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更新时间:2023-11-07 03: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 127例/10 万人,全世界60 亿人口中, 每年约新增800 万癌症患者, 600 多万人死于癌症, 几乎每6 秒钟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卫生部2006年发表的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前10位排序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在农村则是: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肺结核、精神障碍。各类肿瘤疾病导致的死亡是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 2大死因。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癌症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12%,在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达25%,每年新发现的病例1000万,并且预测如果这一趋势得不是到改善,到2020年每年新发生的病人将达1500万,所以强调各国应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不但人类有,动植物也有。人类从有文字以来,就有关于肿瘤的记载。在相当年代里,中外医学都强调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细胞病理学虽然为肿瘤的组织发生学奠定了科学基础,但在病因认识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近一百年来,随着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物理学等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入。

目前我们在临床上对肿瘤的认识仍然基本上停留在细胞水平。60年来 ,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 ,且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价格适中。抗肿瘤药物占全球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4.6%, 年 增速15%以上,2004年,全球抗肿瘤药品市场规 模已突破238亿美元,2010年将突破500亿美元。目前世界上抗肿瘤药物最畅销的主要品种除紫杉 醇(销售额为10亿美元左右)外,还有吉西他宾、拓朴替康和多西紫杉。新技术推动抗肿瘤

新药不断问世,对原有品种逐步产生替代。肿瘤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生物机体内的正常细胞在众多内因(包括遗传、内分泌失调和营养不良等状况、紧张等)和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了质的改变,从而具有过度增殖的能力而成的。这种异常增殖既不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的规律,也不符合生理的需要。所以我们可以将现有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大致分为以下7类:1、应用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方法将局部肿瘤祛除,例如手术、放射治疗、激光治疗、热疗或冷却去除或杀灭肿瘤;应用抗肿瘤药物、无水酒精或某种病毒局部涂抹或注射杀灭肿瘤。这是目前首要的治疗方法,可以杀灭局部或一个区域的肿瘤细胞。对于良性肿瘤和一些局部的恶性肿瘤均有根治效果;2、针对肿瘤播散的内科治疗,主要是各类的抗肿瘤药物;3、针对机体抗病能力的生物治疗;4、封闭肿瘤表面特异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一般称为靶向治疗;5、企图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治疗;6、企图改变肿瘤调控的基因治疗等;7、器官移植在肝癌已经取得一定成功,预期将来也必然会成为一种可行的途径,但是很大程度上仍以化学治疗为主,抗肿瘤药的两大障碍选择性不强,毒性大和耐药性。

目前国际上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约80余种,传统上,抗肿瘤药物皆是根据其来源的作用机制进行分类。一般分为烷化剂、抗代谢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激素、杂类等6大类。这显然不能概括目前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更未能包括生物反应剂和基因治疗。另一分类是根据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分为:1、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2、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3、作用于DNA模板影响DNA转录或抑制DNA依赖RNA聚合酶而抑制RNA合成的药物4、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5、基他类型的药物。但目前抗肿瘤药物发展很快,以上分类不能概括作用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97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