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1) 八年级语文

更新时间:2023-05-10 17: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1)

八年级语文

(本卷共2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guī ②繁(yǎn)_____ ③万(lài) _____俱寂 ④闲情逸(zhì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清冽的泉水穿过高山低壑的小溪,因山顶天然湖泊丰沛水量的融入,而变换莫测,而妩媚多姿。流水一会儿撞石击礁,喧哗奔腾的气势让人浮想联篇;一会儿却安卧深潭,悄然无声,让人屏息倾听。山上芳草如荫,走在溪畔的石径上,躁动与安恬此刻变得如此清平、淡泊。

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8分)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③夜阑卧听风吹雨,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⑧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4.名著阅读。(4分)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保尔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在床上整

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窗前根前的樱桃树上,神话活现这一只灰胸膛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得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

(1)上文提到的“保尔”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他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 》。(2分)

(2)结合文中的“这是保尔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这句话,联系小说的情节,试分析保尔如何从一个无知少年成为一个出色而坚强的无资产阶级革命英雄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围绕“我爱汉字”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你也参与了这一活动。(4分)

【活动一:口语交际】你的同学小文在写“不屑置辩”这个词语时,将“辩”字写成了

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辨”。本学期学过《汉字》专题中有关知识,为帮助他纠正错误,你这样对他说(2分): 【活动二:辩论比赛】针对政协委员“废除简化字,恢复繁体字”的提案,网上曾进行过激烈的讨论。你们班级也举行了辩论比赛,请代表你们小组说说看法和理由。(2分)

第二部分(36分)

阅读《望岳》一诗,完成6-7题。(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①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②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④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①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②毳衣:用鸟兽细毛编织的衣服。③雾凇沆砀:雾气弥漫,大雪覆盖湖山。④白:酒杯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沸腾)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加) ..

C.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D. 更有痴似相公者(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

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

10.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2分)

11.由于描写的对象不同,这篇文章与《记承天寺夜游》表现的意境和手法的运用有何不同?(2分)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2-14题。(8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2.选文第一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第二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这两段文字来看,你觉得参观苏州园林要不要选择最佳时间?在园林里要不要选择最佳观察角度?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题。(14分)

感谢你的挣扎

朱成玉

①远处的泥泽里,我突然看到一条挣扎的鱼,更准确说是抖做一团的泥土。或是一节被遗弃的干枝。或是蚯蚓?当我用手将它捏起来,软绵绵的,的确是一个生命——一条漏网之鱼。应该还能活,我轻轻地将它送入水中,没有告别,也没有回头,只是一个荡漾的水波就不见了。

②之后是第二条,跟它一样的命运,因为抖动而没有逃过我的眼眸。如果不挣扎,它们就会没入泥土,永远停止呼吸。感谢那一次挣扎吧,虽然那个过程是多么艰辛与疼痛,但最终还是等来了我的注视!

③朋友和我说起过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一些往事,令我记忆犹新。

④他说,接到录取通知书是让全家甚至全村都兴奋的事情,可是学费却愁坏了家里人。父亲东挪西借最后还是差很多,穷急之下想到自己家里的一门远方亲戚。那是一个富户,平日里没少做耀武扬威的事情,父亲是个正直憨厚的人,看不惯他这样的作风,好几次还当着很多人的面顶撞了他,这让那富贵亲戚很没面子,心情极为不爽,所以两家几乎也就没什么走动,这亲戚里道的关系也就名存实亡了。父亲硬着头皮去了那亲戚家,却无功而返,钱没借到反而受尽了奚落。“你不是有骨气吗?有骨气就别来和我借钱啊!”这是不用想都能猜得到的富贵亲戚要说的话。

⑤“我再去一遍,多说点好话呗,就不信他还能一点不看这亲戚的面子啊,再说,咱的娃上了大学,以后就是体面的人了,他们也总有求咱的时候吧。”父亲胡乱吃了一口饭,跺跺

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脚,仿佛给自己下了很大决心的样子,又一次推门走了。

⑥亲戚知道他们家穷,还是不肯把钱借给他们,任凭父亲说尽了好话。父亲灰头土脸地回来,蹲在墙角,一口一口地抽着闷烟。母亲也缩在炕头暗自垂泪。朋友心疼父母,对他们说这个大学不想念了,要出去打工挣钱。父亲当时就火了,对他说,你只管念你的书,钱的事他来想办法。然后把烟袋锅往鞋帮子上嗑了一嗑,壮士断腕般悲壮地说:“我最后再去试试。”父亲又出发了,披星戴月,再一次去走那10多里的山路。看着父亲微驮的背影,步履蹒跚地走在夜色里,朋友说他当时的心如同被剜割一般疼痛。

