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管理思想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27 13: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旦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周易》管理思想研究姓名:杨恺钧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产业经济学

指导教师:苏东水

20040503

摘要

《周翳》是中匿健绞文他戆源头活求,其“爨强不怠”、“嚣德载物”的糕糖也怒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如何从古老而常新的《周易》中剔除神秘色彩和久努簌瓣关系,旋坚持吉为今遥、去糨取耩豹覆舞{下提炼、总缭赉存实矮赘签意义的管理思想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薰任。而以往的关于《周易》管理思想的提炼、整瑷多停留在就辩论辩激及侧重管理哲学与管理邋德的溺发上,没有飘管理过程的角度去系统完憋地挖掘《周易》管理思想的内涵,使褥《周易》管瑕思想的研究欠缺可操作性,因此这项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弱一方狮,现实管理邀德惫搬的热测,战珞管理不确定性兹燃强,耀境日越复杂多交,绘2l世纪管理学者提出了挑战,两方管理学者也开始向东方古老的智慧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学习鍪组绞”的提蹬者彼德?圣吉公开承试冀第五磺修炼楚氆婆了东方管理智慧,其系统型思维可以说是从《周易》熬体认识论中崴接借鉴的。作为炎黄子孙,我稍踅应该责无旁贷遣继承、转化、创新《髑易》惑想,便之能为解决上述管理问题提供躺决思路。

论文首先对《周易》作了基础性的阐释,包括《周易》名称、卦爻、常用术语,这为艨文分糖提炼《孀翳》管璞思想抒下基戳,然舔论文分扳了《瘸易》主要的两大历史局限性,即有一定的巫术迷信色彩和人身依附关系,这担强调一定翁囊术遴傣色彩楚说《弼茹》有巫术迷售色彩,毽不是缀多,这在第二章《溺爱》朴素唯物观中说得更为透彻,应该说《周翁》总体上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相信人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入的主潞能动髋,是强以逢凶化吉,纯不利为有利的。

论文在此纂础上掇炼总结了《周易》辩证法憩想,以及整体认识论,这两部分淹《周易》管理遂德及具体鸵管理思想熬提燎撂下了坚实豹羲学基磁,困菇哲学的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肴法,认识论嫩提炼思想的方法论,只有在此羹稻上方胃麓撬炼管莲道德、管理憨想,或者霹激谤管趱道德、管理慈悲楚蜇学在某一个层面地体现。论文在此基础上对管理道德进行了总结。这在铃理道德缺失的时彳弋背景下借鉴价值显待尤为突出,蒸体可以归纳为《周易》蕴含的家庭管理道德与幸亍政管理道德,两这对于提炼总结《周易》管耀思想打下理论基础,固时因为文化、道德的传承性而对现实的管理实践犬有裨凝,使得管理者更为自觉地使蠡为德合篱理道德。

进而论文进入主体部分,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提炼《周易》篱理思想,之所以簌篝瑾过程拣焦瘦是爨为首淼这样宠鞭戳往磅究《嗣易》管理愆想掰带有鹃操作性澄的弊病,其次管理过程本身就是包含一段时间的展开,这与《周易》重“肘”

有内在契合之处,而且管理过程中决策、领导、激励、控制不能截然分开,管理过程具备系统性,这正是《周易》所强调的,此外管理过程的主体是人,管理过程离不开对变化环境的分析,而这恰恰都是《周易》所主要强调的,所以从管理过程分析,也可以说是扬《周易》之长。

关于《周易》决策思想首先我阐释了h筮的感应原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得出了h筮的灵验需要很多苛刻条件以及断卦更离不开实践和经验这些结论,进而肯定“善为易者不占”以及“易为君子谋”,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决策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损上益下,真诚守信;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适时而动,量力而行。

关于《周易》领导思想,我从指挥和协调两个方面来进行提炼,就指挥思想而吉,主要借鉴《师》卦、《噬嗑》卦,总结出所蕴含的统一指挥、纪律严明、果决谨慎的思想,而就协调而言,我主要借鉴《同人》、《比》卦总结出领导者在协调时要具有求同存异、虚怀若谷,消除派系的素质。

关于《周易》激励思想,我深入其内涵,挖掘整理出其蕴含的榜样激励思想和仪式激励思想,并提出了以身作则以及诚信在榜样激励的作用,仪式激励中造势与重质的辩证统一。

关于《周易》控制思想,我提炼的管理思想概括为显性控制与隐性控制,前馈与及时控制,并且指出了控制具有的道德内涵,并提出了个人内控的修行方法,对于提高现实组织的控制水平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论文的最后对上述思想进行了整体概括,归纳为趋吉避凶,崇德广业;持中尚和,顺时守正;德博而化,日新盛德。其中,趋吉避凶,崇德广业是强调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统一,并服从于《周易》管理的最高目标“保合太和”。持中尚和则强调“中”与“和”的重要性,“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协调,要顺畅。“和”往往以“中”为前提,“中”往往以“和”为归宿。领导职能的发挥特别重视持中尚和,领导要善于协调,能够求同存异,同时做事又不能偏激,遵循适度性原则,广泛地团结多数,在指挥中要坚持统一指挥,做到纪律严明,不能过分讲人情。而顺时守正则表明守正要重视管理者的责任以及组织的秩序,但守正的同时更要顺时,“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即管理者的行止动静与最佳时机相结合。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在决策以控制始终不忘记自己的职责,能够防患予未然,能果断决策和及时控制,较好地体现了顺时守正的管理思想。而德博而化更强调《周易》管理思想重视道德感化的作用,同时因为德行合’.管理实践活动也成为追求高尚人格的过程,因此组织目标要予以重视和引导。这一点的提出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管理目标功利性过强所带来的局限。而同新盛德则强调了《周易》管理思想重视创

