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复习提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更新时间:2023-07-20 08: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政治学复习提纲1(1-4讲)

一、 政治的涵义

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

(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含义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新儒学代表徐复观说:“修己治人,在儒家是看作一件事情的两面,即是所谓一件事情的‘始终’‘本末’。因之儒家治人必先修己,而修己亦必归结于治人。内圣与外王,是一事的表里。所以儒家思想,从某一角度看,主要是伦理思想,而从另一角度看,则是政治思想。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第二种,从法律角度解释政治。西方近代以来,自然法学派和纯粹法学派的思想家、法学家、政治学家,都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过程就是制法、守法、执行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第三种,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 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

第四种,认为政治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政治学家吴恩裕先生也说:“政治乃是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第五种,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第二,政治的基础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 集中体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还是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政治以其特定的社会作用,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社会生活的强大的统治性和支配性力量,它成为特定阶级实现自己的利益的重要凭借。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要求和社会目标,都必须掌握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国家是 政治权力的组织体现,因此,国家政权即构成国家组织的政治权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围绕着政治权力展开进行的政治活动就表现为围绕国家政权展开进行的政治活动,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都有其客观内容,人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刻认识政治的本质,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运筹自如,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

(3)政治的定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可以对政治进行界定: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一切非马克思政治学分歧的焦点。

列宁的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点的最全面的概括。

列宁的界定包括三层含义: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主要是说明国家存在的时间问题,即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消亡的时间问题,核心是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同样,国家也将随着阶级、阶级矛盾消灭,自行消亡。

2、 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的专政。国家作为产生于社会又自居于社会之上的一种力量,在表面上所采取的形式不是阶级组织的形式,而是一种社会共同体的形式,但是,这种共同体形式外观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特征,它只是国家的一种外观形式,隐蔽在这种外观形式之下的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3、国家是个机器:这是指国家是统治阶级手中的工具,而且是个复杂的工具。它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互相联系的复杂的有机整体。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机器,其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政治权力。这是国家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

三、国家职能及其分类

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机器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全部国家机器的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的角度上说,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政治职能是阶级统治的职能,社会职能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公共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1、剥削者国家的职能:剥削者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内外两方面的职能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内外秩序。

剥削者国家首要的对内职能是政治职能,即阶级压迫的功能,一般来说都要采用暴力的手段。与此同时,剥削阶级国家还不得不执行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剥削者国家的对外职能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袭和颠覆,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保卫本国的安全。

2、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其基本职能有三个:(1)镇压破坏和反抗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2)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即组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保卫国家,防止外敌入侵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

3、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级上,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具体任务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当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体系中,它应处于首要的、中心的地位。

四、国家的历史类型

1.国家历史类型的概念定义:所谓国家历史类型,是按照国家的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分类。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建立在同一类型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实质的国家形态。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保护怎样的经济基础。

2、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四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古代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社会主义制;与之相适应也有四种类型的国家,即奴隶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前三种历史类型的国家统称为剥削者类型的国家。第四种是社会主义国家,它是最高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国家,是完全新型的国家形态。

3.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理论,不仅把国家分类问题上升为科学,使国家分类学说获得科学的依据,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内在规律性,即一种国家历史类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就必然被另一种历史类型的国家所代替。具体说,封建制国家代替奴隶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代替封建制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代替资本主义国家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的。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制度的变革,包括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2)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基础的。即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进一步推动包括政治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变革。在这过程中,国家政权从旧有阶级转移到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兴阶级手中,旧的国家类型也就被新的国家类型所替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个阶段结束,新的阶段开始。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3)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特殊性。但在总的趋势上,是符合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一般规律的。

五、奴隶制国家

1、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专政。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占有制。

2、奴隶制国家的统治方式。奴隶制国家,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资料占有制的方式不同和阶级力量对比不同,他们所采取的统治方式也不同。

奴隶制国家的统治方式:(1)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和波斯等国,都采用君主制,即所谓的东方暴君制。(2)在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取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表现为“人民大会”具有很大的权力和公职人员有选举和抽签产生。(3)在古罗马和斯巴达,采取的是奴隶主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的贵族组成元老院(古罗马)、长老会议(斯巴达)掌握重要的权力。

六、封建制国家

1、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领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主占有制是占有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而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

2、中国与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由于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生产关系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封建制国家也就有不同的特征:国家结构不同;权力结构不同;政治文化不同。

(1)国家结构不同:西方是分封割据制;中国是中央集权制。由于封建主不能像奴隶主和资本家那样直接组织生产,因此,只能实行超经济强制。由于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因此国家政治权力的运用方式,即超经济强制的实施方式也有区别。西方的大领主在其所辖领地内几乎行使着全部的国家权力,因此形成封建割据状态。中国农民不是被土地束缚在固定的土地上,而是被国家政权束缚在一个行政区域内,主要手段就是户籍制度和作为基础的乡里、保甲组织。只有运用国家政权来力量,地主阶级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

(2)权力结构不同: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中国实行的是官僚制。西方的领主制是一种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特权相结合的制度,逐步分封的严格等级制度成为权力结构的基础。“政治权力的地位是按照地产来排列的”而在中国,需要建立复杂的国家机器,有专职的官吏来行使国家权力,形成封建官僚制。

(3)政治文化不同: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和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垄断政治文化领域;中国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宗教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方面,它是一种思想,表现为一种教义、教条;另一方面,表现为教会。西方的教会组织在封建社会成为制约王权的重要力量,而在中国,统治者出于建立强大统一集权国家的需要,不会允许像教会那样的组织独立于国家政权之外。

西方和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具体的现实的联系,而不是一种抽象的联系。经济基础不仅决定上层建筑的本质,而且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形式。

