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运营发展规划分析

更新时间:2024-05-08 17: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1 公司所处行业分析(软件行业、应用领域信息产业) .................................................................. 3 2 公司所处行业的管理体制 .................................................................................................................. 6 2.1 办公室管理 ................................................................................................................................... 6 2.2 商务部 ........................................................................................................................................... 8 2.3 采购部 ........................................................................................................................................... 8 2.4 生产部 ........................................................................................................................................... 9 2.5 财务管理 ....................................................................................................................................... 9 2.6 技术部 ........................................................................................................................................... 9 2.7 质量部 ......................................................................................................................................... 10 3 行业发展概况 .................................................................................................................................... 10 4 影响行业发展因素 ............................................................................................................................ 10 4.1 核心技术的标准已成为影响我国IT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10 4.2 创新能力是国内IT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 11 4.3 营销渠道是国内IT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 12 4.4 资本运作是影响未来IT业发展的新因素。 ........................................................................... 13 4.5 资源整合将会对IT业未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 13 5 提高公司在行业竞争地位的规划 .................................................................................................... 14 5.1 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 ............................................................................................................. 14 5.2 主营业务发展计划 ..................................................................................................................... 15 5.3 技术开发和创新计划 ................................................................................................................. 16 5.4 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 16 5.5 再融资计划 ................................................................................................................................. 17 5.6 确保发展计划实现的途径 ......................................................................................................... 17 6 公司主营业务 .................................................................................................................................... 18 7 公司经营模式 .................................................................................................................................... 18 7.1 企业的业务范围 ......................................................................................................................... 18 7.2 主要项目实现途径 ..................................................................................................................... 19 7.3 企业价值模式 ............................................................................................................................. 19 8 公司盈利模式 .................................................................................................................................... 20 9 公司正在研发项目的进展 ................................................................................................................ 25 10 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反映在管理手册中) .......................................................................... 25 11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 26

11.1 软件过程体系文件 ................................................................................................................... 30 11.2 质量手册 ................................................................................................................................... 35

第 2 页 共 83 页

1 公司所处行业分析(软件行业、应用领域信息产业)

成都XX科技有限公司从经营范围和经营模式上属于IT企业范畴。从IT行

业总体发展情况来看,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IT企业关注的重心,中国IT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不但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IT制造中心,同时也逐渐步入全球IT研发中心的角色。在众多跨国IT企业与本土企业逐鹿市场的同时,仍然不断有新的IT企业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使得市场竞争的队伍不断扩大。传统的计算机主机与外设领域发展相对稳定,但应用市场的日趋成熟使得厂商之间价格战频繁,中小品牌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市场品牌集中度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中国软件与IT服务市场又吸引了众多新的进入者。中国IT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全方位的竞争转向细分优势领域的竞争,市场竞争的手段已经从产品线的扩张转向核心业务的强化和品牌的提升。 中国IT行业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突出的特征: 1、市场供需:从产品应用转向IT服务

中国IT市场的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IT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

IT服务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以IT咨询、IT外包服务为主的专业服务市场,和以网络游戏、网络短信及搜索引擎为主的网络服务市场。IT服务供应商日趋专业化的服务战略和细分化的解决方案,以及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使专业服务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状况;宽带网络的迅速普及、上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用户对网络增值服务的旺盛需求,则促进了网络服务市场的高速增长。 2、商业应用:中小企业成为市场热点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小企业备受IT企业的关注。面对中小企

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采购资金相对短缺,信息化需求更加个性化、实用化等特点,众多IT企业相继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加大了市场宣传和促销活动的力度,这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第 3 页 共 83 页

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逐步意识到以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价值,加大了对于IT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方面的投入,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3、产业发展:从制造中心向研发拓展

随着中国在全球信息产业链中地位的持续提升,以PC相关硬件设备生产制

造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计算机产业,正在逐步从产品制造中心向产业链前端的产品研发和设计领域拓展。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软硬件在内的众多跨国IT企业,或已经在中国建立自身的研发中心,或已制定立足于中国本土的研发计划;国内一些有实力的IT企业也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了巨大力量,一个新的完善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这种现状既有利于巩固和提升中国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的地位,也有利于促进中国IT行业的健康发展。

4、应用重心:从产品转向系统与企业业务流程的融合

中国IT用户对于IT产品的需求已经历了从独立的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的转

变过程。随着IT应用的逐渐普及,IT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运营中必备的基础设施,在企业业务及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能否最大程度地把IT系统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相融合,已经成为企业用户选择IT产品及解决方案时的重要决定因素。 5、区域竞争:从中心城市到边缘区域

多年来,中国IT市场应用的中心一直是以三四级以上城市和重点行业为主

的,目前,中国城市IT市场正在呈现日趋饱和的趋势,市场应用增长的重心正在逐步转向广大的乡镇市场和农村市场。

6、厂商供给:灵活组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成为重点

随着中国IT应用的逐渐普及,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面临着信息化的

选择,但用户所处行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IT需求也日趋复杂化。

第 4 页 共 83 页

面对这种状况,一些重要的IT企业已相继调整了自身的市场战略,从原有

通用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向更加适应行业和企业特点的个性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转移,以灵活多变的产品和服务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7、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移动互联网行业正在爆发性的成长,未来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一是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二是重构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8、建立在虚拟化之上的云计算:光明前景

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在计算机方面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CPU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理解云计算其实并不难,一句话概括,凡是脱离了本地计算且计算任务分配到远端大型的统一计算平台上的计算模型皆可成为云计算。在这种模型下,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帮你完成计算,并将结果返回到你本地的计算机上。这样,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什

第 5 页 共 83 页

么计算能力,所有的处理都由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从应用软件的发展上不难证明这一点,B/S架构正逐步取代C/S架构,把计算压力从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端,那么在将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这无可置疑的昭示了云计算的光明前景。

