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

更新时间:2023-08-31 12: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亲子共读——品味书香 与孩子共成长

读书是一种积极的进步,是一种专注的学习,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读书的习惯养成不单单是要在学校进行养成,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而家庭教育氛围的好坏对于学生读书状况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亲子阅读”提倡共同成长,即通过与孩子的对话,使父母检视自己的过去,加深人生的感悟, 一起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

中快乐成长。

14年的英语教学,我也时常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的过程中,一遍遍地让学生去听、去记、去写,老师命令式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费力不少,效果了了。本来学生刚入门学英语,很有兴趣,但在循环往复地高压、重复、灌输式教学之下,学生的新鲜感渐渐被繁琐、机械的训练所代替。近几年,根本没什么起色,回想起来,自己也够痛心的,力没少下、课节数一点也不少,可成绩就是上不去?每班平均50多个学生,每节课、每个单词我几乎领读10遍以上,嗓子喊哑了,学生读厌了,可不会的学生依旧不会,怎么办?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则数学案例,从中得到启发,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课前预习、学生互助;课堂精讲、学生互动;课堂互评、学有兴趣。

一个学期过去了,奇迹悄然发生,所教班级英语学习的兴趣提上来了,站在讲台上,看到的是学生小脸通红、小手高举,思维活跃、兴趣高涨,相互检查、共同对话,始终处于一种高度自觉的朗读、识记、检查的学习状态,学生的成绩也提高得很快,其中一个班共有48名学生,优秀人数竟然达到了45人,其余的3名学生,也都达到了中级水平。五年级期末考试195人中仅有一人不及格,平均分92.92,优秀167人,优秀率85.64%。

下面我就把自己的实践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无心插柳,点亮心中的灯

事出有因,无独有偶。那是2009年暑假,我从《山东教育》上,看到一篇介绍潍坊市于美霞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文章,她的成绩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所教的六年级某班全班42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已连续九次优秀率达到100%。小组合作学习真这么神奇吗?我下定决心,从2009年9月份起,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我重新研读了《走进新课程》、《走向自主》、《新课程下怎样当老师》、《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新课程 新理念》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研究了很多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文章,进一步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我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也给实验取了名,即“互助互动互评”英语合作教学。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每天我都记录下自己的所做、所思,经过半年的实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上课轻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上来了,优秀率、合格率直线上升!

二、合作互助,照亮脚下的路

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小组组建抓基础。新学期开始,按照学生在四年级时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英语学习情况与班主任老师协调进行学生座次的合理搭配。

实验班我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都以小组长的名字命名,如:田帅组、陶雪婷组等。小组建立为开展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课前互助搭平台。每次新授课前,我注重发挥小学合作预习作用,让组内同学共同复习、相互预习,以达到经验同分享、问题同交流的目的。所谓经验同分享,就是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搜寻相关单词、短语,温故知新,活学活用。在预习过程中,四个学生每人找到一个就是四个,每人交流一遍,每组就巩固了四遍,这比教师单个的在那里教要强百倍。

(如:在教学第五册英语Module2 Shopping之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食物的英语单词,为了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寻以前学习过课本、工具书、因特网上相关资料、到超市调查和相互讨论,力争最后能说出更多有关食物的英语单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谓问题共交流,就是以小组为单位,预习相关模块,找不认识的单词、不会读的句子,由小组长组织交流,个别以前掌握不好的单词、句型,经组内交流再次巩固、解决,以达到培优辅差,同步提高的目的。

(三)课堂互动当主帅。课堂互动是我实验的核心,即充分发挥四人小组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唱主角,把学习主动权下放到小组,让他们相互检查单词的认读、重点句型操练、分角色对话、等。

