CNNIC一年两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面反映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以其权威性著称。从本次报告中可以看出,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083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17.9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37.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9380M。

2.25 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在网络种的流动性非常迅速,电子流取代恶劣纸张和邮政的物流,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都只需要短短的数秒钟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没一个角落。

2.26 信息源复杂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所取和存放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给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2.3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性及其分类

网络信息资源除了具备一般信息资源的属性,如依附性、转换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无限性、增值性、有用性、有限性、可选择性等外,还具有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时效性、不稳定性、信息的互动性、内容的丰富性、信息发布的自由性、信息分布的分散性和不均衡性、信息质量及价值的差异性等。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按信息表现形式分为电子出版物和非电子出版物信息资源;按信息的媒体形式分为文本信息资源、超文本信息资源、多媒体信息资源和超媒体信息资源。

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

三、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综述

3.1 评价方法

3.11根据评价角度的不同将评价方法一般可划分为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和评价性元数据方法

定性分析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从主观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所做的优选与评估。这种方法一般根据评价目的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 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评价标准及赋值标准, 再让用户进行评定或打分, 给出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结果, 以指示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的高低。定性评价法一般采用用户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等方式。定性评价标准因专业领域、学术水平和课题的专门需求等的差别而因人而异, 无法强求一致。目前, 实践中所开展的绝大部分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服务都以定性评价法为主。定性评价的缺点是评价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并且由于缺乏量化标准, 评价结果往往失之模糊, 其优点是可以对网站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

定量评价法是按照数量分析方法, 利用网上自动搜集和整理网站信息的评估工具, 从客观量化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的优选与评价。定量评价的优点是信息比较全面及时,使用方便而快捷, 可以从技术指标上对网站进行评价, 所得的评价结果比较客观而公允。缺点是标准过于简单, 并且这些统计数据可能会受到广告、网站免费服务、浏览器设置等因素的影响, 所得结果难免偏颇。同时, 定量评价方法无法对内容进行深入的考察。定量评价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定性评价的主观性和价值偏向,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客观、规范、宏大的数量分析方法, 是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一个发展方向。

综合评价法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其中,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托马斯·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 它综合人的主观判断来分析复杂的定性问题的定量方法, 把总体现象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

评价性元数据方法。除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之外, 有些学者提出利用评价性元数据开展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从本质上看, 利用元数据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并不是一种新的方法, 而是一种新的模式。元数据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 但现有的元数据规范只针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描 述, 我们可称之为描述性元数据。实际上, 元数据包括描述性元数据和评价性元数据两类, 描述性元数据用于网络资源的描述和定位, 如都柏林核心集等, 而评价性元数据则用于网络资源的发现与评价。以元数据为基础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实质上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认证的一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 其成功依赖于信息提供者能主动参与认证和用户对认证机构、评价标准、认证结果的信赖程度。

3.12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将评价方法分为用户评价法、第三方评价法和网络计量法

用户评价法主要是由有关网络资源评价的专业机构向用户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由用户根据其特定信息需求从中选择符合其需要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在这种方式中, 评价机构仅将其所选择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指南告知用户, 帮助或指导用户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而不是代替用

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

户评价, 这有助于用户搜集完全符合自身特定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 提高网络信息资源过滤的质量。一般采用定性评价方法, 利于用户找到符合自身特定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

第三方评价法相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布者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用户而言, 是由第三方根据特定的信息需求, 建立符合特定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评价程序或步骤, 得出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结论。评价的范围多侧重于综合性网络资源, 面向普通网络用户, 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日访问量、网站设计的感官效果等, 注重网络资源的形式而不注重信息内容。目前一般采用定性评价法, 其核心在于选择合理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考虑。

网络计量法是根据网络资源自身的特性进行的评价,客观性较强。链接分析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将网站中页面指向另一个外部页面的链接看作是传统文献中的引用关系, 从而借鉴引文分析法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价。常用的方式是网络计量方法, 即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网站的访问量统计和链接情况统计, 进而对网站的影响力、站点提供信息的水平、可信度做出评价。