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石。在虚拟化与云计算共同构成的这样一个整体的架构

中,虚拟化有效的分离了硬件与软件,而云计算则让人们将精力更加集中在软件所提供的服务上。

9、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

随着全球PC与智能终端的普及,数据产生和发送的速度和频率急剧上升,

海量的数据正在被产生。大数据价值可观,吸引个行业关注。大数据在政府公共服务、医疗服务、零售业、制造业以及涉及个人位置服务等领域都将带来可观的价值,并且预计各行业中都将出现价值向领先的海量数据使用者聚集的趋势。目前虽然国内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与欧美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但国内各行业对大数据的关注程度都在50%以上。

2 公司所处行业的管理体制

IT行业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2.1 办公室管理

1. 员工手册

2. 办公室员工岗位工作职责 3. 员工的聘(雇)用制度

4. 工资、待遇及各项福利管理制度 5. 假期及待遇管理制度

第 6 页 共 83 页

6. 辞职、辞退、开除管理制度 7. 文件收发规定 8. 文印管理规定 9. 电脑管理规定 10.办公用品领用规定 11.电话使用规定 12.资质证件管理办法 13.考勤管理制度 14.员工出差实施办法 15.网络使用管理办法 16.员工合理化建议实施方法 17.档案管理制度 18.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19.消防管理制度 20.突发事件处理办法 21.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2.车辆使用管理规定

23.新录用员工教育培训实施办法 24.员工培训实施办法 25.员工激励制度 26.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27.会议管理办法 28.保密管理制度

第 7 页 共 83 页

29.印章管理办法

2.2 商务部

30.市场调查管理制度 31.综合销售管理制度 32.销售计划管理办法 33.销售人员管理制度 34.投标管理办法 35.客户档案管理办法 36.客户投诉处理办法 37.客户交流管理办法

2.3 采购部

38.供方评审管理制度 39.合格供方管理制度 40.合格供方名录 41.库房管理制度

42.材料领用、发放管理制度 43.采购人员管理制度 44.采购计划管理制度

第 8 页 共 83 页

2.4 生产部

45.生产计划编制及执行管理办法 46.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7.定置摆放管理制度 48.生产现场管理规定

2.5 财务管理

49.财务管理制度 50.报销管理规定

2.6 技术部

51.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52.软件需求规格编制规范 53.软件设计说明规范 54.软件开发规范 55.软件项目实施规范 56.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57.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58.网络工程施工控制规范 59.网络工程设计规范

60.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控制规范 61.项目实施规范 62.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第 9 页 共 83 页

63.设备台账 64.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65.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 66.设备大中小修管理办法 67.设备采购管理制度 68.动力运行管理制度 69.设备使用培训制度 70.设备检查管理制度

2.7 质量部

71.质量管理办法 72.计量器具的管理办法 73.质量管理培训办法

3 行业发展概况

同1

4 影响行业发展因素

4.1 核心技术的标准已成为影响我国IT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从WAPI无线局域网的中国标准,TD-SCDMAE标准到EVD标准,各种争议等频见报端。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对这些标准争议,结局将会比往年有更加明朗化,这将成为影响今年IT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第 10 页 共 83 页

一方面,IT产业的技术标准,是决定一个IT企业兴旺的生命线,也是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指数。我国从消费层面看是信息产业大国,但技术上却不是信息产业强国。在整个计算机产业中,核心的芯片技术,操作系统都由英特尔、微软把持,这将给入世后的IT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但是另一方面,国内IT产业有关标准的争议越来越激烈,国内IT产业都

期盼着标准的出台,作为标准的最终决定者信息产业部对标准的争议也开始积极响应,相信在未来几年,这些标准将会有最终的结果。另外,目前国内IT产业进军核心领域的时机确实已经成熟,由芯原、凯明、中芯国际三方合力推出国产3G手机芯片——3GTD-SCDMA,并开始商业定量生产。这一芯片是中国首次实现自主设计、自行加工制造的3G手机核心芯片。据业内人士称,关于EVD标准之争、数字电视标准争议、WAPI标准之争和TD-SCDMA等标准将会在明年有最终的结果。这对我国IT业在核心技术标准的掌握上是一个好消息,加上国内IT业市场环境、人们意识变化等等都为IT业核心技术标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4.2 创新能力是国内IT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就目前国内IT产业而言,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将是其未来几年生存发展的关键。 就产品创新能力而言:近年,IT业产品的更新速度快得惊人,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等,今天还是众星捧月,明天就成明日黄花。除了零关税外,还将取消对外资企业的各种限制,这将使发达国家企业从中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对那些长期受关税和许可证管理保护的产品、技术创新薄弱和缺乏知识产权的产品、处于起步和成长期的IT产品来说将是一个灾难。

另外,中国IT产品制造企业多,布点广,规模小,产值低,重复建设严重。

缺乏自主权,一旦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IT企业在许多产品上必然失去竞争优势。国内IT业经营困难将加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IT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近年国内IT企业在核心技术能力上呈现两个特点:一是IT产业基本还处

第 11 页 共 83 页

于产业链低端,核心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IT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我国IT产品主要是通过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电子设备和现代化生产线进行生产,而且多为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集成电路和高性能服务器、路由器方面主要依赖进口。二是在关键技术、专利和标准方面受制于人。我国IT产业的发展在关键技术、专利和标准方面受制于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对全球IT产业巨头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例如,DVD事件,就是我国受制于国外知识产权方面的典型案例,为此出口企业必须向国外相关公司交纳总额达21.3美元/台的专利费,大大削弱了我国DVD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假如企业没有技术而只有市场,那么可能的结局有两个:一是,通过专利授

权来获得技术,这样,企业必须为每一项技术付出为数不小的专利费用。二是,不通过专利授权,自行生产,其结果将受到专利拥有者的指控。”

