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模板

更新时间:2023-05-10 03: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模板 以中风病为例。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中医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所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进行诊断。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一场,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二)西医诊断

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诊断。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二、中医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急性期(1~14天)

Ⅰ 中经络

1.风痰瘀阻证

主症: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头晕目眩,或兼咳嗽痰多,

色白而粘,肢体疼痛,或头部刺痛,舌黯淡或紫暗,有瘀斑,或舌下静

脉青紫,舌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涩。

治则:熄风化痰 活血通络

治疗:

模板 以中风病为例。

a. 方药:熄风通络汤加减(法半夏、天麻、胆南星、丹参、川芎、地龙等)

b. 静滴:如三七、丹参、银杏叶、灯盏细辛、红花、川芎等制剂,选择一种。 c. 针灸:双侧风池,患侧外关、曲池、臂臑、涌泉、足三里、四强;可加丰隆、

血海、合谷。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每日治疗1次,留针时间30分钟,连续治疗10次后休息2天。

2.风火上扰证

主症: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头晕目眩,或咳嗽痰多,色

黄而粘,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赤便干,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平肝泻火 熄风通络

治疗:

a.方药:平肝泻火汤加减(天麻、钩藤、生石决明、黄芩、山栀、丹参等); b.静滴:三七、丹参、银杏叶、 红花、川芎等制剂选择一种;

c.针灸:双侧风池,患侧外关、曲池、臂臑、涌泉、足三里、四强;可加丰隆、太冲、合谷。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每日治疗1次,留针时间30分钟,连续治疗10次后休息2天。

3.痰热腑实证

主症: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头痛目眩,咳痰黄粘,或兼

口中臭秽,大便秘结或数日未行,舌红或黯红,苔黄或黄腻或燥,脉弦滑。 治则:化痰通腑 调神通络

治疗:

a.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栝蒌、胆南星、生大黄、芒硝等);

b.静滴:三七、丹参、银杏叶、 红花、川芎等制剂选择一种;

c.针灸:双侧风池,患侧外关、曲池、臂臑、涌泉、足三里、四强;可加丰隆、天枢、下巨虚。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每日治疗1次,留针时间30分钟,连续治疗10次后休息2天。

4. 气虚血瘀证

主症:

治则:益气活血

模板 以中风病为例。

a.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赤芍、红花、川芎、当归、黄芪、桃仁等)

b.静滴: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等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注射液。

c.针灸:双侧风池,患侧外关、曲池、臂臑、涌泉、足三里;可加气海、关元。

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每日治疗1次,留针时间30分钟,连续治疗10次后休息2天。

Ⅱ 中脏腑

1.闭证

(1)阳闭

主症: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躁扰不宁,身热面赤,气粗鼻鼾,

痰声漉漉,口臭,便秘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

治则:清热化痰 开窍醒神

治疗:

a.方药:涤痰汤减人参,加黄芩、瓜蒌仁、山栀子、羚羊角粉等;

b.鼻饲:安宫牛黄丸;

c.静滴:醒脑静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

d.灌肠:生大黄、枳实、芒硝、厚朴、蒲公英、石菖蒲;

e.针灸:手十井穴(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针刺方法: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加针刺内关、人中、合谷、太冲、涌泉穴。体针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每日治疗1次,留针时间30分钟,连续治疗10次后休息2天。

(2)阴闭

主症: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面白唇黯,静卧不烦,四肢不温,

痰涎壅盛,舌淡暗,舌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治则:化痰除湿 开窍醒神

治疗:

a.方药:涤痰汤减人参,加郁金、远志、佩兰;

b.鼻饲:苏合香丸;

c.静滴:醒脑静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

d.灌肠:生大黄、枳实、芒硝、厚朴、蒲公英、石菖蒲;

模板 以中风病为例。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治则:回阳固脱

治疗:

a.方药:参附汤加生龙牡、山茱萸、五味子(鼻饲);

b.静滴:参脉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

(二)恢复期(14天~6个月)

1.气虚血瘀证

主症: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面色萎黄或白光白、少气懒言、

心悸自汗、肢体肿胀,二便失控,舌黯淡或暗,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或细涩。

治则:益气活血 调神通络

治疗:

a.方药:补阳还五汤加桂枝、水蛭、桑枝、姜黄等;

b.静滴:益气、活血中药注射液治疗(如三七、丹参、银杏叶、红花、川芎、刺五加等制剂);

2.阴虚风动证

主症: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口燥

咽干、舌红或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或细数。

治则:育阴熄风 调神通络

治疗:

a.方药:育阴通络汤(生地、玄参、桑寄生、女贞子、当归、丹参等);

b.静滴:益气、活血中药注射液治疗(如三七、丹参、银杏叶、红花、川芎、刺五加等制剂);

三、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模板 以中风病为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xx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