七、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反映这种生产关系的阶级结构,是在生产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和受雇佣的无产阶级构成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工具。

2、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是处在成长时期的自由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以实行代议制为主要标志的三权分立的国家制度,是以自由主义方法作为主要统治方法,以保障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和实现其长远政治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的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管理委员会。

(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具体有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两种国家形态。

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国家是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所采取的一种极端统治形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主义国家。选择法西斯制度的典型国家主要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是资本主义危机的表现和产物。法西斯国家的思想信条:“种族优劣论”。竭力鼓吹自己民族或种族是优秀民族或种族而其他民族或种族都是劣等的、应该予以消灭的民族或种族。 “国家至上论”。鼓吹法西斯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高于一切,公民必须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无条件服从法西斯国家。“领袖权威论” 。鼓吹法西斯领袖是天才的化身是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承担者。

福利国家:所谓福利国家是指以推行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增进国民福利为重要活动方向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统治形式。福利国家的实质:福利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采取在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外壳下扩大政府权力,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一种改良主义统治方法,是面对日益强大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其本质上依然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合的表现。

八、社会主义国家: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1、民主的涵义:民主是政治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原意是指“多数人的统治”和“人民的权力”。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把民主看作是国家形态或国家制度,抓住了民主问题的关键和实质。民主概念内涵包括三方面:

(1)民主是国体,是指居民与政权的关系,即指公民的权利,主要是表明这个国家的民主性质和民主程度。

(2)民主是政体,是国家统治方法或统治形式。历史上,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一般说来,有两种:一种是民主的方法,另一种是专制的方法。看一个国家是否真正民主,除了看它的最高权力机关如何组成以外,还要看它用什么方法解决社会上绝大多数局面的矛盾。

(3)民主是国家活动的原则,只有在民主国家里,才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人民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首先,从公民与政权的关系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其中主要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其次,在新型民主条件下运用民主方法解决社会矛盾的范围是最为广泛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会越来越广泛;

最后,从国家活动原则来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它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这是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真正体现。新型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也是最后类型的民主。

3、新型专政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

新型专政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这种专政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由于作为统治者的人民群众力量强大,其统治不是单纯地依靠国家暴力机器来维持,而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来维持,依靠发展新型民主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4、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的关系,而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即新型专政需要新型民主,新型民主又需要新型专政。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这两者是统一的。只有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只有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型民主是目的,新型专政是手段。如果离开新型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只能是一句空话。

复习提纲2(5-7讲)

一、国家形式的涵义和基本内容

1、国家形式: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2、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即政治体制。

二、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

1、政体的含义:国家的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并且主要指用什么形式组成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体概念包括下述几方面内容:

(1)指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主要指中央国家机关的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方式。

(2)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指行使最高统治权是集中在一个机关,还是由几个机关分工行使。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3)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方式指最高统治权是一个人行使还是集体化的国家机关行使。

2、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所谓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指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哪些阶级居于被统治地位。简言之,国体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所谓政体,是指统治阶级以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统治。

国体和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统一的。任何一种国体都要采用一定的政体才能实现起统治阶级的任务。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适应国体,表现国体,为国体服务,并对国体起巩固作用。从变化的角度来看,国体与政体二者相比,国体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对国体决定政体,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同一类型的国体,由于受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特点、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

3、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统治形式的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主张在对国家进行分类时即要从政体分类,更要从国体分类。因此,马克思主义首先依据国体不同把国家政体形式分为剥削阶级国家的政体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依据以下标准:(1)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2)最高国家去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和任期;(3)中央国家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4、剥削者类型国家的政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体分类标准,剥削者类型国家采用的统治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君主制;另一类是共和制。其中,君主制可以划分为专制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共和制主要分为总统制、议会制和委员会制三种。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观点:(1)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制的政权组织形式,而共和制的具体形式有赖于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中的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方面的一个基本观点;另一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国家的治理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必然各具特色,它决不可能是同一模式。

2、具有典型意义的无产阶级组织国家政权的形式

巴黎公社:是巴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

苏维埃制: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苏维埃制不想巴黎公社那样局限于一个城市,而是把社会主义政权扩展到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特点:(1)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从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们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选举单位和选民对由他们选出的代表进行监督,并有权罢免(2)我国的国家权力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向他报告工作,受它监督。(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作为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4)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对国家元首权、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都有明确划分,而且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不得同时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职务,从而使的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能够协调一致工作,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都在它们各自的权力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职权。

四、国家结构形式:

1、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全国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样的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2、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法国和意大利也实行单一制。复合制: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的结构形式。复合制分成联邦制和邦联制。邦联制比如欧盟。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美国是联邦制典型。

五、国家机构

1.国家机构的概念:国家机构是反映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对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总称。国家机构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组织体系,其中每一个机关都有特定的功能,并同其他机关结成一定的联系,形成一个实行国家统治的同一的有机整体。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2、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3、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现代国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一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制衡原则。

六、国家机关

1、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关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地居于首脑地位的部分。因此,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利的体现,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自国家产生后,无论国家性质如何,通常都设有国家元首。在君主制国家中,国家元首称为国王或皇帝等,在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称总统、主席等。

2、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机关。根据不同的国家类型,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

(1)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的职权:第一,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成。在总统制国家和议会制国家又有不同。第二,在议会制国家,议会有倒阁权,即通过不信任案迫使政府集体辞职。第三,弹劾。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或制裁,追究的是法律责任,结果的能使官员被罢免或被判罪。第四,质询。即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书面或口头的询问,要求对方作出揭示和答复。

(2)社会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的权限: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行政机关:(略)

4、司法机关(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原则和制度):

