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800字)

更新时间:2023-04-15 08: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学习目标】

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课堂对话】

导入:比较下面两段话

片段一: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片段二: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和小草的交谈!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能运用好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技能,有利于渲染气氛、深化凸现主题,使感情升华,进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对话一】----记叙文中的议论

一、记叙文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二、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不同位置及其作用。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有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在记叙文的段和段之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

三、记叙文中议论的形式

①先叙后议②先议后叙③夹叙夹议

练习一:

找出下列两段话中的议论,再说说它运用的形式和作用。

1.这个枕头刚做好的时候,我总觉得它不好,还觉得有点硬,所以

就置之不用了.有一次吃晚饭时,我问妈妈:“这个枕头里装的

是什么?”妈妈说是柏树子地儿.我又问:“怎么才装那么一

点?”妈妈有点不高兴地说:“那么一点儿?让你爸爸走了多少

路,流了多少汗. 那么一点儿?都是为了你,为了让你头脑清

醒些,去去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我明白了,一切都

明白了.这小小的枕头,系着爸爸对我的爱,系着深深的父子

情.

议论句:最后一句。形式:先叙后议。作用:点明了枕头中所蕴涵的亲情。

2.回家的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川流不息.偶然间,迎面走来一位伯

伯.只见他手里抱着一盆火鹤,脸上漾着微笑。火鹤的花朵配

上墨绿色的大叶子.让人觉得它透着一股喜庆劲儿.而此时伯

伯的脸上的笑意已经清楚明白地把他的心情告诉了每一个人.

他的笑容充满着自豪,充满着喜悦.他小心地搬着花向前走,

还不时停下来弄弄叶子,那股小心呵护的劲儿,就像对待自己

的孩子一样.看着那盆火鹤,再看那位伯伯,我发现原来生活

就像这火鹤一样美丽.我继续向家走着,心中的甜蜜久久不散.

议论句:“他的笑容充满着自豪,充满着喜悦”“我发现原来生活就

像这火鹤一样美丽.”形式:夹叙夹议。作用:第一句点明了伯伯笑的内涵。第二句揭示了我

对生活的理解,点明了主旨。

练习二:

下面两段话中的议论都有毛病,请先指出毛病,再做修改。

段落一: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

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

那是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

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毛病:————————————————————。

修改:————————————————————。

明确:

段落一毛病:结尾的议论空洞,不具体。

修改:那目光温柔、火热,像和煦的春风,像灿烂的阳光,蕴含着

母亲对我的无限的关爱。段落二:妈妈非常的疼我。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

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

么意外。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水,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我

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显然她已经疲惫

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

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精力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十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毛病:————————————————————。

修改:————————————————————。

段落二毛病: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和记叙、描写的内容脱节,没有准

确地揭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

修改: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我呀。我真为有这样一

个体贴、疼爱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小结: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

需要时才议论。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

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对话二】----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记叙文的抒情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a.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的散文中,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

彩。

b.在记叙、描写中穿插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者的思路,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c.避免偏离题意.

三、抒情方式(类型)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

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即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

发、倾吐出来。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

论等)抒发感情。①在叙述中抒情,寓“情”于叙事之中。

②在描写中抒情,寄“情”于描写人物、事物、景物之中。

③在议论中抒情,边发议论边抒情。

练习:

以抒情的表达方式给本文加一个结尾

《妈妈的目光》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和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

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还有谁是我遮拦天空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

【对话三】----如何抒情议论

1.定准支点,承载思想

“小璇,我们快到家了。”

妈妈的话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在两排路灯的陪伴下,我们又走完了这条路,我望着那明亮、温暖、柔和的灯光,突然一个念头跳进我的脑海,妈妈,您,不就是我生命中的路灯吗?是您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帮我绕过陷阱,跨过壕沟,增强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我的人生之路正是因为有了您而一片光明。

2.扣题入文,提示中心

1、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天平和七弦琴》)

3.妙用名句,点明深化主旨

……不知为什么,我的鼻子酸酸的。这爱意好似一股清泉,“叮叮咚咚”,撩拔我心中爱的琴弦……

接过母亲手中的棉鞋,我只觉心中一片灿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该如何去拥抱这轮太阳呢?《哦,棉鞋》

4.巧用对比,鲜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

(《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5.激发想象,令人过目不忘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学会历史的旁观》)

6.设置情境,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7.品评时事,追踪本质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 (《我爱唐装》)

8.变换句式,先声夺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

——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 (《心中的天平》)

【总结】----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要求综述:

(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和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和描写的总结和升华,应一语中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是建立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和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和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写作实践】

天快亮,月光陪伴街灯,像初次送他回家的恋人。

车窗外,夜色退向身后,空出一半多美的清晨。

还有谁,舍了昨天黄昏,来同我作个天涯陌路人。

想念的,孩子眼里纯真,讲了一半的故事还在等我完成。

回家,破了洞的睡衣里面让心有段自由的旅程。

回家,卸了妆的面孔背后,是我梦中细细的鼾声。

节选自林魏的歌曲《回家》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zz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