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规章制度

更新时间:2024-05-18 05: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件1

考古工地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考古工地勘察工作正常有序进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管理的原则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二、考古领队为工地第一安全责任人。

三、成立工地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四、设立专人排查安全隐患,督导安全工作,并定期汇报。

五、定期对考古队员和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加强考古工作者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

六、在考古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七、考古勘察现场工作间歇及夜间均设专人值班。 八、原则上无成年人陪同的儿童不得进入工地;对进入工地的老人,要给予一定的照顾。

九、考古队员手机24 小时开机,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十、发生安全事故,必须严格查处。做到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责任不清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预防措施或措施不力不放过。

附件2

考古工地文物库房管理规定

一、库房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文物提取、入库的有关规定。提取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研究应及时做好记录,注明文物的现状、损坏部位和损伤程度,拍照留档。

二、文物一经交接到库房,库房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文物的安全。工作室无人时,必须锁门关窗。每天下班前,须将文物存入库区专库或保险柜中,因保护修复而不能入库的文物,要在当日安排值班。

三、未经主管领导或负责人批准同意,不得将非库房人员带入存有文物的实验室或工作室。

四、在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之前,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经主管技术负责人和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五、在保护修复和处理过程中,要预防可能破坏文物的因素,如果出现新问题和损伤,应保持原状,及时报告,并做好照相记录。

六、不得在文物上使用未经试验的材料和技术,文物的技术保护处理,均应以不改变文物原貌、最小干预、预防性保护为原则。

附件3

文物安全保护应急预案

为加强文物安全管理,防范文物安全事故发生,应对可能发生的文物安全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国家文物和人员财产的损失、伤害,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及文物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 、组织领导

为预防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文物安全工作的监督领导及应急组织指挥,成立文物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二、 指导思想

文物安全工作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统一指导,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做好日常发掘、库房文物的巡检、督查工作,尤其以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防范为重点。积极主动会同公安、消防等部门,搞好文物安全工作,消除隐患,督促整改,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三 、文物安全监管

1.考古队文物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勘察区文物安全工作的部署、协调、处理;

2.根据各级相关要求,积极改善安全防护条件,配备必要的消防、防盗等装备,逐步完善必要的、有效的安全防

护设施;

3.对外开放的勘察区域,必须配置紧急情况安全标志、应急电筒及其他照明设施,并制定游览须知、设置安全警示牌,保证文物和游客安全;

4.强化考古人员防范意识,定期进行文物安全技能培训演练,提高防护技能,熟练掌握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

5.畅通信息渠道,发现文物安全隐患,要及时逐级上报,及时处置,防范于未然。

四、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1.在考古工地发生文物安全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拨打公安、消防等部门紧急处理电话,并报告考古队文物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考古队文物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安排专人立即赶到现场,采取措施,组织抢救和现场保护,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伤亡、损失。事故单位不隐瞒、谎报或拖延不报,不故意破坏毁灭事故现场和证据,不在事故处理和调查间擅离职守或逃逸。

2.考古队文物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文物安全事故报告后,对重大事故应按程序逐级上报。文物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负责人应立即赶到现场,相互配合妥善处理。

3.文物安全事故发生后,考古队要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附件4

考古工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预防和及时控制各类危及人员安全、文物安全的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危害和影响,依据国家和省里有关规定、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考古队进入工地之后,立即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考古发掘期间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指挥、组织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参与应急响应活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

二、运行机制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考古队员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注意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文物和人员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确保安保工作人员数量,明确其岗位职责和识别标志;安装必要的安全防范技术设备,配备通讯设备。

三、应急响应

突发事件发生后,考古队立即启动本预案,领导应急处置工作。重大事件发生后,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情况核实后及时上报。

1.工作人员受伤后,要迅速处理,如情况严重,要立

刻向当地医疗和其他职能部门请求救援。

2.考古工地发生盗窃、破坏事件,保卫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报案,同时向工地负责人汇报情况,并有效的保护好现场,以利于公安人员侦查工作。

3.发掘工地发生塌方事件,若人员受伤,应立即停工抢救伤员,并迅速查明是否仍然有塌方隐患 。

四、应急保障

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各考古队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报送设施性能完好,并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考古队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物资放在交通便利、储运安全的区域。积极组织考古队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配合和快速反应能力。

刻向当地医疗和其他职能部门请求救援。

2.考古工地发生盗窃、破坏事件,保卫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报案,同时向工地负责人汇报情况,并有效的保护好现场,以利于公安人员侦查工作。

3.发掘工地发生塌方事件,若人员受伤,应立即停工抢救伤员,并迅速查明是否仍然有塌方隐患 。

四、应急保障

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各考古队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报送设施性能完好,并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考古队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物资放在交通便利、储运安全的区域。积极组织考古队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配合和快速反应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94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