(1) 实行司法独立原则;法院和法官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一是司法权由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不得干涉;二是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其他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也不另外;三是法官只能找“自由心证”的原则办案。也就是法官按照自己的良心办案。

(2)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法院不受当事人请求,不得自行判决。无论刑事或民事案件,未经正式起诉,法院都不得自行审理。

(3)实行无罪推定原则;法庭判决之前,刑事案件的被告都被假定是无罪的。

(4)实行法官保障制度;具体措施包括:法官不可更换制和终生制、专职制、退休制和高薪制。

(5)实行 辩护制度。被告有取得“律师帮助为其辩护”的权利。在行使诉讼的任何重要阶段,被告都可以由其律师辩护,如果被告自己不能聘请律师,法庭应为他聘请律师,费用由政府支付。除非被告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的行为的性质,并放弃这一权利,否则,无律师参加的刑事诉讼就是违反宪法的,由此作出的定罪判决也是无效的。

七、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党政治

1.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主要特征:

(1)标榜“超阶级性”。资产阶级政党以超阶级性自居,有意模糊自己的阶级性质以获取更多的民众支持。

(2)政党活动以议会和选举为中心。现代政治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选举产生政治领导人,政党需通过选举才能掌握政权。政党把党的纲领上升为国家的主要场所在议会,议会成为政党活动的中心。

(3)组织特征上两极分化。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结构存在着核心领导圈的集权和普通党员纪律松散的特点。

(4)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资产阶级政党大都允许“党内思想自由”,使政党的生活表现为党外有党,党内有派。

(5)资产阶级政党奉行“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在选举过程中,各个政党各显神通,争取选举胜利,一旦选举结果形成,各个政党都必须接受现实。政党上台执政还必须允许反对党的合法存在。

2、资产阶级政党制度:

(1)两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和美国。

英国: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英国的两党制具有两个基本特点:(1)与议会制相结合。英国下议院由选举产生,两党在选举中争夺下议院议员的席位,由获得多数席位政党组织政府,执掌政权(2)两党都采取集中制,以纪律约束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在每次投票中,所有该党的议员都必须按照党的决定投票,有时也允许该党的议员投弃权票或反对票,但要以不使本党意图受损为限。

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美国的两党制具有两个基本特点:(1)与总统制相结合;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总统选举和上下议院的选举各自独立,互不影响。美国两党制以总统竞选论胜负,胜者组织政府,负者为反对党。

(2)美国的政党组织松散,没有严格的纪律。党的全国机构对地方的权力有限,权力是自下而上的。

(2)多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林立,各个政党可以依法单独或几个政党联合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多党制最早产生于法国,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以法国和意大利最为典型。多党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几个政党联合执政;(2)政局不稳定,政府更迭频繁。

(3)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争取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一党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法西斯主义国家的一党专制,另一种是亚非拉一些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

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基本前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2)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多党合作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基本方针;具体体现为政治协商制度。通过这种形式,共产党就国家生活的重大事情同民主党派协商。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其参政议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加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人士出任政府领导职务等。

(3)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础。各党都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活动。

九、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

1、压力集团的概念:压力集团也叫政治性的利益集团。是指在各行各业的人员中,对某些问题有共同利益或某些问题有共同主张者,为要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政治压力的集团。比如、宗教的、职业的、年龄的和性别的组织。从法律形式上讲,任何阶级、阶层、职业、行业、种族、宗教的人们都可以自由组织自己的压力集团,它的活动方式是以谈判、协调、平衡、影响、施加压力等手段来实现他们的要求的。

2、压力集团的院外活动:院外活动包括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所有活动。它包括利益集团影响国会议员的活动,利益集团谋求政党、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机构的支持的活动,以及利益集团通过传媒等谋求一般公众支持的活动。从宏观上,我们可以对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划分为直接院外活动和间接院外活动两种主要方式。

(1)直接院外活动:直接院外活动是指利益集团或其代表—院外活动分子,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独立机构等)和个人(包括这些机关的决策者和工作人员)的直接接触中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活动。

直接院外活动有如下几种方式:社交性接触和游说;提供信息和情报;出席听证会;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顾问委员会和相关的协商组织;通过司法诉讼程序寻求利益的满足。

(2)间接院外活动:相对于直接院外活动而言,间接院外活动是指集团通过一定的中介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其特点是集团所影响的对象不是公共政策的制定机关和决策者,但最终目的是影响公共政策。

间接院外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参与选举活动,用支持或反对候选人的方式,影响选举结果;利用新闻媒介影响公众舆论;基层动员,集团影响选区的选民,利用选民影响本选区的议员,最终影响政策;抗议示威活动(非暴力不合作方式)。

复习提纲3(8-10讲)

一、民族和民族问题

1、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涵义:

(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问题指的是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其范围很广,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族之间的矛盾可表现为民族隔阂、民族歧视、民族纠纷、民族械斗、民族文化、民族压迫、民族斗争和民族运动等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是民族斗争和民族团结问题。民族问题既包括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也包括国际或世界范围的民族问题。

2、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1)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自然前提;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2)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是剥削制度,这是阶级社会产生民族压迫的深刻根源;

(3)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依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3、民族问题与社会政治发展的总问题:

所谓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就是社会革命和国家政权的问题。其他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和进行的。民族问题和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问题的依赖性来看,民族问题如何解决,在什么程度上解决,受当时的社会政治总问题所制约。

另一方面,从民族问题在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来看,民族问题解决得好坏,讲关系到革命是否成功、政权是否稳定,对于国家的治乱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民族政策

1、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指资产阶级的民族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原则。它包括三点:(1)民族优劣的观点;(2)民族至上的原则;(3)民族投降的原则。

