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检测仪表第五章__温度检测仪

更新时间:2023-07-26 19: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章 温度检测仪表概述5.1.1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的程度的物理量。从微观上讲,温度表示物质内部 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大小。

热平衡和热效应是温度测量的重要基础。

5.1.2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称为温标。规定了温度的读数的起点(即零点)和

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1.经验温标(1)摄氏温标(℃)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水的。沸点为100℃。 (2)华氏温标(℉)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温度为32℉,水的 沸点温度定为212℉

2.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标是一种理想温标,规定分子运动停止时的温度为绝对零度。 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大小定义为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3.国际实用温标ITS国际实用温标是用来复现热力学温标。 (1)T 90和t90之间关系保留以前温标定义中的计算关系,摄氏温度 的分度值与热力学温度分度值相同

t 90 T90 273 .15(2)ITS-90通过划分温区定义:0. 65K到5. OK之间,由3He蒸汽压与 温度的关系式来定义。3.OK到24. 5561K之间,是用氦气体温度计来定

义。13. 8033K到1234.93K之间,是用铂电阻温度计来定义。

(3)各温区规定一组的定义温度固定点,并规定内插公式来分度。 所采用的定义固定点一般是一些纯物质的三相点,或是溶点、凝固点。 如O2、Ar、Hg、H2O的三相点;In、Sn、Al、Ag、Au、Cu的凝固点等。

5.1.3测温仪表的分类(1)按测温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 (2)按工作原理可分为膨胀式、电阻式、热电式、辐射式等;

5.2

膨胀式温度计

热膨胀式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气体或固体热胀冷

缩的性质测量温度。分为液体膨胀式温度计和固体膨胀式温度计两大类。

5.2.1 膨胀式温度计

1.玻璃管液体温度计组成:主要由玻璃温包、毛细管、工作液体和刻 度标尺等组成。

工作液:一般采用水银和酒精作为工作液,其中水银与其它液体相比有许多优点,如不粘附玻璃、 不易氧化、测量温度高、容易提纯、线性较好、准 确度高。

图5.1 玻璃管液体温度计1—玻璃温包;2—毛细管;3—刻度标尺

分类: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工业用玻璃管液体温度计、标准玻璃管液体温 度计两类。标准玻璃管液体温度计,可作为检定其它温度计用,准确度高, 测量绝对误差可达0.05~0.1℃。工业用玻璃管液体温度计为了避免使用 时被碰碎,在玻璃管外通常罩有金属保护套管。

2.双金属温度计双金属片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薄片叠 焊在一起制成的测温元件。利用两种膨胀系数不 同的金属元件的膨胀差异测量温度。 双金属片受热后由于两种金属片的

膨胀系数不 同而使自由端产生弯曲变形,弯曲的程度与温度 的高低成正比。

l2 x G (t t0 ) dx——双金属片自由端的位移; l——双金属片的长度; d——双金属片的厚度; G——弯曲率,取决于双金属片的材料。

图5.3 双金属片 1—双金属片;2一指针轴; 3一指针;4一刻度盘

双金属片常被用作温度继电控制器、温度开 关或仪表的温度补偿器。 双金属温度计:螺旋形双金属片的一端固定 在测量管的下部,另一端为自由端,与指针轴 焊接在一起。当被测温度发生变化时,双金属 片自由端发生位移,使指针轴转动,由指针指 示出被测温度值。 特点:双金属温度计结构简单、耐振动、耐 冲击、使用方便、维护容易、价格低廉,适于 振动较大场合的温度测量。目前国产双金属温 度计的使用温度范围为-80~600℃,精度等级 为1~2.5级。图5.4 双金属温度计 1-表玻璃;2-指针;3-刻度盘;4-表壳;5安装压帽;6-金属保护管;7-指针轴;8-双 金属螺旋;9-固定端

5.2.2 压力式温度计

1.压力式温度计的结构及原理结构:由充有感温介质的感温包、传递压力的毛细管及压力表组成。 原理:温包内的感温介质若随被测 温度升高时,其体积膨胀,但由于温包、 毛细管和弹簧管组成的封闭系统容积基 本不变,介质体积膨胀受限,造成系统 压力升高。经毛细管传给弹簧管使其产 生变形,进而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指针偏 转,指示出相应的温度。 特点:强度大、不易破损、读数方 便,准确度较低、体积大。 测温范围-100℃~600℃。 类型:液体压力温度计、气体压力 温度计和蒸汽压力温度计。