新,重视管理者持续渐进地提高道德水平,进面感化缎织中被管理襞,形成良性互动,使组织熬体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论文最蜃进行了鼹望,鞭对薮经济下对管毽豹诸多挑战,论文圭要铮对竣略管理不确定性的显著增强以及网络经济下管理道德危机这两大挑战,借鉴《周易》拶关管疆愚怒找到对策。铮对茂貉管理不确定搜豹翔澍,翻薪速凄翔铗,撬出树立长期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包括建立一套监控系统对可能的危机进行监褫和预测,锅导长期君安愚危的组织文化。葡时发挥《周弱》管理思想重整体、羹创新的优势,实施整体宦t瓤方寨,在刨囊中把握整体,程把握整体鼓中励协创新。针对网络经济下道德危机,摊出网络参与潸首先要守正鸯僵,始终保持诚信,不欺骧德入,同时提亵爨己网络技本水平,蠢效降低风险,对于监管人员要持续不断提高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不能懈怠、臻蕊:弱辩,增强全享圭会静道德教育,耱立诚信意谖,要德藏并济,完善立法,保护守法人的合法权益。最后,认为要解决新经济时代铤理挑战需要借鉴、应用博大精深羽东方管理理论,为诧《同易》管理思想的下一步研究工作簸是从“人本”、“人德”、“人为”三方面提炼《周易》管理愚想,从两为东方管联理论的研究做出贡献。

关键谡:髑易;道德;中;和;

ThebookofChangeistheoriginandsource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

Itsvalueof“constantlystrivingtobecomestronger”and”showingmercyto

others”arealsoamongthebasicspidtsofChinesetraditionaIculture.1tis

andreferentialideasofourgreatmissiontosummarizetheessential

managementintheprincipleofmakingthepastservethepresent,removingdefectsandreservingmeritsbyeliminatingthecolorofmysteryanditsdivinationcomponents.However,pastextractionofmanagenalideasofthebookofChangewasonlyrestonanalyzingdivinatorysymbolsandexplainingparticularlyonphilosophyandmoralsofmanagementinsteadofdiggingdeeplyandwhollytheessenceofmanagerialideasofthebookofChangefrOmtheangleofmanagementprocess.ThisleavesthelackofmaneuverabilityofthebookofChangemanagementresearch.Therefore,themanagementstudyofthebookofChangeisveryinstructiveandpractical.Ontheotherhand,inthe213‘century,thescholarsonmanagementarechallengedbytherisingmoralcrisisinmanagementpractices,thegrowinguncertaintiesinstrategicmanagementandtheincreasingchangingspeedofenvironments.WesternscholarsofmanagementhavelookedforresolutionsfrOmtheancienteastwisdom.PeterSenge.thefounderoflearningorganization,admixedinpublicthathisfivelearningorganizationprinciplesarerefe汀edtoeasternmanagerialwits.ThetheoryofSystemThinkingisdirectlylearnedfromthebookofChange’sepistemologyofentirety.AsthedescendantsofChina.weshouldholdtheresponsibilitywithouthesitationtoinherit,transferandcreatethethoughtofthebookofChangesothatitcouldcontributeitsideastothemanagementproblemsmentionedabove.ThedissertationfirstgivesaelementaryintroductionofthebookofChange,includingtheexplanationofthenames,divinatorysymboIsandcommontermswhichbuildfoundationsforthenextparttoextractthemanagerialideasfromthebookofChange.ItalsoputsforwardthetwomainhistoricaI|imitations.itscolorofsorceryandsuperstitionanditsattachmenttopersonalities.ThecolorofsorceryandsuperstitionemphasizedheremeansthebookofChangehasitscertainbutnotmuchsorceryandsuperstition.whichisexptalnedmoreclearlyinthebookofChange’snaivematerialismin

ChapterTwo.Generally,thebookofChangecomformstotheobjectiverulesonthewhole.ItbelievesthathumanbeingsareabletoturnillluckintogoodoneandchangedisadvantagestooppoRunitiesbysubjectiveeffortsundertheprincipleoffoIlowingtheobjectiverules.

