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

更新时间:2023-09-16 22:20: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 (一) 引进与移植阶段: (二) 探索与总结阶段

1961年出版了《体育理论讲义》 (三) 挫折与总结阶段

“文化大革命” 停滞状态,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四) 发展与丰富阶段

二、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范畴与学科定位

(一)研究对象: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范畴:①体育的概念与本质;

②体育的价值与体育目的;③体育过程与规律;④体育途径;⑤体育手段与方法; ⑥体育科学;⑦体育文化;⑧体育体制;⑨体育发展趋势

(三)学科定位:体育概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发展一般规律以及其中的认识和方法论问题的学科。 体育概念的定义: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和手段以促进人身心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的的一种的社会文化活动。 三、体育概念的分类

1、按体育实施场所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

2、按体育参与者的年龄分为:婴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体育

3、按体育参与者的职业分为:农民体育、工人体育、军人体育、知识分子体育等 4、按体育发展的年代分为: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现代体育、当代体育 5、按体育属性分为: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 一、体育本质的概念

体育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自身的身体运动而作用于人本身,促进人自身完善的一种文化实践活动。 二、构成体育的基本要素:(补充内容) 1、 人:是体育的物质前提和最终归宿 2、 运动:是体育的手段和表现形式 3、 目的:使人和运动发生联系成为体育 三、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

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竞赛性、技能性、娱乐性、社会性 四: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标志(补充内容)

国家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群众体育普及的程度(包括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态度、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人数和时间的多少等);体育科学研究的成就和水平;体育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各种体育场地、设施状况;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最好成绩等。 一、体育功能的概念

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二、体育功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简略介绍)

三、体育功能的层次性 自然质功能:健身功能 结构质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系统质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 四、体育的自然质功能(健身)

1、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2、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统和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3、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

4、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5、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6、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五、体育的结构质功能 教育功能:

1、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 2、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

3、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 4、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娱乐功能

1、体育活动中的娱乐要素 是一种自由的活动;

是日常性、非生产性活动;

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对抗性和不确定性 2 体育娱乐功能的表现形式 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六、体育的系统质功能 经济功能

①体育经济已成为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②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③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政治功能

①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 ②表明国家政治立场,为外交服务 ③呈现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 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一、社会发展水平

1、 国家的政治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性质。 2、 国家的经济状况决定体育发展的水平

二、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三、人们的体育需求

第二节 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一、我国体育的目的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健康文明发展。 二、我国体育的目标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2、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高峰 4、提高国民素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1、不同区域的体育工作: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

2、不同形式的体育工作(重点)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运动竞赛 3、不同对象的体育工作: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部队体育等 4、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工作:婴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体育 二、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3、依据社会整体发展的需求 4、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5、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一、体育手段的概念

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体育的核心手段是为实现体育目的最根本的寿诞,或者是本质的手段。体育的核心手段是身体运动。 二、体育核心手段的分类(简略了解)

1、按照人体基本活动形式分类,可将身体运动分为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等。 2、按照人体运动环节,可分为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头颈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等。 3、按照生物力学运动形式,可把身体运动分为平动、转动、鞭打等。 4、按照身体运动的供能形式,可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5、从运动解剖角度,可分为内收运动、外展运动、旋内运动、旋外运动等。 第二节 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一、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分析

(一)身体姿势: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做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空间特征

(二)身体运动轨迹:身体重心或身体某一部分的重心,或身体某一点在运动时所移动路线。 空间特征

(三)身体运动时间:完成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 时间特征

(四)身体运动速率(频率):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时间特征

(五)身体运动速度: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速度。 时间和空间特征

(六)身体运动力量:身体的移动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 动力学特征

(七)身体运动节奏: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 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动力学特征的综合特征 二、体育运动技术

(一)定义: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称为体育运动技术。 (二)基本结构:技术基础、技术细节、技术环节。 (三)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质量的效果的综合评定

1、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是否符合技术的规格要求;是否具有时效性。 2、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协调性:动作连贯、节奏合理、各要素配合恰当。 3、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力量性:力度的美。

4、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经济性:省力,减少能量消耗;协调,没有多余动作。 5、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弹性:缓冲,防止受伤;有美感。 第三节 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 一、体育基本手段(途径)

1体育教学:通过教学,达到向体育教学对象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主要目的。 2体育锻炼:参加者通过反复的重复性身体运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目的。 3体育游戏:通过游戏,达到参加者以体育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的目的。

4体育训练:通过运动训练客体进行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改造达到使受训者的竞技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 5通过体育比赛,达到使参加者最充分地展示和锤炼其竞技能力,接受强烈的心理体验的目的。 二、体育运动项目

(一)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 1、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性特点;

2、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和民族性特点; 3、体育运动项目的地域性特点。 (二)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 1、起源于生产劳动实践;

2、起源于军事防卫实践,是军事防卫技能和武器的移植; 3、起源于日常生活技能; 4、起源于娱乐活动;

5、起源于模仿动物的动作。

(三)体育运动项目的分类:按参与体育目的不同,分为以下5类: 1、健身类体育运动项目; 2、健美类提议运动项目 3、休闲娱乐类体育运动项目 4、挑战类体育运动项目 5、竞技类体育运动项目 6、电子竞技运动项目

(四)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1、 体育游戏 2、 体操 3、 舞蹈

4、 竞技运动项目 5、 野外活动 6、 武术

第五章 体育科学一、体育科学的概念

体育科学是研究和揭示体育现象、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体育是一门科学”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二 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特征

1、体育科学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 2、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快体育科学自身完善;

3、体育科学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并为体育实践服务。 三、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概况

1、起步、探索阶段(1950~1966年) 2、停滞阶段(1966~1976年)

3、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四、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y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