2、资产阶级的民族政策: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实质和原则决定了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压迫,这在多民族国家对内表现为民族歧视、民族不平等和民族同化政策;对外则表现为大国沙文主义领土扩张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实质与原则必然派生出民族歧视、民族不平等和民族同化的民族政策。

5、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坚持平等的观点,反对一切民族压迫; 另一方面坚持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观点和民族团结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是统一的。两者统一起来就构成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即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是既讲平等,又讲联合,其结果是民族团结、互助友爱,直到将来的民族融合。

(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在历史上,“民族平等”最初是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口号,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异族压迫而提出来的。但民族平等的口号,只有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才具有了真实的、彻底的革命内容,并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革命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的内容

第一,意味着一切民族都有平等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强调,世界上的民族虽然有大小、强弱、先进与落后之分,但无优劣贵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共同丰富发展了世界文化的宝库,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二,坚持民族平等必须反对任何民族特权。民族特权与民族平等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的内容

第三,要求民族平等的实质内容和真正意义只能是要求消灭阶级。在阶级社会,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根源,只有消灭了剥削制度,消灭了阶级,才能实现民族间真正的平等。

第四,坚持民族平等必须逐步消灭各民族之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民族矛盾依然存在的重要原因就是各民族事实上不平等现象的存在。社会主义国家要处理好民族问题,首先要帮助落后民族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和文化。

二、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之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自治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遵照国家总的方针、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并积极参加全国的政治生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一项重要制度。所以,民族区域自治又称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三句话,以国家统一为前提;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自治)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为前提)

(2)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这种自治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建立。只要在一定聚居区居住的少数民族,构成了一级自治单位,就可以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即保证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在本地区的贯彻执行,又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2)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平等参与全国的政治生活,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自治机关的民族化,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3)有利于调动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各民族既可以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又可以加强互相的交流与合作。

三、政治文化的涵义和特征

1、政治文化的概念:(1)阿尔蒙德的界定。政治文化的概念,首先是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出现的,首先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1956年提出。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有三个组成因素:认识性因素、情感性因素和评价性因素。

(2)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包含四层意思:主体同政治活动的主体一致;政治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政治文化揭示人与政治体系以及政治过程的关系,也揭示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的关系。政治文化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感、态度、信念、动机、等多方面。

(3)政治文化的特征:具有深刻的阶级性;鲜明的民族性;具有特殊的社会结构性(主导性文化和亚文化系统);相对的稳定性。

2、政治社会化

(1)政治社会化的涵义: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从个体的角度看,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获取既定的政治文化,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 从社会的角度看,是社会培养、教育、训练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政治规范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

家庭: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

学校:个体系统学习和活的政治文化知识的最重要的场所和最重要的阶段

社会:社会环境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社会共同体的影响:在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强化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现代社会重要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四、政治发展

1、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

(1)在适用范围上,将政治发展限定于第三世界。

(2)在评价标准上,把西方政治制度奉为理想模式。

(3)在研究方法上,推崇“价值中立”的实证分析。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1)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

(2)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

(3)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4)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3、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政治发展一般通过两条主要途径或者采取两种主要形态:即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政治革命是政治关系的质变过程,关系到政权性质的变化,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政治改革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或部分质变过程,促成政治体制的改进与完善,其变革不涉及政权性质的改变。

4、政治发展的未来趋势

(1)社会主义革命是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2)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

(3)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4)政治消亡是政治发展的最终归宿。

5、正确认识我国的政治改革

(1)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根本任务。

(3)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结构的合理化和政治管理的高效化,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发展的重要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内容

(4)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矛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渐进的发展。

6、我国现阶段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5)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五、国际政治

1、涵义: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2、国际行为主体: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政党、政治团体、某些跨国公司以及代表不同组织的个人等。在众多的行为主体中,国家是最重要的主体。

3、国际政治关系: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关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利益关系(包括利益矛盾和共同利益);第二层次:力量对比关系。第三层次:相互作用关系。

4、主权国家:(1)主权国家是国家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2)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国家的基本要素:有固定的领土;有定居的居民;有统一的政权组织;具有国家主权。

5、国际组织的分类

按照国际组织的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分,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联盟是一般政治性组织,国际大赦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是专门性组织。

按照其成员构成和处理事务的地域范围,可以把国际组织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前者如联合国,后者如东南亚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

按照其活动内容,可以把国际组织分为不同领域的国际组织。比如,政治性国际组织有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经济性国际组织有世界贸易组织,军事性国际组织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文化卫生科技型国际组织有世界卫生组织等。

六、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1、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涵义: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它体现在一切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

2、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普遍性、共识性、应然性和约束性(道德性约束和实际性约束)。

3、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内容:根据《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原则宣言》、《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国际文件以及各国在对外交往中的普遍共识,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七、国际法

1、国际法的含义:又称国际公法,它是国家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原则、规范和制度的总和。国际法是国际政治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法的基本组成可以概括为平时法、战争法和中立法。

2、国际法的特点: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国际法的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国际条约,是由两个以上国家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正式达成的协议,一般包括国家之间的条约、宪章、盟约、规约、公约和协定等,一般必须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国际惯例是国家在长期交往过程中自然形成并被多数国家认可的调整和规范国家之间关系的习惯。)国际法的约束力的基础是相关国家承担的相关的国际义务,其执行主要靠相关国家的自动、自愿和自觉。

3、国际法的作用:

(1)国际法是保障有许多国际政治关系的法律条件。

(2)国家法是确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法定依据。

(3)国际法为裁定和政治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提供了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

(4)国际法为非常状态下的国际政治关系提供了基本原则。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政治学总复习提纲