Onthebasisoftheabove,thedissertationepuratesandsumsupthebookofChange’sdialecticsandepistemologyofentirety.ThesetwopartsconstructasolidphilosophicbaseforthefollowingextractionofthebookofChange’smanagementmoralsanditsdetails.SinceWeltanschauungisthegeneralandprimeviewoftheworldandepistemologyisthemethodologyofgainingthought,itisonlybythemcanwegetmanagementmoralsandthoughts.whichinotherwordsmeansmanagementmoralsandthoughtsaretheretiectionofphilosophyjncertainlevel.Basedonthis。thedissertationsummarizesthemanagementmorals.ThereareabundantmanagementmoralsinthebookofChange.manyofwhichstillhavereferentialmeaningsthatareespeciallyprominentinthelackofmanagementmoralsnowadays.ThebookofChange'smanagementmoralsconsistoffamilymanagementmoralsandadministrativemanagementmorals.ThesebuildtheoreticalbasisfortheextractionofthebookofChange’smanagerialideas.FuRhermore。itwillmakemanagersconformtomanagementmoralsmoreconsciouslyastheresultoftheculturalandmoralinheritagewhichhasmagnificentbenefitsondailymanagementpractices.

Thenthedissertationentersitsmainbody.ItabstractsthebookofChange’smanagerialthoughtsfromthepointofmanagementprocess,whichovercomesthedefectsofpooroperationsofpastabstractionsofthebookofChange’smanagerialthoughtsandconcideswiththebookofChange’semphasison‘‘time”fromtheviewofmanagementprocess.Decision—making,leading,stimulatingandcontrollingcannotbeseparatedinthesystematicmanagementprocess,whichisthebookofChange’sadvantage.Moreover,pemon,thecriticalpartofmanagementprocess,andtheanalysisofchangingenvironmentareexactlymainpointofthebookofChange.Hence.analysisfn3mtheangleofmanagementprocessistocarryforwardthebookofChange’smerits.

OnthebookofChange’sdecision—makingtheory,theauthorfirstexplainstheprincipleoftelepathybytheuseofauguryasthedivinatorysymb01.

Simultaneously,themoreimportantconclusiondrawnbytheauthoristhattheeffectivenessofaugurydivinationneedsalargenumberofngorousconditionsandthatitcannotleavepracticesandexperiences.Theseconfirmtheideasof‘ApersongoodatthebookofChangedoesnotcareaboutaugury’'and‘q'hebookofChangeservesapersonwithmorality'’.Accordingly,thequalitiesofdecision-makersaresupposedasprotectingtheinterestofstuffatthecostofauthority,sincerityandhonesty,decisiveandactingatthedghttimewithonesability.

AsforthebookofChange’stheoryonleadership。theauthorsuggeststwoaspectsasdirectingandcoordinating.Inregardtodirecting。theauthorconcludedtheideasofdirectinginunison,strictlydisciplinedandbeingdecisiveandcautiousaccordingtothedivinatorysymbolsof’Shi’and’ShiKe.’Concerningcoordinating,theauthorputforwardtheideathatleadersshouldseekcommonpointswhilereservingdifference,beverymodestandoffsetcliquesasthedivinatorysymbolsof‘TongRen’and‘Bi’said.OnthebookofChange’sstimulatingtheory,theauthorexcavateditsmeaningandcollectedtheideasofmodelstimulatingandceremonystimulating.TheauthoralsoSUggestedsetting

oneseffanexampletoothersandonescredibilityshouldhaveagreatimpactonthemodelstimulatingandmakinggoodatmosphereshould

coincidewithattachinggreatimportancetoquality.

AsforthebookofChange’stheoryoncontrolling,theauthorsumupwiththemanagerialideasofapparentcontrolandlatentcontrol,ex-controlandontimecontr01.Theauthorpointedouttheethicsofcontrolandputforwardthewaysofindividualdiscipline.whichcanstronglyrisethecontrolleveloforganizations.

Finally,thedissertationgivesageneralsummaryofabovethoughtas

pursuinggoodluckwhile

avoidingbad,thinkingmuchofmorality,holding

moderationandadvocatingharmony,conformingtotimeandkeepingresponsibility,civilizingotherswithgrandmorality,updatingoneselfespeciallyonmorality.PursuinggoodluckwhileavoidingbadandthinkingmuchofmoralityemphasizetheunificationofmoralityandutilitysubmitstothebookofChange’shighestgoalof‘thehighestharmony’.Holdingmoderationandadvocatingharmonystressesontheimportanceof“moderation”and

“harmony".“Moderation’’requiresactinginamoderatewayinsteadofextremeway.“Harmony”callsforsoundrelationshipbetweenpeople.“Moderation”

pinpointsthepemonalpositionwhile“harmony"stressesontherelationshipamongpeopleandtherelationbetweenindividualsandorganizations.“Moderation”isusuallythepremiseof“harmony"while“harmony"isusuallytheresultof“moderation”.Exertingthefunctionofleadershiplaysgreatimportancetoholdingmoderationandadvocatingharmony.Leademneedtobegoodatcoordinating。seekingcommonpointswhilereservingdifference,actinginamoderateway,holdingmostpeopletogether,insistingonunified

directing,highlydisciplinedandhardlypleadingforcertainpeople.Conformingtotimeandkeepingresponsibilitymeansmanagersoughttopayatlentionto

