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秋《古代汉语》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

更新时间:2023-09-22 10:38: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福师12秋《古代汉语》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

第一讲

绪论

知识点1:汉语的分期

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

古代汉语就是“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指书面语。 知识点2:古代汉语的书面语系统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文。

第一章 汉字

知识点3:汉字的性质

汉字属於表意体系的文字。

知识点4:汉字的结构

“六书”说。后世谈“六书”一般都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为造字法。

转注、假借二书,只是用字方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体二用。”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是一种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造字方法。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基本上都是以象形字为基础。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纯粹符号:上、下。

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示性符号:亦。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事”,指事类。 “以事为名”,即按照事物的类别特点去选一个字作为新字的一部分,即形符。譬,譬况,相类似,即字音相同相近。“取譬相成”,即取一个发音相近的字作新字的声符。 形声是一种比较晚起但最能产的一种造字方法。

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不是对单个汉字形体结构的说明,而是字与字之间的形义关系的一种类型。

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许慎举了“令长”为例,事实上“令长”并不是假借字。“我”长得像一个带有齿的工具,假借字。

知识点5:汉字形体的演变 1、殷商甲骨文

心系天下求学人 Page 1 of 22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形体特点:笔划瘦削,多有方折,刀笔很浓。 甲骨文主要是象形文字。

2、西周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中新的象形很少出现,形声字大大增加。金文比甲骨文更为成熟。 3、战国文字

“战国文字”是根据文字的通行时代而命名的,是对战国时代周王室的和各诸侯国所有的品类文字的统称。

4、小篆

战国时期,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秦始皇统一的汉字,采用秦国的字体小篆,小篆是古文字的终结者。

知识点6:汉字的结构和词义的探索

知识点7:《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桥梁性的作用,没有《说文解字》,我们今天很难读懂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说文解字》大部分解释是正确的,但也有一部分解释值得考释。

知识点8:通假字 1、定义

一种是有这个字不用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种是产生这个概念,却没有创造新的汉字,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如“我”。

2、通假字的声音关系

上古的声纽和韵部,古代汉语的韵部与现代汉语的韵母不同。

知识点9:异体字

定义: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祗是形体不同的字。如“泪”与“淚”。

知识点10:分化字

定义: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字的意象太多,为其本字创造新汉字,或为其假借义创造新汉字,或为其引申义创造新汉字。

另一种是同源分化:女——母——每

第二章 词汇

知识点11:单音词、多音词

古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词的组合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因此,很容易被误解为双音词。例如:所以,然则,然而。

知识点12:单纯词、复合词

1、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联绵词不可拆分,如“望洋兴叹”中的“望洋”是连绵词,不可以拆开解释为望着大洋,而是表示一种兴叹的样子。

2、复合词:并列结构、偏正结构、支配结构、主谓结构

3、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复合词的形成是汉语由单音化向双音化发展的结果。最初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是短语,后来形成专指义,成为复合词。如:国家、春秋、社稷。

心系天下求学人 Page 2 of 22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知识点13:联绵词

双声、叠韵、既双声由叠韵、既不双声也不叠韵。

判断古代汉语中的联绵词的语音关系,一定要根据古音,而不要根据今音。

知识点14:古今词义的差异

1、古代义项的消失 2、古今义项的微殊 (1)广度宽窄的差异

臭:古——泛指气味,今——单指臭味。

亲戚:古——族内外的亲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不包括父母。 (2)程度深浅的差异

恨:古——遗憾,今——怨恨 (3)色彩褒贬的差异

爪牙:古——褒义,国君的得力助手。今——贬义。

售:古——侧重卖出去的结果,今——侧重卖的动作,不重结果。

知识点15:古今词义的沟通

从现代汉语复音词、成语甚至方言口语的词素中去了解古义;从词义的共同特点和相互联系上去了解古义。

知识点16:引申义

1、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

相似关系、因果关系、动静关系、时空关系、礼俗关系

2、词义引申的方式 连锁式引申、辐射式引申

知识点17:同义词

1、同义词的差异

理性意义的差异,组合功能的差异,情感色彩的差异

2、同义词的辨析

语言环境分析法,对立意义分析法,探求本源分析法

知识点18: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相对反义词

了解在什么情况下构成反义词。某些反义词的反义关系只存在于某个历史时期或某种条件下。

第三章 实词与句子 第四章 虚词、语序、省略 知识点19:古达汉语的词类划分 古今汉语基本一致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知识点20:词类的句法功能 古今汉语基本一致