所以,在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IT业的创新能力成为国内IT业未

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4.3 营销渠道是国内IT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近年,IT产业的渠道营销程现出这样的特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将全球融合为一个巨大的没有时空差异的统一市场。可以预计,随着自由贸易区域的扩大和各国政策法规对外国投资的放宽,全球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所有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于本国,更严峻的是要接受外国强大竞争者的挑战。渠道营销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得“渠道”者得天下,为在IT产业营销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各大IT

产业不断加强营销渠道建设,力求实现营销渠道的多样化。营销渠道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服务商的市场竞争力,拥有畅通、可靠的销售渠道,已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谁拥有强大的渠道,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占优势地位,取得竞争优势。

未来几年的IT开支将继续增长,又将是IT行业动荡的一年,低增长率和

激烈的竞争将给厂商带来降价的压力。

第 12 页 共 83 页

4.4 资本运作是影响未来IT业发展的新因素。

资本运作不是简单的融资、上市,而是企业利用自有资金通过投资、渗透、兼并、控股等运作方式产生大量利润的过程。主要是将资金投放到一些即将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上市以后,再将其持有的这些公司的股票抛出,利润可达到5倍甚至10倍。

国内IT产业世界范围的资本运作风潮也日益兴起,资本运作的规模不断扩

大。从TCL先后与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的合作,到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以及亚马逊收购中国电子商务网站金山卓越都说明进行资本运作已经成为国内IT产业发展壮大的一种方式。信息产业部娄副部长说:“国家鼓励IT企业通过并购、上市等资本运作进一步做大规模。”

在IT服务业中,不论是专业服务或外包服务都已经酝酿进行全面的资本运

作。软件业中也是特别容易发生并购的领域。从生产经营到资本运营,国外大公司已将资本运营作为企业经营的重心。伴随着世界范围大规模的企业并购和重组,有不少企业取得了超速发展和骄人的业绩,资本运营成为国外公司提高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不过,从联想与IBM的收购谈判持续13个月之久就足以说明,高科技企业的合并难免会面临重重阻碍,然而,阻碍产业整合的障碍正在逐步瓦解。这些障碍或许会在未来的几年的变动中消除,但企业资本运作势在必行。

4.5 资源整合将会对IT业未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在WTO背景下,虽然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做依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认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意义,不仅因为国际市场更加诱人,而且要在“与狼共舞”中学会生存。中国弱小的IT产业更是要在国际大市场中经风雨、见世面。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战略性并购将走向前台。

对国内IT企业而言,一方面,尽快形成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国际品牌和

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对于国内IT产业的主导企业来说,需要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的资源特点,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新组合自身的资源和组织架构,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力争抢占利润较为丰厚的

第 13 页 共 83 页

产业链上游位置。

另一方面,实施大公司战略,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集团、大公司,

重点培育技术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大企业集团,企业兼并重组是国际大公司获得更强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国内大型IT企业要尽早通过并购活动形成几个大的企业集团,增强对外的竞争实力.

进入新世纪,在信息时代仅依靠本企业的资源已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竞争已从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以企业资源整合就越发地重要。

未来几年将是IT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标准、创新能力、营销渠道、资本

运做、资源整合将会成为影响未来IT产业发展的六大关键词。国内IT企业只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加强对企业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开辟行之有效的营销渠道、提升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的取胜之道。

5 提高公司在行业竞争地位的规划

成都XX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信息化领域的创新型公司,坚持以技术进步为导向,准确把握和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不断锐意进取,为用户提供高效的IT基础设施服务及相应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5.1 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

公司秉承“专业精神打造卓越品质”的经营理念,恪守“以人为本,管理为先,大力拓展市场和研发,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经营方针,通过持续实施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等战略,全面整合各类资源,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公司通过持续强化研发创新和科学优化项目管理两大核心竞争力,结合系统集成行业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物联网”、“智慧城市”、“节能减排”建设等外部机遇,稳步实施立足西南、服务全国的发展战略,力争在三年内成为在图

第 14 页 共 83 页

像监控、教育信息、智能建筑细分领域中最优秀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产品与服务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重点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致力于完善并加强公司在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教育信息数字化系统及建筑智能化系统所在领域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经营模式以及已有的客户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应用行业做深做透、市场地域做大做广。公司将以本次发行为契机,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通过实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力争销售收入和盈利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三年内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前列,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5.2 主营业务发展计划

过去的几年,公司通过与石油、电力、政府、运营商等企业的工程和项目建设,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优势领域、树立企业品牌、积累项目资源起到了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公司将坚持“区域扩张、行业拓展、服务延伸”的业务发展战略,巩固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

1、在现有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将重点围绕智能高清监控

系统、多媒体数字教育系统、楼宇智能化综合系统等领域,继续加大对视频编解码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楼宇自控系统技术等的研发投入,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性与模式的创新性;

2、在业务领域上,公司将以大型综合性安防项目、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加

大对教育投资的深入开展为契机,加大对政府机构、公共事业部门等公用领域的业务拓展,重点开拓具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系统集成市场;

3、在国内市场的拓展上,公司将完善和加强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网络建设,

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协作共赢。依托骨干架构进行区域市场的扩张,强化与现有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华东地区为重点市场,辐射华北及西南地区的营销管理格局。在此基础上,公司将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潜在市场,突破区域限制,实现快速拓展,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第 15 页 共 83 页

4、在项目管理及客户维护上,公司将完善和优化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形

成项目管理完整的数据支撑及反馈系统,对公司的工程项目和产品销售实施精细化管理,使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更加贴近客户需求,增加客户对公司的依存度。

5.3 技术开发和创新计划

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司系统集成核心技术体系,做到提早规划、高效研究、迅速使用,确保公司技术走在行业前列。

在未来三年,公司计划将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维持在同行业较高水平,改善研发人员工资薪酬待遇,提升研发设备条件,吸引高端研发人才为公司服务。公司计划利用部分募集资金建设技术中心,加强对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楼宇能效监测与控制技术等相关前沿性技术的研究。这将更有利于开发出以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系统解决方案,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公司未来的持续增长。