首先,我要在这里把政治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梳理。

政治学是一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在我们所学的教材中,包括了政治与政治学、国家与阶级、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国家与民族、政党、政治团体等国家理论的内容,以及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政治学发展所包含的新的理论内容,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日益频繁,国际政治也就当然成为政治学理论所要研究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政治与政治学的基础,主要在绪论部分。第二,是国家理论。主要在二到七章。第三,是与国家政权关系密切的主要政治现象,包括民族与政党两章,政治社团放到政党部分。第四,是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这是政治学发展过程中,在上个世纪50年代新出现的政治学研究领域,也被吸收进我国政治学研究领域中。第五,是国际政治。在五个部分中,国家理论是重点内容,主要讲国家政权问题。包括(1)国家的产生、本质、职能;国家本质的发展(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以及具体介绍各种历史类型的国家。这里实际上是讲国家政权的本质问题。国家本质是通过国家的产生过程来揭示的,国家的本质通过国家职能来表现,国家的历史类型是国家政权性质的历史发展。(2)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主要讲国家政权的形式问题。国家形式主要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主要讲国家政权在中央层面的权力配置,是一种横向的权力配置,国家结构形式主要讲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是一种纵向的权力配置。国家机构是政治权力的载体,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要通过国家机构来实现。其他部分的内容也与政治权力相互关联。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革命和政权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处理得好与坏,会影响到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政党问题和政权问题直接相关联。政党是以获取、掌握和参与政权为目标的政治组织,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政治被称作政党政治。政治文化是政治权力的软件部分,是人们对政治权力的总体看法和行为取向,以及对政治权力的过程及其结果的看法和行为取向。政治发展实际上是政治权力的发展,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权力,在世界舞台上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学是研究政治权力的学科。国家政权是我们在学习政治学课程时应当把握的主线。

其次,我要给同学们介绍各章的难点和重点。

一、政治与政治学(绪论)

绪论部分的主要内容有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西方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及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把握政治的涵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共产党宣言》)。

政治的涵义主要包括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两部分的内容。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主要把握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含义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道德论)。第二种,从法律角度解释政治(法律论)。第三种,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 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权力论)。第四种,认为政治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管理论)。第五种,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分配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二,政治的基础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第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政治的定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可以对政治进行界定: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要求对中国古代政治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清楚的掌握。

4、中国古代从商周起直到秦汉以后,其统治主要是儒、道、法三家的政治学说交相为用作思想理论武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就是这三派政治思想交错运用、互相补充的历史。

5、政治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1)西方政治学创立于古代希腊,亚里斯多德被公认为政治学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他的《政治学》一书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政治现象的著作。

(2)到了中世纪,神学政治论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

(3)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政治学带有历史转折的新发展是否定神权,推崇理性,转而以“人的眼光”、人性认识世界。其著名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和法国的布丹。

(4)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政治学也随之发展起来。资产阶级为了争夺政治统治权,彻底冲破神学束缚,提出许多新的政治理论。但是,自然法,国家契约说,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博爱原则,占据了政治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些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5)19世纪后期,西方政治学逐渐摆脱了各种学科的影响,成为拥有大批专门学者的独立学科,并且随着政治科学分支化趋势。形成了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从这时起到目前为止,政治学在西方的发展按其研究重点的不同,划分为三个时期: 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法律主义为主要方法,研究主题是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研究权力为主要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目前,以政策研究为主题。

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上述第二和第三时期,在研究的价值取向上有别,但在研究方法上却有共同之处,都以行为主义方法为政治学研究方法。

6、19世纪40年代末,马、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不但给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政治学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其原因是:

(1)提出国家是阶级的组织的观点;

(2)指出有文字以来的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核心是政权问题;

(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内涵,即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

(4)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是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5)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二、国家与阶级

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与国家的消亡。重点是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1、国家起源理论主要从揭示国家的本质的意义上来理解,同时掌握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几种理论,尤其是影响比较大的契约论。主要掌握其中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契约论:是西方学者关于国家起源的一种理论。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而建立起来的,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2、国家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一切非马克思政治学分歧的焦点。也是政治学理论中重点问题。 列宁的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点的最全面的概括。列宁的界定包括三层含义: 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2、 国家是阶级统治;3、国家是一个机器。

3、国家职能及其分类: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机器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全部国家机器的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的角度上说,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政治职能是阶级统治的职能,社会职能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公共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职能分成剥削者国家的国家职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4、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其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而进行活动的基本方向。具体包括:第一,镇压剥削者和其它敌对势力的反抗和破坏;第二,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即主持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第三,保卫国家不受一切外敌的侵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正义事业的发展。

5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相互关系: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的整体功能。国家职能一般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律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都具有阶级性。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从发展趋势来看,政治统治职能逐步缩小,社会管理职能日益扩大、深化。

三、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三、四、五章的内容主要将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其中第四章专门讲资本主义国家,第五章讲社会主义国家。重点内容在于国家分类的理论和历史(比如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理论)、国家历史类型的涵义,国家历史类型对国家分类的进步意义,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国家历史类型的主要内容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容。

1、非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

人类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历代思想家都根据时代的需要,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对国家进行这样那样的分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标准,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以掌权者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君主国家、贵族国家和民主国家。这种分类方法始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2)以国家主权的归属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国、永久中立国等。

(3)以国家所处地理环境特征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岛国、内陆国、大国、小国等。

(4)以国家统治方式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专制国、民主国、法制国、福利国等。

(5)以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或现代化程度等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