theirliabilitiesandtheorderoftheorganizations.Moreover,managersshouldconformtothetimebetterwhenholdingresDOns.biIities.StoppingandRunning

occasions.Inconcreteaptlymeanslinkingpeople’sactionstobest

managementprocess,managersaresupposedtounswervinglypreservetheir

obligationsindecision—makingandcontrolling,preparefortherainyday,determinequicklyandfirmlyandcontrolontime,whichpresenttheideaofconformingtotimeandkeepingresponsibility.CivilizingotherswithgrandmoralityaccentuatesthebookofChange'smanagerialthoughtofmoralinfluence.Astheresultofintegrationofmoralityandbehavior,managementpracticesbecomeaprocessforpursuingloftypersonality.Therefore,theorganization’sgoalshouldberecognizedandconducted.Thisradicallyovercomesthelimitationoftheutilitarianismofwesternmanagement’sobjectives.UpdatingoneseffespeciallyonmoralityemphasizesonthebookofChange’smanagerialideasofcreation.Managersraisemorallevelsconstantlyandgradually,withinfluencingthestaff,whichcreatesgoodmutualcommunicationsandmakestheorganizationinnovatinganddevelopingcontinuously.

dissertationmadeprospectsonthechallengeofthenewFinally,the

economytomanagement,whichfocusedonthemuchuncertaintyofstrategicmanagementandmoralitycrisisinInterneteconomy.Onthemuchuncertaintyofstrategicmanagement,thebookofChangeattachesimportancetobeingpreparedfordangerintimesofsafetyandtheallandtheoneinnovation,whichisthebookofChange’smerit.OnmoralitycrisisthebookofChange

advocateseveryoneshouldgovernoneseffbesinceretoothersandimproveone’snetworktechnology.Andthegovernorshouldimprovehismoralityconstantly.Certainly,weshoulduseeasternmanagementtheoryforreference,whichlseruditeandinformed。ThenextresearchonthebookofChangemanagementistobefocusedon“humanoriented””humanmorality'’and”humanbehavio广,whichmakecontributionstotheresearch0neasternmanagementthecry.

KeyWords:

ThebookofChange。Morality,Moderation,Harmony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太在嚣舜指学下避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

中除了特别烟以烬注和数落戆媳方钤,不锻含葵悠人或其铯搬搦已经发表或撰写遗韵研究成鬟。。其德同志对本研究的扁发鞠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姻声臻势表零7滏意。

侔者签名:董趟一匿鲻:兰型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零久宠垒了瓣艇艇大学有关保留、镬簿学位论文懿艇定,帮;学校蠢投僳留邀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鹰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魂蜜;可以聚煺影印、缝印或其宅复剁手段保存论文。保密豹论文在你者签名:圣塑垄幽。导师签名:趾啜期:坦兰羔:多。麟籍遵守诧规定。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1、《周易》是具有卜筮性质的古书,如何剔除神秘色彩和占b成分,在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的原则下提炼出《周易》管理思想,并且这些管理思想能在当今的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这里体现为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能中可以从《周易》哪里继承那些管理思想,哪些思想对解决现实管理问题有帮助。

2、《周易》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可以对《周易》管理思想进行整体把握,使得《周易》管理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而且主要特征也应该是贯穿整个《周易》管理思想之中。因此,到底是否存在主要特征可以贯穿于《周易》管理思想,《周易》管理思想是否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是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3、现实的市场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使得管理不确定因素增多,管理者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的压力,与此同时网络经济下管理道德出现明显危机,迫切需要具有传承性和深厚文化底蕴内涵的管理思想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而《周易》管理思想对此是否有价值,需要深入研究。

第二节研究方法、意义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l、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具体结合了管理学、哲学、经济学、伦理学。因为,很多概念本身就是跨学科的,需要吸收两个学科的知识,加以创造性地整合,才可以定义。比如,管理道德、管理者道德品质。还有,哲学的引入,为管理思想的提炼打下方法论、认识论的基础,使得《周易》管理思想的提炼更具科学性,同时伦理学的引入对于归纳《周易》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以及提炼《周易》管理思想的方向及侧熏点的把握打下了基础。

2、理论分析主要采用归纳的分析方法,首先要先提炼《周易》蕴含的某一管理职能的思想,比如先提炼《周易》蕴含的激励思想,然后,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找到相同点,因此提炼出来的都是各个卦所带有此职能某一方面的管理思想,而且有些思想要经过现代转化,这样提炼出来的管理思想是可以应用到现实管理实践中,但显得很零碎,没有系统性。对《周易》所蕴含的某一职能的管理思想的概括和总结经过现代转化可以应用于现代管理实践,但还是在理论层面不够系统和理论化,因此对这些管理思想进行总体概括和总结,归纳出《周易》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3、强调《周易》管理思想的可操作性,每一职能下附有一经典案例,案例渗透着《周易》蕴含的某一管理职能的管理思想的精要之处,对于《周易》管理思想的现实操作具有启发意义。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系统地对《周易》管理思想进行提炼。以往的《周易》管理思想很零散,很多只是针对某一卦来提炼管理思想,比如很多学者都论述《乾》卦的管理思想,这有意义,但也存在问题,很零散不具备系统性,有些随意性。还有一些学者论述某一管理职能下的《周易》管理思想,较多的是《周易》计划、决策思想,但对激励、控制等管理职能所具有的管理思想论述很少,而且都是分散地论述,没有系统论述。

