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艺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

更新时间:2024-06-02 04: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周次内 容

第一周装扮我们的校园 第二周装扮我们的校园 第三周装扮我们的校园 第四周方寸之间 第五周方寸之间 第六周方寸之间 第七周儿童剧场 第八周儿童剧场 第九周树的礼赞 第十周树的礼赞 第十一周翩翩起舞 第十二周翩翩起舞 第十三周广而告之 第十四周广而告之 第十五周天竺国 第十六周天竺国

第十七周艺术家的故事 第十八周艺术家的故事

单元介绍

第一单元 装扮我们的校园 课题一: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互相合作,整体设计校园环境,能用线描淡彩画发表现校园一景。

2. 能有创意的打扮自己的教室或校园的一角,能根据需要设计出有特色的校园标志。 3. 能积极参与环境艺术实践活动,并努力实现自己的设想。 教学重难点:

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集体讨论,有策划、有目的的开展布置教室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领会到集体活动由策划到操作的全过程及乐趣,体验艺术活动中集体合作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具:趣味课程表一张,彩笔,剪刀,胶水。多媒体教学光盘。 学具:剪刀胶水,纸样一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 二. 讲授新课 1. 启发兴趣

我们每个班级前边墙壁上都贴有不同的课程,但是同学们所看到的课程表非常简单,让我们装饰一下,作一个——有趣的课程表。

2. 出示课题,对照课程表的项目内容说出它的用途。 3.

看多媒体教学光盘引入有趣的课程表提问:这种课程表与我们普通课程表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比普通课程表醒目、漂亮、挂在墙上五颜六色很美,时间长了不用看文字,根据颜色就知道上什么课。

4. 出示趣味课程表,请同学们欣赏课程表的制作特点,除了有漂亮的色彩,还可以灵活移动。 5. 进一步分析新颖课程表是一张张小卡片组成的,可以随着不同年级的 升高而更换内容。 三.讲授制作方法 1. 设计图样

2. 叠起后排齐剪开

3. 在中间小梯形内填写内容。 4. 根据内容给边框涂色。 5. 套挂成型。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也可以自己完成。 讲套挂步骤,并示范。 五.小结

课题二:穿出我们的风采

教学目标:通过校服的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难点:服装设计过程中把握大体比例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服装设计作品欣赏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图投影片及与之配套的数套服装图复合投影片。

学生学具: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图片参考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种布头或彩纸,剪刀,胶水等。

一、导入 同学们,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大家想不想使我们的校园变的更加美丽多彩呢?那么让我们献出智慧与热情,为我们的校园添色彩吧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各抒已见)学生回答:颜色比较鲜艳的、宽松休闲的、适合运动的。有的喜欢颜色比较素淡的、比较合身的衣裙等等。

总结——学生装的特点:宽松休闲、适合运动,颜色搭配适中。 二、新授

1、欣赏服装设计作品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服装设计作品,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从整体入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的把握服装的廓形,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实用。 (2)、服装的色彩设计:服装的色彩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到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常用的搭配方法有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 2、引导学生进行校服设计练习。(请同学们试试看)

⑴、用铅笔设计草稿、用水彩笔着色完成。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做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⑵、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大体轮廓,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 ⑶、要求每位同学任选一种方式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放轻音乐,调节课堂气氛) 三、评讲作业

结合学生作业让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找出优点、缺点,好在那里,缺点如何进行改正会更好,教师总结评价。 四、课后拓展

⑷、 根据优秀的设计稿,利用报纸、布料、包装纸等材料制成服装,用围巾、帽子、树叶、花瓣作为饰物,进行时装表演。

课题三:唱出心中的歌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人物动态姿势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概括表现事物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多维的空间意识和造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能用泥塑造出各种动态的人物。 难点是能塑造出动态人物的动作。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分组唱歌,大家都来为我们的校园生活献上一首心中的歌!出示同学们创作的在艺术课堂上活动情境的人小泥塑,感受其情趣,通过传看,让学生初步了解用泥塑的形式制作人物的方法、模式对用泥塑来制作人物有个初步认识。 学生的“玩”泥,让学生了解了泥土的特点——可塑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泥塑的兴趣。 二、新授

