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黄酮习题

更新时间:2023-11-16 22: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判断题

1、多数黄酮苷元具有旋光活性, 而黄酮苷则无。 2、所有的黄酮类化合物都不能用氧化铝色谱分离。

3、纸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以8%乙酸水溶液展开时, 苷元的Rf值大于苷的Rf值. 4、黄酮化合物, 存在3, 7—二羟基, UV光谱:

(1)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Me时, 仅峰带I位移, 强度不减. (2)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Ac时, 峰带II红移5—20nm. 5.黄酮类化合物都是平面结构。

6.黄酮分子中引入7,4’-位羟基,促进电子位移和重排,使其颜色加深。 7.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G是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柱色谱填料。 8.用Sephadex-LH20分离黄酮苷时,主要靠分子筛作用。

9.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通常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最强的吸附能力。 10.黄酮碳苷在常规酸水条件下可以被水解。

11.硼氢化钠显色反应可以用来区分黄酮和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12.黄酮与二氢黄酮相比,黄酮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更大。 13.碱性氧化铝可以用来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二、单选题

1、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 应在( )中.

A、95%乙醇 B、15%乙醇 C、水 D、酸水 E、甲酰胺 2、黄酮苷元糖苷化后, 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 )

A、A-C向低场位移 B、A-C向高场位移 C、邻位碳不发生位移 3、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MeOH中加入NaOMe诊断试剂峰带I向红移动40—60nm, 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 ).

A、无4’—OH B、有3—OH

C、有4’—OH, 无3—OHD、有4’—OH和3—OH 4、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 )。

A、分配 B、氢键缔合 C、分子筛 D、离子交换 5.在5%NaHC0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是

A.3,5,7-三羟基黄酮 B.7,4’-二羟基黄酮 C.3,6-二羟基花色素 D.2’-OH查耳酮

6.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不同位置的取代羟基,酸性最强的是 A.6-OH B.3-OH C.5-OH D.7-OH

7.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加人诊断试剂NaOAc(未熔融)后,带Ⅱ红移10nm,说明该化合物存在的基团为

A.5-OH B.7-OH C.4’-OH D.7-OH和4’-OH

8.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加入诊断试剂A1C13后的谱图与.A1C13/HCl谱图完全一致,则示B环结构为

A.存在间二酚羟基 B.只存在4’一OH C.不存在邻二酚羟基 D.存在邻二酚羟基

9.下列化合物,在紫外光谱中,350nm 以上没有吸收峰的化合物是

1

10.用活性炭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在下列溶剂中吸附力最强的是 A.8%的酚水 B.8%的醇水 C.醇 D.水

11.黄酮结构中,三氯化铝与下列哪个基团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 A.黄酮5-OH B.二氢黄酮5-OH C.黄酮醇3-OH D.邻二酚羟基 12.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在甲醇溶液中加入NaOMe诊断试剂,峰带I红移动40~60nm,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

A.无4’-OH B.无3-OH

C.有4’-OH D.有4’-OH和3-OH

13.在紫外光谱法中,用来判断7-OH的诊断试剂是

A.醋酸钠-硼酸 B.未熔融醋酸钠 C.甲醇钠 D.熔融醋酸钠 14.与2’-羟基查耳酮互为异构体的是( )

A.二氢黄酮 B.花色素 C.黄酮醇 D.黄酮 E.异黄酮 15.黄酮类化合物色谱检识常用的显色剂是( )

A.盐酸-镁粉试剂 B.FeCl3试剂 C.Gibb’s试剂 D.2%NaBH4甲醇溶液 E.l%AlCl3甲醇溶液

16.在碱液中能很快产生红或紫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

A.二氢黄酮 B.查耳酮 C.黄酮醇 D.黄酮 E.异黄酮 17.当药材中含有较多粘液质、果胶时,如用碱液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宜选用( ) A.5%Na2CO3 B.l%NaOH C.5%NaOH D.饱和石灰水 E.氨水

18.下列化合物进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浓度从低到高的乙醇洗脱,最先被洗脱的是( ) A.2’,4’-二羟基黄酮 B.4’-OH黄酮醇 C.3’,4’-二羟基黄酮 D.4’-羟基异黄酮 E.4’-羟基二氢黄酮醇

三、多选题

1.盐酸镁粉反应阳性为

A.黄酮醇 B.查耳酮 C.橙酮 D.异黄酮 E.二氢黄酮

2.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主要依据

2

A.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B.是否连接糖链 C.植物来源 D.三碳链是否成环 E.B环的位置

3.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旋光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黄烷醇 B.异黄酮 C.查耳酮 D.橙酮 E.二氢黄酮 4.下列化合物中难溶解于水的是

