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分析_王宇

更新时间:2023-05-17 22: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年研究

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分析

王宇陈旭

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高校近千名不同分析,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相关对策。这对于全面分析大学生诚信现状,剖析诚信缺失层次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

原因,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诚信教育效果,形成人人讲诚信的和谐校园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调查;失信原因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08)12-0053-02

6.提高大学生诚信度的对策分析。在建立健全大学生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调查数据分析

大学生诚信度问卷设计的问题包括六大方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学生失信的社会因素分析、大学生对诚信知识的认知、大学生的失信领域、建立大学生诚信体系的对策等。通过对黑龙江省近千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结论如下:

助学贷款诚信制度的途径选择上,149人(16.5%)认为,要加强诚信教育和宣传;285人(31.6%)认为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328人(36.3%)认为,迫切需要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估和监督机制;141人(15.6%)认为要建立诚信的惩罚机制;仅有111人,即12.3%的样本认为没必要建立诚信档案。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因素分析

目前,诚信危机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全面分析大学生诚信现状,剖析诚信缺失原因,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效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分析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我们认为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诚信教育的现状。高等教育中诚信教育欠缺;

我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和父母。

2.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调查显示,仅有大约一半的

大学生对诚信知识有详尽的了解,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对诚信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对成功的要素进行排序时,大多数大学生给出的顺序是个人品质、社会关系、专业技能及其他等。

3.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表明,绝

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存在诚信危机。不过大学生对自我诚信水平评价较高,有63.9%的学生认为自我诚信表现较好。在全部样本中,有64.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普遍诚信水平一般。

1.大学生诚信意识逐步加强,但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新思支持。

维、新潮流不断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在这种宏观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不可否认的一个现实是:大学生的诚信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表现出了新特点:一方面,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诚信认知度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诚信水平缺乏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4.大学生失信的社会因素分析。高达72.3%的学生认

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学生失信的主要原因;7.9%的学生认为失信来自于家长或老师的影响;11.7%的学生认为高校教学体制的不合理是造成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源;还有8.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失信原因不明。

2.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受到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认识局限。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但是由于其世界

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容易偏激,特别是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仍显不足。在社会普遍存在诚信缺失的现实冲击下,他们很容易出现浮躁不定的心态,表现在思想上便是容易将观察到的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表现在行为方式上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父母、社会要求较多,对自己要求较少,

5.大学生失信领域。调查显示,大学生失信主要表现

在学业(113,12.5%)、人际交往(196,21.7%)、助学贷款(87,

9.6%)、就业(129,14.3%)等领域。在全部样本中,人际交往

和就业是大学生诚信的重灾区,除此之外,还有378个学生(41.9%)认为大学生还有其他的失信领域。

2008.1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53

青年研究

考虑自己较多,考虑他人较少,对诚信缺失引起的后果缺乏足够的重视等。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道3.诚信教育缺乏衔接与配合。

德教育又是育人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长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和框架,德育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德育课程成为学生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加之德育方法的不恰当、内容的枯燥、效果的不易量化以及教育者本身的不够重视等,致使德育收效甚微。诚信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也一直被简单化、边缘化,诚信教育没有也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家庭、社会以及同辈群体等的潜在影响。在现代社会,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然而多种教育渠道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经常出现教育效果的互相抵消,使诚信教育缺乏一个必要的生存土壤。这里主要表现为:家庭诚信教育的缺乏甚至负面的影响,社会用人机制的重能轻德,舆论媒体的夸大虚张以及政府的诚信危机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及任职等方面情况,制定出较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的每一项内容进行客观的评价,形成个人诚信档案,并将学生毕业时每学期的诚信记录和评价装入毕业生档案。同时对发生违纪、失信行为的学生,在严格按规定处理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失信的危害性,为其实现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要健全个人诚信体系和诚信评价机制。要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的道德教育,强化诚信意识,尤其要在未成年人中加强诚信教育。建立规范个人信用体系,把诚实守信的美德与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之成为人们认同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3.建立有效的社会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一个国家的诚信环境如何,公民的诚信道德自觉性如

何,直接影响到每个国家的国际和贸易形象,直接关系到良好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因此,加强国家的诚信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尽快建立切实、有效、可行的社会诚信体系,成为我国提升公民诚信道德素质,以良好的国家和公民形象参与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为国际交往中新秩序的建立尽一份责任的关键。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家庭、学校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二者都是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大环境非常重要。通过一系列的全民诚信教育,打造良好的信用体系,是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根本所在。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度的对策思考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诚信、憎恨欺诈之传统,历来把诚信作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和进德修业之本。诚信作为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金律,对于有效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惠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京

2007,(8).审计学院学报,

[2]黄笑伟.大学生诚信缺失及诚信教育[J].工会论坛,2007,(9).[3]郭兰成.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

2007,(13).育,

[4]王宇,马英华.建设企业诚信体系的构想:以黑龙江为例[J].

法制,2006,(11).

陈旭.黑龙江企业社会诚信统计分析研究[J].统计[5]王宇,

与咨询,2007,(5).

注:本文系2006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HZG106。

1.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是人最根本的人格特征。“诚实”追求的是“真”,科学追求的也是“真”,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培养他们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在学校加强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也要密切配合,父母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从各方面给孩子施以积极的影响。学校、家庭相互配合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教育。同时,教育工作者自身也要解放思想,要大胆学习和借鉴西方一些国家诚信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使诚信教育更富实效。

如果说教育活动2.建立诚信档案,健全诚信评价机制。旨在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那么,建立诚信档案健全诚信评价机制以约束不良行为,则为他律的重要手段。第一,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诚信行为,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遵纪守法、人际交往、社会实践、助学贷款、学费缴纳、奖惩

(王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总支书记,副院长;陈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责任编辑珞桂

542008.1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9s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