⑦将近凌晨的时候,父亲回来了。他是一路小跑着回来的,看父亲那兴奋的神情,他知道肯定有好消息了。果然,这一次父亲真的借回了钱!母亲揉着红红的眼睛,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父亲,父亲掐了一下母亲的胳膊,“傻婆娘,呆愣个啥哩!”母亲才知道这不是做梦,赶紧给父亲卧了个荷包蛋,犒劳他这一夜的奔劳。

⑧过了许多年后,他家的那个亲戚对他说起这件事,说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为了他,什么脸面都不顾了,甚至是不惜下跪!

⑨朋友说,父亲一辈子顾及自己的脸面,下跪的那一刻,他的内心该是怎样的挣扎啊! ⑩他说那一天那三次借钱的路途,比唐僧西天取经的路途都要遥远,父亲每一次出门都是一种挣扎!他在心底永远记着,他感谢父亲的一次次挣扎,换来他今天的好前程。

当世界所有的灯都灭了,你想,也要离去了吧,不会再有任何一盏灯为你点燃,但是你错了,人间的灯火就是那样反复无常,说不定何时为你点亮,只要你再坚持那么一下,哪怕是挣扎也好。山重水复的难,在人间处处都有,柳暗花明的戏,在尘世亦会时时上演。

就像那条濒临死亡的鱼,用一次次微弱的挣扎,终于令一盏慈悲的灯为它亮起。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4年8月)

15.文章以“两条鱼因挣扎获得救助”作为开头,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16.文中的父亲三次去亲戚家借钱,为什么前两次无功而返,第三次却借到了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父亲外出借钱,儿子的心理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是怎样刻画父亲这个人物的?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文章第 段,你能用陆游的一句诗来概括作者所讲的意思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40分)

20.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衣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衣着体现着人的个性、爱好、修养、追求……它的背后往往有着生动的故事,有着不同的见解。

请以“这样的衣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③不少于600字;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

1.①瑰 ②衍 ③籁 ④致

2.

3.略

4.(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

(2)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的磨练;积极分子的引导;进步书籍的影响;自身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远大的人生目标。(结合材料答出两点即可)

5.【活动一】称谓;能结合词的含义说清二者的区别;表达流畅得体。

【活动二】赞成:①不少简化字,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比如“爱”字,繁体字里有个“心”,简化后,造成“无心之爱”。②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世界华人的交流,有利于申请世界遗产保护。反对① 使用简化字是我们的基本国策,简化字的推广,是历史的必然。②简化字已为国人所接受,如改用繁体字,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6.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7.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

8.B

9.①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②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10.这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11.苏轼的文章突出了闲适、恬静,张岱的文章突出了广漠、辽阔;苏文借用多种形象作喻体,表现月色空明,张文则直写雪色之白,恰当地选用量词,“痕”“点”“芥”“粒”,反衬天地之阔。

12.不好。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举例子、打比方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14.参观苏州园林不需要选择最佳时间,因为“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不需要选最佳观察角度,因为“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

15.文章以“两条鱼因挣扎获得救助”作为开头,一是为了激发读者的兴趣;二是借此引发下文,因为下面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两条鱼因挣扎获得救助”的现实版;三是与文章的结尾形成呼应之势。

16.因为正直憨厚的父亲曾经得罪过这家富贵亲戚,两家几乎没什么走动,在这种情况下,

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父亲前两次借款无功而返也就不足为奇。接下来,父亲不顾面子,第三次上门借钱,甚至给人家跪下,伟大的父爱彻底感动了那名亲戚,所以最终借回了钱。

17.先是焦急而心存希望;见父亲两次都没借回钱,感到绝望,准备外出打工;看到父亲第三次外出借钱,心如刀绞;后来,同情父亲,感恩父亲。

18.一是通过语言描写,如“我再去一遍,多说点好话呗 ”;二是动作描写,如“父亲胡乱吃了一口饭,跺跺脚”中的“跺”,“把烟袋锅往鞋帮子上嗑了一嗑”的“嗑”;三是神态描写,如“壮士断腕般悲壮地说”、“父亲灰头土脸地回来”;四是肖像描写,如“父亲微驮的背影,步履蹒跚地走在夜色里”。这些描写,将一个为了儿子忍辱负重的伟大父亲的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动。1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3o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