2.国家历史类型的概念定义:所谓国家历史类型,是按照国家的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分类。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建立在同一类型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实质的国家形态。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保护怎样的经济基础。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3、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四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古代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社会主义制;与之相适应也有四种类型的国家,即奴隶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前三种历史类型的国家统称为剥削者类型的国家。第四种是社会主义国家,它是最高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国家,是完全新型的国家形态。

4.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理论,不仅把国家分类问题上升为科学,使国家分类学说获得科学的依据,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内在规律性,即一种国家历史类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就必然被另一种历史类型的国家所代替。具体说,封建制国家代替奴隶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代替封建制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代替资本主义国家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的。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制度的变革,包括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2)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基础的。即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进一步推动包括政治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变革。在这过程中,国家政权从旧有阶级转移到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兴阶级手中,旧的国家类型也就被新的国家类型所替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个阶段结束,新的阶段开始。

(3)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特殊性。但在总的趋势上,是符合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一般规律的。

5、奴隶制国家

(1)奴隶制国家的统治方式。奴隶制国家,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资料占有制的方式不同和阶级力量对比不同,他们所采取的统治方式也不同。

奴隶制国家的统治方式:(1)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和波斯等国,都采用君主制,即所谓的东方暴君制。(2)在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取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表现为“人民大会”具有很大的权力和公职人员有选举和抽签产生。(3)在古罗马和斯巴达,采取的是奴隶主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的贵族组成元老院(古罗马)、长老会议(斯巴达)掌握重要的权力。

6、封建制国家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领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主占有制是占有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而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

地主占有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在这种制度下,地主通过购买获得土地,出租给佃农,通过收缴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领主占有制是西方封建制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在这种制度下,土地由国王封赐给大封建主,再逐级分封给各级领主。下级领主对上级领主承担一定的义务。

中国与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由于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生产关系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封建制国家也就有不同的特征:国家结构不同;权力结构不同;政治文化不同。

(1)国家结构不同:西方是分封割据制;中国是中央集权制。由于封建主不能像奴隶主和资本家那样直接组织生产,因此,只能实行超经济强制。由于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因此国家政治权力的运用方式,即超经济强制的实施方式也有区别。西方的大领主在其所辖领地内几乎行使着全部的国家权力,因此形成封建割据状态。中国农民不是被土地束缚在固定的土地上,而是被国家政权束缚在一个行政区域内,主要手段就是户籍制度和作为基础的乡里、保甲组织。只有运用国家政权来力量,地主阶级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

(2)权力结构不同: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中国实行的是官僚制。西方的领主制是一种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特权相结合的制度,逐步分封的严格等级制度成为权力结构的基础。“政治权力的地位是按照地产来排列的”而在中国,需要建立复杂的国家机器,有专职的官吏来行使国家权力,形成封建官僚制。

(3)政治文化不同: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和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垄断政治文化领域;中国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6、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1640年爆发的英国革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其根本特点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及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89年发生的法国革命采取了大规模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了封建专制制度,消灭了封建贵族,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彻底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德国革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封建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政治多重压力下,被迫进行资本主义改良,逐步使封建专制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是处在成长时期的自由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以实行代议制为主要标志的三权分立的国家制度,是以自由主义方法作为主要统治方法,以保障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和实现其长远政治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的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管理委员会。

(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具体有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两种国家形态。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国家是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所采取的一种极端统治形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选择法西斯制度的典型国家主要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是资本主义危机的表现和产物。法西斯国家的思想信条:“种族优劣论”; “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 。

福利国家:所谓福利国家是指以推行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增进国民福利为重要活动方向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统治形式。福利国家的实质:福利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采取在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外壳下扩大政府权力,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一种改良主义统治方法,是面对日益强大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其本质上依然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合的表现。

7、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的涵义:民主是政治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原意是指“多数人的统治”和“人民的权力”。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把民主看作是国家形态或国家制度,抓住了民主问题的关键和实质。民主概念内涵包括三方面:

(1)民主是国体,是指居民与政权的关系,即指公民的权利,主要是表明这个国家的民主性质和民主程度。

(2)民主是政体,是国家统治方法或统治形式。(3)民主是国家活动的原则,只有在民主国家里,才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人民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首先,从公民与政权的关系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其中主要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其次,在新型民主条件下运用民主方法解决社会矛盾的范围是最为广泛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会越来越广泛;

最后,从国家活动原则来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它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这是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真正体现。新型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也是最后类型的民主。

新型专政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

新型专政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这种专政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由于作为统治者的人民群众力量强大,其统治不是单纯地依靠国家暴力机器来维持,而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来维持,依靠发展新型民主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的关系,而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即新型专政需要新型民主,新型民主又需要新型专政。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这两者是统一的。只有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只有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型民主是目的,新型专政是手段。如果离开新型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只能是一句空话。

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主要是:首先,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次,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工农联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第四,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首先,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反映了我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历程;其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阶级联盟,即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的统一战线;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形式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构形式;第四,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条件包括: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

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四、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第六章第七章的内容是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国家形式主要包括国家形式的涵义、内容;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重点部分是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政体主要掌握政体的涵义、各种类型的政体的划分以及代表性的国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掌握两种主要的国家结构形式的内涵和代表国家,以及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包括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原因和意义。

国家机构重点是国家机构的概念、主要的国家机构及其权限,尤其是立法机关的权限。

1、国家形式: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包括: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政治体制(即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

2、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政体的含义:国家的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并且主要指用什么形式组成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3、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统治形式的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主张在对国家进行分类时即要从政体分类,更要从国体分类。因此,马克思主义首先依据国体不同把国家政体形式分为剥削阶级国家的政体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依据以下标准:(1)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和任期;(3)中央国家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4、剥削者类型国家的政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体分类标准,剥削者类型国家采用的统治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君主制;另一类是共和制。其中,君主制可以划分为专制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共和制主要分为总统制、议会制和委员会制三种。