对《周易》管理思想主要特征进行了概括,有些学者对《周易》管理思想进行了概括,比如有学者提出《周易》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太极——中道”管理。我认为这种概括有一定道理,但缺乏严谨性,没有系统论述,并进行现代转

化。因此,我提炼总结《周易》某一管理职能的管理思想,并进而进行系统整合,再提炼概括出《周易》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具有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周易》管理思想一定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提炼概括地管理思想一定能在管理实践有借鉴、应用价值,否则没有实践意义。论文在提炼时首先是剔除掉原有思想的糟粕,比如人身依附关系,然后,《周易》有些思想需要在解释正确的前提下加以适当引申,如果不加以引申,就无法进行现代转化,也就不能应用于现代管理实践。比如,《蒙》卦九二爻:有“子克家”一句。原意是后代有能力治家。因为九二处下而能成为在上的六五的尊师,犹如后代能够治家。这里,需要适当引申,在管理中职位高的人有时也需要拉下架子向职位低的人请教,条件是职位低的人人品端正,在某方面学识、能力胜过职位高的人,进而引申到新组建的团队进行团队学习时需要淡化原有的职位色彩。这里引申是很必要的,否则无法能在现实中应用,但引申不是为了拼凑,不是为了联系而生搬硬套,而是找到有本质的联系,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真正古为今用。而且,《周易》管理思想要和具体案例相结合,这样才更具说服力和操作价值。

三、理论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的创新:

首先提炼出《周易》哲学基本思想,具体包含《周易》唯物观、辩证法、认识论这为后问的分析打下了哲学基础,进而在提炼《周易》管理道德,这些管理道德同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而且我提炼中已经注意了提炼的管理道德的现代转化。这些管理道德和《周易》哲学基本思想渗透于管理实践中,在当今的管理实践中仍然发挥着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周易》蕴含的决策、激励、领导、控制思想,并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管理思想再次进行概括和总结,提炼出《周易》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同时,结合新经济时代管理挑战,分析《周易》管理思想对解决新经济时代管理问题提供的有益借鉴。2、研究结论的创新:

提炼、总结出《周易》蕴含的决策、激励、领导、控制思想,并强调了现实的可操作性,并概括了《周易》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第一,趋吉避凶,崇德广业;第二,持中尚和,顺时守正:第三,德博而化,日新盛德。最后针对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提出构建长期居安思危型组织文化,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实施整体创新战略,增强组织竞争力。

第三节逻辑框架

第四节《周易》管理思想研究综述

胰轰囊今,瓣专蹩、阙释彝发震《月易》瑟想鹣藩终霹谡{手搴充栋,嚣荬巾不乏虢含了一些管耀思想,但都比较零散,不成体系。这里我只结合我论文研究框粱,对20键纪80年代以来国肉矫《羯易》管理学糟辑进行的专门磷究迸行综述。

一、关予《闵易》与管理过糕

关于遵循这样的研究内容和思路的学稽往往侧重从管理j遘程中浆一管理职戆鲶焦度寒提炼《周易》管理爆想,警然毽蠢少数学者扶管理避程整舔筑角度提炼概括《周易》管理思想。

l、关予《两荔》管理霹稀

周易研究会的名誉会长周止礼先生曾撰文认为组织铃理最离目标为“太和”,认为太和是指最高的和谐。并以《泰》卦为例,认为通过上下沟通,达到认识上的统一,为此镢导者要善予沟通、蜘调,使下撬上达。劳诺撩《剥》努“厚下安患”的说法,认为领姆者要谦虚地向下属征求意见,才能长治久安,最终实现警壤壁橱。

周止礼教授提出的管理目标颇有见地,“太和”不魑一般仅仅指组织内的和谐,丽是强谲整体静帮谐,阊辩也强灞经邋入静努二i了辑妖久傈持的和谐逶泰的局菌。而且周止礼教授强调从培养和保持宽容和谦虚品质的作用来促进目标的实现。但是阐先生的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在予住只掇出的“太和”作为簸高目标,但没有提爨管理强标的现实性,就是说没蠢提出如何在姆最熹爨标援拷内在统一的前提下,确定县体的现实的管理目标。其次,管理目标的确定对于组织发鼹关系极大,决策、激藏、领导、控刳黎要围绕缝织瓣标进褥,嚣黻营建嚣标要体现在镣理过程中,管理目标的实现也依赖于搬体的管理过程。而闵止礼教授只简荸遗漭了讲沟逶弱决策串的谦纛豹重簧,这样显得不够全褥和系统。

