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走向统一的秦汉

更新时间:2024-03-08 02: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 2.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 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课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的形成)。 【本课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含自主学习、课堂探究、教师精讲、当堂训练和课后作业 二、自主学习

(一)结构化预习: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

词句;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 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一.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六王毕,四海一” 1.过程 击退 ; 北 收回 ; 修长城、 。 灭东方六国。

开凿 ; 1 开“ 道”; 置郡。 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2.意义:(1)“六王毕”:结束了 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 的秦王朝。(2)“四海一”:扩大了统一帝国的 ,推动了中华民族 格局的形成。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一)地方:郡县制

1.郡县的出现,在 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郡县制的内容:“郡”设郡守掌 ;郡尉掌 ;监御史掌 。 隶属于郡。

3.与分封制相比的特点:(1)形成了中央 管理地方的形式。(2)郡县长官一概由 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意义:(1)是 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是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巩固国家的统一。 5.西汉继续推行 制,汉初曾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 (二)中央: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1.皇帝制度:皇帝集 、司法权和 于一身。皇权带有 、随意性的特点。皇权 。(嬴政是第一个皇帝,故称“ ”。) 2.三公九卿制

(1)三公的职能: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下设诸卿,即九卿。 (2)议政方式: 。①成为皇帝裁决的 ;②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 失误的有效途径。

三、课堂精讲 一、皇帝制度 (一)名称来源:“三皇五帝” (二)创立者:秦王嬴政 (三)特点:

1、皇权独尊——显示了皇权的不可僭越(如“朕”“制”“诏”“玉玺”等词) 2、皇位世袭——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

3、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四)皇帝的权力:

1、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2、任免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等;3、调动军队。 (五)意义:被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二、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一)中央官僚机构

2

1、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2、“三公”:

①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行政)(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产生)。 ②太尉:主管军事,但秦始皇实际并未任命太尉,而是自掌军权。

③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等。

3、丞相之下设九卿,分掌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二)郡县制

1、 郡→县(道)→乡→里→亭。

2、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兵事)、监御史(负责监察)。

3、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4、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基层地方行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5、特点和意义

①郡县制的设置形成了中央直接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②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建立的背景:“六王毕,四海一”

地方: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内容 皇帝制度 中央:

三公九卿制

影响

四、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一:郡县制

材料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丞相王绾

“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容易控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延尉李斯

3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秦始皇

(1)秦朝建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据材料一指出,王绾和李斯各主张施行什么制度?秦始皇采纳了谁的意见?

材料二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后来随着实力

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 权威逐渐削弱。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 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人民版《必修一》 郡县制示意图 (2)据材料二分析,郡县制相对于分封制有何优点?

材料三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西汉实行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这种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什么后果?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4)据材料四分析柳宗元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认识。

4

探究二: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

材料一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人教版《必修一》

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指出,皇帝制度有何特点?并分析其本质。 材料二 三公九卿制示意图

(2)据材料二分析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探究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 教材P8秦始皇陵兵马俑和知识链接(秦长城和汉长城) 材料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明末清初)

据上述材料分析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影响?

五、课堂练习

1.秦朝郡县制度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3g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