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更新时间:2023-12-08 15: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一、简答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最低限价的含义及其后果。

【分析】政府价格政策有最高限价(保护价格)和最低限价(支持价格),建议考生结合具体现实案例进行复习备考,而不是简单地掌握概念等。

【答案】

(1)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2)实行最低限价,市场上会出现产品过剩。如图1-1所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开始时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0。如图1-1所示,最低限价P0大于均衡价格Pe,且在最低限价P0水平,市场供给量Q2大于市场需求量Q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的情况。

图1-1 最低限价

由于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如果没有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因此,为了保障最低限价制度有效实施,应该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2.占优策略均衡和纳什均衡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分析】博弈论这块,推荐考生参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4版)教材进行复习。作答时,一定要掌握答题技巧:先介绍占优策略和纳什均衡的概念,然后介绍二者的区别,可通过一个具体的支付矩形进行举例说明。

【答案】

(1)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最优策略是惟一的,这样的策略称之为占优策略(There is one optimal choice of strategy for each player no matter what the other player does.)。纳什均衡,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它是由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each person is making the optimal choice, given the other person’s choice)。

(2)占优策略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一个博弈均衡概念。占优策略均衡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的任何策略选择来说,其最优策略都是惟一的。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的最优策略选择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也是最优的。所以,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就是占优策略均衡。如表1-1所示,该博弈存在纳什均衡,但不存在占优策略均衡。

表1-1 支付矩阵

1

3.解释为什么边际转换率不等于消费者边际替代率时,未达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分析】本题作答可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教材用的是反证法,如果边际转换率不等于边际替换率时,存在着帕累托改进。

【答案】

之所以将MRSXY?MRTXY作为交换和生产一般均衡的条件,是由于只有符合这一条件,才能既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如果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不相等,则这时并未达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比如,假定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2,边际替代率为1。边际转换率等于2意味着生产者通过减少1单位X的生产可以增加2单位的Y。边际替代率等于1意味着消费者愿意通过减少1单位X的消费来增加1单位Y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产者少生产1单位X,从而少给消费者1单位X,但却多生产出2单位的Y。从多增加的2单位Y中拿出1个单位给消费者即可维持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从而多余的1单位Y就代表了社会福利的净增加。

同样可以分析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小于边际替代率的情况。例如假定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1,边际替代率为2。此时如果生产者减少1单位Y的生产,从而少给消费者1单位Y,但却多生产出1单位的X。从多增加的1单位X中拿出半个单位X给消费者即可维持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从而多余的半个单位X就代表了社会福利的净增加。

4.请用图推导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其含义。 【分析】本题比较简单,可利用IS?LM模型推导得出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2010年暨南大学考卷中考了一道非常相似的考题。

【答案】 (1)总需求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模型推导出来。

2

图1-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如图1-2所示,当价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和对1?与IS曲线相交于E1,将P应的国民收入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将P2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2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2。连接D1、D2等这类点,从而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AD。

(2)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推导得出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如果国内物价总水平上升(下降),必然导致国内总支出水平下降(增加)。

5.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分析】本题作答可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教材第二十二章讲述了当代主流宏观经济学,非常重要,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答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效性;认为如果让市场机制自发地发挥作用,就可以解决失业、衰退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政策无效,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政策无效性意味着,要想使政策有效,它们就必须要有欺骗性,即使人们得不到有关政策的真实信息。然而,这一点在现实中往往做不到。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反对一切宏观经济政策。

3

图1-3 “政策无效性”主张

图1-3中,经济起初在A点处运行,该点是总需求曲线AD0、总供给曲线SRAS0和LRAS三条线的交点。假设货币当局宣布打算增加货币供给,考虑到理性预期,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之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从AD0向右移到AD1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从SRAS0到SRAS1的向左移动(当预期通货膨胀上升时,总供给曲线将会向左移动)所抵消。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将从A点直接移动到C点,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LRAS上,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

