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Word 文档

更新时间:2024-05-08 17: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学管理、稳步实施、扎实推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涞源县王安镇中学 孙占良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课题组成员: 大家好!

我是王安镇中学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负责人,我受课题组委托做课题开题报告,以《科学管理、稳步实施、扎实推进》为题,对我校的课题研究情况介绍: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造成东部快中西部慢,城市快,农村相对较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劳务输出量很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比例还将继续增加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来源单一,矿产业、旅游业只能满足极少数人就业,土地收益少,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生活问题,所以也就造成大面积的劳务输出,外出打工极其普遍,留守儿童的比例在逐年增加。特别是我校留守儿童数量近几年上升的很快,因此,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2004年5月召开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研讨会的精神,开展对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对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我校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对其他学校的相同情况也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跨小学四、五、六年级,中学七、八、九年级,辐射五个乡镇60多个村,4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基础,给我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造成极大的挑战。通过调查和分析,在我校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孩子缺乏亲情、造成心理失衡。经调查50%的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30%的留守儿童“偶尔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二是习惯不良,学习较差。调查中发现,35%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成绩一般,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

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在学校打架事件中有九成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对学生疏于管束。三是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落到了学校,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学生的行为矫正易反复,厌学辍学趋势明显。四是道德滑坡,价值扭曲。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甚至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针对留守儿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校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课题。课题于2011年1月开始组织力量,进行课题申报工作,被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为省十二五重点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较为详细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国外没有相关研究的报道,国内同类课题研究主要是外出跨省流动人口较多的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和湖北六个省份研究的较多。我省虽然也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还是不够系统。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有许多教育者也在研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国家也在出台一系列的有关留守儿童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但在经济不太发达的西部地区,这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多从调查研究的理论方面入手,主要研究留守儿童的产生、发展、理论基础、存在现状等,很少涉及如何解决这一特殊问题的实际行动和行动结果,在行动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克服或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行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等。而这些具体问题,正是广大一线教师最需要了解、掌握和推广的。所以留守儿童的研究应向这些具体问题靠拢,抓住最主要,最现实的问题,关键要解决这个问题,并取得实际效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我们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其他人暂时代为监护,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学生。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在农村,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 2、“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重点调查留守儿童目前在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情况,及在教育中确定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究指导留守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形成健康的心理及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多种途径和操作性强的有效策略,以及挖掘留守学生成长方式中的积极因素。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国家、社会、学校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生家庭(监护人)、社会环境、教师观念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试图首先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真实、全面地了解我校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现状,根据所获数据资料分析造成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学生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异常的各种因素,指出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中不符合当代小学生行为规范的问题;探究适合农村中小学开展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方案,为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教育提供参考,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是真正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缩短城乡差别,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教育公平。同时也为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涞源县王安镇中学、四——九年级全体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的了解及我校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我们确定的研究内容只要是一下几个方面: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家长对留守儿童当前教育现状的

评价、期待、要求。

2、原因分析研究(1)分析留守儿童不良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象形成的原因。(2)分析留守儿童良好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象形成的原因。(3)分析对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4)分析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产生的影响。(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产生的影响。(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1)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2)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儿童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分别对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在学校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七、课题研究的策略及主要方法: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并最终形成研究成果,我们准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在县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具体安排如下:

课题主持人:孙占良 具体分工如下 孙占良:主持全体课题组工作,负责人员的分工调配,资金保证,文字材料的修改审定,与上级教科研部门的联系汇报,调查报告及论文的形成

武新兵:课题的实施工作及档案的整理工作

赵志: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全员参与调查 杨东亮:文字材料、课题学习、资料整理

宋宝杰(负责)、李学妍、高继红、张志平、李红艳:工作实地调研和座谈工作

张连虎:阶段性成果汇总

杨东亮、赵志:终结性研究报告

武新兵、张志平:课题研究论文初稿

赵志、李学妍:成果鉴定准备与协调等工作 2、采取措施、分步实施

课题准备阶段,收集并借鉴其他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建立我校留守儿童档案、完善资料。

