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3-11-19 12: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仓储活动是一个在物质产品生产流通中的持续过程,是连接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仓储业是物流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社会生产、流通与消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国民经济与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几年,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仓储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仓储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我国仓储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字:仓储业; 物流; 问题; 对策建议; 一、我国仓储业重要性及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制造业、电子商务、连锁超市、零售业等对现代物流和仓储业务的需求逐渐增多,这既给仓储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2010年,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继续增长,其中,仓储业增速最快。目前,我国仓储业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表 2010年10大城市仓库供需指数

城市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 深圳 成都 武汉 沈阳 西安 厦门 仓库需求面积 1655.9 960.3 1715.3 1176.8 1642.4 477 524.9 605.4 322.9 305 单位:万平方米 实有仓库面积 其中公共仓库面积 供需指数 1462.5 913.5 1522.8 1084.5 1413 447.5 455 455 297.5 292 585 406 1269 723 471 179 182 130 85 73 0.883 0.951 0.888 0.922 0.86 0.938 0.869 0.752 0.921 0.957 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仓储业发展指数

注: 2010年,这10大城市的通用仓库均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只是程度不同。指数越小说明仓库发展建设的市场空间越大,指数越大说明仓库建设的市场空间越小。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做支撑,快速发展的信息科技为提高仓储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仓储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和机械化的管理阶段,自动化仓储阶段,智能化仓储阶段。在现代物流的大背景下,仓储已不

只是一个仓库的概念,它不仅承担存储、保管、加工、整合、分类与运转等功能,有时也承担着支持企业形象、市场信息传递、信用保证、现货交易等功能。

仓储不仅是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柱。当仓储作为一个业态存在的时候,物流成为仓储业增值的重要手段;仓储业相对于整个物流体系而言,既有缓冲与调节的作用,也有创值和增效的功能。高效的仓储可以加快企业产品流动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具体说来,仓储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仓储是维持市场供求关系,稳定物价的重要手段。在产品流通过程中,通过调整存货来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和市场秩序,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增加存货,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减少存货。这样既可以使企业及时抓住市场机会,调整生产,获取利润,又可以防止物价大幅涨落。第二,仓储能保证商品进入下一环节时的质量。在仓储环节,工作人员对即将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检验,可以将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拦截在仓库,防止其进入市场。第三,仓储是加快流通速度、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商品停留在仓库内,表面上是流通停止;实际上,商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为其他环节商品的流通留出空间,促进商品的快速生产和运送,同时调节产品供给。第四,仓储为商品进入市场提前做好准备。仓储可以在商品存储阶段,对商品进行整理、包装、分离、贴标签等工作,为商品快速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提供条件。 二、 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虽然得到国家政策支持,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相比,有一定差距。同时,我国物流在各个环节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仓储业发展明显滞后。而仓储在物流环节中又是关键环节,仓储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物流行业发展,推高了流通成本。 (一)仓储用地少,仓储成本高,仓库布局不够合理。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日渐增多,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对仓储产生大量需求;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仓储的供给很难满足其需求。因为仓储必须占用大量土地,而在当下中国土地成为稀缺资源。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方,越需要大量的商品流通;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也意味着地价越高。

2

由于仓储企业普遍存在投资额大、收益率低,能够直接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极其有限等问题,地方政府往往不愿意将闲置土地用作仓储用地,而是分配给住宅及商业规划区,以及能够带来收入和就业增加的企业。伴随着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进程,仓库用地不断减少,仓库地点不断外迁。这些因素无形中推高了仓储成本,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物流协会的数据显示,仓储成本占整体物流成本的三分之一,仓储成本逐年上升的情况,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抬高了商品价格,降低了消费者生活质量(见参考文献[1])。 (二)仓储信息化程度低,技术发展不平衡。

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自动货架、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以及条码技术、R F I D等是发达国家仓储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限制,仓库硬件设备和技术相对水平较低,很难满足急剧增长的现代化仓储需求。如楼房库、立体库等新型库房数量短缺,配送车辆、集装技术、拣选技术、信息技术等急需提升和改造。

数据来源:2011 年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仓储技术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各地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仓储技术还处在先进与落后并存状态,各仓库拥有的设备状况不一,有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如:高层货架、仓储管理系统;而有的还处在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状态,仓库作业主要靠人工,设备老化;企业资金不足,设备更新不及时,造成效率低下的同时也带来较多安全问题。仓库设备状况总体水平偏低,且相差悬殊,各仓库作业效率不均衡,这些现象使我国仓储业的综合效益难以提高。

3

(三)仓储管理人才缺失

仓储企业人才紧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营者、高端物流业务开发人员匮乏;二是在一线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仓储管理学是一门综合型的边缘学科,涉及物流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设施和设备管理等相关学科(见参考文献[2])。一名出色的仓储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管理学知识,也需要拥有良好的仓储设备与设施相关专业的技术素养,还需具备丰富的仓库运营的工作经验。