1.词汇教学,让检查互动起来。单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以前的方法是用录音或教师领读来进行,一遍接一遍,单调而乏味,学生往往比较厌倦。我也一直在想如何把高耗的领读变为学生的自主互动?就在小组内做文章,发挥小组作用,让四个同学兵教兵、兵带兵、兵查兵,教师只起个监督检查作用。我的方法是将单词集中教2—3遍,然后下放给小组,小组内两两结对,可AC、BD、AB、CD、结合,(注:ABCD分别为A类学生、B类学生、C类学生和D类学生)循环往复,不拘一格,会的你读,不会的我教,熟练了再由小组长检查。学生“当老师”可认真了,哪里读得不对也不放过,你查我,我查你,可按单词表顺序,也可以打破顺序,形式多样。就把教师教读的时间变为相互教、共同练、及时查的组内互动时间,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每组配发检查表,单词栏设读熟与应用两栏,通过了,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在相关栏内打对号。

2.句型操练,让对话互动起来。句型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一味强化记忆,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强扭的瓜不甜,不如变被动说教为主动训练。还是小组为主,让学生两两组合,进行对话,你来上句,我对下句,及进对换,看谁读得对,记得快。这样也由原来的教师领读、师生对读,变为组内学生共读。原先教师只听到的是学生集体声音,现在组内听到的是每个学生“真实水平”,况且学生当起“小老师”更严格,那些当“小学生”的也不服气,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再加上小组的跟进评价、班内的形成性评价,学习的热情哪能不高呢?

3.情境朗读,让角色互动起来。学生学会了句型后,接下来,就是课文朗读,英语课例的教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都是由人物的对话组成的,这也是正给小组分角色朗读创造了条件。(如第五册英语Module4 Unit1 It’s mine.一课,组内成员轮流当Sam 、Amy、 Ms Smart 和Lingling,看看谁读的最好,谁的语音语调模仿的最像,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拓展应用,让应用互动起来。学单词、练句型、读课文,最终是为了灵活应用。这也就到了教学的最后环节,拓展应用。如果像以前那样,教师叫几个同学说说,点到的就是那么几个学生,如果把机会放给组内,效果就变成了全员参与,全员应用。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小组说练了四次,组内就复习了四个句子,(如学习完了第五册英语Module1后,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昨天所干的事情。比较优秀的学生可能会说四个或者五个句子,在经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之后,互相学习,每个学生都能说出五个以上的句子)。再让小组进行比赛展示,收到的效果更是多方面的。

这样的四个互动,学生都动起来了,学生就有了自信心,谁也不甘落后,劲头十足。因为是在小组内,不懂就问,决没有胆怯、羞愧之感;再说谁也愿当小老师、当个严格的检查官,谁也想读熟、读通、会学会用,这样的教学,不但教师教的轻松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了。

(四)课上互评竞高低。除了课堂上的合作互动,还必须有及时的评价作保障。在评价上,

主要采用三种方式:

一是组内定量评。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对小组长有明确的要求。对学生的单词和课文学习,我设计了以下检查表:

如果韩继新同学能完成表中的一项,组长在相应的表格内给韩继新同学画一个标志,并且在最后根据他的综合表现给出相应的星级评价。组内的其他成员共同检查组长,标准和检查他们的一样。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比较细化的任务要求不但“零化”了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且将学生自己放在了一个竞争的平台上,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和自己比”,如果昨天得到了一个标志,今天累计到了两个,那么他自己就是在进步,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收获,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坐在教室里的角落里的学生也能够抬起头,眼睛里也能够闪烁出光芒的时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就会成为现实。

二是课堂及时评。在课堂上,我结合形成性评价,灵活设立大组,这个大组是以班级为单位,整个班可设2—4个大组,及时进行评价。第一,分组的多样化。以班级为单位,可按男女性别分组,可按座次分列、成行分组,可按方位,东西、南北分组,每节课变一个方式,充分调起学生胃口,增强集体的荣誉感。第二,评价方式趣味化。可采用夺红旗、登山、爬梯子、争红花、画星星等方式进行,看谁挣得花多、夺得到红旗。第三,评价内容实效化。评价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单词学习、句型操练、课文掌握、拓展应用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能精神百倍,努力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班内集体评。为增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让他们合作的更好,教师在评价的时候 不仅要评价小组长,而且还要评价组员的表现。我让英语课代表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优胜榜”,上面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最优秀的小组及其组员的名单,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优秀榜”,上面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进步最大的小组及其组员的名单,每天上课前一分钟教师评比每个小组及其组员的上榜次数,以更加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力。