1 教师讲解 制作泥塑人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抓住人物的典型动态、典型表情。

②不拘拟死板的比例、结构,只要生动、有趣、有创意就行。

③塑造时可采用多种手法,如:捏、卷、贴、刻、按等技法,让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动、富。 2 教师示范。

三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辅助,教师启发引导的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完成作品,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达到知识的深化。

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练习,可个人捏一个或一组小泥人,也可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泥人:(音乐演唱组、歌舞表演组、体育运动组等组合人物)。

四 总结

主要通过同学间的作品展示,谈手捏泥人的感受,谈泥人的造型是否生动有趣,有没有自己的特点,可表现的内涵,是否大胆的发挥,自己是否可再改进。教师对每一件作品都应加以鼓励。完成作品后,全班举行一次展览,师生相互欣赏。

课题一 邮票寄深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剪纸的表现方法,运用剪纸的手段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尝试制作邮票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积极主动收集、欣赏各种邮票,感受其中的历史与文化气息及其美的表现形式与方法,了解集邮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小品,感受和邮票有关的思乡、思亲之情。

教具准备:剪好的范品,剪子、红纸、白纸、水彩笔 学具准备:剪子、色纸、白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 二、导入新课

看多媒体视频了解欣赏民间艺人精湛的剪纸艺术剪纸图案的邮票。 板书课题:剪纸图案的邮票 三、讲授新课

1、欣赏书中P20页剪纸图案的邮票 第一套:《十二生肖》剪纸邮票,第二套《儿套歌舞》邮票 《蝴蝶》、《梅花鹿》

2、设问:这些邮票的设计都要适合在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中 ?

教师小结:在长方形中。因为邮票的形状大部分都是长方形的,所以我们设计的邮票要适合于这个长方形。

3、邮票除了图案以外,上面还有什么特点。

4、讲解制作要点

3)设计邮票要有特定的文字内容,图案设计应同邮票文字布局取得和谐效果。 四、布置作业

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两张剪纸图案的邮票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制作时遇到的问题。 2)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六、课堂小结

1、小结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2、表扬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欣赏课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欣赏藏书票

欣赏邮票、火花、书签、藏书票,感受方寸之间的美感,并辨认出藏书票。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它们各有哪些美感?

教师出示一本书,请学生猜与书关系最密切的朋友是谁?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藏书票。

活动二 藏书票里的情趣 朗读诗歌《方寸之间天地宽》,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美和意象美,体验诗歌的情趣。展示制作的诗歌《方寸之间天地宽》课件,请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内容。

师:请大家熟悉这首诗歌,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首诗歌歌颂的主要对象。第二,请你就诗歌的语言韵律、描写对象、表达的情趣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尝试创作藏书票,表现个人情趣。

1、 请大家利用手中的材料,创作一张具有创新意识、风格不同的藏书票。 2、 学生自由组合创作藏书票。

教师播放《绿色的书签》歌曲录音,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愉快的创作。

3、 联系前面欣赏过的藏书票,让学生懂得制作藏书票的材料及步骤和方法。 A 可以运用橡皮、肥皂等材料设计制作小型版画——藏书票。 B 步骤。选择材料(肥皂、橡皮、石膏板、纸版等);明确主题,设计草图;拷贝落幅;刻制;拓印;装帧。

C 制作方法。拓印的方法;阴刻、阳刻的表现方法。 D 构图的合理安排与设计。 E 拓印的表现技法。

活动二 展示交流

1、组织学生将完成的作品粘贴到艺术窗中,全体学生共同评议。 师:你认为谁的藏书票设计得最新颖?谁的藏书票最有趣?谁的作品最优美干?谁的藏书票有些地方需要修改? 2、鼓励每个学生起来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抓住其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3、将几种各有美感特点的藏书票制作者邀请到台前,请他们以表演、诗歌等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创造的快乐。

