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3-05-02 03: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MSDS

盐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1.1 化学品中文名称:盐酸

1.2 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chloride

1.3 分子式:HCl

1.4 分子量:36.4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2.1有害物成分:氯化氢

2.2 含量:无资料。

2.3 CAS No.:7647-01-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3.2 侵入途径:无资料。

3.3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3.4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3.5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摄入: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5.2 有害燃烧产物:

5.3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

MSDS

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7.2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3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8.4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8.5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8.6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8.7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8.8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9.1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2 熔点 (°C):-114.2

9.3 沸点 (°C):-85.0

9.4 相对水密度 (水=1):1.19

9.5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1):1.27

9.6 饱和蒸气压 (kPa): 4225.6(20℃)

9.7 燃烧热 (kJ/mol):无意义

9.8 临界温度 (°C):51.4

9.9 临界压力 (MPa):8.26

9.10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9.11 引燃温度 (°C):无意义

9.12 闪点 (°C):无意义

9.13 爆炸上限 %(V/V):无意义

9.14 爆炸下限 %(V/V):无意义

9.15 溶解性:易溶于水。

9.16 主要用途:制染料、香料、药物、各种氯化物及腐蚀抑制剂。

9.17 其它理化性质:无资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稳定性:无资料。

10.2 禁忌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

10.3 避免接触的条件:

MSDS

10.4 聚合危害:无资料。

10.5 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11.1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LC50:4600mg/m3,1小时(大鼠吸入) 11.2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

11.3 刺激性: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

12.2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12.3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12.4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

12.5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14.1 危险货物编号:22022

14.2 UN编号:1050

14.3 包装标志:无资料。

14.4 包装类别:053

14.5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14.6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 类不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80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