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跨学科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30 22:55:01 阅读量: 办公软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片段:

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联系学科:

心理学(探索过大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

(一)通过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运动有关

1.师提问:同学们,要想探究声音的产生,我们首先得学会制造声音,老师这里有一个塑料袋,你有办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吗?

2.全班活动:试着玩一玩,看谁的发现最多。

温馨提示:在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 B 。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1分贝大约是人刚刚能感觉到的声音。适宜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4 5分贝,不应低于1 5分贝。按普通人的听觉:

0-2 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

2 0-4 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语

4 0-6 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

6 0-7 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

7 0-9 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

9 0-1 0 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

1 0 0-1 2 0分贝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只要昼间超过55分贝,夜间超过45分贝就可投诉了。

3.师喊:开始——停

4.提问:谁能把你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用一个“动词”概括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动作方式,是什么?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动词”。(抖吹拍打甩摩擦等)

6.一个普通的塑料袋被你玩出了不同的花样,你真了不起!

7.交流:看来,我们通过敲、打、弹、搓、拍、吹、摩擦等动作方式,对塑料袋用力时,它就可以动起来,并且发出声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用力地过程中要适度)那么物体在发声时,它的状态是怎样的呢?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其他的材料继续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

“让塑料袋发出声音”这个活动围绕“用了哪些动作方式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组织学生通过实践去制造声音,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去主动发现,并形成探究问题。本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分析和学习,认识到声音的产生离不开力。让学生初步将“发声”与“动”联系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o0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