5、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具有典型意义的无产阶级组织国家政权的形式

巴黎公社:是巴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

苏维埃制: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苏维埃制不想巴黎公社那样局限于一个城市,而是把社会主义政权扩展到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6、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全国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样的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法国和意大利也实行单一制。复合制: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的结构形式。复合制分成联邦制和邦联制。邦联制比如欧盟。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美国是联邦制典型。

7、国家机构的概念:国家机构是反映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对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总称。国家机构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组织体系,其中每一个机关都有特定的功能,并同其他机关结成一定的联系,形成一个实行国家统治的同一的有机整体。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现代国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一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制衡原则。

8、国家机关

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关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地居于首脑地位的部分。因此,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利的体现,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自国家产生后,无论国家性质如何,通常都设有国家元首。在君主制国家中,国家元首称为国王或皇帝等,在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称总统、主席等。

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机关。根据不同的国家类型,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

(1)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的职权:第一,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成。在总统制国家和议会制国家又有不同。第二,在议会制国家,议会有倒阁权,即通过不信任案迫使政府集体辞职。第三,弹劾。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或制裁,追究的是法律责任,结果的能使官员被罢免或被判罪。第四,质询。即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书面或口头的询问,要求对方作出解释和答复。

(2)社会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的权限: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五、国家与民族、政党、政治团体

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的内容包括国家与民族、政党与政党制度、政治团体,重点和难点是民族的内涵、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族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涵义、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党制度、我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特点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压力集团院外活动的主要方式。

1、民族和民族问题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问题指的是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其范围很广,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族之间的矛盾可表现为民族隔阂、民族歧视、民族纠纷、民族械斗、民族文化、民族压迫、民族斗争和民族运动等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是民族斗争和民族团结问题。民族问题既包括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也包括国际或世界范围的民族问题。

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1)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自然前提;(2)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是剥削制度,这是阶级社会产生民族压迫的深刻根源;(3)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依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2、民族政策

(1)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民族政策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指资产阶级的民族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原则。它包括三点:(1)民族优劣的观点;(2)民族至上的原则;(3)民族投降的原则。

资产阶级的民族政策: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实质和原则决定了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压迫,这在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多民族国家对内表现为民族歧视、民族不平等和民族同化政策;对外则表现为大国沙文主义、领土扩张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实质与原则必然派生出民族歧视、民族不平等和民族同化的民族政策。

(2)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坚持平等的观点,反对一切民族压迫; 另一方面坚持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观点和民族团结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是统一的。两者统一起来就构成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即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是既讲平等,又讲联合,其结果是民族团结、互助友爱,直到将来的民族融合。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在历史上,“民族平等”最初是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口号,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异族压迫而提出来的。但民族平等的口号,只有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才具有了真实的、彻底的革命内容,并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革命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的内容:

第一,意味着一切民族都有平等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强调,世界上的民族虽然有大小、强弱、先进与落后之分,但无优劣贵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共同丰富发展了世界文化的宝库,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二,坚持民族平等必须反对任何民族特权。民族特权与民族平等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的内容

第三,要求民族平等的实质内容和真正意义只能是要求消灭阶级。在阶级社会,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根源,只有消灭了剥削制度,消灭了阶级,才能实现民族间真正的平等。

第四,坚持民族平等必须逐步消灭各民族之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民族矛盾依然存在的重要原因就是各民族事实上不平等现象的存在。社会主义国家要处理好民族问题,首先要帮助落后民族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和文化。

3、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之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自治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遵照国家总的方针、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并积极参加全国的政治生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一项重要制度。所以,民族区域自治又称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三句话,以国家统一为前提;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自治)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为前提)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这种自治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建立。只要在一定聚居区居住的少数民族,构成了一级自治单位,就可以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4、政党的概念及其特征

(1)政党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部分”、“集团”,后来转意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西方政治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政党下过许多定义,但大都是从形式上概括了政党现象,掩盖了政党的阶级性,因而是非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对政党作了科学的解释。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党也有阐述,结合各种类型政党的情况,对政党的概念作如下表述,即政党是阶级组织,它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是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主要特征是:

(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也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亡。政党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仅仅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相联系。

(2)政党是阶级中一部分人组成的政治组织。阶级是按人们在产生中的地位划分的,是经济地位相同的人们组成的集团。无论是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还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阶级,在实现其阶级使命时,都是由其成员中一部分人最有觉悟、最积极的分子带领本阶级进行斗争的。这一部分人能够代表整个阶级的利益,统一整个阶级的意志,是本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组织成为政党,成为阶级的核心。

政党是一个阶级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最高代表,这是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区别之一。

(3)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政党要发挥阶级组织者、领导者的作用,实现阶级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级组织把党员集聚起来,并通过组织纪律把党员的行动统一起来。政党的纪律严格与否是检验政党有无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4)政党要有一定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决定一个政党的政治目标,而政党之间的差异也主要表现在政治纲领的不同,这是由政党所代表的阶级特点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不同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5)政党和政权密不可分。政党只有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实现其政治纲领。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它把掌握政权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因此,政党和政权密不可分,这是由政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5、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党政治

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主要特征: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1)标榜“超阶级性”。资产阶级政党以超阶级性自居,有意模糊自己的阶级性质以获取更多的民众支持。

(2)政党活动以议会和选举为中心。现代政治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选举产生政治领导人,政党需通过选举才能掌握政权。政党把党的纲领上升为国家的主要场所在议会,议会成为政党活动的中心。

(3)组织特征上两极分化。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结构存在着核心领导圈的集权和普通党员纪律松散的特点。