4、将所设计的藏书票粘贴在自己最喜欢的书中。 板书设计

A 可以运用橡皮、肥皂等材料设计制作小型版画——藏书票。 B 步骤。选择材料(肥皂、橡皮、石膏板、纸版等);明确主题,设计草图;拷贝落幅;刻制;拓印;装帧。

C 制作方法。拓印的方法;阴刻、阳刻的表现方法。 D 构图的合理安排与设计。 E 拓印的表现技法。

课题三 跳动的火花 教材简析

火花是火柴盒及其贴画的雅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收集欣赏各种火花作品,了解火花的内容、表现形式。运用粉印彩笔版画的形式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火花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大量的火花作品给学生以启发,引导他们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设计制作,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歌曲《小火柴》,体验小火柴生命虽短,但发光发热做贡献的品质。 教学准备

不同的火花资料、吹塑纸、水粉颜料、《卖火柴的小女孩》芭蕾舞光盘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发现火花

1、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画册查找关于火花的图片、文字资料,相互介绍彼此所认识的火花。 2、 结合学生自己的经验,请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最漂亮的火柴盒,说一说,它上面都有哪些好看的图案?

3、 学生讨论:火花在火柴盒上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人们喜欢火花? 火花的功能:实用、美化、装饰、标志四大功能。 活动二 火花家园

1、 欣赏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经典火花设计作品,体验火花的美感。

2、 了解火花设计的题材包罗万象,讨论哪中表现形式的火花作品是自己最喜欢的,并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执教时间:3月27日——3月28日

制作火花

学生运用粉印版画的形式,制作自己设计的火花。表现时可采用四连画的构图形式,各幅作品的色调要统一在一个基本的颜色中。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分小组同时创作一个主题,作品可以有多幅,不同的小组表现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请学生自带纸盒或其他纸盒,把自己设计制作好的火花粘贴在纸盒上,学生尝试以小组形式展示作品。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说说自己对制作作品的看法。 活动四 教学评价

对火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有自己的认识,并能体会到火花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设计和制作出富有美感、有特色内容的火花,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制作的作品。 板书设计

课题一 音乐之声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断及插曲,了解音乐剧的特征。

2.体验音乐剧抒情优美的情绪,学会用色彩表现情绪,制作小动物剪影。 3.制作雪绒花装扮教室。 教学准备:

1.电影音乐剧《音乐之声》的VCD、CD 等。 2.彩纸等美术手工工具。

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活动一:快乐的多来咪

1.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剧方面的资料,初步了解音乐剧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在艺术课中介绍自己所知道的音乐剧,讨论在音乐剧中的感受。

2.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断,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引发对音乐的热爱,对老师的喜爱。

音乐剧《音乐之声》,充分表达了教师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热爱,她给孩子们教的“多来咪”无疑是一堂诙谐生动的音乐课,7个调皮苦闷的孩子爱上了音乐和玛利亚,他们唱出了怡人的《孤独的牧羊人》、激昂的《我最爱的东西》,睿智的《十六以后是十七》等,给她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特拉普家的孩子们在父亲的晚宴上,在客人们面前说“晚安、再见”时,那乐趣横生的情景令人难忘。 活动二:感受乐曲

a) 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请学生上台表演不同的角色,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请台下的同

学把对音乐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出来。

b) 小结:欢快的乐曲用浅色表现,深沉的乐曲用深色表现。旋律的音高、节奏不同,色彩的深浅程度不同。

3.小游戏:教师方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用色彩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直觉的感受能力。 活动三:我是小小牧羊人

欣赏歌曲《我是小小牧羊人》,感受乐曲的情绪,带领学生分角色表演、体会,教学生快速制作小动物的剪纸外形,通过夸张表现,突出动物特征。选用色彩鲜明的彩纸,要求造型具有个性。

活动四:我爱雪绒花

1.播放雪绒花的音乐,观赏植物雪绒花,带领学生制作雪绒花作品。 要求:选用与乐曲情绪相适应的彩纸,运用油画棒进行大胆的造型表现。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3.表演《雪绒花》,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作品装扮舞台或教室,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情感体验。