5.4 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公司将坚持“信念汇聚力量、科技成就梦想”的核心价值理念,积极实施人力资源发展和人才管理战略。高素质的人才团队是高新技术企业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未来,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需要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储备和激励,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对于员工,公司采取“专业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年度培训方式,从公司文化到行业知识、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开发规范等对员工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详细培训。

此外,公司结合企业发展和员工培训的需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报考一级建造师、高级项目经理和注册会计师等,有效推动从业资格教育和培训工作,对公

第 16 页 共 83 页

司申报相关国家级资质和提升项目设计、管理水平,将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5.5 再融资计划

融资能力是公司业务发展和项目承揽的重要保障。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除了可以满足公司日常业务的需要,更可以增加承揽大型项目的成功率。本公司将根据未来业务发展和资本市场形势制定相应的再融资方案,利用股票、债券等多种融资工具,吸引战略投资,以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保证公司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良好的现金流量,为今后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5.6 确保发展计划实现的途径

1、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公司将进一步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团队合作,建立共同愿景,创造和谐环境,使公司成为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员工首选的理想公司,以及具有良好社会责任的高科技企业。

2、依托技术创新为发展动力。公司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经验,在发展的

同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研发与产业化创新流程。公司拥有一个由系统集成行业方面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制定公司的技术创新路线、方针。未来几年,公司将坚持目前的研发定位和投资方向,营造重视研发的氛围,优化已有的研发队伍,使持续创新成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

3、继续推进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方式公司将更加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学

管理方式,利用具有竞争力的激励措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加大科技奖励力度,为技术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借助上市后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品牌效应,公司能够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潜能和素质,增强员工的向心力。

4、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策略公司以创新为源动力,开拓增长潜力更大的

集成业务领域,并同时通过项目合作、投资收购、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整合产业链、拓展经营范围,以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并迅速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 17 页 共 83 页

6 公司主营业务

成都XX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视频监控产品研发及销售;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安装、维修;信息安全软件开发及经营;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的施工及维护;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技术推广服务。

7 公司经营模式

成都XX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信息化领域的创新型公司,坚持以技术进步为导向,准确把握和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不断锐意进取,为用户提供高效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及相应的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

公司目前已拥有多款云存储、云计算基础产品;并通过与众多世界级伙伴的合作,提供包括云计算、虚拟化数据中心、新一代桌面虚拟化、智能视频分析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也为客户提供IT运维管理、政务与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与实施服务;满足客户从基础计算、数据存储到更高层次的业务优化服务的需求。

公司扎根于通信、政府、能源、交通以及教育行业,与国内外知名的厂商合作,提供各行业专业、个性化的集成解决方案。

7.1 企业的业务范围

公司业务范围较广,涉及的产品和服务众多,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 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 ? 视频监控产品研究及销售;

? 信息安全软件开发及经营: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施工及

维护、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安装、维修

第 18 页 共 83 页

?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技术推

广服务等

7.2 主要项目实现途径

? 自有软硬件产品软件设计与开发

这是公司主要业务实现途径,直接面对最终客户或代理商,提供具有公司自有核心技术和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实现客户需求。

? 系统集成

对于无法直接采用自有产品的项目,考虑采购市场上现有的成熟产品,进行系统集成来实现客户需求。

? 战略合作伙伴模式

公司的客户涉及到多个领域,可以联合该领域内的知名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实现客户需求。

7.3 企业价值模式

? 成本领先模式

成本领先模式是指企业努力发现和挖掘现有所有的资源,特别强调生产规模和出售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在行业内保持整体成本领先,从而以行业最低价格为其产品定价。加大自有产品销售份额,实现利益最大化。

? 差异化模式

差异化模式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内独具特色,这种特色足可以给产品带来额外的加价,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溢出价格超过其独特产品所增加的成本,那么,拥有这种差异化的企业将取得竞争优势。

? 目标集聚与发散模式

第 19 页 共 83 页

目标聚集模式是指在特定的顾客或者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也就是在行业很

小的竞争范围内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为其狭隘的顾客群体服务。

目标发散模式是通过与不同行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客户群

体。并且加强技术和销售能力,提高本企业在合作中的地位和份额,增加利润点。

8 公司盈利模式

根据IT行业的发展和成都XX科技有限公司自身情况,公司盈利模式采用提

供IT服务和IT外包服务模式。 什么是IT服务:

第一,从宏观层面上说,IT业本身就是个服务行业,IT业除了极少数领域(例

如产品软件,R&D项目)以外,本身不是一个直接创造价值的产业,它必须依附并且服务于其他行业。当然,IT业的技术同时也给其服务的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和改变,甚至催生了新生的产业。但仍然不能改变其本身是服务业的本质。所以,IT业本身就是在提供服务,IT就是服务。

第二,从微观和具体的层面,服务一般主要局限在产品或者方案上线后的支

持,在讨论IT产品生命周期中,这个环节无疑是靠后的,同时一般的IT人员对这个阶段不甚重视,甚至没什么概念。但是,无论IT的软硬件产品还是为客户订制的解决放案,无论其结构多复杂多强大,多么的具有革命性,只有到了用户手中,上线运行,帮助用户完成业务目的的一刻起,才开始真正具备价值,直到生命周期的结束。没有发生交换的商品无价值,同样,没有交付用户的IT产品、方案都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但目前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IT工程师更加注重一个产品或者放案的需求开发,架构设计,代码实现,一个产品或者解决放案的交付是他期望的终点。再多一点的,无非就是关心一下是否按照预期的设计整个跑起来,可是有多少人从心底真正认同,这是一个产品或者方案的产生价值的真正起始点开始呢?其实这个层面完全是第一点的另外一种表述,没有

第 20 页 共 83 页

服务对象,服务从何谈起?