(4)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资产阶级政党大都允许“党内思想自由”,使政党的生活表现为党外有党,党内有派。

(5)资产阶级政党奉行“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在选举过程中,各个政党各显神通,争取选举胜利,一旦选举结果形成,各个政党都必须接受现实。政党上台执政还必须允许反对党的合法存在。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

(1)两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和美国。

(2)多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林立,各个政党可以依法单独或几个政党联合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多党制最早产生于法国,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以法国和意大利最为典型。多党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几个政党联合执政;(2)政局不稳定,政府更迭频繁。

(3)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争取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一党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法西斯主义国家的一党专制,另一种是亚非拉一些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基本前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2)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多党合作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基本方针;具体体现为政治协商制度。通过这种形式,共产党就国家生活的重大事情同民主党派协商。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其参政议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加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人士出任政府领导职务等。(3)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础。各党都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活动。

7、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

压力集团的概念:压力集团也叫政治性的利益集团。是指在各行各业的人员中,对某些问题有共同利益或某些问题有共同主张者,为要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政治压力的集团。比如、宗教的、职业的、年龄的和性别的组织。从法律形式上讲,任何阶级、阶层、职业、行业、种族、宗教的人们都可以自由组织自己的压力集团,它的活动方式是以谈判、协调、平衡、影响、施加压力等手段来实现他们的要求的。

压力集团的院外活动:院外活动包括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所有活动。它包括利益集团影响国会议员的活动,利益集团谋求政党、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机构的支持的活动,以及利益集团通过传媒等谋求一般公众支持的活动。从宏观上,我们可以对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划分为直接院外活动和间接院外活动两种主要方式。

(1)直接院外活动:直接院外活动是指利益集团或其代表—院外活动分子,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独立机构等)和个人(包括这些机关的决策者和工作人员)的直接接触中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活动。

直接院外活动有如下几种方式:社交性接触和游说;提供信息和情报;出席听证会;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顾问委员会和相关的协商组织;通过司法诉讼程序寻求利益的满足。

(2)间接院外活动:相对于直接院外活动而言,间接院外活动是指集团通过一定的中介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其特点是集团所影响的对象不是公共政策的制定机关和决策者,但最终目的是影响公共政策。

间接院外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参与选举活动,用支持或反对候选人的方式,影响选举结果;利用新闻媒介影响公众舆论;基层动员,集团影响选区的选民,利用选民影响本选区的议员,最终影响政策;抗议示威活动(非暴力不合作方式)。

六、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和国际政治

第十一、十二、十三章的内容包括政治文化的涵义、结构、功能、类型、政治社会化涵义、途径;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未来趋势、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国际政治的涵义、特征、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国家政治格局以及国际政治基本准则。重点内容包括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格局的涵义、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西方政治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分类、国家主权的重要意义,国际政治行为准则的内容和作用。

1、政治文化的涵义和特征

政治文化的概念:(1)阿尔蒙德的界定。政治文化的概念,首先是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出现的,首先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1956年提出。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有三个组成因素:认识性因素、情感性因素和评价性因素。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文化的特征:具有深刻的阶级性;鲜明的民族性;具有特殊的社会结构性(主导性文化和亚文化系统);相对的稳定性。

2、政治社会化

(1)政治社会化的涵义: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从个体的角度看,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获取既定的政治文化,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从社会的角度看,是社会培养、教育、训练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政治规范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

家庭: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

学校:个体系统学习和活的政治文化知识的最重要的场所和最重要的阶段

社会:社会环境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社会共同体的影响:在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强化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现代社会重要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主要有:第一,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第二,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第三,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进行抵制和斗争。总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而获得传播和遗传机制。

3、政治发展观

(1)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在适用范围上,将政治发展限定于第三世界;在评价标准上,把西方政治制度奉为理想模式;在研究方法上,推崇“价值中立”的实证分析。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3)革命和改良的区别主要有: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由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第二,革命的发生根源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必然要发生的,而改良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第三,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因而往往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是渐进的、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4、国际政治

(1)涵义: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2)国际行为主体: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政党、政治团体、某些跨国公司以及代表不同组织的个人等。在众多的行为主体中,国家是最重要的主体。

(3)国际政治关系: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关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利益关系(包括利益矛盾和共同利益);第二层次:力量对比关系。第三层次:相互作用关系。

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国家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国家的基本要素:有固定的领土;有定居的居民;有统一的政权组织;具有国家主权。

(1)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独立的自主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2)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的基础。

(3)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独立的行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4)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证。

(5)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参与制定、遵循国际关系准则的前提。

5、国际组织的分类

国际组织的特点是:第一,国际组织的参加者是国家而不是自然人,即国际组织的成员资格是主权国家;第二,国际组织依据其参加国所签订的条约而成立,其职权、机构,都以成立这个组织的条约为依据,其活动也以条约规定的宗旨为准;第三,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的而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它的组织基础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第四,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的参与者,但不是国际法的主体,国际组织本身没有主权性。

按照国际组织的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分,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联盟是一般政治性组织,国际大赦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是专门性组织。

按照其成员构成和处理事务的地域范围,可以把国际组织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前者如联合国,后者如东南亚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

按照其活动内容,可以把国际组织分为不同领域的国际组织。比如,政治性国际组织有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经济性国际组织有世界贸易组织,军事性国际组织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文化卫生科技型国际组织有世界卫生组织等。

6、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1)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涵义: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它体现在一切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

(2)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普遍性、共识性、应然性和约束性(道德性约束和实际性约束)。

(3)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内容:根据《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原则宣言》、《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国际文件以及各国在对外交往中的普遍共识,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的方式解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决国际争端;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u6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