一、欣赏课本内范画 1、听一段京剧录音。

2、结合京剧人物脸谱知识,分析人物造型、比例关系,环境衬托。 二、画教材上的内容 1、临摹

用铅笔在宣纸上画草图,仔细观察,注意人物形象特征、面部五官位

置、各部分比例关系、服装的装饰及衣纹等。在宣纸上用铅笔作画,用力一定要轻。 2、落墨

作品的成败,落墨是最关键的一步。一般可先从头部和五官画起,逐渐画到整身。因笔墨不易修改,只能加不能减,因此落墨要谨慎。 3、着色

采用平涂的方法,可选用较大的笔一扫而过。面部可以用赭石做基调, 根据性别、年龄适当加其他(如曙红、朱砂等)色。 4、整理

先把画面推开一定距离,整体观察一下,尽力纠正不当之处,使画面 完美。

三、根据剧照创作

把握住人物的大比例、特征、神态即可。 四、记忆画

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自己喜爱的戏剧人物。 五、学生习作。 六、巡视指导。

七、作品评讲,优秀作品展示。

课题一 好大一棵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运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受自然中的树和艺术作品中树的形态特征,有亲近、爱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主动收集有关赞美树的文字、歌曲、美术、摄影等作品,探究用表演、绘画、制作等多种艺术方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树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树美化我们的环境,点缀着我们的城市,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和希望。

教学准备:

1、 不同类型树木的图片、纪录片、美术手工材料。 2、 《好大一棵树》歌曲录音带或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先来做一个变色游戏。教师将示范用的白纸贴在黑板上,用黄色分别画两组不同方向的并列线(如图1)。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色彩变化。教师在左边一组并列黄线之间用红色笔画相间的并列红线(或点),要求学生眯起眼睛观察,注意整体象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橙色或桔黄色)教师表扬学生回答正确,引导学生概括出:黄色与红色配在一起就是橙色。板书:红

+黄=橙。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可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用蓝色在另一组黄线并列线之间加同一方向的蓝色相间的并列线(或点),再让学生眯起眼睛观察,看看又变成了什么颜色?(学生回答绿色)学生会感到色彩变化游戏很有兴趣。教师概括:黄色与蓝色配在一起,就变成了绿色。板书:黄+蓝绿。然后教师在两组色线处分别用三种原色笔重叠添画上粗重的树干和几枝大树枝

学生马上看出这是两查树,导出课题:会变色的树(板书)。教师指出,树上方枝叶部分叫作树冠,下面直立与地面相通的部分叫树干,扎入土地部分叫根。 三、引导学生观赏课本例图

左上图是公园花圃的照片,黄、红、橙、绿各色的花、叶平行排列,很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右上图是色彩变化例图。指导学生观看,教师加以讲解:左边一纵列,上边是黄色色块,中间是黄白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就成了淡黄色,如下边的淡黄色块;中间一纵列,上边是红色色块,中间是红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为橙色,如下边的橙色色块;右边一纵列,上边是蓝色色块,中间是蓝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则成了绿色,如同下边的绿色色块。可让学生稍远观察,整体感受,体会这种色彩的变化现象。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过的各种树概括出:春天的树长出了新树叶,呈现嫩绿色;秋天的树叶变成了橙色或黄色,并阅读(可稍加讲解)左上图下面的说明。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举例说明画树冠可以用不同方向的线、点或近似枝叶走向的线来表现不同的树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如图3)。

让学生用红蓝色笔画出并列相间的线或点并放远观察,认识红、蓝两种原色配成紫色的色彩变化现象,并板书:红+蓝=紫。 四、学生作业

启发学生吸用红、黄、蓝三色笔练习画树,以两种颜色相是的点、线画树冠,用三种色重叠画树的树干,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树的形态、色彩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将作业放远观察,领会色彩变化的不同情趣。 五、课堂小结

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欣赏,给以鼓励。

教师小结:各种不同的颜色都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配出来的,由于每种色含量不同,产生的色彩变化效果也不同。启发学生课后试着用这三种色彩变化效果进行配色绘画练习,看看还能产生出哪些色彩变化效果。