台湾辫仕强激授谈到“中国式管理”是合乎人性要求的管理,他提出的最高管理目标雉自然和谐的太极状态。它所依锯的憩想形态正是自然流畅的太极思想,劳认为把二爨成三才能跳蹬二努法蚋陷阱。饿的管联曩檬敕愚怒楚受到遒家思想和太极图的启示,在强调和谐的同时也不忽视自然流畅的状态。不足之处在予没有阑释管理瑟标鹃瑷实谯,没鸯兵蒋稼于管疆实舔。

2、关于《周易》辍含的决策思想

宋定阑教授提出决策要撤握以下几方黼;第一,戳《骞》卦卦辞阐发决策要当机立颤,见隐而止。第二,以《来济》卦和《小畜》努为例,强调决策要慎重

反思,总结经验。第三,以《央》和《既济》卦为例,强调有备无患和防患于末然。而周止礼教授认为,《周易》决策应借鉴阴阳消长转化,以《大壮》卦和《豫》卦强调应变决策要从调整阴阳关系上汲取借鉴决策思想,主要包括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宋国定教授和周止礼教授都强调了决策者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品质,可谓抓住了《周易》思想的主要特征。宋定国教授则更为全面强调了当机立断和慎重反思的品质。而周止礼教授则从阴阳消长的转换上进行探索,难能可贵。不足之处,两位教授未能分析决策中预测的重要作用,也未能分析《周易》预测与占h的关系。

张顺江教授提出《周易》决策的基本原则,政治原则,就是掌握政策,审时度势;组织原则,发挥整体功能,集体决策:思想原则,就是决策的方法论;科学原则,就是按规律办事;实践原则,达到可行有效。其提出了《周易》决策的系统思想,具有实践意义,不足之处是不够具体,而且没有把提高决策者素质放到战略地位。

3、关于《周易》领导思想

有的学者,如台湾的孙振声、大陆的吴铁铸,高亨,马恒君,在提炼《周易》领导思想时往往是侧重某一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临》卦,他们认为《临》卦主张的“六临”之道对于当今的管理有借鉴意义。吴铁铸认为初爻“咸临”是感召下属,高亨认为“咸临”是以宽和的政策来治民。对于《临》卦二爻的“咸临”,高亨和吴铁铸二人看法一致,认为这里“咸”是“威”字之误。而台湾的孙振声认为这里更多强调的是德威并济,可见这里都是在强调领导的刚毅品质。“甘临”,吴铁铸和台湾的孙振声认为这是强调领导不能靠甜言蜜语哄骗下属,要真心实意,具有爱心,要给下属实实在在的利益,而马恒君认为这里强调领导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自得其乐,要把握形势,居安思危。“至临”孙振声、高亨、吴铁铸等学者均认为是强调领导要亲临现场,深入群众,同时领导本身德高身正,是值得提倡的领导思想。而马恒君则认为“至临”是强调领导者安守本分不会有咎害。“知临”也是观点不一,马恒君和高亨认为“知临”强调领导的适宜原则,就是强调领导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能根据具体的形势和环境进行适宜的领导。而孙振声认为“知临”是强调领导不要事必躬亲,包揽过细,而是应充分调动有积极性的下属,发挥集体的力量。而吴铁铸则认为“知临”包含两者思想。“敦l临”则均认为都是强调领导要敦厚待人,不可刻薄,领导要给下属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下属身心俱安,心情舒畅地工作。同时,几位学者还强调了领导者的品质的重要,这里最为典型的是吴铁铸阐释的领导者“三谦之道”、“三节之道”。可以说,上述学者对《周易》领导思想的提炼和总结可谓细致入微,强调管理者在不同的职位和环境下领导者品质的重要作用,这非常有现实意义。然而也有不足

之处,主要在于往往提炼领导思想只是就卦论卦,没有系统整合,比如就对下属宽厚来说《艮》卦上九也包含这样的思想,而且《艮》卦上九强调克制自身的狭隘意识,而且能自始至终这样,结果吉祥。这里就补充了《临》卦思想,所以就可以结合两个卦的思想强调领导要注意克制自己的狭隘,严以律己,善始善终,坚持宽厚对待下属,这样管理效果必然理想。此外,《同人》的同心同德、《涣》卦的消除派系,《中孚》卦的诚信中正、《噬嗑》卦的纪律严明,都是《周易》领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关于《周易》与管理哲学

山东大学井海明教授、黄宝先教授等许多学者都曾就《周易》管理哲学进行了研究,认为交易是《周易》的核心。《系辞》日:“一阖一辟谓之变。”。它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树立变易观,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把管理视为动态过程,充分认识系统内各种联系,牢牢掌握弹性原则、联系原则、创新原则:掌握《周易》中所强调的“时”的内涵,随时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调控,修正错误,克服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使管理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的循环。另一方面,《周易》在强调变化的同时,又认为这个变化是有规律的,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遵循管理方法、规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他们对《周易》的管理哲学主要侧重于管理的权变思想,同时也兼顾了管理中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对于当今的管理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不足之处在于强调顺时的同时,没有强调守正,即遵循公认的道德规范,有敬业守则的品质。