目前大多仓储企业操作型人才技能普遍老化,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严重不足,复合型人才奇缺 ,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务的发展需求。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起步较晚,虽然一部分物流专业的大学生已进入企业,但是其中绝大部分缺少实践经验,在短时间内很难综合掌握物流专业和管理知识。在物流人才市场上,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人才的供给远不能满足现代仓储业人才的需求。 (四)仓储税负偏重,仓储管理法制、法规不健全。

在仓储企业的成本中,除人员与管理、设备折旧、维修费用外,营业税增长率最高,远远超过企业自身经营运转费用的增长率,此外土地税在总成本费用中比例很大,这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主要靠劳务性收入生存的仓储企业来说,确实不堪重负。税收所占比例的增长率最高,这对于推高物流成本有显著影响。

数据来源:2011 年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在仓储政策法规方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不少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有些规章制度已经不适应今天的要求,需要进行修改和新建。在仓储管理法制方面,我国起步较晚,缺少与仓储产

4

业发展相配套的政策和规划。同时,我国仓储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缺少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企业利益的意识。 三、我国仓储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利用政府规制,合理规划仓储用地,发挥中仓协作用,整合仓储资源;

减轻税负,促进各地区平衡发展。

在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德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物流发展体系,其发展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我国物流水平较低.目前正处在加快发展阶段,应借鉴发达国家仓储经验,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和完善中国仓储协会的智能,完善物流仓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控制仓储用地,将仓储用地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强对公共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见参考文献[3])。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应制定仓储业发展的导向型政策,向仓储业发展落后地区适当倾斜资源,缩小地区产业发展差距。

加强和完善仓储业的统计制度,统计已有和新建各类仓库数量,将仓储规划和建设与当地GDP相挂钩,为建设新仓库提供科学依据,平衡仓库市场。降低仓储行业营业税和土地税税率,减少企业负担;制定鼓励发展措施和规划,明确仓储业的发展阶段和目标,为仓储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市场文化后,放松管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见参考文献[4])。

(二) 提高仓储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制定仓储业通用标准。

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自动化功能是实现仓储现代化的基础,在西方发达国家,仓储业的现代化程度,为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创造了条件。我国仓储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引进先进仓储技术,如:高平台的立体仓库、可存放不同种类货物的货架、有效的作业平台、可进行射频扫码的叉车、自动化货物传送装制、温控装制、喷淋装制、监控装制等(见参考文献[5])。

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是实现仓储现代化的有效手段,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组织、指挥、调度、监督物资的入库、出库、储存、装卸、搬运、计量、保管、财务、安全保卫等各项活动,达到作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加强对信息技术和高科技设施操作人员的培养,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培养并重。

5

此外,仓储标准化也是现代物流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保证物流的统一性和各物流环节的有机联系,并与国际接轨,中仓协自08年开展中国仓库质量评鉴工作和对仓储经理和管理员的资质培训认证工作。目前正在制订仓库规划设计参数、仓单、低温仓储作业规范、仓储绩效等多项标准。但要使这批国家标准得到企业的普遍认知与认可、依据标准改善仓库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与作业绩效,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见参考文献[6])。

(三)重视对仓储人才培养,制定人才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首先要从社会、院校、企业等各方面高度重视对仓储人才的培养工作。仓储企业应切实加大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员工培训力度。根据本企业发展战略及业务运营需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规划,建立多级培训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学员管理 ,严格考核考试制度,确保培训工作质量。

仓储企业也应主动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战略,对于企业生产业务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应积极通过社会劳动力市场及时引进。同时 ,更应大力采取留住人才的手段与机制,切实避免企业自身的人才流失。还应努力做好接收院校毕业生的工作(见参考文献[7])。

(四)仓储企业自身要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

企业以客户需要为关注焦点,密切关注周围环境变化,把握经营管理方法的新动向。仓储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学习、吸收与创新当前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新动向,制定适合仓储企业特点的发展战略。多收集环境信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和利用政府信息渠道,直接调查,多方位获取信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仓储企业应转变观念,突破传统业务范围,开拓新的市场服务。可为某一特定的产品实行全过程的服务,扩大仓储业的服务功能,建立区域性的仓储信息网络,扩大合作。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现代仓储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我国仓储业虽然得到重视和发展,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为提高我国仓储行业的竞争力,适应新型仓储要求,应当在运用现代仓储管理技术、革新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人才素质等方面多下功夫,同时发挥政府在规划和政策保障方面的作用,不断优化配置仓储资源。仓储业的现代化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面都付出努力。

6

参考文献:

[1] 吴会杰,李菁. 我国仓储行业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以发达国家仓储行业发展为例[J]. 对外经贸实务,2011,(8):81-84.

[2] 孙立新. 物流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中国市场,2007,(49). [3] 姜超峰. 我国仓储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 中国流通经济,2010,03. [4] 郑莉.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管理特点及借鉴[J]. 甘肃科技,2012,28(4). [5] 郑克磊,郑克俊,倪志敏等.浅谈我国现代仓储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物流科技,2009,32(2):12-14.

[6]《2011 年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全国仓储协会

[7] 朱红. 仓储业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初探[J]. 中国储运,2005,01.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8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