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杂环化学研究的重要成果_简评史真著_现代杂环化学选论_

更新时间:2023-08-18 16:05: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1卷—44—

·书 评·

有机杂环化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简评史真著《现代杂环化学选论》

杨丙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中指出:“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有机化学研究与国际水平相比,新反应和新方法的研究不多,我国自己发现的新反应或重大改进型的反应则更少。”

西北大学化学系史真教授所领导的研究课题组近10年来,一直致力于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该课题组首次发现并报道了有机杂环化学4个重要的新反应,并将这些新反应用于有机合成,提出了10类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新合成方法。这些首创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均被世界权威检索工具收录。美国、法国、俄罗斯、瑞士等国多位专家来函索取研究论文,在国内外引起关注和反响。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史真教授撰写了《现代杂环化学选论》专著(1998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是继70年代美国有机化学家A.I.Meyers院士所著《有机合成中的杂环化合物》之后,在该领域的又一全新专著。该书系统总结了作者近10年来在有机杂环化学领域耕耘的收获。主要讨论他们长期致力于研究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咪唑啉化学、苯并咪唑化学、环蕃化学和杂环表面活性剂化学。全书按以上内容分为4章,自始至终围绕着作者所做的工作进行编写,同时还概述了对杂环化学进展有影响的其他研究工作。

作者提出的苯并咪唑盐与Grignard试剂的加成反应,首先在《中国科学》上发表,接着作者利用二苯咪唑盐与双Grignard试剂的加成反应合成了大环二酮,这一成果被美国的SyntheticCommunications很快报道。接着《中国科学》再次报道了作者合成大环二酮的系统研究,《中国科学报》也介绍了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它说明这一反应在有机杂环化学中的重要地位。

名贵香料麝香酮的合成,近半个世纪以来,吸引了无数的专家学者为此攀登,但到目前为止,麝香酮的工业合成仍未实现。作者提出的苯并咪唑盐与Grignard试剂的加成反应以及二酮的新合成方法,为麝香酮提供一条比较简便可行的仿生合成新路线,还能用于大环四酮新型仿酶化合物的合成。这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成功,将在香料化学、环蕃化学以及有机合成化学等领域产生较大影响,也表明作者提出的新反应和新方法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应用前景。

作者发现的咪唑啉还原开环反应比A.I.Meyers的六员杂环的还原反应和E.F.Godefrui的咪唑的开环反应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前者提出的反应是不开环反应,未得到开环产物。然而,后者的开环反应与本书作者提出的开环反应相比,不但研究的对象不同,而且开环规律和生成的产物也不同。作者提出的反应对合成不对称乙二胺衍生物类化合物的方法更为简便,具有更多的用途。

环蕃化学(cyclophanechemistr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书作者不畏艰险,另辟蹊径,以勇于探索前沿的精神对这一新领域进行了研究。作者曾合成了10多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环蕃类化合物,提供了新的人工模拟酶模型。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对药物合成、配合物化学、化学分析、色谱、催化剂及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将产生重要影响。本书作者不但在书中总结了他们对环蕃化学所做的研究工作,而且对环蕃化学的发展进行了综述,这是国内比较详细地讨论环蕃化学的首部专著。

杂环表面活性剂化学是作者近年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之一。作者主要研究了咪唑啉型杂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并通过咪唑啉中间体的新反应合成新型表面活性剂。作者共合成了21种新型表面活性剂,提出了表面活性剂的一个新系列。这无疑对表面活性剂化学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史真教授倾注了10年心血,从实验研究到总结成书,走过了艰苦历程,但他乐此不疲,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献身事业的勤奋精神完成这一新著。书中论述的新反应和新的合成方法,在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对开拓杂环化学新领域,丰富有机杂环化学内容,对杂环化学的新发展均有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本书构思独特,编写新颖,实验数据翔实,所给方法准确,文字简洁,论述清晰,不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本书对从事有机杂环化学的后学者来说,是入门的路标,深造的阶梯,对其他化学工作者也会有启迪,是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hp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