第三,IT服务的核心是什么?这个行业的大多数人,还是执拗的认为,IT

服务的核心是技术,的确,技术对于IT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这是IT服务的全部么?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么?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不是。技术既不是it服务的全部,更不是it最重要的部分 IT服务外包定义:

IT服务外包(ITOutsourcingManagedService)就是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

作交给专业化服务公司来做。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信息化规划(咨询)、设备和软件选型、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整个系统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升级等。是企业迅速发展企业数字化,提高数字化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节约信息化成本的一种途径,也为个人用户提供巨大的帮助。

采用IT服务外包的原因现在的商业环境,变化快速,技术日新月异。做你

最擅长的(核心竞争力),其余的外包!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研究表明,外包支持服务的公司,比什么都在自己公司里做的公司,运行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其原因在于: 1.专业的人做专业的工作

专业公司提供的外包服务,比公司自己成立服务部门的工作更为高效、专业,更高效的管理

2.资源的节省,投入减少

单个公司对于服务的需求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必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外包服务公司的资源配备,完全按照业务的数量。 3.节约时间

通过外包服务,不必组织公司资源来完成目标项目,而可以直接通过外包的

方式,马上获得.服务提供的方式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以下几种IT外包服务:

1)IT资源整体外包:为客户提供全套的IT系统规划、采购、实施、运维、咨

第 21 页 共 83 页

询、培训的整体服务,适用于不想成立IT部门或雇用IT工程师,并迫切希望降低运营成本的公司。

2)单项IT技术外包服务:也许您的公司有少量的计算机人员,难以应付日常的各种繁杂事务,可以把您觉得棘手的事情交给我们,如网络建设,硬件设备维护,单项软件开发,我们可以按项目,时间,设备量等各种方式计费,提供服务。 3)维护外包:当系统已经建设好,维护人员日常工作不多,有了问题时又忙不过来,我们可以提供随机的维护外包服务,作为我们的客户,您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享受到团队技术力量的服务,保障已建系统的正常运行。

4)IT行业信息咨询,目的是帮助客户找到正确的价格比并及时、准确了解IT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IT服务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业务对IT的依赖不

断增强,如电信、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等。一方面,企业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另一方面不断开发实施ERP、SCM、CRM、决策支持和知识管理等各种各样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要求IT服务持续不间断地支持业务运营,而且要求IT服务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得业务部门能够更好地达到业务目标。但是,经过长期的投资和建设,许多企业发现IT并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IT黑洞”、“信息悖论”和盲目投资等现象。

专家的研究和大量企业实践表明,在IT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大约80%的时间

与IT项目运营维护有关,而该阶段的投资仅占整个IT投资的20%,形成了典型的“技术高消费”、“轻服务、重技术”现象。在经常出现的问题中,源自技术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电力失常及天灾等)方面的其实只占了20%,而流程失误方面的占40%,人员疏失方面的占40%。流程失误包括变更管理没有做好、超载、没有测试等程序上的错误或不完整,人员疏失包括忘了做某些事情、训练不足、备份错误或安全疏忽等。

所以说IT服务必将是有很大的前景,也是企业集团解决IT投资日益增

多,的最终办法!需要IT外包服务IT外包的生存空间与IT环境(包括软、硬件及相关技术)息息相关。

第 22 页 共 83 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许多企业而言,IT技术

越来越深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影响企业的策略制定和企业的发展。从而对IT环境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快速适应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IT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以下七个问题将是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很可能要面临的问题:

(1)如何把企业有限的IT资源最有效地作用于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 (2)如何最快地获取专业的支持能力;

(3)如何实现对系统的完善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如何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增加最终用户满意度; (5)如何跟上IT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相关技术; (6)如何提高对IT系统利用的灵活性; (7)如何更好地管理IT运营成本。

而这些问题正是IT外包所擅长解决的,故而现阶段的IT环境适合IT外包

的成长和发展。IT服务产业面临的挑战删繁就简体现服务价值:用户的IT系统越来越复杂,也意味着用户越来越需要服务来帮助他们解决这种复杂性,保证IT对业务的支持,不使业务为IT所累。

主动响应提升服务品质:用户对IT服务的要求正在从产品层面提升到业务

层面,关注度在10年的发展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IT服务如支持服务都属于被动服务,用户出现了问题,才会向厂商提出服务需求,进而实施服务。随后,在经历了9×5、9×7、24×7、6小时快速响应等一系列服务等级水平的演变之后,很多用户依旧发现服务的响应速度还是不够快,他们需要的是一套“不会出现问题”的IT系统。

标准化服务提供,实现服务效益:随着服务需求的深入和用户面的扩展,服

务商也需要进一步控制服务的成本和质量,增加服务提供的灵活性和速度,以更好响应用户需求。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服务模块化、标准化才能很好地实现这个多目标的要求。服务范围、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电脑外设:使

第 23 页 共 83 页

用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软件服务』: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开发、安装、

配置、维护升级等服务,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工具软件、硬件驱动、OFFICE办公软件、防病毒软件等安装调试,及软件故障排除;

2)『硬件服务』:电脑、PC服务器、小型机、外设、办公设备等硬件的搬迁、

安装调试、故障检测、问题排除,如:配件更换、硬件升级等;

3)IT咨询服务:通过对客户IT系统的调研和对用户的访问了解其IT架构

及现有服务模式,为客户梳理出符合现有环境的服务方式,提供适合的解决方案,提高用户满意度;

4)机房托管:甲方将自己的数据中心机房完全托管给乙方代维,包括人员

进出管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环境管理等。

企业能进入赢利区尚属来之不易,保证长期稳定的利润增长更是难上加难。公司在创建赢利模式的同时,必须寻求和建立自己的战略控制手段。以保护企业设计带来的利润流,使其免受竞争对手和用户势力的侵蚀。一项赢利模式如果没有战略控制手段的支持,就好像一艘漂亮的航船底部却有一个漏洞,会使船很快地沉没。

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控制手段有很多:品牌、专利、版权、1~2年的产品开发提前量、20%的成本优势、控制价值链(如原料供应商、分销渠道、产品体系等)、独特的企业文化等。每一种控制手段都有助于使公司更长时间地留在利润区,防止竞争对手偷走这里的利润。每一种控制手段的强度又各不相同,详见下表