知识点21:词类活用

心系天下求学人 Page 3 of 22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例:名词用作状语、用作动词。

知识点22:动词 双宾语

一般的及物动词带双宾语,重点关注“为”带双宾语。

“为”直接宾语是可支配的名词,间接宾语是与之有关的人物。

知识点23:连词

连词:连接短语、词、句子,不充当句子成分。

知识点24:介词

介词:带上宾语后可充当句子成分,放在谓语前充当状语,放在谓语后充当补语,也有教材认为是状语后置。

知识点25:语气词 1、句尾语气词:

陈述句的句尾语气词:也、焉。

疑问句的句尾语气词:乎、与、哉。 反问句的句尾语气词:“不亦??乎”“得无(毋)??乎”“无乃??乎” 2、句首语气词:夫。 3、句中语气词:者。

知识点26:判断句

表达功能表示领属关系或等同关系,表示比喻关系,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知识点27:被动句

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2、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式

(1)于:其格式是:谓语动词+“于”+行为主动者。 (2)为:其格式是:“为”+行为主动者+谓语动词。

(3)见:把“见”字句和“于”字句结合使用的做法,构成“见??于??”的句式。 (4)被:本义为“被子”,后引申为“覆盖”“遭受”“蒙受”。东汉以前的“被”是助动词,不引出主动者,东汉以后的“被”可引出主动者。

知识点29:语序 主谓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前置,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前置,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

知识点30:省略 主语的省略 宾语的省略

心系天下求学人 Page 4 of 22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open.com.cn

第二讲

第五章 古书阅读常识

知识点1:中国古代文献的分类

中国文献目录分类的形成是在西汉末年,由刘向的《别录》到刘歆的《七略》,形成了我国古典文献早期的分类;经由两晋的发展,至唐代臻于成熟。

清乾隆年间,召集360余名海内学者参与编纂一套群书性质的全书,命名为《四库全书》,收入历代典藉一万零五百八十五种,共计十七万一千五百五十八卷,所谓四库也就是四部,所有收入的文献典籍都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归类的。全书编成后,总纂官纪昀(字晓嵐)等撰写了一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提要》或《提要》,以讲明每部每类书籍的学术源流变迁及其得失。

知识点2:古书的标点

1、为古文加标点的方法: (1)通观全篇 (2)梳理脉络 (3)吃透文义 (4)借助虚词。

2、常见错误的原因: (1)破句

(2)不明语法 (3)不明通假

(4)缺乏历史文化知识

知识点3:古代的注释

1、古注的类别:

传注类、章句类、音义类、义疏类、补注类、集解类。

2、古代的注音方法:

(1)读若:找一个近似的语音去注音。

(2)譬况:用比喻,形容词性的词语进行语音描写。 (3)直音:用一个字为另一个同音字注音。 (4)反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攀,普班切,普字的声母是p-,班字的韵母是-ān,两字声、韵合起来就是攀(pān)的读音了。 (5)“如字”与“读破”相对,是指按常见的读音来读某字,并按常见的意思来理解该字。 “王”按常见的读音(wāng)来读表示君王,读破(wàng)时表示词性发生变化。

知识点4:古文阅读工具书 《辞源》:由商务印书馆编印,1915年出版,本是一部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的综合性大型语文工具书。1958年商务印书馆组织修订,并同《辞海》《现代汉语词典》进行了内容上的分工。1979年起分四册出版,1983年出齐。1988年又出版了合订本。修订后的《辞源》收词“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只收古代汉语词汇(收词下限为1840年),成为一部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知识点5: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 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曲

心系天下求学人 Page 5 of 22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1y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