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必考六大母题(一):“人文底蕴”命题预测与素材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9:58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年高考作文必考六大母题(一):“人文底蕴”命题预测

与素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因此也被誉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最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明: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而这其中的六大素养甚至可以看作是2017年高考作文必考的六大“母题”。“人文底蕴”解读名师

张兴武老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征文特优奖等多项文学奖。人文底蕴主要包含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1.人文积淀重点: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指向很明确,有意识地去做就可以了。“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中的“认识”是指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指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和社会。这两点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智慧,并做到长期坚持训练自己。

2.人文情怀重点: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我们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审美情趣重点: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趣味。当我们知道这里的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后,有意识地坚持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等方法去体味品评,即可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真题解析1.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读】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考生“审美情趣”的题目。题目虽然在立意上十分明确,但是在素材的要求上有一定的难度,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的例子。要求考生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志趣。一言以蔽之,本题比拼的是考生的阅读底蕴。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文如其人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作者品性与文字风格没有必然关系,蝇营狗苟者也能写出磅礴大气的文字。如要写出其中的深意,则需要考生眼观社会,有一定的辩证思考能力。 2.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读】人应该怎样生活?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适当地减负,要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得着也不得意……这些自然地体现出了写作者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

3.201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解读】“梅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自选一物”体现出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的素养。写作中,需要明确此物本身的特点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等,这便涉及“人文积淀”;而此物又是怎样让“我”热爱它,热爱又是怎样深入“我”的灵魂的,很自然地又回到了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上。命题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深秋,北京郊区的潭柘寺。千年古树前排起了顶礼膜拜的长队,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古树闭目祈福,神情专注,良久方罢。一棵古树为什么能够激发人们的敬畏之心?或许是因为古树是时间的一个具象符号,人们向古树祈祷,实际上是在向时间表达敬畏。而时间的深沉力量,正在于其涵养了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心灵。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津:材料的事件是老人对古树顶礼膜拜,关键词是“敬畏”,文章立意的重点应该放在谈自己对“敬畏”的理解。同时,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个词语

“时间”,突显的是一种历史感,是一则比较典型的体现人文情怀的材料。写作时,可以从审美的角度,以古树为审美对象,谈敬畏;也可以跳出材料,写敬畏其他的事物,评述敬畏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久前,法国首都巴黎的市长宣布将对市区老式书报亭进行改造,谁知却引来了潮水般的反对声。“新书报亭的设计看起来像垃圾箱”“这是在破坏巴黎的浪漫文化”……媒体的冷嘲热讽,市民签字请愿,让巴黎市政府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尴尬局面。在巴黎市民看来,老式书报亭这个诞生于150多年前的绿色穹顶小屋,早已和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以及埃菲尔铁塔一道,成为巴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有人感慨,巴黎若没有书报亭,就像伦敦没有红色电话亭,纽约没有黄色出租车,似乎整个城市都变得不完整了。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津:材料涉及人文景观,隐含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内容,写作时展示写作者的审美情趣。可从保护文化传统与推进时代进步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上立意。比如:避免对旧事物“一刀切”,顺应时代发展,精准把握需求,才能实现消费需求与文化传承的双赢。素材集锦 所以诗词的用处是什么?

当人生得意时,我会提醒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

当人生失意时,我会提醒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面临非议与诋毁时,我会在心底告诉自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在医院查出肿块时,我会笑着对安慰我的医生朋友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我也有丹心照汗青!”

当人生踽踽独行、孤单寂寞,甚至孤独包裹、苍凉袭来时,我会在心底一遍遍地默念:“试问人间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所以,诗词从来不是决定输赢、彼此攻击,甚至提供炫耀、以资傲娇的力量。诗词只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芬芳。

所以诗词是且只是一种抚慰心灵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滋养灵魂的力量!

那么,这种抚慰、塑造与滋养,该从哪里开始呢?审美! 审美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出发,也是一种归宿。

读出诗歌背后的美,读出文字背后的灵魂与人生,或豪放,或婉约,或精致,或壮阔,让我们的心随之律动,与之交融,享受这样一段有关诗词的美的历程。

此山中。”

当人生失意时,我会提醒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面临非议与诋毁时,我会在心底告诉自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在医院查出肿块时,我会笑着对安慰我的医生朋友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我也有丹心照汗青!”

当人生踽踽独行、孤单寂寞,甚至孤独包裹、苍凉袭来时,我会在心底一遍遍地默念:“试问人间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所以,诗词从来不是决定输赢、彼此攻击,甚至提供炫耀、以资傲娇的力量。诗词只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芬芳。

所以诗词是且只是一种抚慰心灵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滋养灵魂的力量!

那么,这种抚慰、塑造与滋养,该从哪里开始呢?审美! 审美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出发,也是一种归宿。

读出诗歌背后的美,读出文字背后的灵魂与人生,或豪放,或婉约,或精致,或壮阔,让我们的心随之律动,与之交融,享受这样一段有关诗词的美的历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l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