第 24 页 共 83 页

在每一个行业,选择控制手段都有不同的侧重。品牌不一定对所有的行业都适用,如基础资源行业;控制价值链也可能是难以做到甚至是没有必要的,如供不应求的商品供应商。因此,在决定如何实现战略控制之前,须对相关的控制手段的作用强度进行划分。上表提供的等级排列仅供参考。每一个好的企业设计都至少有一个战略控制手段,最好的企业设计往往有两个以上的控制方式。

根据成都XX科技有限公司现状,我们将重点采取如下战略: 1、 着重加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

2、 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通用性强、适用度高、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产品;

3、 加强和各类知名、主流软硬件提供商的渠道合作,比同类企业具备更大的成本优势。

9 公司正在研发项目的进展

10 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反映在管理手册中)

1、技术管理工作的组织

成都XX科技有限公司全权由研发部经理带领整个研发部团队负责技术管理

第 25 页 共 83 页

和技术开发,并依据公司的整体发展规划、技术规划、方向与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技术管理制度。项目的实施与组织采用了项目经理负责制,并由部门经理监督实施。 2、技术管理工作的制度

公司研发部和工程部根据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制定了以下制度和规范,并已由公司技术副总审批,总经理签批后作为公司制度实施: 《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软件需求规格编制规范》 《软件设计说明规范》 《软件开发规范》 《软件项目实施规范》 《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网络工程施工控制规范》 《网络工程设计规范》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控制规范》 《项目实施规范》等制度

11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本文件对公司软件过程及其体系文件的总体结构进行描述,为与软件过程的开发、维护、改进、执行、管理和跟踪等有关的人员学习、理解和使用软件过程体系文件提供指南。

适用于SEPG、高层经理、项目经理、软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软件质量保证人员、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及其他支持人员为了按规范开展各自的业务活动,学习、理解和使用软件过程体系文件。

第 26 页 共 83 页

公司标准软件过程总体结构

(1)项目、项目生命周期和软件生命周期

项目是由一组有起止日期、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求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等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其结果将产生产品。而软件项目则是为了开发软件产品(包括系统)而建立的项目。项目和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项目生命周期是指从项目启动到项目结束为止的时间间隔。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包括:

?初期策划阶段(主要是可行性分析);

?开发策划阶段(开发前的人、财、物等的计划和准备);

?实施阶段(具体实施项目开发计划,保证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的顺利完成);

?结束阶段(评审、鉴定及项目交付和组织结束工作)。 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所涉及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类: ?项目开发过程(和被开发产品的实现直接相关); ?项目管理过程(对项目的开发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软件生命周期则是指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即是指从设想-软件产品开始到软件不再供使用为止的时间间隔。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概念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安装和调整阶段、运行和维护阶段,有时还包括退役阶段。

显然,项目生命周期和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是相关的,但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项目生命周期不会超过该项目所开发的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

(2)项目开发过程

图中的下部表示项目的开发过程。它从客户需求开始,通过系统分析,将客户需求分解成软件部分的需求和硬件部分的需求(从此处项目将分成软件项目和

第 27 页 共 83 页

硬件项目两部分)。其中,软件项目从软件需求定义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验收交付阶段到项目总结,表示整个软件开发的结束。一般来说,作为软件开发项目到此就意味着结束了,但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并未结束。软件产品交付后,将经历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阶段(维护阶段的时间可能和项目合同有关),直到最后产品退役。

(3)项目管理过程

图中的中部表示项目的管理过程,即对项目的开发过程实施管理的过程。对于软件和硬件兼有的项目来说,项目管理的主要过程如下:

?初期策划(主要针对系统分析、可行性分析进行策划); ?开发策划(开发前的人、财、物等的计划和准备);

?项目跟踪与监控(对项目初期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开发过程中软件需求定义、设计、实现、测试、验收交付等活动进行跟踪与监控);

?软件质量保证(SQA,对项目的软件过程和软件产品的符合性进行质量监控,它贯穿于软件项目的始终);

?软件配置管理(SCM,为确保软件产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的管理,它贯穿于软件项目的始终);

?需求管理(为确保满足客户需求进行的管理,它贯穿于项目的始终); ?评审过程(包括同行评审等技术类评审和计划评审等管理类评审); ?项目结束处理(包括项目的鉴定、验收、交付,以及进行项目总结)。 此外,在项目管理活动中,还可能有以下管理过程: ?项目培训; ?组间协调等。 (4)过程资产

本公司的软件过程资产分两个层次:公司级资产和项目级资产。 a.公司级资产

第 28 页 共 83 页

包括:

?过程数据库(含软件过程和其他过程的资产); ?过程相关文档库; ?人力资源库。 b.项目级资产 包括:

?项目控制数据库(项目经理控制,用于保存项目数据,以便对项目进行跟踪与监控);

?SQA管理库(SQA控制,用于保存项目的软件质量保证数据); ?SCM管理库(SCM控制,用于保存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数据); ?SCM库(SCM控制,用于保存项目的所有配置项)。

通过一定的手续,项目的项目控制数据库和SQA管理库中的数据,经过选择,将补充到公司的过程数据库和过程相关文档库中。

此外,根据实际需要,总部一级也可能需要有人力资源库。

第 29 页 共 83 页

11.1 软件过程体系文件

公司的软件过程体系文件的组成如图3所示。

软件过程体系文件

按文件的使用目的,公司的软件过程体系文件分为五类:过程管理、软件开发过程、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和指南。

11.1.1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指对软件过程进行管理,此类文件的使用人员主要是对软件过程进行开发、维护、改进的人员,例如SEPG成员、项目经理、SQA等。有关文件说明如下:

(1)标准软件过程开发与维护

第 30 页 共 83 页

?使用人员:SEPG和软件过程描述文件编写人员。

?内容提要:本文件对如何开发和管理公司的标准软件过程、如何编写软件过程描述文件、如何编写标准软件过程裁剪指南等作出了规定。

(2)过程描述文件编写规范(一) ?使用人员:软件过程描述文件编写人员。

?内容提要:为能分解成若干过程元素的较大过程编写的描述文件编写规范。 (3)过程描述文件编写规范(二) ?使用人员:软件过程描述文件编写人员。

?内容提要:为没有明显的入口和出口准则的过程(例如日常管理类的过程)编写的描述文件编写规范。

(4)质量管理体系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文件

?使用人员:SEPG、项目经理、SQA和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人员。 ?内容提要:本文件对公司的软件过程数据库和与过程相关文档库的管理和维护作出了规定。考虑到将来需要扩充ISO9001要求的其他数据库,故起此名。

(5)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描述文件

?使用人员:项目经理以及参与项目软件过程定义的有关人员。

?内容提要:本文件对公司所确定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进行描述,作为公司的过程资产之一,供项目选择适合项目情况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时参考。

(6)标识规范

?使用人员:对被标识对象进行标识的人中员。

?内容提要:为规范包括文件、表格、产品的标识而制订的规范。 (7)术语

?使用人员:SEPG和软件过程描述文件编写人员。

?内容提要:本文件定义了本软件过程体系文件所使用的专用术语。

第 31 页 共 83 页

(8)文件控制程序 ?使用人员:文件管理人员。

?内容提要:本文件对文件的编写、评审、批准、发布、发放、回收等文件管理要求作出了规定,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用于对受控文件进行管理的文件。

11.1.2 软件开发过程

软件开发过程是指与软件开发有关的过程,相关文件的使用人员主要是和软件开发有关的人员。

(9)软件开发过程程序文件

?使用人员:项目经理以及参与项目软件过程定义的有关人员。

?内容提要:本程序文件针对本公司软件项目所采用的典型开发过程,分解成过程要素进行描述,供各软件项目根据标准软件过程裁剪指南,定义项目自己的软件过程时使用。

11.1.3 项目管理

与项目管理有关的文件如下: (10)客户需求管理程序文件

?使用人员:项目经理、SQA、SCM和软件开发人员。

?内容提要:本文件是为了确保项目满足客户需求和如何确保满足客户需求,为项目编写的有关客户需求管理的程序文件。

(11)项目策划程序文件

?使用人员:项目经理以及参与项目策划的其他有关人员。

?内容提要:为指导软件项目进行项目的初期策划和开发策划而编写的程序文件。

第 32 页 共 83 页

(12)项目跟踪与监控程序文件

?使用人员:高层经理、项目经理、SQA、SCM和软件开发人员。

?内容提要:指导软件项目在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如何对项目进行跟踪与监控的程序文件。

(13)项目总结程序文件

?使用人员:项目经理、SQA、SCM和软件开发人员。

?内容提要:指导软件项目在项目结束阶段如何进行项目总结的程序文件。 (14)软件质量保证程序文件

?使用人员:SQA、项目经理、SCM和软件开发人员。

?内容提要:指导软件项目的SQA如何执行项目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以及项目的其他人员如何配合的程序文件。

(15)软件配置管理程序文件

?使用人员:SCM、项目经理、SQA和软件开发人员。

?内容提要:指导软件项目的SCM如何执行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活动,以及项目的其他人员如何配合的程序文件。

(16)组间协调程序文件

?使用人员:项目经理、SQA、SCM和软件开发人员。

?内容提要:项目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考虑有无组间协调的情况,本程序文件提供这方面的要求和指导。

(17)技术类评审程序文件

?使用人员:项目经理、软件开发人员、SQA以及其他参与评审的人员。 ?内容提要:本程序文件为项目进行技术类评审(包括同行评审及其他类型的技术评审)规定要求和提供指导。

(18)高层验证程序文件

第 33 页 共 83 页

?使用人员:高层经理、项目经理、SQA、SCM和软件开发人员。

?内容提要:在公司标准软件过程的开发和改进以及项目在执行软件开发活动的过程中,高层经理应在哪些环节进行验证,如何进行验证?项目的有关人员如何配合?本程序文件为高层经理的验证活动提出要求并提供指导。

11.1.4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设备、环境等方面的管理。 (19)培训程序

?使用人员:公司培训组、高层经理、项目经理、SQA、SCM和软件开发人员。 ?内容提要:对公司级培训和项目级培训的实施要求作出规定,包括培训需求的收集、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总结等。

11.1.5 指南性文件

目前提供以下指南性文件: (20)项目估算指南

?使用人员:项目经理及其他参与估算的人员。

?内容提要:本指南为项目估算的方法(例如: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等)提供指南。

(21)标准软件过程总体裁剪指南

?使用人员:项目经理及其他参与项目软件过程定义的人员。

?内容提要:总体裁剪指南是公司标准软件过程裁剪指南中的高层裁剪指南(或一般性裁剪指南)。它为软件项目在对公司标准软件过程进行裁剪时,提供对一般性活动进行裁剪的指南;裁剪结果为项目进行详细的过程裁剪提供框架性的指导方针(详细裁剪指南分散在各程序文件的“详细裁剪指南”中)。

(22)软件过程体系文件导读(即本文件)

第 34 页 共 83 页

11.2 质量手册

由于现有的研发过程成熟程度较低,质量管理不能一开始即从非常高的标准入手,故根据研发部的现状,质量管理初步从4个方面着手:计划(确定过程)、保证及检查(控制过程)、评估(测量过程)、改进(改进过程)。以预防式管理为方向,控制、检查为手段,持续改进并提升项目质量为最终目的。鉴于质量管理在本阶段为初次正式引入,故对控制及检查、评估环节中的要求并不完善,以减少实施过程中过多的阻碍。