课题: 舞蹈人物速写

教学目标:

1.学习速写的表现方法,用简洁的线条迅速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画出较成功的速写作品.(了解)

2.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练习)

教学重点:

训练人的观察对象的能力和以迅速,简单的线条画出对象的主要特征的能力.让学生学习速写,对学生进行绘画的技能训练.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练速写贵在坚持,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放大书中范画,收集画家速写作品.准备油画,素描的人物画作品. 学生:速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揭示课题—《人物速写》,观察范画,教师作启发性谈话: 这些画在以前你看见过吗 ?它们有什么特别的 2、出示几幅人物画作品.

油画人物画,素描人物画,速写人物画.

观察和欣赏三幅画后,共同讨论不同画种的表现特色、艺术特色、作画时间 油画: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可长达数年 素描:形象逼真,明暗丰富

速写:想象概括简洁,线条流畅。 从对比中让学生了解速写的特点.

3,出示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教学.加深学生对速写的理解. 4,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描绘人物.

教师示范作画,让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把握住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的,怎样用长线表现主要特征,怎样省略那些表秒的繁琐现象……(借用人体模特,请小朋友坐在椅上,摆一个看书的姿势为研究对象). (二)讲解要点

1、指导学生练习.提示:

站七坐五盘三半,坐着看书时,坐高是五个头高.不管你看到的是正面或侧面,重点要表现出头,手与书本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样才能画出看书时的动态. 2,进行速写练习时,要做到这样几条:

(1)锻炼自己的眼力,认真观察,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

(2)千万不要看一眼画一笔,应先画出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力求寥寥几笔勾出对象的概貌. (3)提倡默画.

训练对形象动态的记忆能力,将观察到的形象和动态,在记忆尚未消失之时,凭借印象和记忆,及时默画下来.经过这样多次训练,能强化对形神动态,记忆力和作画的中和概括能力. (三)学生作业

教师作好个别的辅导. (四)作业讲评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小结. (五)课后小结

课题一 爆炸的信息

知识与能力目标:收集身边的广告作品,能划分广告作品的种类。比较不同广告作品的风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广告作出自己的审美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欣赏优秀广告作品中获得启示,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合作重新创编由区委、有意义、有美感的广告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光目标:利用大家熟悉的广告用语的结构特点,重新填词,创编广告用语,体验广告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各种生活广告资料,图片的(平面的)、影视的(动态的)等。 2、为广告配乐的音乐作品(CD或录音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们身边的广告

1、课前布置学生将自己身边最容易得到的广告资料带入课堂,说一说自己对广告的认识以及广告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2、播放电视广告,组织学生对自己了解的广告展开讨论。讲一讲自己印象深刻和与广告亲密接触的小故事。

3、说一段你最熟悉的广告用语,分析一下它的审美特点(包括内容与形式)。 活动二 广告的魅力

1、根据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广告图像资料和广告歌词,创编广告,进一步分析和判断广告的价值。

2、教师指定商品,请学生为该产品以朗诵、绘画等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对此项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广告艺术对方便消费者购买、促进商品流通所起的积极作用。

3、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你怎样来分辨社会中广告的真伪,对那

些言过其实的广告,甚至是恶意欺诈的广告表明正确的态度。 活动三 评价鼓励

1、学生能否对生活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广告从语言、音乐、画面设计、传递的内容信息等方面做出自己明确的评价。

2、对能利用生活中的广告资源恰当的进行创编表演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广告 广告的魅力

课题: 吸引人的招贴画 教学内容:

《招贴画》——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招贴画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对招贴画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初步学习招贴画的设计制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用最典型最简练的形象表达主题,了解招贴画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招贴画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教具:

各种形式的招贴画、设计步骤图等。 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出示各种形式的招贴画复制品,让学生观赏,问:“这是什么画?” 二、 讲新课,板书课题:招贴画——设计 让学生朗读课文,板书:“主题突出,色彩对比强烈,文字简洁易懂,形式新奇独特。”再指导观赏课本第22页的图例。