课题实施阶段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问卷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以学校570名学生为对象、制定调查问卷,(2)调查法:深入农村、儿童家庭进行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3)分析归纳法:发放调查表,征求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集思广益,从中分析、筛选并归纳出有推广价值的对策与措施。(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留守儿童典型个案教育的跟踪剖析与研究,从中探索总结留守儿童教育的普通规律和方法。

3、明确课题实施步骤

我们准备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2011、1—2011、3)准备阶段。

(1)、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有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文件,强化教师责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2)、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人员。 (3)、组织力量,进行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11、4―2011、7)调查阶段。 (1)、进行开题报告,制定研究计划。

(2)、组织研究人员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实验班级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统计全校留守儿童的数量、年级分布情况。

(3)、基本掌握实验班级留守学生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4)、根据实验研究方案,制定学习制度、帮扶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应的保障制度。

第三阶段(2011、8、―2012、10)研究阶段。

(1)、编制问卷。为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将参考有关资料编制问卷,然后请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2)、对实验班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座谈及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对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3)、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包括思想状态、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目的等)、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健康、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安全保障等)、心理健康(包括性格情感、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性等),写出调查报告,初步总结出转变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方法对策。

(4)、拟定测试卷,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学综合测试,各班取1~2名得分最高的学生作为优秀留守儿童个案,1~2名得分较低的学生(智力正常)作为问题儿童个案,并建立个案档案,收集他们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监护人、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总结出优秀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主观因素(学生自己的智力、行为、习惯因素等)、客观因素(家长因素、监护人因素、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影响等)。

(5)、建好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亲情QQ,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有一个文化娱乐、交流感情的休闲场所。

(6)、开展主题班会、走进留守儿童之家等活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现状,不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边实验边研究,让留守儿童学得安心,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7)、根据留守儿童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启发,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 ,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探索出留守学生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

(8)、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外地学习、参观、阅读他人经验文章,不断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

(9)、请省、市、县教科所及教研室的领导或有关专家来校举办留守儿童教育专题讲座,培训教师,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水平。

(10)、根据研究与实验情况,定期召开师生会议,总结实验工作,表彰奖励实验教师和进步较快的优秀留守儿童,把实验工作稳步、扎实地推向深入。

第四阶段(2012、10―2013、1)总结阶段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出留守学生的教育方案。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课题结题鉴定。

4、加强管理,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

加强课题研究管理,做到统筹规划。健全学校科研组织,明确各自的职责。完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包括课题立项审批制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日记定期交流、评选、学生个案研究制度、研究课题人员奖惩制度、研究课题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等。为教师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时间保证。

5、强化学习、提高研究能力

课题组制定学习计划,利用每月一次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利用网络和纸媒书籍进行专业理论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要求研究人员做到:边学习、边总结、边调整、边提高,以学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领导支持、搭设平台——专家引领(专家学者讲座,与相关专业人员的互动交流)为主要途径,提高研究能力。

6、合理规划、保证研究时间。利用每周五下午为课题研究时间,进行课题研究集中培训、调查走访、档案整理、信息汇总等活动。

7、筹集经费,确保研究工作开展。

课题研究经费预算:正常办公用费2000元(办公用纸、笔、档案盒、文件夹、学习笔记本、档案袋、课题评审费等)、交通费2000元(用于外出调查、走访、家访、学习的费用)、资料费1000元(包括专业理论书籍、复印打印资料费)。合计5000余元。课题组自筹经费,学校适当补助,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与按期结题。

七、课题预期成果形式

(1)、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2)、通过调查、走访,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3)、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资助制度。 (4)、形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集。

(5)、对调查的过程进行总结,形成调查报告。

(6)、《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7)、形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研究》论文集。 (8)、《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以上是我代表课题组所做的开题报告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附参考文献: 1、《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调查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第五期。

2、2006年,河北省妇联对我省留守儿童情况进行的调查报告。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作者: 谢妮,申健强,陈华聪,经济科学出版社。

4、《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史晖、王德勋2008年9月出版的《教育探索》2008第九期

5、.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李支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青年科学》2010年03期。

王安镇中学 课题组

2011.04.2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3w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