11.2.1 质量计划:制定新项目及维护性项目质量计划

在本环节中,根据项目的规模及性质进行质量策划,制定本项目的质量计划;为后续的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及质量改进做出行动纲领。针对公司主要有新项目及维护性项目两类版本,且两者之间的质量投入有所差异的特性,故质量计划可以区分以下:

11.2.1.1 常规项目质量计划要求

常规项目的质量计划制定按质量要求分析/质量目标/人员.职责及质量保障、过程检查计划组成,各项的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11.2.1.1.1 质量要素分析

1. 主要的质量要性如下:

? 功能性质量因素:正确性,健壮性,可靠性

? 非功能性质量因素:性能,易用性,清晰性,安全性,可扩展性,

兼容性,可移植性

? 其它质量因素:非以上要求之外的要求。

第 35 页 共 83 页

2. 根据产品的特性及市场目标,将关键的质量要素确认,同时区分本项目

的类型

? 倾质量型项目:指本项目对质量控制更关注 ? 倾成本型项目:指本项目对成本控制更关注 ? 倾工期型项目:指本项目对工期要求更关注 根据以上分析,再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

11.2.1.1.2 质量目标

订立质量目标时,一般遵循SMART原则 S:specific具体的 M:measurable可测量的 A:achievable可取得的 R:realistic切实的 T:timely及时的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制定如下质量目标:

1. 比如本项目的质量要素为功能正确性、功能健壮性、性能

那质量目标可定义例下:

? 需求中所定义的功能都得以实现 ? 不稳定问题(等级非轻微)都被解决

? 关键模块(模块名称)的性能不能低于V1.0版本 ??

2. 针对质量目标定出优先级

? 1、3、2

第 36 页 共 83 页

3. 目标分解

? 分解为阶段质量目标 ? 完成阶段质量目标的手段

11.2.1.1.3 人员与职责

参加质量管理活动的人员,一般情况下,项目组所有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中来。但我们一般可定义如下人员去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

1. 质量管理人员: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对质量过程进行控制;对过程检查

单进行实施;进行质量度量,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及实施;参与各类评审活动。

2. 测试人员:制定测试计划,对项目进行测试,进行测试结果的度量分析;

参与各类评审活动。

3. 项目管理人员:协助组织解决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类问题及风险。

11.2.1.1.4 质量保障计划

根据当前的质量目标,计划需要进行哪些质量保障工作,一般可包括专业培训、同级评审、测试。 培训

1. 确认是否需要培训

2. 确认培训的内容、人员、时间,以及所耗费的资源。 评审

1. 确认评审内容及计划;需要包括评审的内容、评审的方式以及评审的人

员等等。

2. 对评审结果的跟踪、管理方式。

第 37 页 共 83 页

测试

1. 根据当前的质量目标,确定测试的初步计划,包括测试的范围及测试方

法、手段以及投入的人力及时间资源

11.2.1.1.5 过程检查计划

根据当前的质量目标,制定项目过程中需要检查的对象、例如:

检查执行人员 阶段 检查对象 检查时机 次数 检查依据 计划阶计划阶段项目组成立3次 段 的产出 之后至计划阶段结束 需求阶需求评审 段 需求评审启1次 动 对应测试接根据计划阶段检口人 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应测试接根据需求阶段检口人 查清单进行检查。 11.2.1.2 维护性项目质量计划要求

维护性项目的质量计划制定相对简单,不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在其上,并且可以套用比较固定的模板。

维护性项目基本上会有很明确的需求点以及具体的时间点要求,一般情况下,维护时期会很长,且需求相对较散、小,针对这些特性,维护性项目的质量计划要求仅可以包括:质量目标、质量保障计划、过程检查计划。

11.2.1.2.1 质量目标

根据当前的需求简单定出本版本的质量目标。

11.2.1.2.2 质量保障计划

在维护性项目中,质量保障计划主要包括:需求讨论、联调以及测试。

第 38 页 共 83 页

需求讨论:参与人员包括开发及测试人员;需求讨论结果报告 联调:对所做的修改及周边进行联调;联调测试报告 测试:根据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安排,

11.2.1.2.3 过程检查计划

无论质量目标定为如何,维护性项目的过程检查,仅需要如下环节: ? 需求讨论会:是否进行了需求讨论会,需求讨论会的与会人员及结果 ? 联调:是否进行了联调,对原版本的影响 ? 测试执行:对测试过程进行检查

评估结果 子过程 评估项 有 (√) 没有(×) 得分 单项分*百N/A 分比 需求讨论 (50%) 1. 是否发起需求讨论会?(60 分) 2. 与会人员涉及是否合理? (40分) 联调测试 1. 进行了联调测试(60分) 2. 联调是否有效?发现的问 (20%) 题数是测试的20%(40分) 1. 测试具有用例或测试点? (50分) 2. 测试执行是否能被跟踪(50 分) 测试 (30%) 第 39 页 共 83 页

11.2.2 质量保证与控制

质量保证与控制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质量目标是否能够有效的实现都有赖于此环节的实施控制。本环节根据质量保障计划、过程检查计划对版本开发的各过程定出质量指导方针、评审环节规则以及检查清单。其中

质量指导方针:用于简要指引如何高质量的完成本阶段的工作

评审管理:主要制定简单的评审输入、输出以及该阶段评审的基本准则 任务检查单:用于检查该阶段的任务是否进行以及进行的效果如何 常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让各成员了解一些经验所谈会存在哪些问题,可提前预防或纠正

11.2.2.1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指从项目启动至项目总体计划制定完成的阶段。

11.2.2.1.1 质量指导方针

在项目的计划阶段,期望产出高质量的项目总体计划,建议遵守以下原则: 1. 根据《项目总体计划模板》、《项目总体计划编制说明书》的指导原则进

行计划编排

2. 计划制定时需结合实际并与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 3. 了解项目背景、项目目标以及可调动的资源等

4. 计划制定时需考虑相应风险及应对措施:如人员变动、需求变化、技术

难题

5. 对于把控不准的项目进行不同层面的评审

第 40 页 共 8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3w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