3.13 其他评价方法

网络链接分析方法。网络链接分析方法是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特有研究方法和核心研究内容,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国外的许多知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开始得较早,在2001年就已经有成果报导。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网络链接分析方法得到了极大发展,涉及广泛的研究对象和多层次的研究内容,成果极为丰富,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它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充分利用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可靠性、简明性和广泛的适用性,适用于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科学评价中。例如,2001年,邱燕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及评价体系。2003年,赵炜霞提出了具体的AHP评价步骤: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②建立判断矩阵;③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④层次总排序;⑤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2006年,肖琼等人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思想的基础上,引入模糊一致性矩阵构建权重集,并以网络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实际应用了这种“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2006年,赵伟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他采用专家给出的各指标属性值,通过线性加权获得评价结果。2007年,矫健提出一种利用层次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对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集结的综合评价方法。2008年,卢小莉和吴登生运用层次分析法思想,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一致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回归分析法。作为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回归分析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2007年,张东华等人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通过开展调查、获取数据,利用所得的数据估计模型中的参数,求出关于综合指标的线性评价模型,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具体的网站进行评价,以对模型进行验证。

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

除以上主要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评价方法。例如,2003年,庞恩旭介绍了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的多层次评判方法。2004年,刘彩娥提出了利用概率统计中的期望值和方差的量化评价方法。2006年,赵伟等人介绍了以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改进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方法。2008年,王居平在纯语言加权算术平均算子(PLWAA)和纯语言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纯语言信息的网络信息资源综合评价的方法。 3.2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综合的评价, 从而确定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 为用户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 决定了评价的结果科学与否。

3.21 从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来看, 可以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全面性、精确性、权威性、唯一性等

全面性是评价网站内容的重要指标。但是一个网站、网页或一条信息不可能提供某个专题的全部信息, 因此考察网站的全面性可以看该网站在利用自身资源提供某专题的基础上, 有没有列出研究该专题的书目信息和相关网络链接,以帮助其尽可能全地找到所需信息。精确性是网络信息有无使用价值的衡量尺度, 精确性不足的网络信息或虚假信息只能混淆视听, 甚至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权威性是网络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 政府网站、机构网站和学术网站的权威性较强。唯一性体现了网站的独特性, 体现了网站作为信息源的独特优势。

3.22 从网络信息资源的形式特征来看, 其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信息组织的科学性、网页设计指标、界面友好性、点击率和访问量等

对于单个的网站来说, 信息组织的科学性有利于提高网站的整体质量, 有利于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网站信息的结构, 迅速找到需要的网络信息。网页设计指标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 那些材料组织合理、图文组合协调、色彩搭配温和、媒体形式多样的网站总是受到用户的欢迎。界面友好性主要指网站为用户考虑得比较周到, 预先考虑到了用户在访问网站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网站方便好用, 用户访问不需专业的检索技能。点击率和访问量是网站质量的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 点击率越高、访问量越大, 网站的质量也就越高。

四、总结

从总体上看,当前的方法研究还缺乏系统性,研究者们各自为战,且大都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真正应用于实践的有效方法还不多。因此,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和手段,将其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工作切实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其应有作用,是方法研究的重点内容。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还有许多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有关的问题在本文中尚未涉及。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具有涉及范围广泛、研究方法复杂、研究对象和内容丰富、研究发展迅速等特征,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可以肯定的是,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对新时期的学术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广利.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研究.情报资料工作, 2001( 6)

[2] 王韬, 敬卿.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中国信息导报, 2003

[3] 邱燕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情报科学, 2001( 6)

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

[4] 张咏.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图书情报工作, 2002( 10)

[5]/view/1356256.htm

[6] 陆宝益.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J].情报学报,2002(26):2

[7] 李刚,孙兰.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初探[J].情报杂志,2000(1):5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hg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