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更新时间:2023-11-20 00: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史上最牛校长 当代教师楷模

他是中学校长,却非因教学而出名。他创造的奇迹是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强烈的地震严重地破坏了学校的所有房屋和各种设备设施,但全校31个班2200名学生、90多位教师,仅用了1分30多秒,全部疏散完毕,无一人伤亡。他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史上最牛校长?——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

人物简介

叶志平同志,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5& #8226;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叶志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基层36年,始终坚守?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信念,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事业第一线,多次谢绝组织的提拔调动,回绝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爱生如子,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办学理念,致力建设安全、牢固、

实用的校舍,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他不甘平庸,始终把?办一所好学校?作为一生的追求,用最好的教学成果回报父老乡亲,所教学科和所带班级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任校长16年间学校中考成绩均为全县第一名。他淡泊名利,始终坚持?我不‘牛’,但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的人生信仰,勤政廉洁,谦虚谨慎,以高尚的品德聚人心正校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华丽乐章。

人物事迹

学生没事,老师也没事。55岁的他,哭了。

2008年5月12日,如果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天也许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平凡的日子,他也许只是千万中学里一名普通的校长。然而,随着14点28分的地动山摇,曾经宁静祥和的校园倾刻间成为废墟,曾经幸福和睦的家庭转瞬时支离破碎。惊恐悲痛的家长,睁大双眼却找不到孩子的身影,亲人间最平常不过的一声再见,竟就此成为了诀别。

地震那天,他不在学校。学生们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和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

房门。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扯着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说完后,他们总会望望那堵依然屹立的墙面上,校长镌刻下的大字:?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那时,在大震时分布四处的学生家长们的伤亡数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也是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他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对一个学校来说,一个娃娃是千分之一,可对他们的父母就是百分之百!?

有人说,在叶志平57年的人生历程中,?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那1分36秒是其最绚烂的时刻。事后人们分析,桑枣中学之所以能在1分36秒内创造奇迹,坚固的教学楼房和师生们长期的应急训练是主要原因。

1分36秒的奇迹背后,是叶志平十余年的辛勤付出。桑枣中学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所普通农村学校。今年58岁的叶志平,已在这所学校呆了整整36年。

1978年,叶志平从绵阳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桑枣中学任教。到校后,他承担了英语、语文、音乐等多门课的教学工作,课表从周一早上排到了周六下午。?我母亲常教育我‘井水扯不干、力气用不

完’,趁年轻多干点儿活不吃亏。?多年来,叶志平只向学校请过两次假:一次是结婚,请假三天;一次是母亲去世,请假一天。

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后,叶志平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修楼。

那是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楼梯栏杆摇摇晃晃,灯泡各式各样,本应雪白的墙壁上只有底灰。?叶志平下了决心,?一定要修这栋楼,娃娃的安全最重要!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

1997年,叶志平发现,学校实验楼厕所的建筑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影响到实验楼的安全。他找来施工队,在安全处重新搭建了厕所,虽然在高层上课的学生入厕不太方便,但孩子们安全了。

1998年,叶志平又发现,实验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非常生气,急忙找来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中结结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

1999年,叶志平又对这栋楼做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重新灌上水泥,每根柱子直径增加了15厘米。这栋实验教学楼,修建时花了17万元,加固却花了40多万元。

?他是一个做事执著又有魄力的人,认准的事,就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完成。?与叶志平共事30多年的许伦生老师说,?学校当时没有钱,叶志平就一点点向教育局要,请求支持。40多万元修楼的钱就是他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要来的?。

2005年,叶志平开始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当时主要目的是防火。?叶志平说,自己去上海考察时发现,当地经常组织学生搞消防演习,他觉得可以?拿来?在自己学校搞。

演练时,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疏散时两个班合用一个楼梯,每个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臵也是固定的。

对于教师,叶志平要求他们在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等人流量最大的时候,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摔了,教师可以将孩子拽起来,不至于让后面的学生踩到。?叶志平这样说。

刚开始搞紧急疏散演练,学生当是娱乐,个别教师也有意见,但叶志平一直坚持。后来,师生们都习惯了,每次疏散演练都井然有序。

事实证明,叶志平坚持做的这一切,后来挽救了全体师生的生命。 大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按平常的演练,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

叶志平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倒塌。 震后,叶志平成了名人,网友称他为?史上最牛的校长?。对此,叶志平淡然一笑。他说:?不论任何人当这个校长,只要用心去做事,落实好了各种规章制度,结果都会一样。?

