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

更新时间:2023-05-31 11: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文学院 敬晓庆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第十一章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章

中国古代史学

中国古代文献目录学分类 中国古代文献目录学分类 史与史部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分类 二十五史 十通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献目录学分类 中国古代文献目录学分类

七略 汉书·艺文志 汉书 艺文志 中经新簿 隋书·经籍志 隋书 经籍志 四库全书 现代图书馆分法

刘歆《 (一)西汉·刘歆《七略》 西汉 刘歆 七略》辑略 六艺略 诸子略 兵书略 术数略 方技略 诗赋略中国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 辑略是综论学术源流的序论。 辑略是综论学术源流的序论。

艺文志》 (二)班固《汉书·艺文志》 班固《汉书 艺文志六艺略→经部、 六艺略→经部、史部 诸子略→ 诸子略→子部 兵书略→ 兵书略→子部 数术略→ 数术略→子部 方技略→ 方技略→子部 诗赋略→ 诗赋略→集部

承袭刘歆的《七略》 将其中《辑略》 承袭刘歆的《七略》,将其中《辑略》散为 各略和各部类的小序,而成六略。 各略和各部类的小序,而成六略。

班固汉志之特色无史部→ 无史部→入六艺略春秋类 子部特多→ 子部特多→汉代社会风气 无道、 无道、佛教思想 诗赋类无词曲 小说家→ 小说家→与现代小说家之概念不同

荀勖《 (三)西晋·荀勖《中经新簿》 西晋 荀勖 中经新簿》甲部→六艺、小学﹙经部﹚ 甲部→六艺、小学﹙经部﹚ 乙部→诸子、兵法、数术﹙子部﹚ 乙部→诸子、兵法、数术﹙子部﹚ 丙部→史学﹙史部﹚ 丙部→史学﹙史部﹚ 丁部→诗赋﹙集部﹚ 丁部→诗赋﹙集部﹚

魏秘书郎郑默曾编有宫廷藏书目录《中经》 魏秘书郎郑默曾编有宫廷藏书目录《中经》。 最早的四部分类法

魏征《 经籍志》 (四)唐·魏征《隋书 经籍志》 魏征 隋书·经籍志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最早将群经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从此 最早将群经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确立古代图书以此为分类。 确立古代图书以此为分类。 另有道经佛经附于四部末。 另有道经佛经附于四部末。

纪昀《 (五)清·纪昀《四库全书》 纪昀 四库全书》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另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另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书 子部小说家不收章回小说 集部词曲类不收杂剧、传奇。 集部词曲类不收杂剧、传奇。

(六)现代图书馆民国18年 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 民国 年,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以杜威 十进制分类法为基础 000总类 总类 200宗教类 宗教类 400应用科学类 应用科学类 600史地类﹙中国﹚ 史地类﹙中国﹚ 史地类 800语文类

语文类 100哲学类 哲学类 300自然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 500社会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700史地类﹙世界﹚ 史地类﹙世界﹚ 史地类 900美术类 美术类

传统与现代之别传统经部的书被列入000总类 总类 传统经部的书被列入 史部增加, 史部增加,有600、700两大类 、 两大类 有些图书馆仍将传统国学书籍设立专 属特藏室或善本室, 属特藏室或善本室,仍依经史子集四 部分类。 部分类。

附:中图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原称《 分类法》 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 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 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 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 中图法》初版于 年 年出版了第 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 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 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 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 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 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 简称不变。 法》,简称不变。

附:中图分类法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 C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政治、 政治 E军事 军事 F经济 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文化、 文化 科学、教育、 H语言、文字 语言、 语言 I文学 文学 J艺术 艺术 K历史、地理 历史、 历史 N自然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天文学、 天文学 Q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医药、 医药 S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航空、 航空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Z综合性图书 综合性图书

H语言、文字 语言、 语言H0语言学 语言学 H1汉语 汉语 H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常用外国语 常用外国语 H4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 H5阿尔泰语系(突厥 蒙古 通古斯语系) 阿尔泰语系( 蒙古-通古斯语系 阿尔泰语系 突厥-蒙古 通古斯语系) H61南亚语系(澳斯特罗 亚细亚语系) 南亚语系( 亚细亚语系) 南亚语系 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 H62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德拉维达语系) 南印语系( 南印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德拉维达语系) H63南岛语系(马来亚 玻里尼西亚语系) 南岛语系( 玻里尼西亚语系) 南岛语系 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 H64东北亚诸语言 东北亚诸

