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

更新时间:2023-10-21 19: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 ——谈简·爱形象的成功之笔

浅谈《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

在叙事作品中,创作主体对环境的描绘是否典型,会直接影响到典型人物的塑造。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简·爱》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独立、自由、平等、捍卫尊严、勇敢热情、生机勃勃、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简·爱。特别是为塑造简·爱的形象选择了恰当的典型环境。《简·爱》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高度统一与和谐。小说《简·爱》的字里行间都反映了她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与主题。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她是现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并在自己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里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首先,典型环境决定着、制约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

童年时的简爱有着自卑的性格特征,这与她生活的环境、自身的遭遇是分不开的。她的自卑首先表现在她对自己外表渺小和不美的感觉。在她小时侯,她就对她的外表感到恼火和敏感,当她被她的舅妈虐待时,她受到自我轻视的折磨,“我知道,如果我是个开朗乖巧,无忧无虑,美丽顽皮的孩子,哪怕同样寄人篱下,无伴无友,里德夫人也会对我更满意些,能容忍下我,她的儿女会对我有些伙伴之情,更真诚友善些,佣人们也就不会那样动不动就把我当作育儿室里的替罪羊了”可见,儿时的简.爱被强烈的自卑套上了一个无形的精神十字架简。

爱的自卑感还来自于对自身境况的不满。简·爱出世不久,由于父母相继离开了人世,她不得不来到舅妈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舅妈的虐待,表兄的凌辱使这个自小就丧失母爱的孩子一踏进舅妈家的门坎就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人格受到极大的侮辱。表兄约翰曾侮辱简·爱说: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有钱,你该去要饭,不该在这儿跟我们这些绅士的孩子一起生活,跟我们吃一样的东西,穿我们妈妈的钱买来的衣服。“穷、低微”这种源于地位与财富的巨大冲突,是构成简.爱内心精神不幸的主要根源。尽管简.爱有一颗孤傲的心灵,但命运偏偏让她充当被拒于上流社会之外的“寄养者”、“女家庭教师”之类的角色。这一卑贱的角色,让简.爱时时感受到有钱人对她的凌辱和精神上的戕害,时时刺激着她敏感的神经。

其次,典型人物影响着、改变着他的环境。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产生反作用。

简.爱是一个有胆量的妇女的代表,她敢于反抗命运,敢于挑战不公平的社会。里德太太全家人的欺凌与侮辱的生活环境使她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本能的反抗意识。疼爱她的舅舅已经过世,年幼的表兄,家里唯一的男性约翰.里德登上家长的宝座,虽然他乳臭未干,却早已知道儿子继承家产的规定,耀武扬威的宣称;“家是我的,或者过几年就是我的了”。无情的排斥简.爱这个寄人篱下的“外人”,简.爱表现不服气的勇气去反抗欺压她的表兄,虽然最后被关进红房子里,但依然想着以逃跑,绝食或发疯来抗议这不公平世道。在简.爱与表兄约翰.里德的斗争中,我们还可以强烈的感受到简.爱这种能够近似暴风雨般的反抗,甚至惊异于一个小孩就有如此强烈的反抗精神。我们欣赏简.爱,欣赏她这种敢于反抗生活不公平的精神。

在劳渥德时期是简.爱思想的成熟时期,虽然她依然与黑暗的环境,不公正的待遇斗争反抗着。受海伦和潭普尔小姐的影响,她沉静、成熟了许多。劳渥德是挂着慈善招牌的人间地狱。饥饿,体罚和宗教摧残着所有的孤儿。女教师用枝条抽打海伦的时候,简.爱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她说:“如果她用那个鞭子揍我,我会从她手里夺来,我会当面折断它。”孤儿院想把孩子培养成顺从的羔羊,她对忍耐顺从的海伦说:“我们无缘无故被打的时候,我们应该很严厉的回打??可以教训我们的人永远不再打了??不公平地惩罚我们的人,我一定反抗。”这坚定有力的语言,不仅清楚的表现简爱所受屈辱的深重,还表现出简爱不向命运妥协,勇于反抗斗争,争取人权的可贵精神。 1

在劳渥德的八年生活虽然令简爱的性格改变了许多但那反抗的精神依然伴随着简.爱来到桑菲尔德府她。所养成的倔强的性格,犀利的词锋,敏锐而审慎的观察力使她像带刺的蔷薇,极力维护自身的尊严,每个胆敢冒犯她的人都要受到她毫不留情的回击,包括当初未将他放在眼里的男主人公。而正是简.爱的反抗,追求平等的不凡气质才赢得了庄园主罗切斯特的爱情。

最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成长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个性特征就难以确立,典型人物的语言、行为以至于内心心理世界都难以把握。若简爱不是生活在一个封建、势力的社会中,她也不会做出那样的反抗,也不可能在反抗中磨练刚强的性格。她的性格形成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形象地刻画了她的形象。反之,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没有典型环境的塑造,人物的形象也不可能如此鲜明。

由于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简·爱》中选择了典型的环境,使女主角在经历了由环境所造成的磨难之后,简·爱的人物形象最终得到了升华与完善。事实上,作者用典型的环境

先使简·爱谦卑,然后再要求她去寻找新的自我。结果,我们在小说结尾所看到的那个简·爱已是一个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怜悯、充满自我意识、具有独立人格形象的简·爱了。自小生活与经历的环境使她不仅了解到人类生活中不能缺少互相联系,而且认识到不能没有对别人有所依靠和同情。简·爱的这种转变包含了对现实、人类和命运决定性的洞察力,这种转变远远超过那种陈腐的只顾自己利益与生活的妇女形象。很明显,《简·爱》中的许多情节都是作者根据个人的亲身经历,凝聚了作者自己的亲身感受,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了简·爱这个英国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典型人物形象。同时,小说以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对这类妇女的地位和处境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做了高度集中的概括,并通过简·爱的命运和人格追求对当时的英国社会发出了小资产阶级抗议的最强音,达到了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形象的高度和谐统一,使得这部小说取得了超越时代的巨大成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5g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