(五)注意事项要加强。

1.合作意识要加强。在英语课上,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英语特长,可以唱一首英语歌曲,可以朗读一篇英语课文或者读几个单词也行,然后就对学生做如下教育:“同学们,老师发现我们班每个同学都有了不起的一面,如果我们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别人,向别人学会自己不会的知识,那我们班的同学会怎么样?”“哇,那么我们就什么都会了”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啊!这就是我们现在新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只有我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才有所有同学的共同提高。”

2.小组长要培养。每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都是这个小组的核心,一个有能力的小组长能够很好地带动整个学习小组的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对小组长的培养工作。我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小组长会。每周二的活动课时间,我都会把我们的英语活动室里的桌子围成一个圆,我们师生共同坐下来,畅所欲言,例如,田帅同学提出,魏天宇毫无进步,我教了很多次还是老样子。立刻就有组长说:“我们组李娜以前也是这样,每次检查她的作业,我先找出她写得最好的几行,然后大声说‘哇,李娜,你又比昨天进步了很多!’就这样说了几次,李娜进步可大了,现在样样作业都很优秀。”另一位组长就说:“你应该说‘魏天宇,你很聪明啊!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们组落后的!’”总之,每次例会,所有的问题都会在师生热烈的讨论中被解决掉。

3.小组长要勤流动。在学期一开始,由于对学生还不熟悉,所以暂时让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各学习小组之间有了很大的差异。如罗旭小组,

有韩继新、朱晓娇两名差生,但是罗旭小组的四名成员罗旭、韩继新、朱晓娇、郑雪莲四名同学在“课前两分钟的俩俩对话”活动中,都能说出50句以上的对话;而朱帅小组各组员所能说出的对话数量是:朱帅39句,申小菲28句,邱超11句,魏天宇9句。并且有6个小组已经连续7次组内各个成员的各项作业都完成的非常出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及时调整小组长,让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在实验进行了6周后,我发现上课时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在上课时都坐得非常端正,英语句子读得声音洪亮,而且都愿意站起来回答问题。英语组作业也都按时、高质量的完成了。为了锻炼更多的学生,也为了取得更大的成效。我通过自荐、推荐、选举的方式,竞选了另一批更有能力、更有责任心的组长。

三、初见成效,脚下的路还很长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学生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是对比实验成果 (注:正确率85%以上为优,正确率70%--84%为良,正确率60%--69%为中,正确率60%以下为差)

一项实验不但使学生的兴趣、成绩发生了变化,而且使我们师生关系变生根本变化。我个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生学生的气,为学生的学习发愁了。走在路上,学生总是乐呵呵地向我打招呼:“Hi,Ms Liu!”,并且不断的有学生告诉我“老师,原来学习英语还是这么容易啊!”。郑雪莲的妈妈还告诉我“雪莲现在可愿意学习英语了,回家还当小老师教我们呢!”

是啊,正是学生的这些变化,促使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日都坚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并坚持写教育日记和教学反思,在课余时间我还尽可能多的观看全国优质课的教学录像,不断的浏览一些先进的教育网站,在这段时间里,我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学习英语的高涨情绪还感染了我,为了进一步扩大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还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技术,现在我已经能够熟练地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上课。

当听到学生喊“老师,我们不是才刚刚上课吗?怎么又下课了?”的时候,我欣慰,我庆幸,我感动。我深知,脚下的路还很长,我一定继续研究这项实验,使它更利于课堂教学、更利于学生的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kxi.html

Top