语言 H65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 高加索语系) 高加索语系( 高加索语系) 高加索语系 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H66乌拉尔语系(芬兰 乌戈尔语系) 乌拉尔语系( 乌戈尔语系) 乌拉尔语系 芬兰-乌戈尔语系 H67闪-含语系(阿非罗 亚细亚语系) 含语系( 亚细亚语系) 闪 含语系 阿非罗-亚细亚语系 H7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 H81非洲诸语言 非洲诸语言 H83美洲诸语言 美洲诸语言 H84大洋洲诸语言 大洋洲诸语言 H9国际辅助语 国际辅助语

H31英语 英语 H32法语 法语 H33德语 德语 H34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H35俄语 俄语 H36日语 日语 H37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

第二节 史与史部一、史 “史”在古代的意义,有一个由 在古代的意义, 指称人事逐渐向指称书籍的演进 过程。 过程。

(一)指称人事(官职) 指称人事(官职)

“史”最早的意思是指古代为帝王职掌图 记录史事的人。 周礼·天官· 书、记录史事的人。如《周礼·天官·宰 记录的“八职” 六曰史, 夫》记录的“八职”中,“六曰史,掌官 书赞治” 玉篇》 “‘史 书赞治”。《玉篇》说:“‘史’,掌书 之官也。 这说明, 之官也。”这说明,“史”在当时是一种 官职,也就是史官。 官职,也就是史官。

史官的设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史官的设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 黄帝时,始立‘史官’ 仓颉、 本》说:“黄帝时,始立‘史官’,仓颉、 沮诵居其职。 史官作为一种官职, 沮诵居其职。”史官作为一种官职,对其 有着较高的要求。 说文解字》 有着较高的要求。如《说文解字》说: “‘史 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 正也。 正也。”许慎从字义的角度阐释了对史官 的要求:记事要保持中正。这样的史官, 的要求:记事要保持中正。这样的史官, 孔子称其为“良史” 孔子称其为“良史”,春秋时晋国的董狐 就是。 就是。

史官的分类最为人所熟悉的是“左史记言, 史官的分类最为人所熟悉的是“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 汉书·艺文志》 右史记事”。《汉书·艺文志》说:“古 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 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 昭法戒。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行、昭法戒。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 春秋》 言为《尚书》 礼记· 《春秋》,言为《尚书》。”《礼记·玉 则说: 动则左史书之, 藻》则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 之。”

另外在《周礼》中还有“太史” 另外在《周礼》中还有“太史”、“小 内史” 外史”等不同的区分, 史”、“内史”、“外史”等不同的区分, 周礼·春官》 “‘太史 太史’ 《

周礼·春官》说:“‘太史’,掌邦建 之典; 小史’ 掌邦志之志; 内史’ 之典;‘小史’,掌邦志之志;‘内史’, 掌王之八枋之法; 外史’ 掌书外令。 掌王之八枋之法;‘外史’,掌书外令。”

(二)指称书籍由一种官职, “史”由一种官职,逐步发展到了这种官职所 记载而成的书籍的名称。 汉志》 记载而成的书籍的名称。《汉志》“所谓事为 春秋》 言为《尚书》 就是明证。 《春秋》,言为《尚书》”就是明证。

最早的史书并非文字书写,而只是口耳传承的。 最早的史书并非文字书写,而只是口耳传承的。 所以,上古的史官可以由盲人担任, 所以,上古的史官可以由盲人担任,即所谓 瞽史” “瞽史”。

春秋时期,鲁国的史书称“史记” 春秋时期,鲁国的史书称“史记”;司马迁的 史记》 也是如此;后来的所谓“三史” 《史记》,也是如此;后来的所谓“三史”、 十七史” 二十四史” “十七史”、“二十四史”之“史”,都是指 史书。 史书。 史书是产生最早的书籍, 史书是产生最早的书籍,我国最早出现的书籍 大都有史的性质,所谓“六经皆史” 大都有史的性质,所谓“六经皆史”。 史书后来成了图书的一个部类,即史部, 史书后来成了图书的一个部类,即史部,因此 也指史部。 “史”也指史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ju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