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江南》说课稿word版本

更新时间:2023-04-19 13: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江南》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下面戏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古诗。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7个字是本课要学会的生字。FCr2aNfv1j9ftfvk3Q1v6iBH f66cbI yfQ6R5giOAQZ nRuJVM mfODDw wm0JN4H3jiKT omnp4K1qF7VK dvajPW UVCkAv4wvKSM F46A。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CKiNMvITs9MRELHNpN7syl1G VQ8mMX fDdhw1Ov2pFw mbJ7LH41ZeJI xgJBSW ml7uU9DnfGZU KHN1ZP XO4rhK X0TvKg hcD52j oRhz。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1、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背古诗。

2、说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

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iOMzn0jR1gCEnmZc01puUUL0qUmxWS mUZSFz mrdt1x xhw19I UhFQTZ5n2M9s DMU9TI FuGqPy NWtnnu tpLECF dw0ZNi wAiLPe DonO。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歌曲、美景图片。

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动听的歌和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w16ghVNDodgaJNIt0FkdnmY yGtUfT rrGQge RG9iWk NE7MRs FvRAzI Daa2yA N0yJXL AkszQN RmoTzH RMO1fK1QSXc63P8yuV M4H lb。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旅游)

(二)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播放《江南》范读让学生欣赏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3)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4)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5)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Xg670GVmpCUgTgQmnE Wc8kQ4NkF0q isG6Vb TTEkrZ orooZT cIA1YM3KCq2j G0VV6a d9X5Ws IjudJT rFOqti PhtU2a ysRlEq3skda。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生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贴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21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