从图1-3可以看出新古典宏观经济的观点:第一,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第二,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

6.简述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姆斯的主要理论贡献。

【分析】对于报考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科目的考生,一定要密切注意最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贡献。诺奖经济学得主名单于每年10月份公布,建议考生到时多加关注。

【答案】

(1)201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把201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表彰他们在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致力于解释宏观经济中的因果关系,已创立了一系列方法来回答上述问题,以及经济政策、GDP、通胀、就业和投资等不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

(2)西姆斯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动态模型计量理论以及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等。他的研究成果涉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方法论等众多分支学科。他在1972年创立了向量自回归方法(VAR模型),这一研究方法以向量自回归为基础,将所有的内生变量并列处理,来分析经济如何受经济政策以及其他经济因素短期变化的影响,考察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该方法对研究经济领域中许多重要问题都有很大作用,可以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产出、就业、通胀等)如何受政策因素(如央行调整利率、政府调整税收和支出)或其他一些突发因素(如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西姆斯还在研究宏观经济学中制度变迁问题的计量模型方法、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SVAR)估计基于理性预期思想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及贝叶斯计量经济学方法等方面作出了大量原创性贡献。他对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必要工具。

二、计算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7.消费者对商品X、Y的总效用函数为U?2XY,现X和Y的价格都为4,消费者总

4

收入为1440。问:

(1)求消费者的需求数量及效用水平。

(2)若X的价格上升为9元,两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有何变化? (3)X的价格上升为9元,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多少?

【分析】本题考察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的定量计算。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三章“效用论”有类似的课后习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时,应将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的课后习题好好地做一至两遍,通过对课后习题的作答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知识点以及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答案】

(1)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问题是:

maxU?2XY

s..t 4X?4Y?1440构造拉格朗日函数L?2XY???4X?4Y?1440?,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L?2Y?4??0 ?X?L?2X?4??0 ?Y?L?4X?4Y?1440?0 ??解得:X??180,Y??180。 均衡效用U?2XY?64800。

(2)若X的价格升为9元,Y的价格不变,则新的预算约束方程为9X?4Y?1440。采用(1)计算方法,可求得此时均衡消费量为X???80,Y???180,代入效用函数得U?2XY?28800。

(3)下面在保持原来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在新的价格水平下,求出X的需求量。此时,最优化问题是:

min9X?4Y

s..t?U?2XY?64800可得出X?120,Y?270时达到了原有的效用水平,且为经过调整后的最优消费束。

因此,商品X的替代效应为120?180??60,收入效应为80?120??40。

8.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Y是收入,消费函数为(单位:10亿元) C?1000?0.8Y,投资I?1000。

(1)求均衡收入及相应的消费和储蓄额;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求社会的非自愿存货;并回答收入将如何变化,并解释收入变化的原因。

(3)如果把投资增加400,相应增加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4)投资乘数是多少?

【分析】此题非常简单,考察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答可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查看完整版真题解析点击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

三、论述题(共2题,第9小题18分,第10小题22分,共40分)

5

9.用图说明垄断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分析】本题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材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一道课后习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时,应将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的课后习题好好地做一至两遍,通过对课后习题的作答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知识点以及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查看完整版真题解析点击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

2.在汇率和利率由市场供求自发形成的情况下,请论证增加财政赤字会“人为”推高本币币值。

【分析】这题在指定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上找不到答案,作答可参见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教材第5章“开放的经济”。考虑到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对于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讲得不透彻,推荐考生看看其他相关教材。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查看完整版真题解析点击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20分)

11.中小企业目前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2008年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2009年是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是用工荒,而今年则是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如果对中小企业来说,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那2011年则是中小企业最纠结的一年。

请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小企业遇到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分析】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最后一道考题经常涉及到最新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强化、冲刺阶段,尝试以专题的方式对宏观经济热点问题予以罗列。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查看完整版真题解析点击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9u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