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500

更新时间:2024-01-31 00: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仅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能够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正常运转提供切实有效的保证。但是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在当前社会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形势下,老旧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以及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需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逐渐降低,甚至严重的情况下,固定资产会出现流失的现象,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分多个方面,但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因此,针对当前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只有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才能够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只有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上来,利用规范化的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和控制,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固定资产安全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的利用率。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不够合理

当前,虽然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仍然停滞不前,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由于缺乏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固定资产构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比较严重,导致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现象非常严重。不仅如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现象也比较普遍,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导致固定资产自身的配置处于严重不合理的状态之下,而且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自身所担负的任务量与固定资产的实际占用量不符合

[1]

。这样长此以往的进行下去,不仅对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我

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1.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需要依靠财政拨款来实行,各个单位只能将本部门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或者是论证。在这种形势下,财务部门一般情况下只是单纯的注重经费的预算安排,对于已经形成实物性质的资产在管理、调剂、以及利用方面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非常低,但是无计划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很多都处于闲置状态,多半资产都浪费掉。

1.3账实不符现象比较严重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不难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或者是固定资产的相关卡片。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仪器设备或者是机器设备损坏或者报废,导致很多账目与实际内容不符合,而其自身的账面并没有按照实际规定对其进行核实或者是纠错、注销。有的单位和个人借机构或者是工作的变动,将固定资产一并带走,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顺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上述的种种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不顺。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顺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分为宏观管理方面和微观管理方面。首先,在宏观管理层面上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经历过几次变更,在固定自惭管理局撤销的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职能需要在相关的一些部门之间进行来回的调整和整顿。甚至在很多单位并没有将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确立完成,其自身的职能更加没有明确。其次,在微观管理方面,很多单位并没有专门为资产管理设置部门或者是专

[3]

[2]

职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基本上都是一人多职,导致资产管理的权限划分严重不清楚。

2.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除了管理体制不顺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不够完善。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缺乏法律规范化的指导,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够规范,账薄设置不够齐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严重缺乏约束机制,导致资产损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另外一点就是针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不到位,并没有起到实际性的作用。

3.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提出的对策分析

3.1确立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为了保证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和质量,财政部门是能够完成这一项职能的重要部门。财政部门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结合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可能保证资产配置标准制定的合理化、财产清查等各项工作的展开都能够按照规范化的标准进行。另外,根据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自身所承担的任务量,进行切实有效的调剂,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将监督管理部门自身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能够针对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有效的配置和调整。

3.2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革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问题进行对应解决时,要注重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革和优化。相关会计核算应当由收付实现制改变成为权责发生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权责发生制的实施下,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固定资产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了价值形态的一种变化,并不会作为与收入相符和的支出处理。对于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能够将单位存在的一些“特殊产品”充分反映出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当中固定资产的账面基本上都不能够将资产的真实信息和价值充分反映出来,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有关于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内容来进行,增设“累计

[5]

[4]

折旧”会计科目,将其列入到资产负债表当中,作为固定资产的调整科目。由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并不是完全依靠国家拨款来进行,有的事业单位是自筹资金或者是以创收收入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在这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资金的性质、分期分批计提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对正在修建或者改建、扩建的工程进行资金的核算,这样不仅能够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充分反映出来,而且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依据。

3.3加强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管理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提高上来,需要加强固定资产的事后监控,尽可能保证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利用财政性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可以列入年度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当中,在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核之后,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或者是由财政部门从闲置资产当中进行调整,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相关制度,包括转让、报废、报损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为资产的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而且能够保证账面与实际相符和。对固定资产的报废、调出、或者是转让情况,要根据相关规定依法走审批程序。另外,财政部门要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检查和核实,并将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以及保存完好的程度进行对应记录,保证从根本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水平。

结束语: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体制不顺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因此,在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各项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账务情况进行核对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能够尽可能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跃华,闫立金,邹玉娜,李志华.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J].经营者管理.2011(21)

[2]陆文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问题[J].财政信息.2010(05)

[7]

[6]

[3]涂水彪.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2)

[4]谭从华.巴县行政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管理现状调查[J].西部财会.2011(14) [5]薛秀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J].信息概况.2010(11)

[6]王平.行政适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9)

[7]李正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kj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