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一)

更新时间:2023-12-18 17: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一)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整体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但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近几年在我国各大媒体屡屡出现“高级技工短缺”、“顶尖人材明显不足”与“人才浪费”等报道,这些问题看似互相矛盾,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比较可行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级技工短缺;顶尖人材明显不足;人才浪费;对策 1人才短缺

1.1人才短缺的一些现象或事例 1.1.1高级技工短缺

据统计我国目前城镇共有1.4亿职工,其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比例为35%,而高级工只有其中的5%。而发达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的比例超过35%,中级工占50%以上,初级技工只占15%。这种反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1.2建设创新型国家,顶尖人材明显不足 改革开发后,我国科技人员数量快速增加与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中国的科技人员实力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人才的相对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明显偏低。二是科技后备人才队伍规模发展较快,但教育结构与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加强。三是缺乏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我国尚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如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性权威科学奖中一直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1.2人才短缺的原因分析

1.2.1高级技工短缺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缺乏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企业富余人员失业。他们中间不少人是因为不具备新的技术能力,不适应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下岗的。只有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很多企业宁肯花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薪去聘请技术专家,也不愿花几百元去培训一名技工。企业轻视对工人的技术培训,也是导致技术工人短缺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些企业倒并非不愿意提高职工的技能素质,只是怕培训后跳槽走人。

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缘何青黄不接?现在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根本没法与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比。同样从学校毕业,技校生从初级技工到高级技工,往往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整整一辈子。就算是磨成了高级技工,你的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的待遇往往还不如职位最低的管理人员。 在有些地方,高级技工在普通国企里月工资仅四五百元。如果到私企,则可以挣到一千多元。长期忽视技术工人的切身利益,无疑就挫伤了许多工人自我提升、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他们想方设法调到私企或转行从事其他职业。 1.2.2顶尖人材缺乏的原因分析

第一,我国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生均成为“考试机器”。第二,我国在制定科技人力资源的国家战略与政策方面有些欠缺。当前全球人才竞争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纷纷制定科技人力资源的国家战略,通过法律、科技政策和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稳定本国人才并吸引和利用外国的科技人力资源。美、英、德、日、加拿大和韩国等国家,利用移民政策和法规,在争夺外国科技人力资源“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方面各显神通。第三,科技创新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许多科技人员最苦恼的事情——莫过于把有限的时间

和精力不得不放在跑项目、评审、检查等方面。越是优秀的科技人才,在这方面花的时间和精力越多。第四,科技创新文化方面的原因。转型期的社会变化,同时造成了急盼取得成果的浮躁情绪,导致急功近利、不遵循科研和教育自身的规律。 1.3人才短缺的后果

1.3.1高级技工短缺的后果 对100多家企业的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工人不能掌握高新技术或进行技术改造,导致相当比例的企业难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据介绍,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低,也会影响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的应用。 工人技术素质低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一项调查显示,因为缺少技能人才问题,近几年我国企业产品合格率只有70%,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在近几年企业发生的各种事故中,有一半以上的是因为职工岗位意识不强,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 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选择片面追求高学历,尤其是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大量学历人才涌入深圳,给企业用人提供了更大选择余地,以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高学历人才盲目引进和人才浪费现象。调查中发现,有家6000多人的企业,硕士学历以上的员工竟有3600多人,许多研究生只能在销售、生产、后勤服务岗位,造成人才浪费。 1.3.2顶尖人材缺乏的后果

顶尖人材缺乏加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不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高科技人才缺乏,我国的科研实力上升减慢,科技成果转化比较少,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使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低。 2人才浪费

2.1人才浪费的一些现象或事例

首先,人才高消费趋向非常明显。在许多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普遍提高。文秘、推销等职位须在本科以上,计算机、法律、工商管理等热门专业起点为硕士。 其次,内耗严重,排斥竞争。这种情况在一些党政机关表现得颇为明显。“一杯清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半天”仍然是一些公务员的真实写照,还有个别干部过着“上班捧一杯茶水,下班喝一顿酒水,外出捞一些油水”的日子。 第三,人才的闲置性浪费也相当普遍。《报告》相关章节中提到,有些单位领导从小团体利益出发,甚至凭个人好恶决定人才的去留升迁。对本单位根本用不上或一时用不上、而其他单位又急需的人才卡住不放;对业务专业突出、棱角太分明的人才存有成见,即使工作职位急需也架空不用,造成了人才的闲置性浪费。 2.2人才浪费的原因 首先,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平民化以及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历贬值。而学历虚高是指企业的员工不能学以致用,所具备的高学历与其在企业中的角色不相匹配。这种现象的产生涉及到多方面因素,比如人才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国内企业的发展阶段等。

其次,人才高消费的局面,当然和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不合理,学子们盲目竞争的因素有关,但难辞其咎的是,用人单位拿文凭来装点门面,故意抬高人才市场用人门槛的做法也很成问题。

最后,管理手段落后是高学历运动的致命软肋。 2.3人才浪费的危害

正是上述现象在生活中的大量存在,导致了我国人才利用效率不高。根据相关理论,人才资源发挥的最大限度是其自身能力的90%,另外的10%是其在管理与开发过程中必要的损耗。

而在我国,人才资源总体能力发挥程度仅为61.9%,这一比例在西部地区甚至更低。 人才浪费在现实中已经造成了相当可观的危害。人才浪费最普遍的表现形式——高学历运动刺激了高等教育的剧烈扩张,冲击了职业教育,并且使优秀人才加速外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rt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