(1)液体压力式温度计 感温液体:水银(测温范围-30~ 650℃); 甲醇(测温范围-100~ 150℃);二甲苯(测温范围-100~ 400℃)。 液体压力温度计使用时应将温包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之中,否则会引起较 大测量误差。环境温度变化过大,也会对示值产生影响。为此,在弹簧 管的自由端与传动机构之间插入一条双金属片补偿附加误差。 (2)气体压力温度计 工作气体:氮气(测温上限可达500~550℃);氢

气(测温下限可达-120℃)。(3)蒸汽压力温度计 其温包中充入约占2/3容积的低沸点液体,其饱 和蒸气压仅与气液界面的温度有关。通过毛细管传递弹簧管中,以指示被 测温度。工作液:氯甲烷、氯乙烷和丙酮等。 优点:温包的尺寸比较小,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小,T-P关系非线性, 标尺刻度不均匀。

5.3热电偶温度计测量原理:热电效应。热电偶能将温度转换成毫伏级热电势信号 输出。 特点:测温范围广,性能稳定,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输出信号便于远 传,应用极为广

泛。 组成:热电偶、连接导线显示仪表

图5.6

热电偶温度计组成示意图

5.3.1热电偶测温原理 1.热电效应热电偶:由两根不同的导体材料将一端焊接或绞接而成。焊接的一端称 为热端(测量端);另一端称为冷端(参考端)。 热电偶产生热电动势由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两部分组成。 (1)温差电动势 导体两端温度不同、电子能量不同,造成导体内自由电 子从高温端向低温端扩散,电子扩散造成高、低温端电荷的积累,形成静电

场Es。当电场对电子的作用力与扩散力平衡时,电场Es产生一个稳定的温差电动势E A (T , T0 ) K e

T

T0

1 d ( N At t ) N At

e——单位电荷,e =1.6×10-19 C; K——波尔兹曼常数,K=1.38×10-23J/K; NAt——为导体A在温度t时的电子密度。

(2)接触电势 两种不同导体接触时,由于电子密度不同,造成自由电 子从高密度侧向低密度侧扩散,电子扩散造成接触点处电荷的积累,形成 静电场Em。当电场对电子的作用力与扩散力平衡时,产生一个稳定的接触 电动势E AB (T ) N KT ln AT e N BT

T——A、B导体接触处的温度; NAT、NBT——分别为导体A、B在温度T时的电子密度。 (3)热电偶回路总电势 对于导体A和B组成的 热电偶回路,当接点温度T>T0,NA>NB时,回路 中总热电势为

E AB (T , T0 ) E AB (T ) E AB (T0 ) E A (T , T0 ) EB (T , T0 )E AB (T , T0 ) K e

T

T0

ln

N At dt N Bt图5.8 热电偶回路电势

E AB (T , T0 ) f (T ) f (T0 )

当参考端的温度T0恒定时, f (T0 ) C 为常数,则E AB (T , T0 ) f (T ) C (T )

当冷端保持温度不变,则热电偶回路总电势只随热端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在参考端温度为0℃时,通过 实验建立的热电势与工作端温度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1)均质导体定律 两种均质金属组成的热电偶,其电势大小与热电极 直径、长度及沿热电极长度上的温度分布无关,只与热电极材料和两端温 度有关。 (2)中间导体定律 若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中间导体(第三种导体), 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热电势无影响。 (3)中间温度定律 EAB (T , T0 ) EAB (T , Tn ) EAB (Tn , T0 )

(4)标准电极定律

EAB (T , T0 ) EAC (T , T0 ) EBC (T , T0 )

5.3.2 常用热电偶的类型及结构 1.热电偶的类型及特点热电极的材料要求。 ①材料的热电性能不随时间而变化,即热电特性稳定。 ②电极材料有足够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不易被氧化和腐蚀。 ③产生的热电势要足够大,热电灵敏度高。 ④热电势与温度关系要具有单调性,最好呈线性或近似线性关系。 ⑤材料复

现性好,便于大批生产和互换。 ⑥材料组织均匀,机械性能好,易加工成丝。 ⑦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小,电阻率要低。 (1)标准热电偶 ①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号S。 测量范围:长期使用1300℃以下,短期测量1600℃。 特点:热电特性稳定,准确度高,材料容易提纯,缺点是热电势较低, 价格昂贵,不能用于金属蒸汽和还原性气体中。 ②铂铑30-铂铑6热电偶,分度号B。 测量范围:长期使用1600℃以下,短期测量1800℃。 特点:测量上限高,稳定性好的、机械强度大,缺点是热电势小,不能 用于0℃以下温度测量。