而南怀瑾先生、蒲坚教授从管理主体的角度阐释《周易》管理哲学。南怀瑾先生认为“‘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里强调人要想求上天的帮助,必须先自助,所谓“自助者天助”。而且,要想得到上天的帮助,必须先自己把人做好,而且要要能够尚贤才会得到天的帮助。这里强调管理者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使行为与道德规范相符。蒲坚认为《周易》本身是宇宙系统的总体论述,它尤其强调人跟天地、自然的互动和三位一体。天道大于人道,人道取决于人的灵性,管理的主体是人,离开人管理学也将失去意义,因此《周易》管理思想要完整体现人作为人所存在的灵性和主动性。因此在管理中更为关注人这个社会活动的主体,如何调适自己的言行举措,创造或者改变环境条件。使之合乎客观规律。他强调在《周易》卦爻辞中可以看到,人的品德修养,往往可以逢凶化言、遇难呈祥。强调了管理主体是人,有助于克服迷信色彩,有助于发挥管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挖掘组织员工潜力,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不足的是有些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段长由教授献天入合~的角度挖掘整理《阀易》管理哲学。他强调天与人、入与入的和谐瓒想状态。入们在鬣察处理问题时,扶客蕊事物豹整体联系蹈发,觚箕内在矛盾着眼,特嗣蔻蔽寻求事物闯的和谐统一为旨麓,椎动事物的和谐发展,跌箍获褥最佳管理皴益。翻鲡,在改造、鬣服舀然时,应本着“天入合一”的精神,尊蕊自然,莓羹簸律,不麓片谣遥求耪震剩益;要籁定胃持续发展战略,姓璞好整体裁蘸稆羯都测益静关系。忿矮磷究强调了天入帮谐的发震躐,强调熬体豹作臻,避维织霹持续发震其有现实意义。鼗顼研究豹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强谲整体与都分愆关系,强调整体懿羁游不能突全忽援部分。

三、关于《周易》与管理道德

东方易学磺究会会长jb哀大学教授朱豫爨教授归纳《髑易》管理道德;第一,认为《周易》将仁与义划分为正人君子与无耻小人的标准,仁的基本内褰是爱心,《周易》强调厚德载物。义的核心内容是公正天私,处零得宜。第二,逃德修业,尚患尚诚;第三,为人处世,贵宽嶷和。该研究提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划分标准,并对义做出了解释,强调了在篱理过程中道德晶质的作用。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因为道德品质发挥作用往往要和当时所处的情境密切相关。

上海社会科学院周山教授总结提出有关行为准则与道德修养的卦爻辞:在《周易》中,专列《谦》卦,不仅卦象以下山上地象征卑下中包含着高贵的谦虚本质,其辫爻辞也系统地阐述了谦虚的各种表现及其本质,成为尔后几千年中人们的行为规范。在理想人格的烫造方面,《周易》的《比》、《履》也有一番叙述。《比》辩的卦爻辞,提出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问要相亲相助、宽容共处的原则。《疆》卦的卦爻辞,提出了如何按照“礼”规范行为做事的骤刚。“眇髓视,跛能疆,履虎尾,嘎八凶;武入为予大君。”在赶境危险的情况下,应该像脚踩老虎尾巴一样小心谨慎,即便剐强者也应大智若惫,驻柔顺的态度,行为处事不逾礼,因雨在实黢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裣点行为,周密愚考,才能获褥完满箭结简。两由教授深入分轿了《谦》、《院》、《覆》蛰所蕴含的管理邀德,侧重予管疆者豹遂德修养,不是之簸还在予廷戳于就骜论卦,稀没有融会赘通,诧外家庭幸#为组织瓣~释与企犍、梳关骞差异,遣瘦具有一些较为有特色懿譬理遘德,丽羹串国传统文凭粕来燕褪修身、齐家、治毽、平天下。鑫l翳:也瘫鸯铮对性缝提炼《周荔》家庭管理遂德。

出东大学莠海臻教授、黄塞受教授等{辱多学者都鬯就《震易》为致者遂穗燕质进行了磷究,键妇归纳为;《观》势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乾》势』呶予职守,鼓奄工{乍;《节》势节嬲爱民,为爨谋裂。著认是《大褒》努、《骞》孛包含了反

身修德的道德修养方法。并借鉴了儒家思想,提出道德修养的管理意义,即修己安人学说,认为管理者的道德品质是实现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他们的研究把《周易》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管理者道德品质的内涵、道德修养方法以及管理者道德品质的管理价值,研究较为全面、系统。不足之处,提炼之前应该首先找到《周易》管理道德的历史局限性,如迷信色彩、人身依附关系,这样才会更有说服力。