?我不‘牛’,但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

爱心一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的温馨家园。?5.12?强大地震严重地破坏了桑枣中学教职工居住的房屋,看到无房可住,露宿在学校操场上的两百多个教职工及其亲属,叶志平校长无比悲痛。大震刚过,他强行忍住痛苦的泪水,迅速组织大家亲自动手搭起了简陋的帐篷,让大家能暂时遮风避雨。大地震不仅毁坏了房屋,还破坏了水电气等生活设备设施。叶志平校长为了不让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遭受饥饿干渴,他带领大家搭建起了简易的厨房,用红砖支起了一口大锅,找柴找水,为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烧水煮饭,让他们能喝上井水,吃上热饭。接着,他又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生活区,全校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都住进了安全舒适的帐篷,喝上了甘甜的纯净水,过上了较为正常的生活。震后的桑枣中学校园,尽管到处断垣残壁,破败不堪,但生活在这里的教职工和他们的家属都感到无比温暖,人人精神饱满,个个斗志昂扬,投入到紧张的抗震自救之中。

坚韧不屈,带领教职工积极抗震自救。?5.12?强大地震,震不垮叶志平校长这位共产党员顽强的意志。大震刚刚过,余震不断,叶志平校长不悲观,不失望,不等不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带领全校教职工迅速开展紧张的抗灾自救。他立刻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学校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抗震救灾。他身先士卒,不怕余震危险,不怕吃苦受累,成天奔赴在抗震自救最前线,认真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他带头冒险排危,带头清

除断砖破瓦,带头打扫卫生,带头消毒防病,带头搭建防震棚,带头解决教职工的饮水吃饭问题,带头当好志愿者,带领教职工为桑枣镇政府卸下各种救灾物品物资100多吨,带头为搭建临时过渡校区租地平整地基。在他的模范行为感召下,全校教职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把抗震自救不断向前推进。

心系教育,千方百计筹划学生复课。叶志平校长最着急的是学生的复课,?5.12?强大地震严重地毁坏了两千多名学生赖以学习和居住的所有教学楼和宿舍,学生无法上课,只好辍学在家。为了让学生特别是参加今年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能早日复课学习,叶志平校长千方百计为复课进行准备。他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基本上解决了学生住和喝的问题。他把在大震中未遭到严重破坏的学生餐厅作为临时教室,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他把可以使用的厕所交给学生使用,解决了学生拉的问题。学生复课在他的筹划中正在紧张有序地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学生就可以重新走进课堂,投入到充满乐趣的学习生活中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叶志平校长最关注的是当年参加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的学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放飞自己的中考梦想,在初三学生暂时无法复课的情况下,他组织初三年级组的教师在全县各乡镇办起了临时校外学生学习辅导站,把各种复习资料和训练题亲自送到初三学生手里,指导他们复习,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和家长无不感谢地说:有这样的好学校,这样的好老师,我们一定会考出好成绩。

沧海横流,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叶志平校长在强烈的地震灾难面前,没有动人的豪言壮语,只有顽强的性格和扎实的行动。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抗震自救工作已初见成效,干群和谐,人心稳定,震后的废墟正在被清除,新的过渡临时校区正在搭建,未来重建的学校蓝图正在描绘,两千多名学生复课即将实现,桑枣中学教职工即将开始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谁说农村校就要比县城校差?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从担任校长起,叶志平心中就一直有个梦想: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谁说农村学校就一定比县城学校差呢?桑枣中学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1996年至今,桑枣中学每年中考都居全县第一,2008年地震那年,还创造了历史上最好成绩。现在,学校已连续15年名列全县考核第一;连续6年全市考核一等奖;连续5年语数外等9门学科平均成绩第一名。

?在我们学校,从来没有快慢班,学生入学全部按计算机随机编班;学校也从不违规补课。?叶志平骄傲地告诉记者。

如今,桑枣中学在辽宁省的对口援建下,已经拥有了宽阔的校园广场,崭新的教学楼,标准的篮球场和足球场。学生增加到2571人,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叶志平开始考虑在全校推行阳光体育活动。?健康第一,不搞竞技,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达到锻炼体魄、磨炼意志的

目的。?他说,这么好的学校,不管好、用好,怎么对得起援建者和所有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

而如何管好学校,叶志平多年来积累了一整套朴实而生动的?管理经?:校长要尽最大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创造发挥才能的空间;校领导首先应该是优秀的班主任和优秀的教师,是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强人能手;校领导必须坚持上主课,同时还要指导一个课外小组;学校的中层干部要和普通教师一样上早晚自习,并带班值周;一个单位应该有核心力量,校领导班子、党员就应该是这样的核心……

前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桑枣中学一度出现了教师外流的情况。?作为校长,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及时地解决问题。?叶志平决定,把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推上一线,给他们压担子。2004年才从师范毕业的彭建英,到校报到第二天就被委任为毕业班化学教师。学校为她安排了一名高级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彭建英很快进入了角色,也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如今已是学校化学教研组的组长,还获得全县化学青年教师赛课特等奖。

?叶校长非常具有亲和力,跟年轻人走得很近,常常端着碗跟年轻人一起吃饭、聊天。?该校教师林强说。目前,桑枣中学有110名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其中37名是党员。

地震后,很多单位开出丰厚的待遇想挖叶志平走,有的开出15万年薪、给房配车、年底分成的待遇,但都被他拒绝。?离开桑枣中学,我就什么都不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7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