三、 启发学生按下面四点内容思考: 1、 招贴画的作用,

2、 招贴画的特点。 3、 招贴画的内容。 4、 招贴画的设计步骤。

四、 教师按上面四点讲解:

1、招贴画是宣传画的一种,贴在繁华显眼的地方,向群众宣传的。

2、招贴画的特点是:主题突出、色彩对比强烈,文字简洁易懂,形式新奇独特,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招贴画宣传的内容很多:如电影、戏剧、音乐会、各种会议、展览、运动会、商业活动等等。

4、招贴画的设计步骤:

教师用自己创作的范品介绍自己的设计经验,使学生对设计步骤有更具体的理解。边讲边示范,用课前准备的“招贴画设计制作程序”作完整的补充:一是动手前要对设计招贴画的内容作分析,二是要明确目标,在选择典型形象,用什么响亮的标题及色调等方面作认真思考,心中有数了才动手。 (1)起稿。

(2)画主体和大色块。 (3)将画面补充完整。 (4)加文字说明。

五、布置作业,以学校的一次活动为题(教师提示活动的内容如合唱比赛等)设计一幅招贴画。

要求形象简练,突出主题,注意大色块的对比,字体和色彩要与整体相协调(本节课确定招贴画的主题,设计招贴画稿,第二节课着色完成)。 六、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七、课堂小结。

执教时间:6月5日——6月7日

第七单元天竺国 课题一 细密画 教学内容:细密画 教学目标:

细密画是波斯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始于《古兰经》边饰图案。能运用细密画的技巧,发挥想像力与观察力,完成绘画作品.激发主动探索与研究精神 (1)能主动收集活动资料并与生活经验结合. (2)能将观察,搜集的资料以心得纪录的方式呈现

教学重点:综合并应用细密画的技巧,制作细密画的绘本作品. 构思艺术创作的主题与内容。 教学难点:色彩华丽,富于装饰性。 教具:矿物质颜料、纸、毛笔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欣赏 1、教师简介

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及封面和扉页上的装饰图案。随着时代的变

化,它们有的画在羊皮纸上,有的画在纸上,也有的画在书籍封面的象牙板或木板上,形式不一。多数采用矿物质颜料绘制,甚至把珍珠、蓝宝石磨成粉当颜料。 伊朗细密画是波斯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始于《古兰经》边饰图案,色彩华丽,富于装饰性。其代表人物为法尔希扬先生(Ostad Mahmoud Farshchian)。

2、欣赏

3、学生谈感受

三、 绘制 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挥 四、课堂小结

课题一 心中的未来 教学目的:

1、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生活变化,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 3、培养学生的构图、造型、色彩等综合美术能力。 4、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构思、想象、构图及造型的表现。 教学难点:

构思、构图新颖、独特、能充分体现心中的未来。 教学具准备:录相、科幻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导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有幻想过未来吗?你们幻想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谁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大胆想象,幻想出与众不同的未来。这节课我们要来表现的是《我心中的未来》 3、引导阶段:1)在小组内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幻资料和图片,为想象创作提供素材,教师选择部分小组进行汇报,了解学生交流情况。2)教师放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

3)引导学生欣赏范图:欣赏教材范图,并详细说明作品:在构思、

构图、色彩上的独特应用;作品借助哪些因素幻想出对未来的向往?你可以借助什么东西来好象对未来的向往?

4、发展阶段: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构思,绘制《我心中的未来》的草图,然后集体讨论草图中表现的内容,明确未来的生活与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联,启发学生绘画出心中的未来。

表现技法介绍并作适当示范:油画棒、水彩结合法、刮蜡法等。 学生选择资料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三、课堂辅导:巡回指导、纠正问题及时展示有创新性作品。 四、引导观摩作业:

1、学生互相观摩作业,并选出较优秀作业进行欣赏。 2、师点评全班同学作业总体情况。

第八单元 课题二 肖像画 教学目标 :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 :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准备 : 绘画工具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 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 ·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 ·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 ·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 · 丽萨》 5, 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 (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1、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 (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2、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 (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 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 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 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六,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七,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1l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