四、关于《周易》与管理模式

、成中英教授提出了C管理模式:管理在于管而理之,以求生生不息之道,这种观念是一般性的,也就是“经”的原理。身为管理者握有实权,应创造次序,进而维持次序,以达生财有道。也要考虑特殊性的因素,这也就是“权”的问题。也即在“经”的原则之下,如何针对各种情况,采用不同的特殊政策、制度、方式,以不变应万变。因此,经”与“权”的配合应用,即是~般性与特殊性的应用。同时,他借鉴五行理论,认为提出决策用土来表示,因为土有包容性,深厚性;用金表示领导强调刚毅果断,因为金刚硬;用水表示对市场要权变,因为水变动不属;用火代表士气,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因为火代表热力;用木代表创新,因为木具有生发的本性。而且,他还吸取各家之说,认为面对市场要借鉴兵家思想;人际关系协调要用儒家思想;领导、控制要用法家思想:创新要用墨家思想:决策立足长远,要汲取道家的含蓄沉静。同时又提出了在此基础上的禅在管理中的超越与转化。成中英教授提出的c管理模式,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以《周易》管理思想为核心,吸取阴阳五行学说,兵家、墨家、法家、儒家、道家、禅宗思想精华,形成了C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因为以往对《周易》的研究关注于提炼《周易》的思想,而没有在提炼的同时吸取上述诸家的思想。不足之处,把领导、创新、应变、协调、决策与金、木、水、火、土联系起来,有些牵强,因为五行学说非常重视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但这样对应很难自圆其说,比如决策用土,创新用木。而木克土,~般来说相克表示事物之间维持稳定的状态,但事实上创新如何制约维持决策本身的稳定睨?显然很牵强,逻辑上也很难成立。

杨维增教授认为:“依据《易经》原理,应形成太极~中道管理模式”即,视管理系统人为为第一要素,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的适应环境变化的双向民主管理。管理者为阳,主动;被管理者为阴,受动;两者中和乃为中道,即管理者主动与被管理者相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某一变革活动的共同目标。管理具有目标性、变革性、协调性和组织

性等四个主要特征。为了实现目标,必须晓之以理,使被管理者受到激励;为了实现变革,以满足双方和社会需要,必须引之以利,必须使被管理者以和为贵,为了实现组织性,必须绳之以法,使被管理者安心尽职。管理做到了有理、有利、有情、有法,就能收到元、亨、利、贞,致人和、顺天时、尽地利、富而好礼的效果。可以说,“太极~中道管理模式”是强调中和的管理模式,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阴阳感应,和谐顺畅,共同致力于太极管理目标,而太极管理目标也是强调人与、组组织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无碍,因此对于现实的管理有指导借鉴意义。不足之处,没有强调《周易》变易思想,进而也没有强调管理者通变的重要。

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余敦康教授认为《周易》是一部管理之书,《周易》认为管理追求的目标是一种有和谐的秩序,秩序是结构性的原理,和谐是功能性的原理,由于阴与阳的关系中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所以秩序与和谐的有机统一内在于阴与阳的关系之中这是易道的本质。《周易》就阴阳之分而言,天尊地卑,男女有别,两两相对,各正其位,在结构上表现为一种有层次等级的正常秩序。就阴阳之合而言,天与地相互感应,男女匹配交合,化育万物,在功能上表现为一种融洽无间,结为一体的和谐。在此原则和目标下,而管理还要落实到现实中。在现实中,就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时机做清醒的把握,“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同时要把握中的原则,不偏激、不走极端。管理也要坚持道德原则,所谓吉凶是就行为的后果而言,失得是就行为本身而言,这是一种因果关系,行为之失导致凶的后果,行为之得导致吉的后果。因此,余敦康教授实际上提出了在追求和谐有序的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时中原则,同时还应注熏管理道德,求得组织可持续反展。应该说余敦康教授的管理模式是侧重管理哲学的应用,同时又是系统性的管理思想,可以说既有管理的目标指向,又有《周易》管理的操作原则,很有借鉴意义。不足之处,应该结合管理过程来阐述《周易》管理的操作原则,这样就更为饱满充实,更有说服力。

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第340一34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0

第二章《周易》概说

提炼《周易》管理思想,首先要有《周易》基础知识,对《周易》名称、卦爻、常用术语有准确了解,熟悉《周易》据象推理的规则,剔除《周易》所带有的一定的巫术迷信色彩,剔除封建等级观念、人身依附观念。

第一节《周易》名称、卦爻、常用术语的解释

一、《周易》名称、卦爻

古代对“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BookofChang的译文就是取此义。具体地说,“周”字,有二义:~是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二是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易”字也有二义:其一是指变化,从文字学看,有说“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下为“月”象征日月阴阳变化;有说“易”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从《周易》内容看,包含着变化的思想:如卦爻辞中,《乾》卦从初爻到上爻“龙”由“潜”、“见”、“飞”、“亢”的变化,《泰》卦中大小、往来、平陂、往复的变化。行筮时运算而显示出数的变化,等等。《周易》中这种变化被注释《周易》的《易传》深刻地、明确地阐发出来。《易传》所谓的阴阳交感、天地变化的思想成为中国先秦辩证哲学中的精粹。故“易”有变化之义。其二是指古代b筮之书的代名词。按照古书记载,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苟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有的学者为了区弁名称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为《周易大传》。我这篇论文所研究的《周易》界定为《周易古经》仅包括六十四卦爻辞,当然为了分析更为深入,可以借鉴《周易大传》对《周易古经》的一些解释,从而更有利于提炼总结《周易古经》的管理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fp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