A.黄酮醇 B.二氢黄酮醇 C.查耳酮 D.黄酮 E.二氢黄酮

5.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方法有

A.水蒸气蒸馏法 B.升华法 C.聚酰胺色谱法 D.葡聚糖凝胶色谱 E.硅胶色谱法 6.3,5,3’,4’-四羟基二氢黄酮可发生下列哪些反应 A.Molish反应 B.NaBH4反应 C.SrCI2反应 D.ZrOCl2一枸橼酸反应 E.HCl-Mg反应 7.能溶解于5%Na2C03溶液的黄酮可能具有 A.5-OH B.3-OH C.7,4’-OH D.7-OH E.4’-OH

8.在紫外光谱法中,用来判断黄酮、黄酮醇有无邻二酚羟基的诊断试剂是 A.甲醇钠 B.醋酸钠/硼酸 C.醋酸钠

D.A1C13/HCl E.SrCl2

9.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黄酮苷和苷元的混合物时,主要原理是( ) A.分配 B.吸附 C.离子交换 D.氢键 E.分子筛 10.引人7,4’-二羟基可使黄酮类化合物( )

A.颜色加深 B.酸性增强 C.水溶性增强 D.脂溶性增强 E.碱性增强 11.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

A.NaBH4反应呈红色 B.盐酸-镁粉反应呈红色 C.水溶性大于黄酮 5.12、鉴别3,4’-二羟基黄酮和5,3’,4’-三羟基黄酮可采用( ) A.Gibb’s反应 B.NaBH4反应 B.SrCl2 D.锆-枸橼酸反应 E.盐酸-镁粉反应

13.Gibb’s试剂反应呈阳性的是( )

A.5-羟基黄酮 B.5,8-二羟基黄酮 C.5,7-二羟基黄酮 D.8-羟基黄酮 E.7,8-二羟基黄酮

14.影响黄酮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吸附力强弱的因素有( ) A.化合物类型 B.酚羟基位置 C.酚羟基数目 D.芳香化程度 E.洗脱剂种类

四、写出下列黄酮类化合物的二级结构名称

3

五、填空

1、确定黄酮化合物具有5—0H的方法有———————, ————————, ————————————————。

2、某黄酮苷乙酰化后, 测定其氢谱, 化学位移在1. 8—2. 1处示有12个质子, 2. 3-2. 5处有18个质子, 说明该化合物有__个酚羟基和__个糖.

3.黄酮类化合物因其结构的不同而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其中 和 等系非平面性分子,水中溶解度较大; 和 等系平面性分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虽也具有平面性结构,但因以离子形式存在,亲水性最强,水溶度最大。

4.对黄酮醇类化合物和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来说,可用 显色反应进行区分。

5.花青素类化合物的颜色随pH不同而不同,一般呈在pH<7的条件下呈现 色,在pH为8.5的条件下呈现 色,在pH>8.5的条件下呈现 色。

6.一般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显( );查耳酮为( );而二氢黄酮为( )。 7.黄酮、黄酮醇分子中,如果在( )位或( )位引入( )或( )等供电子基团,能促使电子移位和重排而使化合物颜色( )。

8.黄芩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其水解后生成的苷元是( ),分子中具有( )的结构,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成( )衍生物而显( )色。

9.不同类型黄酮苷元中水溶性最大的是( ),原因是( );二氢黄酮的水溶性比黄酮( ),原因是( )。

10.黄酮类化合物γ-吡喃酮环上的( )因有未共享电子对,故表现出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生成( )。

11.具有( )、( )或( )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与多种金属盐试剂反应生成络合物。

4

12.锆盐-枸橼酸反应常用于区别( )和( )黄酮,加入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两者均可生成黄色锆络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溶液后,如果黄色不减褪,示有( )或( )黄酮;如果黄色减褪,示有( )黄酮。

13.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通过聚酰胺分子上的( )和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 )形成( )而产生的。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与聚酰胺的吸附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 )、( )、( )。

14.聚酰胺柱色谱分离黄酮苷和苷元,当用含水溶剂(如乙醇-水)洗脱时,( )先被洗脱;当用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洗脱时,( )先被洗脱。

15.有下列四个化合物,请比较它们酸性的强弱, > > > 。

16.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分离黄酮苷化合物时,分离主要原理是 ,当用此凝胶分离黄酮苷元时,则主要是依靠 作用,这种作用强度大小取决于 。 17.纸色谱法是分离和鉴定黄酮苷类化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常采用双向展开

方式,第一向展开剂常采用 性溶剂,分离原理为 ,第二向展开剂常选用 溶液,主要分离原理为 。

18.有下列四种黄酮类化合物A、B、C、D,请比较这四种化合物在如下三种色谱中 Rf值大小顺序: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9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