③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K。 测量范围: -270~+1300℃。在氧化性或中性介质中长时测量温度900℃, 在还原性介质中,小于500℃。 特点:热电势较大,热电关系近线性,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强。化学稳定 性、复制性好,价格便宜。缺点是测量略低,稳定性稍差。 ④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号E。 测量范围:长期使用-200~+600℃,短期测量-200~+800℃。 特点:热电势大,灵敏度高,电阻率小,适用于还原性和中性气氛下测温, 价格便宜。缺点是测量范围低且窄,铜镍合金易受氧化而变质。 ⑤铜-铜镍热电偶,分度号T。 测量范围:-248℃~+370℃ 特点:热电势大,热电特性好,价格低廉。低温性能十分稳定。不宜在氧化 性气氛中工作。 (2)非标准热电偶 能满足一些特殊条件下测温的需要,如超高温、极低温、高真空或核辐射 环境。非标准化热电偶有铂铑系、铱铑系、钨铼系及金铁热电偶、双铂钼等 热电偶。

2.普通热电偶的结构(1)普通型热电偶的组成 ①热电极 感温元件,热端焊接,冷端连接 在接线盒内接线柱上,与外部接线连接。贵金属 热电极的直径为0.015~0.5mm,普通金属热电极 的直径为0.2~3.2 mm。长度一般为0.35~2 m左 右。 ②绝缘管 套在热电极上防止热电极短路。 绝缘管的材料一般用耐火陶瓷(1200℃以下)、氧 化铝Al2O3(1600℃以下)和氧化镁MgO(2000℃以 下)。 ③保护管 使热电极与被测介质隔离,免受化 学侵蚀和机械损伤。材料如不锈钢1Cr18Ni9Ti (900℃)、高温钢Cr25Ti(1000℃)、高温不 锈钢CH40(1200℃)、氧化铝Al2O3(1600℃)、 氧化镁MgO(2000℃)和氧化锆ZrO2(2400℃)。 ④接线盒 普通防溅型、防水型、防爆型等。

图5.12 普通热电偶结构 1—出线孔密封圈;2-出线 孔压紧螺母;3-防掉链;4接线盒盖;5—接线柱;6密封圈;7-接线盒座;8-接 线绝缘座;9-保护套管; 10—绝缘管;11-热电极

(2)普通热电偶的结构类型

(a) 直形无固定装置热电偶(b) 直形螺纹 连接头固定热电偶(c) 锥形螺纹连接头固 定热电偶(d) 直形法兰固定热电偶 图5.13 普通

热电偶结构形式

3.特殊热电偶(1)铠装热电偶 将保护套管、绝缘材料粉末与热电极三者组合成一体, 经多次拉伸制成的细长形像铁丝样的热电偶。 我国已生产出S型、R型、B型、K型、E型、J型铠装热电偶。 特点:体积小,热容量小,动态响应快;可挠性好,具有良好柔软性; 强度高,耐压、耐震、耐冲击。外径最细能达0.25 mm,长度可达100m以上 (2)薄膜型热电偶 用真空蒸镀的方法,把热电极材料蒸镀在绝缘基板 上而制成。 特点:测量端厚度约为几个微米左右,热容量小,响应速度快,便于敷 贴。适用于测量微小面积上的瞬变温度。

图5.15 薄膜热电偶 1—工作端;2—薄膜热电极;3—绝缘 基板;4—引脚接头;5—引出线(相同 材料的热电极)

图5.14 铠装热电偶的结构 1-接线盒;2-保护管;3-固定装置; 4-绝缘材料;5-热电极

5.3.3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1.补偿导线为节约贵重金属热电极材料,选择一对价格低廉的金属丝作为补偿导线 来延长热电偶的冷端,使之远离高温区。补偿导线在冷端温度范围内,产 生的热电势与主热电偶的热电势相同。

图5.17 利用补偿导线延长热电偶的冷端 1-测量端;2—热电极;3一接线盒1(中间温度);4—补偿导线;5—接线 盒2(新的冷端);6—铜引线(中间导体);7-毫伏表

使用注意: 1)补偿导线与热电偶热电极的两个接点温度必须相同; 2)补偿导线只能与相应型号的热电偶配用; 3)必须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4)极性切勿接反。导线外皮颜 色 正 红 红 红 负 绿 蓝 橙 20℃时的电 阻率/ (Ω ·m) 0.05×10-6 0.52×10-6 0.10×10-6

型号

配用热电偶 正-负 铂铑10-铂 镍铬-镍硅 钨铼5-钨铼26

补偿导线 正-负 铜-铜镍① 铜-康铜 铜-铜镍②

100℃热电势 /mV 0.646±0.023 4.096±0.063 1.451±0.051

SC KC WC5/2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11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